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TT.BEST 熱門專區 💬 八卦 Gossiping 😊 希洽 C_Chat 💰 股票 Stock 🏠 房屋 home-sale 🏀 美國職籃 NBA ⚾ 棒球 Baseball 👛 省錢 Lifeismoney 🚗 汽車 car 😡 政黑 HatePolitics 💻 電蝦 PC_Shopping 🥰 韓星 KoreaStar ✨ 英雄聯盟 LoL 🍿 電影 movie 🪖 軍事 Military 📡 通訊 MobileComm 🏀 台籃 basketballTW 🍼 寶媽 BabyMother 🇯🇵 日旅 Japan_Travel 🏭 科技 Tech_Job 👧 女孩 WomenTalk 👻 媽佛 marvel 💳 卡版 creditcard 👉 NS NSwitch 👉 PS5 PlayStation 👉 大氣 TY_Research 👉 婚姻 marriage 👉 台南 Tainan 👉 台中 TaichungBun 👉 Steam Steam 👉 高雄 Kaohsiung 👉 羽球 Badminton 👉 超商 CVS 👉 米哈遊 miHoYo 👉 iOS 👉 兄弟 Elephants 👉 日劇 Japandrama 👉 玄幻 CFantasy 👉 ES e-shopping 👉 WOW 👉 遊戲交易 Gamesale 👉 4X BaseballXXXX 👉 Lakers 👉 韓劇 KoreaDrama 👉 汽車買賣 CarShop 👉 機車 biker 👉 新竹 Hsinchu 👉 美保 BeautySalon 👉 串流 OTT 👉 歐美影集 EAseries 👉 手機交易 mobilesales 👉 健身 MuscleBeach 👉 MacShop 👉 Lions 👉 FGO FATE_GO 👉 中劇 China-Drama 👉 數位貨幣 DigiCurrency 👉 暗黑 DIABLO 👉 實習教師 studyteacher 👉 航空 Aviation 👉 藝文票券轉售 Drama-Ticket 👉 韓綜 KR_Entertain 👉 美妝 MakeUp 👉 速食 fastfood 👉 手錶 watch 👉 體適能 FITNESS 👉 攝影 DSLR 👉 Headphone 👉 嘻哈 Hip-Hop 👉 轉珠 PuzzleDragon 👉 美食 Food 👉 蔚藍 BlueArchive 👉 數位相機交易 DC_SALE 👉 筆電蝦 nb-shopping 👉 軟工 Soft_Job 👉 汪踢 Wanted 👉 台綜 TW_Entertain 👉 坂道閒聊 SakaTalk 👉 貓咪 cat 👉 日GO BabyProducts 👉 TypeMoon 👉 MLB 👉 職場 Salary 👉 臺劇 TaiwanDrama 👉 海賊王 ONE_PIECE 👉 PMGO PokemonGO 👉 國營 Gov_owned 👉 碧航 AzurLane 👉 家電 E-appliance 👉 布蘭德 Brand 👉 DMMG DMM_GAMES 👉 贈送 give 👉 神魔 ToS 👉 銀行服務板 Bank_Service 👉 原創 YuanChuang 👉 期權 Option 👉 重機 SuperBike
※ 引述《bxc (機率遊戲)》之銘言: : 如題 軟體失業是遲早的事吧 : ㄧ堆都在流行vibe coding : 最近都在玩這個 : 原本的技能樹不是前後端 有點概念而已 : 要弄個sample真的很快 : https://i.imgur.com/wVeBdCK.jpeg 先來定義什麼是vibe coding Karpathy described it as "fully giving in to the vibes, embracing exponentials, and forgetting that the code even exists". "完全沉浸在氛圍中,擁抱指數級成長,甚至忘記程式碼的存在" Wiki中的描述為: Unlike traditional AI-assisted coding or pair programming, the human developer avoids micromanaging the code, accepts AI-suggested completions liberally, and focuses more on iterative experimentation than code correctness or structure. 我自己透過七天的實驗,分享一下個人的心得。 # 注重迭代而非規格 我不贊同AI開發時所謂"規格"驅動開發,也就是先寫完整套規格,再請AI開發的模式 理由主要有兩個: 1. AI內部的接力機制,假如一個AI 99%正確,迭代22次後會變成80% 2. 即使AI能夠連續工作N小時最後完成整套規格,但若是涉及UI/UX相關的,會有許多 需要手動測試的地方 所以我認為Wiki對Vibe Coding的"重視迭代實驗"的敘述,是比較符合現實場景的。 # 個人方法 1. 要求AI建立單元與整合測試,UI/UX方面的手動測試則由我負責 2. 針對epic任務,讓AI自行建立文件紀錄說明與更新進度 3. 以我不親自更改程式碼為首要原則 4. 每次任務結束時都需要確保測試完全通過,並且通過我手動測試功能 5. 每一個階段都要進行lint與移除程式碼中的legacy code # 歷程 雖然說一開始體驗確實是不錯,但我認為當產品迭代到某個階段時,會開始產生痛點 一般迭代的流程如下: POC -> 逐步增加feature -> MVP -> feature的增減與規格變更 -> 實作 POC到MVP這段,是目前AI的強項,特別是POC;沙士比亞後再無新故事,軟體開發方 面其實99%的人都在做重複的事,只是不同的數據、不同的組合而已 所以AI對我來說,能夠非常快看到可以操作的POC,並且快速迭代到MVP 但在MVP後,軟體需要進入打磨與增減的階段,這時AI的問題就特別明顯 1. AI在每個Task結束後對他來說又是新的開始,所以之前的細節他不一定會記得 這導致AI的產出經常缺乏一致性,或是AI的注意力放在新功能的實現而忘記codebase 可能存在相應的模組可以承擔部分職責,解決方法: a. 新增記憶 (但記憶過多無效) b. 你必須主動提示AI必須參考哪些module或文件 2. AI會把達成任務放在首要需求,意味著AI會不擇手段並選擇阻力最小的途徑來 完成你的指示。這導致許多class過於臃腫,或function承擔了他原本不應該承 擔的職責,甚至是不停累積的legacy程式碼。而這些legacy的程式碼又會成為干 擾AI上下文的主因之一。 解決方法: a. 指定AI建立特定的class並說明其職責 b. 在指示階段直接指導重構的方法 3. 靜默錯誤。 AI會為了確保程式碼能夠"成功"執行而非"正確"執行,經常會過度 地使用預設值、hardcode的數值作為回傳值,這導致一些層層包裝的模組在傳遞 數值時又會過度累積大量的hardcode數值,使得底層模組出現真正異常時往往無 法察覺 講到這裡,大家應該會發現,這些問題與問題的解決方法,都涉及程式碼的結構與正 確性。那若是放任這些問題不管,是否可行?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完全忘記程式碼」 這些問題是否可忽略,或是說程式碼根本一點都不重要 很多公司的程式碼也是爛到爆,說白了AI寫的程式碼可能還是某些公司的上限,那這 些公司還不是錢照賺、功能照加?但我沒有這個勇氣嘗試,因為token的帳是算在我身 上 我看到網路上有些文章,確實會將設計模式、程式碼的設計準則一併加入prompt中,但 這仍然是一種關注程式碼結構與正確性的行為之一。所以,vibe coding目前「忘記程式 碼的存在」、「不用再管程式碼的結構與正確性」這樣的體驗至少我自己還無法感受到 有些公司codebase爛,可是講的是一個產業know how、講的是一個本多忠勝,反正bug 硬幹、產品能跑就好,有潔癖的工程師要走請便,反正多的是其他工程師。 現在這些公司確實是有可能用轉蛋的方式砸token砸出一個可以run又不會被用戶弄出bug 賠錢的產品 (反正價格錯誤再反過來告消費者就好) 軟體開發就跟AV女優一樣,像我就覺得臉蛋漂亮很重要,奶小沒關係,像希島愛里這樣 有人就覺得奶大很重要、假奶沒關係,但一定要奶大,像楪可憐這樣 也有人堅持一定要真奶、不要人造人,這種人去看楪可憐就只會看到楪可憐的缺點 祝大家在喜歡的女優引退後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新人女優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6.70.205.94 (日本)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oft_Job/M.1756208616.A.A0E.html
ayasedd: 最屌的還是看到開始有人做出了 H 奶 30kg,一邊單眼皮一 08/26 19:50
ayasedd: 邊雙眼皮,然後說因為看習慣 30cm,所以也要加上 30cm, 08/26 19:50
ayasedd: 變成一個每個細節都很屌,但整體不知道到底在幹嘛 08/26 19:50
