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TT.BEST 熱門專區 💬 八卦 Gossiping 😊 希洽 C_Chat 💰 股票 Stock 🏠 房屋 home-sale 🏀 美國職籃 NBA ⚾ 棒球 Baseball 👛 省錢 Lifeismoney 🚗 汽車 car 😡 政黑 HatePolitics 💻 電蝦 PC_Shopping 🥰 韓星 KoreaStar ✨ 英雄聯盟 LoL 🍿 電影 movie 🪖 軍事 Military 📡 通訊 MobileComm 🏀 台籃 basketballTW 🍼 寶媽 BabyMother 🇯🇵 日旅 Japan_Travel 🏭 科技 Tech_Job 👧 女孩 WomenTalk 👻 媽佛 marvel 💳 卡版 creditcard 👉 NS NSwitch 👉 PS5 PlayStation 👉 大氣 TY_Research 👉 婚姻 marriage 👉 台南 Tainan 👉 台中 TaichungBun 👉 Steam Steam 👉 高雄 Kaohsiung 👉 羽球 Badminton 👉 超商 CVS 👉 米哈遊 miHoYo 👉 iOS 👉 兄弟 Elephants 👉 日劇 Japandrama 👉 玄幻 CFantasy 👉 ES e-shopping 👉 WOW 👉 遊戲交易 Gamesale 👉 4X BaseballXXXX 👉 Lakers 👉 韓劇 KoreaDrama 👉 汽車買賣 CarShop 👉 機車 biker 👉 新竹 Hsinchu 👉 美保 BeautySalon 👉 串流 OTT 👉 歐美影集 EAseries 👉 手機交易 mobilesales 👉 健身 MuscleBeach 👉 MacShop 👉 Lions 👉 FGO FATE_GO 👉 中劇 China-Drama 👉 數位貨幣 DigiCurrency 👉 暗黑 DIABLO 👉 實習教師 studyteacher 👉 航空 Aviation 👉 藝文票券轉售 Drama-Ticket 👉 韓綜 KR_Entertain 👉 美妝 MakeUp 👉 速食 fastfood 👉 手錶 watch 👉 體適能 FITNESS 👉 攝影 DSLR 👉 Headphone 👉 嘻哈 Hip-Hop 👉 轉珠 PuzzleDragon 👉 美食 Food 👉 蔚藍 BlueArchive 👉 數位相機交易 DC_SALE 👉 筆電蝦 nb-shopping 👉 軟工 Soft_Job 👉 汪踢 Wanted 👉 台綜 TW_Entertain 👉 坂道閒聊 SakaTalk 👉 貓咪 cat 👉 日GO BabyProducts 👉 TypeMoon 👉 MLB 👉 職場 Salary 👉 臺劇 TaiwanDrama 👉 海賊王 ONE_PIECE 👉 PMGO PokemonGO 👉 國營 Gov_owned 👉 碧航 AzurLane 👉 家電 E-appliance 👉 布蘭德 Brand 👉 DMMG DMM_GAMES 👉 贈送 give 👉 神魔 ToS 👉 銀行服務板 Bank_Service 👉 原創 YuanChuang 👉 期權 Option 👉 重機 SuperBike
難得版上會有QA相關的文章 分享一下我的看法給你 先說結論 我認為 先不要換比較好 你應該往SQA SDET 邁進 理由如下: 1. 每天跑TC(Test Cases) 沒有價值 2. 你需要的不是薪水 而是能讓你質變的技能(coding) 3. 