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zlbf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
看板NBA
標題Re: [討論] 七六人484該trust下個process了??
時間Thu Jul 17 14:33:44 2025
重點整理:
1.Harold's Chicken
https://i.imgur.com/AEXJyTd.jpeg
2.馬西指責9LMB遲到卻外流的事件,MB說他知道哪個混蛋洩密的,但他不會說是誰,即使他覺得跟他在一起打球令人噁心。
3.弟弟車禍與記者事件(已經有版友分享)
4.被76人選中時的面無表情是因為轉播延遲,實際上他非常興奮
5.推特是MB轉移壓力的方法,包含在推特上假裝單方面的跟雷哈娜交往
6.MB76人生初期並沒有得到妥善照顧,最明顯的例子是初期由一位實習生照料他
7.Hinkie與復健師Martin靠著真摯的耐心走進MB的內心,包含通過MB的錢錢測試
8.MB對外人的警戒與不服從讓幾乎所有人都對他有偏見(他喜歡放鳥別人 也不鳥別人的意見)
9.MB帶著非常嚴重的身心傷害在打籃球,而記者樂於營造他軟弱裝病的形象.包含他去年效力美國對的時候
以下全文翻譯,考慮通順可能沒辦法100%貼近原意
花了好幾個月才等到這一刻。等著 Joel Embiid 上場、不上場,或是他終於願意談談這個曾經充滿希望、最後卻不如預期的賽季。
我們現在在他的鋼琴房。他靠在沙發上,那張沙發本來看起來很大,但在他高大的身形躺下後就顯得有點擠。他穿著成套的衣服──細條紋短褲搭配開領襯衫。他的兒子 Arthur 從走廊探出頭來,好奇我們在幹嘛。他的妻子 Anne正在樓上準備晚上的生日派對。餐廳裡有人在布置裝飾。那是三月下旬,離他的膝蓋手術還有九天──一場將深深影響他籃球生涯的手術。
他以前還蠻享受受訪的。還沒打 NBA 比賽之前,在 2014 和 2015 年夏天進行腳傷手術復健的那段時間,他是媒體的寵兒──既會開玩笑又很坦率。
但過去這一年讓他變了。現在的他顯得戒心重,也有點分心,一邊受訪一邊盯著手機裡正在轉播的費城人隊比賽。我甚至懷疑他會不會乾脆請我離開。我們寒暄幾句,他看起來有點無聊。
他對新認識的人就是這樣──一開始不會多說什麼,表面上若無其事,其實心裡一直在評估你。
我問他能不能開始正式受訪,他點頭同意了。
他其實有很多理由可以拒絕。他覺得,說明自己的立場最後只會被扭曲成為自我辯護,再進一步被說成在抱怨。而且看看他現在──第二個孩子(女兒)快出生了,父母生活無虞,家庭富足幾代不用愁。他在喀麥隆是個榜樣。
我們坐在他位於費城郊區的小山丘上那棟豪華石造別墅裡。據說他有 11 間浴室,至少有一間裡的毛巾還繡上了他的名字縮寫──這樣的人,還有什麼好抱怨的?
Embiid 說:「我在意別人怎麼記得我打籃球的樣子,但不是我這個人。做人這部分,沒有人能說我什麼。」
我們距離不到幾英尺,我不自覺往前傾,好聽清他那低沉的聲音。他的語氣輕柔,反而更讓人感覺到他的龐大身形。這是內向孤獨的一面 Embiid,只有少數人真正了解的他。
他的朋友們對他非常保護,甚至有點偏執。他們眼中的 Embiid,就像他自己看自己的樣子──處處被敵意包圍。也正因如此,他們全心全意地依他為主。
有個朋友說:「一旦得到他的信任,那感覺幾乎讓人上癮。就像你突破了那層無人能進的防護罩。」
所以我開門見山地問他:「你信任誰?」
「嗯……」他說,靜默了幾秒。「呃,我的意思是……」
他看著我,眼神變得銳利,彷彿在說:你到底知道多少?
他最後才說:「我從來不是那種會交很多朋友的人。即使是我認為很親近的人,我也從不深談什麼。」
我問:「為什麼?」
他說:「我們家很安靜。爸爸,極度安靜。媽媽也差不多……我從小就不能輕易敞開心扉講什麼。」
他說這話時,語氣是期待我能懂的。因為我們來自同一片地方──非洲西中部,兩個相鄰的國家。我們一起聊到那熟悉的背景:體罰、嚴厲的父親、堅強到不輸男人的母親。
這段文字描繪了 Joel Embiid 內心深處的情感掙扎與他對自身成長背景、職業生涯與家庭的反思。以下是中文翻譯,保留原文的情感深度與口語風格:
被這樣的人愛著,是什麼感覺?