newhandfun: 前面一堆叫罵聲勢浩大 08/26 20:16
newhandfun: 認真討論的文卻乏人問津 08/26 20:16
newhandfun: 好啦話說回來,我同意這篇文的部分觀點 08/26 20:20
newhandfun: 會出現很多冗餘的參數跟沒必要的流程 08/26 20:20
holebro: 完全不管code太理想 但不追求什麼良好設計這種方法倒是 08/26 21:46
holebro: 堪用了 08/26 21:46
ybite: 我自己也認為「AI要好維護前提是人也好維護」 08/26 22:29
ybite: 畢竟正如大家的觀察 Context大小就是很現實的技術極限 08/26 22:30
leonardo0917: 結論很讚 08/26 22:54
ikachann: 設計差 效能爛 實務上的確不是最重要的,能符合需求的產 08/27 01:00
ikachann: 出才是真正有價值的地方 08/27 01:00
效能的好壞在實務上是不是最重要的,這點我認為因場景還有階段而異。 我自己是做桌面應用程式+3D軟體出身的,你光是一個button按下去卡頓QA就要來靠北了 這個道理也同樣適用於後端,最後到商業上效能一樣是用戶體驗與成本的處方
viper9709: 看起來不如自己寫比較快... 08/27 01:14
我自己寫是不可能那麼快的,方方面面都是。 就算把AI犯的錯誤與修正指示、AI修改的時間算進去,還是遠比我一個人開發快。 你要當成你在帶好幾個有時會懶惰會犯錯的junior。 包含我自己與許多在網路上看到的感想,共同心得都是AI開發的瓶頸現在其實是在 人的量能不夠。我一天要測試、review的量,其實資訊量是遠比傳統開發高的。 我Max 5x時段內額度用盡,我通常也很疲勞了。 當然素人現在vibe coding很爽,是因為他們也看不出(或是說不在乎也不知道有哪 些問題),加上他們的專案規模都小或說規格都很常見,所以不會發生問題,過程當 然也很輕鬆愉悅
sunsamy: 剛剛試了vibe coding,連最簡單的outlook 2007 pop3 08/27 01:32
sunsamy: 同步刪掉Gmail的信件都在胡說八道, 08/27 01:33
sunsamy: 浪費我的時間,這是怎麼vibe coding啦 08/27 01:33
sunsamy: 話說有人懂嗎?我Gmail已經爆了,現在來跟你們vibe coding 08/27 01:35
sunsamy: 可能比較靠譜 08/27 01:35
sunsamy: 感覺vibe coding這詞跟敏捷這詞一樣是個唬爛的同意詞 08/27 01:37
※ 編輯: SkankHunt42 (146.70.205.188 日本), 08/27/2025 02:07:40
saladim: 蠻贊同這篇的過程跟感想的 對於有生命期的產品vibe codin 08/27 02:28
saladim: 終究會帶來不可承受的負擔 更別說要規格業務邏輯的一致性 08/27 02:30
saladim: 不過有人說要換個想法 對於每次功能的變動 乾脆直接重新 08/27 02:31
saladim: 全部重頭產生程式碼 這也不大合理 最多只能部分codebase 08/27 02:33
saladim: 讓AI完全重新產生碼出來 但是就我的實際經驗連個稍微長一 08/27 02:34
saladim: 點的演算法或是處理程序 都沒辦法一次'功能'到位 覺得 08/27 02:35
saladim: vibe coding只能用在小型專案上面 我現在也只是拿來產生 08/27 02:36
saladim: script跟很簡單的工作上的資料pipeline 08/27 02:37
strlen: vibe coding這詞也才出來半年多 當然現主時沒辦法完全不看 08/27 02:56
strlen: code很正常R 你給他再5年試試看 08/27 02:56
strlen: 中大型專案隨著context window越來越大 遲早能整個吞下去 08/27 02:57
我不對還沒發生的改變做評論。 就跟Steam玩家不會因為你DLC、免費更新大餅畫得很飽滿就給你為了財報數字趕工上 架的半成品好評一樣。 我拋磚引玉期望的是大神跳上來打臉我說: 「你根本不會用AI,用下面幾個流程與方法我能達到完全不看程式碼又穩健的開發」 這種交流才是對開發社群有助益的實質討論。
qqqlll666: Llm目前就是當外部顧問 臨時工用 他沒辦法了解專案或 08/27 05:32
qqqlll666: 團隊文化等等隱性知識 就像請一個外部技術專家來 也不 08/27 05:32
qqqlll666: 可能三言兩語就上手完成任務 所以別期待AI可以幫你完 08/27 05:32