手動QA天花板不高 (他可以做的非常非常有價值 但是公司很難去量化並且給予你對應的薪水) *** 以下是我個人的碎碎念 你可以純粹當作參考就好 我以前在某筆電外商 當過外包的SDET(SQA) 簡單來說就是負責維護一個用來檢測筆電的軟體 當時我面試考的是一個極其簡單的FizzBuzz 只要英文OK 有很基本的程式能力就可以過 而我當時對方開給我年薪是100萬 我的重點並不是要炫耀 而是 關鍵的技能 可以讓你直接越級打怪 我隔壁的手動QA 每天都很忙 主管甚至會罵人 而當時他們的資深手動QA 大約年薪70萬 我們寫軟體的 悠悠哉哉的 他們手動QA 我從沒看過他們下班比我們早 資淺的 大概月薪四萬多 我們的差別在哪 我會寫程式 而他不會 甚至當時的我 根本不懂測試 雖然SDET也不一定要很懂 講個難聽的實話 我這輩子沒做過手動測試 我跑去做軟體測試 一個菜鳥軟體測試 薪水直接超越資深手動測試 就問你 手動心酸不心酸? 如果你熱愛手動QA 那當我沒說 但凡你有點愛錢 都請你轉換跑道 *** 接下來 我來跟你說 測試這條路會做的很多事情 你怎麼讓公司認為 你值得很高的薪水 一個產品 需要測試的面向有非常多 最簡單說就是 手動(你現在在這) 自動化 手動薪水低是為什麼? 因為公司會覺得很好找人 甚至文組來也無所謂 手動的價值在於接近使用者 且可以評估出一些程式無法評估的點 像是 好不好用 介面好不好看 但是很可惜 這些價值都不容易在面試中發現 而且都需要建立在懂產品的前提上 自動化的薪水為什麼高? 因為會寫程式的人都不爽來XDDD 只好默默一直提高薪水 而大家對QA常常都會有以下想法: QA ->一日測試 終身測試 多請一個QA 不如多請一個RD RD自己測一測就好了 台灣很可悲的一個點就是 最會寫程式的 跑去搞韌體 次會寫程式的 跑去當軟體RD 不會寫程式的 跑來做QA好了(誤) 自動化的價值 ->省時省力還可以任意控制要測的TC去對應需要的場景 *** 接下來就是技能樹 要走向自動化測試 最基本的入門 學會Python 以面試作為標準 我相信你只要可以把LeetCode裡面Easy難度 各種主題都會個十題 你就可以自信滿滿的丟看看SQA了XDDD 能會一點自動化框架更好 *** 硬實力相關的技能樹大概是這樣: 1. 會寫Code 2. 懂自動化測試框架(Ex: pytest) 3. 有CICD概念 ->會docker ->會Jenkins ->各種CICD工具 族繁不及備載 4. 知道如何架各種環境 5. 懂網路 6. 會寫TC 軟實力大概是: 1. 溝通能力(我個人認為這是最重要) 2. 什麼是測試?要測試什麼?什麼是好? 3. 什麼是issue?為什麼會有issue?怎麼避免issue? *** 再來就是我想談談QA的影響力 首先 QA不是RD的狗 要有自己的獨立思考 但也要懂得尊重RD 尊重PM 如何有影響力: 1. 讓RD覺得你是在幫他 不是在搞他 測試報告請寫詳細 讓人可以看得下去 盡量挖出root cause 如果你能以RD聽得懂的話 告訴他們你認為問題的點 讓他們可以以 最小力氣去修理 RD會喜歡你的 請理解RD隨時都是多個功能在開發 他們的大腦幾乎都是裝著開發中的資料 要他們回到之前做的事情 去debug是非常痛苦的 你的文件品質可以有效降低這個痛苦 2. 了解產品 可以說服別人 為什麼這樣 "比較好" 尊重PM(Product Manager)的前提下 你是最熟產品的 你不應該只是測試之後無感 而是要有回饋 這是幫助PM 也是幫助RD 甚至在之後 他們會主動跟你做溝通 問你 怎麼做"比較好" 當你間接在影響產品的時候 你的影響力已經在提高 3. 溝通能力要強 常常需要跟各種不同人打交道 RD QA 你必須要有很好的邏輯表達能力 以及 同理心 我以前缺乏後者 所以有時候顯得我很"機掰" 反而造成工作上困擾 只要你是有同理心 且表達論述邏輯好 我相信你會有影響力 誰不喜歡友善又樂於助人的小天使呢? *** 結語: 我其實多年前 因為對SQA(SDET)這條路感到陌生 就寄信給PTT的一名網友 問他在美國SQA待遇如何 他說待遇不輸RD多少 我感覺到了一絲希望 我知道我的學歷不如人 只是一個中原大學的本科畢業 甚至還是延畢的小廢廢 我去捲RD 可能捲不了 甚至沒啥機會面試 所以我選擇改捲看看SQA 台灣討論的人很少 