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oestoman : 領R再定期定額進去R 11/10 11:06
→ wr : 我不知道不配息基金會怎麼扣稅 11/10 11:09
推 chinaeatshit: 領息是現金流 再投入要承擔投資風險 11/10 11:09
推 HiHiCano : 沒工作的話當然領息 有工作會算所得稅 就不領息 11/10 11:12
→ HiHiCano : 另外買不配息基金管理費超高 又不是股票市場 11/10 11:13
→ wr : 阿你就每年8萬吃到滿 剩下不配息就好啦 11/10 11:13
→ HiHiCano : 每年要配到96萬用光8萬額度0050要買滿3000萬喔 呵呵 11/10 11:15
推 schrei : 你有這麼多本再來煩惱 11/10 11:18
推 sqen1024 : 配息只是左手換右手 11/10 11:18
推 boogieman : 看你年紀 你年輕輕還能等待幾輪股市V轉你就買市值 11/10 11:19
→ boogieman : 型這種的 11/10 11:19
→ boogieman : 如果你年屆退休已經等不了幾個七年翻一倍的就加大 11/10 11:19
→ boogieman : 放在高股息領息支應生活 兩邊只是看年紀調整比例 11/10 11:19
推 abc0922001 : 你如果所得稅率是5%,那領息完再投入也不錯 11/10 11:21
→ abc0922001 : 想東想西你不如各50%,拖的這段時間時間複利都浪費 11/10 11:22
→ abc0922001 : 兩萬八不買,你要等到三萬再買嗎 11/10 11:23
→ saiya : 真的,突破盲腸, 謝謝大家的意見要吃滿8萬也太難了 11/10 11:23
→ milk830122 : 連台積都在季配了 熱門的都有配啊 11/10 11:24
→ kusotoripeko: 如果已經老到判斷力差,那領股息就好 11/10 11:25
→ kusotoripeko: 巴菲特也得服老阿 11/10 11:26
推 rambobook : 我覺得 已經不是避不避稅的問題 而是在於 你需要 11/10 11:26
→ rambobook : 用錢時 賣股換錢後的負報酬你會不會痛 11/10 11:26
→ kusotoripeko: 雖然他躲崩挺厲害的 11/10 11:26
→ tedcat : 重點是所得稅率12%以內的, 一般薪水族, 領股息賺 11/10 11:27
→ tedcat : 那個8.5%額度,然後自己手動買回去 11/10 11:27
推 rambobook : 我自己是存00878 目前存了5年 一邊用錢 一邊股利再 11/10 11:29
→ rambobook : 投入 老實說 就算是負的領到的股息都能cover掉現 11/10 11:29
→ rambobook : 在的報酬 我的成本21.86 11/10 11:29
推 Horn5201 : 分散風險 懂的就懂 11/10 11:30
→ rambobook : 我覺得0050比較像是我的基金操作 哪天你真的要用 11/10 11:30
→ rambobook : 錢 就算是負報酬你也要覺得不會痛啊 11/10 11:30
→ rambobook : 反正高買 低也買 風險就是 你要用錢賣股時 正報酬 11/10 11:31
→ rambobook : 或負報酬能能不能扛住自己的心態 11/10 11:31
→ maplefff : 台灣沒資本利得稅, 累積型的抵扣額是無限 11/10 11:33
→ maplefff : 然後你在意8萬的抵扣額? 11/10 11:33
推 as6633208 : 領息節稅是美國的制度,台灣領息反而要繳稅 11/10 11:33
推 rambobook : 避不避稅我覺得無妨 自己本身是有月月捐獻 我能 11/10 11:33
→ rambobook : 賺 國家扣我無所謂 但資源也請國家好好分配 11/10 11:33
→ as6633208 : 領息節稅是for美國本地人不for海外投資的台灣人 11/10 11:35
推 chinaeatshit: 美國要繳資本利得 不能混為一談吧 11/10 11:45
→ marojack : 我全都要 11/10 11:50
→ marojack : 配息和不配息的兩個都買 只是比例差吧 11/10 11:50
推 redcarp0702 : 賣股就是領息 不用傻傻的去買會配息的 11/10 12:06
→ adort : 手動再投入不就等於單筆加碼 11/10 12:06
推 IanLi : 這每個人情形不同,可不可以多自己思考一下,不要 11/10 12:08
→ IanLi : 只抄AI匯總資料,搞得一知半解... 11/10 12:08