qqqlll666: 成一切 08/27 05:32
qqqlll666: 理想情況是在請他做事時一邊建立文件 建立測試 把隱形 08/27 05:32
qqqlll666: 知識轉成顯性 但這就像帶新人一樣 短期沒回報 長期也 08/27 05:32
qqqlll666: 不一定利己 最後說不定是讓自己失業 08/27 05:32
他寫文件跟測試是真的很方便。我現在連commit message都懶得自己寫。
Ekmund: 多少還是需要祖傳md 08/27 09:23
我的觀察,claude偶爾會做太high忘記CLAUDE.md的規則。 ※ 編輯: SkankHunt42 (146.70.205.92 日本), 08/27/2025 10:45:26
ZSZ1210: 推!很贊同這篇的過程和想法 最近剛好也一直在玩這塊 08/27 10:43
ZSZ1210: 目前在想透過micro service+DDD開發手法,每個領域都用 08/27 10:44
ZSZ1210: repository切開,減少AI每次需要學習和需要記憶的量 08/27 10:46
ZSZ1210: 目前是每個repository底下都放一個md在試試看~ 08/27 10:47
ZSZ1210: 請問大大是用claude還是gemini啊? 08/27 10:47
yamakazi: YT搜尋Claude就好,已經開始有一堆人講解怎麼用。我用起 08/27 11:26
yamakazi: 來效率乘十倍不誇張 08/27 11:26
brucetu: 十倍 哈哈哈 你三天就做完以前一個月的專案進度了嗎 08/27 11:42
brucetu: 還是寫扣的速度快了十倍但寫扣只佔工作的一小部分 其實 08/27 11:44
brucetu: 整體產出根本也沒提升多少 同時每天大量review AI的產出 08/27 11:44
brucetu: 還消耗了不少腦力導致整體產出倒退 08/27 11:44
jamesho8743: 十倍是扯了點 那丟給你五人份的工作你應該非常輕鬆 08/27 11:46
jamesho8743: 還可以偷懶囉? 08/27 11:46
brucetu: 已經很多人發現使用AI反而造成整體產出下降 你越仰賴 vib 08/27 11:48
brucetu: e coding 你對專案程式碼的熟悉度就會越來越低 甚至你不 08/27 11:48
brucetu: 會記得最近三天新加入的函數有哪些 你會感覺有個公用函 08/27 11:48
brucetu: 數好像之前才寫過但你不確定放在哪個檔案 你跟AI一樣有 08/27 11:48
brucetu: 失憶現象最後造成專案裡類似功能的函數到處都是 08/27 11:48
我沒有做量化分析,加上樣本數只有我自己,所以我也無意討論到底是幾倍,這都是 體感問題。 我原文的焦點其實只有一個問題「在現階段是否可以完全忽略程式碼進行開發」 如果你本身是一個經驗豐富的工程師,當然可以透過各種工作流與指令的設計、對 codebase的理解加以推進這個過程。但我認為這並不符合宣傳中所謂「理想中的vibe coding」的模式
Kasima: cursor+gpt5+大量project rules+FP應該算是目前vibe codi 08/27 12:17
Kasima: ng的最頂級combo,便宜好用又不會亂寫 08/27 12:17
yamakazi: Claude現在還可以幫你執行命令,看build error,下gdb, 08/27 13:18
yamakazi: callstack直接看,log印成檔案後直接看檔案,確實不太需 08/27 13:18
yamakazi: 要review AI產生的代碼了。真要review再新開一個task叫A 08/27 13:18
yamakazi: I review 08/27 13:18
yamakazi: 要預防失憶現象,要寫MD檔,甚至AI改完code後可以叫他改 08/27 13:19
yamakazi: 寫MD檔兩邊align 08/27 13:19
yamakazi: 直接改檔案直接跑,你只要按確認就好,連複製貼上都不用 08/27 13:23
你說的似乎沒有超出我的認知。
duitub: 推實驗精神 08/27 13:23
yamakazi: 「類似功能的函數到處都是」 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嗎?如 08/27 13:25
yamakazi: 果不影響專案進行,這問題根本沒差。利大於弊,除非嵌入 08/27 13:25
yamakazi: 式斤斤計較空間,但嵌入式通常repo不會很大,AI更容易處 08/27 13:25
