推 SouthEast62: 很淺顯易懂的說明!魯空不愧是魯空,大概連房屋稅 09/05 14:45
→ SouthEast62: 稅單都沒看過就可以在那裡講得頭頭是道 09/05 14:45
→ fluffyradish: 把拔繳的怎麼會看過呢 09/05 14:46
推 NTU303150195: 老屋月租兩萬,一年房屋稅3000供參 09/05 14:50
推 jaricho: 很多從小出生優渥家庭 一直住在爸媽家長大 不知人間疾苦 09/05 14:51
→ jaricho: 可能30歲了 衣服都還是媽媽洗 09/05 14:51
→ jaricho: 面對房價 就在悲憤 然後別人搓一下 又展現出自家優渥環境 09/05 14:51
→ jaricho: 的優越感 09/05 14:51
→ jaricho: 你講這些 他們聽不進去的 09/05 14:52
推 ganninian: 台中自住降到1.0惹 09/05 14:52
笑死,當初台中林佳龍就是動房屋稅的稅基,然後...
他就下台去接交通部長了 XD
盧秀燕從 2018 一上台馬上凍漲 3 年, 2021 又繼續凍漲到現在。
敢動稅基? 不是屋主的真的在那邊天真的說風涼話 lol
我說真的拉,當初林佳龍那樣動,一般市井小民每年頂多多繳幾千而已,
多繳幾千就跟你拼命了,懂嗎?
※ 編輯: s8752134 (61.228.224.93 臺灣), 09/05/2025 14:56:51
推 goodbad: 麻煩推幾個比較好的慈善團體 感恩 09/05 14:53
→ goodbad: 真心想知道可靠實在一點的 09/05 14:54
你先說要捐多少,我再推給你。 然後後續請你發捐款證明,好嗎?
推 SouthEast62: 相比老公寓那種幾千元塞牙縫的稅金,我買600萬不到 09/05 14:54
→ SouthEast62: 的新大樓兩房一年房屋稅要三萬多,重劃區主要道路 09/05 14:54
→ SouthEast62: 旁商業用地的地段率實在是太驚人了!沒見過世面的 09/05 14:54
→ SouthEast62: 傻蛋才在那邊說要提高持有稅。 09/05 14:54
※ 編輯: s8752134 (61.228.224.93 臺灣), 09/05/2025 14:58:28
推 morrishh: 你認真了.看的出來沒繳過稅 或者沒有多房 連功課都不做 09/05 14:57
推 ganninian: 林佳龍那個太誇張 房屋稅地價稅一起漲 激起民怨 活該下 09/05 15:05
→ ganninian: 台 09/05 15:05
推 jaricho: 置板凳 想看捐款後續 還是沒後續了? 09/05 15:07
推 william826: 低能兒魯空 台北蛋黃新建案 有些持有稅每年100-300萬 09/05 15:10
→ william826: 的 送你還不敢要 09/05 15:10
→ william826: 中南部 蛋黃新建案 第一間一年3-6萬很正常 09/05 15:11
→ william826: 三倍四倍是多少 自己算 09/05 15:11
推 fytnship: 先針對"不在籍" 不住這邊提供選票 那就提供稅收 09/05 15:16
推 paunch: 推版主。台灣一堆沒繳稅的人老是要別人多繳稅 09/05 15:18
推 bustinjieber: 要怎麼期望沒繳過的人知道呢。 09/05 15:26
→ bustinjieber: 而且如果有實事求是的觀念、行動力, 09/05 15:26
→ bustinjieber: 現實中早就該在某個領域成功了, 09/05 15:26
→ bustinjieber: 哪可能只會躲在網路發表魯蛇言論, 09/05 15:26
→ bustinjieber: 我真不懂怎麼有人可以把自己的無能 09/05 15:26
→ bustinjieber: 闡述的理所當然,然後永遠不檢討自己。 09/05 15:26
推 flexin: 人真好 看某些空空發言就知道根本沒繳過房屋稅 09/05 15:28
推 AMDsucks: 有點深度, 看了2次才看懂 09/05 15:32
推 jeromeshih: 不過這是有點衝突,老公寓老大樓可能可以提供較低租金 09/05 15:34
→ jeromeshih: ,但如果有低睡就可能降低都更意願,所以政府應該要拉 09/05 15:34
→ jeromeshih: 高屋齡高房屋來促進都更,還是維持現況讓市場有低租金 09/05 15:34
→ jeromeshih: 房屋供給,兩邊有點衝突 09/05 15:34
推 planta: 真的!每次看到持有稅,我都覺得這人一定沒買過房,現在 09/05 15:35
→ planta: 的稅率早就調高了!版主這篇解釋得那麼清楚,以後還有人這 09/05 15:35