我一直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路線 網路上越多的人歧視QA 我越開心 因為這樣我競爭的人越少 大家都別吃這碗飯 我吃就好 你看 還有肉絲呢(誤) 其實今天發文之前我也在想要不要發 萬一不小心我宣傳效果太好了怎麼辦XDDD 以後好多高手都跑來跟我競爭 我會怕 不過沒關係啦 我覺得我在PTT得到很多幫助 我也回饋一下 覺得我都在喇叭也沒關係XD 我薪水也已經遠超當年做外包的一百萬了 我可能是倖存者偏差 有興趣的人也可以了解看看QA QA的領域其實也並不容易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25.200.4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oft_Job/M.1755367646.A.199.html
windmagic: 感謝分享。 08/17 05:22
OldDaiDai: 推分享 08/17 05:45
ztsc0304356: 推分享 08/17 05:52
openthedidi: 推分享 08/17 06:30
RumiManiac: 推 08/17 06:45
abc21086999: 推分享 08/17 08:30
DeHoff: 謝謝大大的分享!我自己的Python 是自學的,工作上也會用 08/17 10:19
DeHoff: ,雖然在DSA、程式設計上面真的沒有著墨 08/17 10:19
你這個狀況是我接觸到9成QA的狀況 就是 我會用這語言 但是我DSA Leetcode 都不太行 我是因為最早是當RD 所以訓練過 而你們是一開始就當QA 所以可能從來就沒把這當作必要 事實上 RD大部分工作也不需要懂這些精深的資料結構跟演算法 我只能跟你說Google Tester也需要刷題 刷題是有意義的 意義就是證明你足夠聰明且努力 當然你可以認為這是一個偏差的價值觀 不去做 但我有一個想法順便分享 刷題很苦 很累 但是他讓你在學歷 經歷之上 公平地與其他人競爭 他給你一個管道 讓你在一小時之內證明你有料 如果只看學經歷 你幾乎別想跟台清交的比了 從實習的第一段 就輸了 我大學丟實習 幾乎都不理我 我清大的朋友問我說 會嗎? 我104隨便丟都上耶 這就是根本的差距 只看學經歷 就是永遠被壓在腳下 現在的環境 任何工具 給我大約一周 我都可以學會 我不用問誰 我只要問GPT 道德夠低的話 面試的時候 mindset可以唬爛 故事可以亂編 這些也都沒有鑑別度 但是考你白板程式 你怎麼騙 包含我現在的工作 當初面試 也是白板寫code 所以 我建議你 把code練好吧
DeHoff: 現職公司有自己的自動化測試repo,用的框架是Pytest,前 08/17 10:19
DeHoff: 端的測試工具是Selenium,也建過Jenkins Pipeline,自己 08/17 10:19
DeHoff: 會用Playwright,幾個不懂的就是網路、架環境還有容器化 08/17 10:19
DeHoff: ,技能樹上基本的好像有了(寫一寫覺得好像已經可以投自 08/17 10:19
DeHoff: 動化的缺了? 08/17 10:19
DeHoff: 但我自己認為我還需要多學習QA的mind set、怎麼提升有品 08/17 10:19
DeHoff: 質的test coverage、怎麼讓測試迭代才能更快更好的delive 08/17 10:19
DeHoff: r、寫code摸各種工具...等等 08/17 10:19
DeHoff: 這次也沒有投很多工作(因為現職其實就忙不太過來想說慢 08/17 10:19
DeHoff: 慢投),剛好看到這家一直拿美國金流母公司打廣告,想說 08/17 10:19
DeHoff: 跟世界級的開發一起工作應該是個比較舒服的事情。但這次 08/17 10:19