yamakazi: 理 08/27 13:25
Suleika: 可以在研究一下context engineering,啟用一個agent去審 08/27 13:28
Suleika: 有模板貨文檔,也不會有風格偏差太大的問題 08/27 13:29
你跟yamakazi說的方法其實我都試過,甚至寫在內文。 這原則上就是指定AI去閱讀某份module或文件,不管是全自動還是手動命令的形式。 AI自動循環更新文件→改程式→更新文件的模式我當也試過。 這種方法在一定規模內有用,但一旦內容太多對AI就會變成一種干擾。 當然如果你token額度很大可以整個context都塞進去也沒問題。
yamakazi: 要寫README.md,寫了就不太會失憶了 08/27 13:31
strlen: 其實你這樣的需求也不明確 也沒定義清楚 雖然說中大型 要 08/27 13:33
strlen: 多大才叫中大型? 現在小型專案確實已經可以完全不看程式 08/27 13:34
strlen: 碼完成整個產品 但小型是多小型?會不會過陣子 其實已經可 08/27 13:34
yamakazi: 十倍當然不誇張啊,原本一小時才能解完的bug,五分鐘AI 08/27 13:34
yamakazi: 就解完了?那不就十倍? 08/27 13:34
strlen: 以做到完全不看程式碼開發一整個電商系統 但又會抱怨電商 08/27 13:35
strlen: 根本就中小型專案 難道AI能讓我Vibe Coding出google搜尋引 08/27 13:35
strlen: 擎或整個臉書嗎?我覺得喇 怎麼樣都可以打臉的理由 沒有討 08/27 13:36
strlen: 論的價值 08/27 13:36
strlen: 等到哪天真的能vibe出一個搜尋引擎 又會說 啊是能讓我vibe 08/27 13:36
strlen: 出一個ChatGPT嗎?如果不定義標準 AI永遠不可能滿足 08/27 13:37
yamakazi: AI都拿了諾貝爾化學獎和數奧金牌了,寫程式真的小菜一碟 08/27 13:38
strlen: 專案的性質也差很多 vibe一個部落格 跟vibe一個3D遊戲引擎 08/27 13:40
strlen: 或跟vibe一個給客戶用的SDK 是完全不一樣的事 每一種類型 08/27 13:40
strlen: 也都可大可小 不定義清楚很難說vibe沒什麼用 08/27 13:41
歡迎你根據自己的定義、使用經驗與觀察與回文。 我可以補充一些我專案的數據: 程式碼行數不含CSS一共有21000行,其中8700行是test。 commit數量110個。 專案是DSL專用的WYSIWYG風格的編輯器。 而對vibe的定義我在開頭也引述了Wiki的寫法。
strlen: 實際上我就親身遇過業主沒有任何背景程式 vibe出一個演算 08/27 13:41
strlen: 法系統來幫忙處理公司內數據 他一行程式碼都看不懂 程式碼 08/27 13:42
strlen: 也沒給任何工程師審查過 就他自己做的工具 但運作非常好 08/27 13:43
yamakazi: 看不懂沒差啦,llm的開發人員也說過他們也看不懂現在llm 08/27 13:43
yamakazi: 的程式碼了 08/27 13:43
strlen: 整個系統大概一萬多行 這算大 還是小 08/27 13:43
yamakazi: https://i.imgur.com/JTbzC9p.jpeg 08/27 13:45
yamakazi: AI開發者自己對AI模型都無法掌握了,看不懂正常 08/27 13:46
brucetu: 不可解釋性以及深度學習領域很多新方法難以解釋,這跟你 08/27 14:13
brucetu: 做資訊系統但不懂其中的程式碼那是完全兩回事 08/27 14:13
brucetu: vibe coding 在你只需要一個蛋糕的時候沒有任何問題,他 08/27 14:16
brucetu: 是一個蛋糕而且還不錯,當你的客戶說我的蛋糕這邊那邊一 08/27 14:16
brucetu: 定要如何如何的時候,就開始有問題了 08/27 14:16
yamakazi: 其實我看不懂你的蛋糕比喻XD 08/27 14:24
yamakazi: 「這邊一定要如何如何」這對AI來說很難嗎? 08/27 14:25
brucetu: 很難,因為你沒辦法在不提供明確指令的情況下讓AI滿足你 08/27 14:26
brucetu: ,而你如果明確的給出所有需求,那你只是在換個語言codin 08/27 14:26
brucetu: g 08/27 14:26
yamakazi: www 08/27 14:28