→ planta: 樣講,一定是智商稅,凡是想砍別人的,最後終會吃到回力 09/05 15:35
→ planta: 鏢! 09/05 15:35
→ planta: 除非你立志買老公寓,絕對不買新房子!不然我勸你不要一 09/05 15:36
→ planta: 直講持有成本,最後終將會反殺到自己! 09/05 15:36
推 abyssa1: 推 台灣的囤房稅率早就世界第一了 09/05 15:39
推 presidentbbb: 長知識了 09/05 15:42
→ cheng314: 樓上的4.8%跟其它國家比較前先搞清楚是實際交易價格還是 09/05 15:42
→ cheng314: 公告價格好嗎 09/05 15:42
推 flexin: 樓上不如說說實際交易價格要怎麼取 09/05 15:43
推 wen12305: 公告現值其實很低餒 09/05 15:43
推 godwarder: 推一個今年房屋稅增加有感 痛~QQ 09/05 15:43
推 abyssa1: 稅率世界第一沒問題啊 稅基是另一個議題 09/05 15:46
→ abyssa1: 何況房地分離並不是甚麼特例 日本也一樣 09/05 15:46
→ abyssa1: 你以為各國都用交易價格嗎?那才是錯的離譜 09/05 15:46
推 kcy05785: 洨盒盒講過,要打房很簡單,把公告地價拉到跟公告現值 09/05 15:47
→ kcy05785: 一樣就可以惹,連囤房稅都不用課 09/05 15:47
推 a10604eric: 蠻少的,對照自己的房屋稅,如果四倍,也是輕鬆繳, 09/05 15:48
→ a10604eric: 沒有成本壓力 09/05 15:48
→ abyssa1: 二、稅基為實際交易價格的國家 09/05 15:50
→ abyssa1: 以實際交易價格作為稅基的國家較少,因為交易價格僅在房 09/05 15:50
→ abyssa1: 產轉手時產生,對於長期持有的房產難以適用。因此,這類 09/05 15:50
→ abyssa1: 稅基通常用於交易稅(如印花稅)而非年度持有稅,或在特 09/05 15:50
→ abyssa1: 定情況下作為評估參考。 09/05 15:50
推 jaricho: 卡11f 09/05 15:50
→ jaricho: 捐款還有沒有後續? 09/05 15:50
→ abyssa1: 一、稅基為公告價(政府評估價值)的國家 09/05 15:51
→ abyssa1: 公告價通常由政府或地方稅務機關根據市場條件、房屋特徵 09/05 15:51
→ abyssa1: (如面積、位置、建築年份等)定期評估得出,與實際交易 09/05 15:51
→ abyssa1: 價格可能存在差距。這類稅基強調穩定性和可預測性,常見 09/05 15:51
→ abyssa1: 於房產稅制度成熟的國家。 09/05 15:51
→ abyssa1: 台灣 日本 韓國 德國 法國 義大利 西班牙 澳洲 09/05 15:51
→ abyssa1: 都是政府公告價 09/05 15:51
→ abyssa1: 你用交易價 以後只會更難買房子 09/05 15:53
→ abyssa1: 可以參考加州 prop 13 一直繼承一直爽 我不交易行了吧 09/05 15:53
推 NTU303150195: 小草就是想讓遊戲規則對自己有利,講得多高尚ㄏㄏ 09/05 15:59
推 Mithra: 調現有稅基就下次選舉-20% 真心不騙 09/05 15:59
推 wen12305: 希望多繳稅的通常都是不用繳稅的底層啊,合理 09/05 16:07
→ fluffyradish: 四點了捐款後續呢,板凳都放好了 09/05 16:10
推 a96932000: 他們要的是第一間“低稅基低稅率”,第二間以上“高稅 09/05 16:13
→ a96932000: 基高稅率”,這種我全贏的做法 09/05 16:13
要怎要做到第一間低稅基低稅率,二屋以上高稅基高稅率?
綜觀全世界也沒看到有哪個國家在課徵房屋稅時,將一屋和二屋以上課徵的
計算方式完全拆開。 真的這樣想的話,只能說天才到爆 XD
※ 編輯: s8752134 (61.228.224.93 臺灣), 09/05/2025 16:18:32
推 z5411: 動下去選票就不見了 所以根本不會發生 09/05 16:28
推 silentsand: 推一個,對了,新北今年非自住房屋稅是不是調高整整一倍 09/05 16:34
→ silentsand: ,第二間的稅率? 09/05 16:36
推 sober921: 政府現在是用租補把非自用宅挖出來見光 09/05 1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