推 Sinchiest : 一般人根本不用擔心這問題 11/10 12:10
推 kload : 都分配給友友了 這就是你期待的好好分配 11/10 12:12
推 dogalan : 台股資本利得免稅 領息雖然有扣抵額但跟不領息的比 11/10 12:13
→ dogalan : 根本沒省到吧 11/10 12:13
推 YumingHuang : ETF先看內扣 11/10 12:19
推 hiris : 正二不配息,去研究一下 11/10 12:20
噓 Kobe5210 : 假提問真廣告 11/10 12:23
→ jagarandy : 選2就是國家感謝您無私的奉獻,想不通就請先詳讀所 11/10 12:28
→ jagarandy : 得稅法14-1條 11/10 12:28
→ timTan : 上面有說,台灣沒有資本利得稅。8.5趴沒用 11/10 12:29
→ jagarandy : 你的抵稅額是從股利分配前預先扣繳10%裡面來的,然 11/10 12:38
→ jagarandy : 後扣了10%只讓你抵8.5% 11/10 12:38
→ saiya : 資質駑鈍 思考兩天了沒有結論才斗膽上來問一下 11/10 12:39
推 hotdogmc : 配息要繳所得真的低能 11/10 12:51
推 jasperhai : 個人是重現金流 但小心現在的補充保費 11/10 12:51
推 windalso : 你沒有其他收入嗎 11/10 12:52
→ saiya : 上班族有收入阿,是想拿部分資金做分散風險 所以研究 11/10 13:01
推 bala045 : 還是無腦0050好了 11/10 13:01
→ saiya : 一下ETF 結果看到兩種不同說法 11/10 13:02
推 rebel : 有收入不夠花嗎?沒有的話其實你不缺現金流阿 你只 11/10 13:07
→ rebel : 是想要滿足安全感 但那是最有利的選擇嗎 11/10 13:07
推 descent : 綠角有分析 元大台灣卓越50ETF連結基金, 11/10 13:16
→ descent : 建議看過再決定, 可能不是表面上你想的那樣 11/10 13:16
→ descent : 要考慮的元素蠻多的 11/10 13:17
→ descent : 最好的還是 0050, 006208 直接不配息 11/10 13:17
推 Ray1018 : 我覺得你當債蛙可能比較好 11/10 13:19
→ saiya : 感謝descent大, 看完了果然很有幫助 謝謝 11/10 13:21
→ saiya : 新手上路..債蛙部分還要學習一下 XD 11/10 13:23
推 CDIAMOND : 不要 11/10 13:25
→ galleon2000 : 每個人需求不同 風險承受能力不同 沒有標準答案 11/10 13:53
推 jason0512 : 不用刻意提到周冠男吧 11/10 14:09
→ saiya : 因為我看到就他在講不要配息.. 11/10 14:12
推 jack1218 : 嫌稅繳太少才要配息 11/10 14:29
→ robber1234 : 想這麼多幹麼,你是有多少錢買 0050 11/10 14:44
→ robber1234 : 認真說投不了多少錢不要想東想西 11/10 14:45
推 kenfu0402 : 所得稅5%的領股息划算,12%不划算 11/10 14:54
推 loking : 意思是繳稅有到8萬 才須考慮要不要領滿96萬股利嗎 11/10 15:14
→ saiya : 應該是像7樓大大說的有買滿3000萬的0050才來考慮 11/10 15:39
推 wallowes : 所得稅5%級距的人,因為股利可抵扣8.5%稅,所以說你 11/10 16:52
→ wallowes : 領到的股利(54c)可以退(8.5-5)=3.5%的錢回來,如果 11/10 16:52
→ wallowes : 殖利率用5%算,要買到可抵扣上限8萬元,大約要買到1 11/10 16:52
→ wallowes : 800萬,但5%級距的人會有1800萬也是蠻弔詭的 11/10 16:52
推 wallowes : 但假如你是12%級距的人,你領到的股利(54c),反而要 11/10 16:54
→ wallowes : 多繳(12-8.5)=3.5%的錢出去,這就是差異 11/10 16:54
→ jagarandy : 先有三千萬再來考慮這種事情的確也是沒說錯 11/10 17:05
推 joe0934 : 當然選不配息,你配出來扣費用自己再買入又扣費用 11/10 22:46
→ joe0934 : ,傻了喔 11/10 2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