「你知道他們是愛你的……但那不是那種 ‘過來抱一下’ 的愛。從來沒有那樣過。我從來沒有被這樣對待。」
他覺得自己需要為這樣的家庭辯護:
「我今天能站在這裡,很大一部分就是因為我從小被這樣養大的。」
但他同時也清楚地否定那種方式:
「我不會用我成長時的方式來養我的孩子。」
也許是我們有共同的成長背景;也許是他去年秋天開始接受心理治療;也許是他這六個月彷彿陷入了籃球的真空──球迷快要失去耐性,他和七六人的關係緊張,職業生涯的黃金尾聲竟被一個傷病季打斷,31 歲正當壯年、正當顛峰……也許現在,他真的需要說出來了。
因為其他人都在說。
這是一場名為「Embiid 輿論戰」的討論,大家爭論著為什麼像他這樣有超凡天賦的球員,至今卻沒能拿下一冠、甚至沒進過總決賽。
評論也開始浮現,像是職業悼詞。
The Ringer 最近在一篇分析中,把 2023 年的 MVP Embiid 排成 NBA 第 84 強,只因為他的傷病紀錄;Bleacher Report 則把他列為歷史第 66 名球員。
自從 2024 年 2 月接受半月板修復手術後,Embiid 幾乎整個 2024-25 球季都在傷後恢復或忍痛上場。他只打了 19 場比賽,真正像自己的場次少之又少。
現在,他正處於他口中「生涯最重要的暑假」,再次重建自己的身體,希望能用一個健康的身體迎接這位超級球員最終的章節──如果一切順利的話。
這並不是杞人憂天──我們或許正在見證他的終章。
那如果真的是這樣,那 Joel Embiid 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
他常被誤解。他自己也不完全無辜。他曾經統治賽場,也曾因傷缺席。他因為這些而遭到批評。
甚至他最深沉的悲傷,也曾被人冷血地翻出來嘲諷。
Embiid 的 NBA 生涯剛開始時──2014 年──他 13 歲的弟弟 Arthur 被卡車撞死。那天他沒接家裡的電話,直到最後一通接起來,聽到的卻是悲劇。
即使現在,來電鈴聲仍會讓他心驚,像一把閃電劃過心頭的恐懼──「是不是又有人死了?」
其實他很少回簡訊,也不怎麼接電話。他手機通知全部關掉了。
需要聯絡他的人,通常都會透過他的助理或妻子。回覆可能得等上幾個月。
「我出了名地不愛回訊息,」Embiid 跟我說,還補充:「我大概有一萬封沒讀的簡訊。」
「你在開玩笑吧?」我說。
他拿起手機,點開螢幕,往前傾身給我看。
未讀簡訊:超過 9500 封;未接來電:875 通。有些訊息甚至是好幾年前的。
「我真的無法面對這些,」他一邊說,一邊往沙發靠回去。
我問他,生活中誰最受不了他這樣?
他笑了一下說:「大家都受不了。」
Embiid 越來越放鬆,伸展著雙腿。我問他,為什麼有些明明很喜歡他的人,卻會開玩笑說他是個「混蛋」。
他笑笑說:「我很愛調侃別人啦,我不會說我是個混蛋。」
他想了一下,又補了一句:「不過,有時候我確實是個混蛋。」
我第一次見到 Embiid 是去年底,在芝加哥。他剛從因左膝問題缺陣七場的傷兵名單回歸。當時六人隊在聯合中心客場更衣室裡氣氛熱絡,大家談笑風生,像在慶功一樣。老將 Kyle Lowry 還訂了芝加哥名店 Harold’s Chicken 的四盤炸雞翅。
那天對上公牛隊,Embiid 雖然一開始手感冰冷,但最終仍率隊贏了八分。他靈活又具有破壞力,像個能一人改變戰局的混合型怪物。低位強打、轉身後仰跳投、肘區定點投籃……他用多年苦練累積的技巧,靈活地在各個模式之間切換。那不是天賦而已,是天賦加上千錘百鍊。
第二節,他一個人得分就贏過整支公牛隊。
但比進攻更驚人的是他在防守端的表現。那節末段,Zach LaVine 擋拆後切入,閃身晃過 Embiid,看起來要直接灌籃──這對 99% 的 NBA 球員來說都是穩進的球。但 Embiid 在轉身之間硬是卡回籃下,和 LaVine 一起起跳,抬高的手讓原本該進的灌籃變成一記被干擾的失誤。
這不是哪個教練教得出來的,也不是什麼訓練可以模仿的。當 Embiid 發揮到極致時,根本無可比擬──不是 Jokic,不是 Doncic,也不是 Shai;即便是 Giannis 或 AD,也無法像他那樣,進可變禁區黑洞,退可靜定跳投如機械。