strlen: 程式的確就是對於現實的事物或概念進行描述 要越細緻 就要 08/27 15:08
strlen: 描述的越仔細 自然語言本身是很模糊的 要細節那自然語言也 08/27 15:09
strlen: 要跟著寫到很細 那還是在寫程式 只是程式語言變成英文? 08/27 15:10
※ 編輯: SkankHunt42 (154.47.23.114 日本), 08/27/2025 15:56:53
NDark: 就像關鍵字 let 一樣。就是個很英文式的程式語法 08/27 15:52
NDark: foreach a in group 這個演化也很英文 08/27 15:53
※ 編輯: SkankHunt42 (154.47.23.114 日本), 08/27/2025 16:07:52
viper9709: AI開發者都對AI無法掌握喔@@ 08/27 16:25
brucetu: 給樓上, 模型研發並不像資訊系統, 你把需求跟規格列出來 08/27 16:35
brucetu: 我們照著開發就會有進展 08/27 16:35
brucetu: 就算你去讀了論文告訴你 OO 機制有什麼效果 你也無法預期 08/27 16:36
brucetu: 引入那個機制對你的模型表現能提升多少 甚至未必是提升 08/27 16:36
brucetu: 當模型產出你不要的結果, 你沒辦法印出熱力圖然後就說 08/27 16:38
brucetu: 啊, 這就是因為怎樣怎樣 所以我們只要這樣改就可以解決 08/27 16:38
brucetu: 不 沒有辦法 所以才需要每年燒數十億美金但你不知道 08/27 16:39
brucetu: 我們會不會有造出AGI的一天 你只能相信再給他幾年他會 08/27 16:40
brucetu: 更好 08/27 16:40
Suleika: 要完全符合vibe那肯定沒辦法,現在搞的東西就是context 08/27 19:38
Suleika: window太小,要用程式去另外解決,可以參考: 08/27 19:39
Suleika: www.anthropic.com/engineering/multi-agent-research-sy 08/27 19:41
Suleika: stem,可以參考 08/27 19:42
Suleika: anthropic的做法,說實話也不是給小白去vibe 08/27 19:45
jej: 可以理解現在的業主會想移除軟體建置成本 08/27 20:22
jej: 讓AI自動生成,聽起來快又有效 08/27 20:22
jej: 但是就是那個但是 08/27 20:22
jej: 沒有程式背景的人根本分不出來AI唬爛 08/27 20:22
jej: 所以.....就這樣 08/27 20:22
jej: 而到時候軟體工程師早就進化成另類馴獸師 08/27 20:24
jej: 變成只會有更多的馴獸師要養 08/27 20:24
crazwade: 對我來說就是可以專注在邏輯和結構,末梢程式碼可以快 08/27 20:51
crazwade: 速tab解 08/27 20:51
viper9709: 推jej 08/28 00:56
nashmvp: 推 08/28 06:12
cjtv: 推 08/28 09:12
nacy204327: 前面都蠻正常的 最後一段的比喻很噁 08/28 09:34
gofigure: 最大的問題是記憶力 過了幾個問題就會忘了前面一些細節 08/28 10:28
gofigure: 偏偏細節錯人要花更多時間找出來 08/28 10:28
gofigure: 當工具用可以 當夥伴用你會累死 08/28 10:29
gino0717: 還好我同事的記憶力比AI還差 08/28 11:11
hobnob: 你講那麼多,那些外行一樣看熱鬧啦 08/28 13:18
s9041200: 跟我使用github copilot的感想一致,推 08/28 17:10
darkMood: 推。 08/28 17:44
tzouandy2818: 最後一段很到位了 08/28 18:16
dani1992: 問題不是context window大小,而是context大了會有回彈 08/28 19:06
inte629l: 推 08/28 21:37
molopo: 拆分小小的 一步一步慢慢完成 08/29 05:19
awenracious: ai 生成不確定可以多問幾個比較 甚至把回答貼給另一 08/29 12:43
awenracious: 個問 08/29 12:43

👉 軟工 Soft_Job 版:熱門文章

👉 軟工 Soft_Job 版: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