DeHoff: 的這個新機會和我想學習的東西又掛不上邊,可是對於現職 08/17 10:19
DeHoff: 蠻心累的想趕快跑走,所以就只看薪水比較多 08/17 10:19
DeHoff: 還是先過去墊高月薪再繼續面,有這種事情? 08/17 10:19
你可以算一下 你能跳槽的次數還有幾次 我認為一個人的履歷在35歲之後會逐漸因為年紀而不容易跳槽 你當然可以為了月薪繼續跳 但是跳一次就是綁一年(至少有一年經驗在履歷上是比較好的) 另外就是 我講的技術 是工作上的技術 面試上的技術又是另外一回事 分享給你兩間我認為QA很棒的公司 一個是趨勢 一個是MOXA 兩個公司都是有我認識的人在裡面做過 前者面試需要你coding強一點 後者 你的網路以及測試工具最好要很熟 ※ 編輯: idok (114.25.200.40 臺灣), 08/17/2025 11:21:53 ※ 編輯: idok (114.25.200.40 臺灣), 08/17/2025 11:26:19
fake01: 完全同意,好的Tester帶RD上天堂 08/17 12:06
atst2: 不太懂為何換工作就不能往SQA發展?從原文看來兩個職缺都是 08/17 14:48
atst2: QA不是嗎? 從那邊推斷留在原職比較易於往SQA發展的? 08/17 14:49
viper9709: 推分享~寫得蠻不錯的 08/17 15:54
idok: 不是說換了就不能往SQA 而是換了並沒有幫助他往SQA發展 08/17 16:28
AudiA4Avant: 聽起來是有點像前面那篇 08/17 16:40
AudiA4Avant: 推錯篇了QQ 08/17 16:46
atst2: 瞭解,但換了也不會阻礙吧? 而且換了後多20%收入,若業務量 08/17 17:49
atst2: 不變,對於以後要往更高方面發展,應該會是更有幫助的. 08/17 17:50
MoonCode: 薪水是看產業優先不是看技能吧 08/17 17:51
MoonCode: 你不講你拿到高薪的是什麼產業根本討論不下去 08/17 17:53
labbat: 真多英文縮寫 能不能定義一下SQA SDET 08/17 19:04
wulouise: sdet隨便搜應該都有全名,sqa=software qa? 08/17 19:20
idok: 以QA來說 產業優先還是技能優先 08/17 21:09
idok: 我覺得還真不好說 08/17 21:09
idok: 不過產業肯定也是很重要的 08/17 21:09
LexiliTe: 推分享 08/17 22:49
jack0204: 真的,超多公司都說自己有SDET團隊但不會寫code 08/17 23:25
NodeWay: 很多人以為刷題就可以 但其實重要的是解題的推導過程 08/18 01:25
NodeWay: 這也是高低新的最大分水嶺 會刷題進大公司絕不是單純刷 08/18 01:25
NodeWay: 其實大公司的QA寫扣能力也很強 且國外測試跟開發是平等的 08/18 01:26
viper9709: QA沒意外應該也是產業優先吧... 08/18 01:34
idok: 就像文內舉例 08/18 07:00
idok: 初階的自動化跟手動 薪水就差一倍 08/18 07:00
idok: 一個50萬 一個100萬 08/18 07:00
idok: 產業比較就也是要看你說的產業是什麼比什麼 08/18 07:00
idok: 就算你到頂級公司 純手動我也不覺得可以到多高 08/18 07:00
idok: 我剛剛查google 外包商 給純手動的薪水也才35000-55000 08/18 07:00
idok: 但是我知道他們考code的職位基本都可以破百 08/18 07:00
idok: 那你說…這邊產業紅利到底吃到多少(?) 08/18 07:00
idok: 所以 手動跟自動的QA真的就是不同世界 08/18 07:00