當時氣氛讓人覺得,如果 Embiid 能保持健康,這支球隊真的可以走得很遠。那是 12 月初,一切都還有希望。
他走向炸雞盤,夾了一塊雞翅走回自己的置物櫃,然後等了一下,才出來面對媒體。
我問他,在開場投 7 投 0 中後是怎麼找回手感的。他語氣淡淡地說:「我只是運氣好,後來球就進了。」
我追問:「你真的覺得那只是運氣嗎?」
他重複了一遍:「對啊,真的是運氣。」
我站在他正前方。他臉上擺出一副無聊的表情,維持了一秒,然後嘴角慢慢泛起笑意。
大家都笑了出來。
這就是經典的 Embiid——他用這種方式測試你:你在判斷他是不是唬爛時,他也在看你是不是唬爛。
他在堪薩斯大學念大一時,偶爾會假裝自己英文聽不懂。有時甚至講些異國風味十足的誇張故事,例如他曾說小時候在喀麥隆,獨自走進叢林,用儀式般的方式殺了一頭獅子。
「居然真的有人信他,」他的大學教練 Bill Self 回憶說。「他滿會搞笑的,但從來不是那種會跟你真心掏肺的傢伙。」
這些玩笑成了他的庇護所,讓他躲起來。與其被人真正了解,他寧願讓人覺得他只是個聰明、嘴賤的傢伙。
我記得在芝加哥的更衣室裡看著他,腦海裡浮現他當年在堪薩斯,偷笑著看著那些隊友輕易上鉤的樣子。
有記者問他這場比賽花多少努力才回到場上。
他說:「Trust the process(相信過程)。」——這句話出自七六人過去幾年擺爛重建時期,也是他的綽號來源。
他的笑容消失了。
但一臉嚴肅不是他的風格。他內心敏感,隨時會表現出受傷的模樣。
「我只能簡短作答,因為一旦我多講兩句,他們就會扭曲我的話。」他邊說,邊轉向幾位隊友。
Tyrese Maxey 從櫃子後面大喊:「好答案!好答案!」
那時正值一段讓人煩躁的媒體風波之後。從十月開始,《費城問詢報》的專欄作家發文批評 Embiid 缺乏職業態度,沒能保持體態,還牽扯到他兒子與已故的弟弟。文章暗指他說自己為弟弟而戰,其實是表裡不一。
幾天後,Embiid 公開回應:「我為這城市做得太多,甚至是冒著風險也在打球……我為這該死的城市做了那麼多,卻被這樣對待。」
隔天,當那名專欄作家現身更衣室時,Embiid 直接面對他說:「下次你再提到我死去的弟弟和我兒子,你看看我會怎麼對你。」
衝突最後以 Embiid 推了那名記者、被隊職員拉開告終,NBA 也因此禁賽他三場並扣薪。
幾個月過去了,這事他還是耿耿於懷。
「就算 NBA 罰我一百萬、兩百萬、五百萬、甚至一千萬美金,我還是會再這樣做。」Embiid 說。「如果他再像那天一樣靠近我,我還是會把他推開。」
Embiid 至今仍無法停止責怪自己,因為在 2011 年離開喀麥隆去打籃球,沒能陪在弟弟身邊。2014 年他的其中一位經紀人 François Nyam 在 Arthur 去世當晚打電話給他。他說 Embiid 哭著開口說的第一句話是:「都是我的錯。我是個廢物。」
Embiid 的家人原本計劃在 2014 年選秀之夜一起團聚,但在他接受第一次腳部手術後,醫生告訴他不能搭飛機。他留在洛杉磯經紀人家中,而 Arthur 則暫時和東岸的家人朋友住在一起,之後返回喀麥隆。事故發生在將近四個月後。兄弟倆已經有三年沒見面。
「這永遠都不會改變,」Embiid 幾乎是低聲地說。「我現在仍然這麼覺得。」
幾週後,針對十一月更衣室衝突事件,七六人召開了一場閉門會議,討論球隊災難性的 2 勝 11 敗開季戰績。
隔天,會議內容遭人洩露。Embiid 親近的好友之一 Maxey 在會議上當面質疑 Embiid 經常遲到、影響整體士氣。
Embiid 對記者說:「洩密的人真是個混帳。」據報導,他誓言要找出洩密者。
「我知道是誰洩的密,」季後某個深夜的電話中,Embiid 對我說。
「你知道?」
「對啊,但我不會說──過去的事就讓它過去,」Embiid 說。「我只能說,跟這種人在同一個環境裡真的很難受。」
「這又回到信任的問題。一旦你越界……你不能再期待我會參加什麼團隊會議。不可能再發生了。」
「聽你這樣說,那個人現在還在隊上嗎?」我問。
「我不知道,」他回答。
「拜託,Joel,你現在應該知道自己隊上有誰吧?」我笑著說。