j0958322080: SDET 真的爽薪水也不低 08/18 08:38
zyxx: 推 08/18 09:20
Iversonshao: 會寫程式的主要還是去純軟吧 韌體哪需要很會寫XD 08/18 10:17
idok: 我看頂大的 一大批人去IC寫韌體捏XD 08/18 11:19
ko00385331: 謝謝分享 08/18 11:29
zys: 薪水呀 去發哥薪水高這麼多 當然去寫firmware 08/18 13:41
sss888999: 推 除此之外 能定位問題的QA也能讓RD很舒服 ELK/GCP直 08/18 14:52
sss888999: 接定位問題的能力也很值得培養 08/18 14:52
NTUTM04: 是說我到現在還是不太懂SQA跟SDET的差異 有行內人能講解 08/18 21:02
NTUTM04: 一下嗎 08/18 21:02
abc21086999: SDET個人感覺更需要了解系統架構層面,還有開發測試 08/18 21:10
abc21086999: 框架的能力 08/18 21:10
HaoPing1119: 推 08/18 22:16
idok: SDET software developer in test 08/18 23:54
idok: 簡單來說就是跟測試有關的軟體開發都能算是 08/18 23:54
idok: 所以寫檢測軟體也算 測試工具也算 寫測試系統的也能算 我的 08/18 23:54
idok: 理解是這樣 08/18 23:54
idok: SQA software QA 08/18 23:54
idok: 我的理解是專注在測試上 用各種工具以及自動化的技術來提升 08/18 23:54
idok: 產品的品質 重點是要把品質拉高 08/18 23:54
viper9709: 感謝樓上解說 08/19 02:09
tony1768ya: 推 08/19 07:33
i1k1y: 請問,在台灣,WEB跟QA哪條路比較好走?平均薪資又如何? 08/19 08:19
資訊可能要提供多一點喔
single4565: 看這邊的文章數就能知道職缺大概占比多少了@@ 08/19 08:46
這也不好說 就像是 只看PTT跟D卡的作者 你會以為台灣是不是都是年薪三百萬 學歷都台清交
abc21086999: 看你的好走是想怎麼走XD 08/19 08:51
abc21086999: 上限的話還是Web > QA吧 08/19 08:52
Web 我不熟 但論後端 後端天花板是真的高
Csongs: SQA薪水如何 08/19 12:53
趨勢 MOXA 都可以破百 兩百以上 頂級外商比較有機會 據我所知 或是DHL 可能做到很資深 或是 變成測試架構師 那種程度就可以 ※ 編輯: idok (211.75.19.12 臺灣), 08/19/2025 13:48:26
moon2519: 推 08/19 14:04
LexiliTe: 小弟認為選產業公司大於職務,台灣測試大環境還是不比研 08/19 14:04
LexiliTe: 發好,除非方向很明確,否則累積軟體開發經驗還是比較有 08/19 14:04
LexiliTe: 幫助,遑論現在許多SDET都要求純軟開發的經驗。 08/19 14:04
LexiliTe: 不過只想安份守己領不錯的薪水,外商測試真的是個好選擇 08/19 14:06
LexiliTe: ,上限不高但相對有生活品質。 08/19 14:06
同意 同樣等級的公司 能選RD 優先RD RD跳QA 容易 QA跳RD 難 至少在台灣是這樣 ※ 編輯: idok (211.75.19.12 臺灣), 08/19/2025 14:43:29
fidelity77: 推分享 08/19 16:31

👉 軟工 Soft_Job 版:熱門文章

👉 軟工 Soft_Job 版: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