「自由市場才剛開始,」他說。「我不知道現在的情況。」
「所以有可能這人下季就不在了?」我說。
「不是,」他說。「也有可能他還會在。」
—
讓我們來場感性的回顧:2009 年,年輕的 Joel Embiid 目睹 Kobe Bryant 拿下第 4 座總冠軍,從此愛上籃球。他在 16 歲那年開始認真打球。2011 年 7 月,他在喀麥隆首都雅溫得的訓練營中被發掘,兩個月後,他離開家人獨自前往美國──當時他還只是個潛力原石。
他進步神速,受到多所頂尖學校招募。後來在造訪堪薩斯大學籃球盛會「Late Night in the Phog」後,他決定加入該校。2014 年選秀,他以第三順位被選中。後面的故事你都知道了。
這是一段童話,但也掩蓋了一段他人生中極度破碎的時期。最初,在 NBA 球員、同樣來自喀麥隆的 Luc Mbah a Moute 以及經紀人 Nyam 的引領下,Embiid 前往佛州奧蘭多西邊的 Montverde 學院就讀。然而第一年他上場機會不多,因此又被轉學到蓋恩斯維爾的 The Rock School。
在 The Rock,他獲得新教練幫助,搬進寄宿家庭。寄宿媽媽 Marcy Hansen 第一次見到 18 歲的 Embiid 時,心裡想的是:他絕對睡不下女兒剛搬出來的那張單人床。
那時的他身高接近七呎,口音重,英文也不流利。有人問他住在哪個城市,他最多只能說出「佛羅里達」。Hansen 很快發現他過得並不好。他在電話裡對父母報喜不報憂,然後靜靜陷入低落。
Embiid 身上總有一種孤單的氣質,連他自己也說不上來為什麼。他最深刻的童年回憶之一,是 12 歲那年與家人去法國旅遊。但當大家都出門觀光時,他卻固執地待在姑媽家打電動。他的父母從那以後幾次帶弟妹再訪法國時,都沒再帶他去。
「從那時起,一切就沒再變過,」他說。
Hansen 想盡辦法要讓他開心、建立連結。她幫他烤巧克力餅乾,買中餐便當給他當午餐。她也希望自己的兒子能透過打籃球跟他變熟,但 Embiid 對人太過封閉。
「我那時真的覺得很奇怪,」Embiid 回憶說。「我剛到那裡,看到的第一個東西就是槍。」
Hansen 的丈夫 Ric 是退役軍人,也熱愛狩獵。雖然 Embiid 的父親 Thomas 是喀麥隆的軍官,但 Embiid 從沒想過有人家裡會有那麼多槍。
「我覺得沒人能理解我的觀點,」Embiid 對我說。「為什麼我這麼安靜,為什麼我總躲在房間,為什麼我會把門鎖起來……其實我當時是有點怕的。」
籃球並沒有帶來太多安慰。Embiid 幾乎無法與隊友建立感情;他們察覺到他的疏離,便讓他一個人待著。他告訴教練,他其實比較喜歡在 Montverde 的宿舍生活,當時他與另一位也不太會說英文的國際學生同住。
「他被丟進了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然後一年內又被丟進另一個世界,」Hansen 說。「他可能沒有像我希望的那樣讓我們更了解他。」
後來,Ric Hansen 找上了 Embiid 的教練,他們安排讓 Embiid 搬去和球隊的一位助理教練同住。
人們對那段期間 Embiid 的回憶通常是明亮、生動但非常表面的:他人在那裡,友善又高大,會吃甜食,看起來沒在專心,卻會突然丟出一句犀利的吐槽讓人驚訝。他是被大家愛著、懷念著、在遠方為他加油的人。
Embiid 對什麼都保持懷疑,甚至連對他天賦的評價也不信。「他不知道自己會成為 D-I(NCAA一級)球員,這讓我覺得有點不可思議,」他的朋友兼前隊友 Freddy Bitondo 說。「他會跟我說,『如果籃球不行,我就去唸個四年大學找份工作就好。』我看著他想說,『拜託,你在練球把我們虐成這樣,你在說什麼啊?』」
他剛到堪薩斯大學時,以為自己會以紅衫球員(第一年不出賽)身份待五年。「你會是我帶過最棒的球員,」Self 教練告訴他。
但到了 2014 年春天,他大一賽季結束時,已經是預測狀元人選。他去找 Self,坦承自己還沒準備好。他不知道怎麼吃得健康,甚至不會開車。
「我其實原本決定要留下來,」他說。「我心裡想著:『我不配這樣。我平均才得 11 分。』我對籃球根本沒什麼概念,也不懂整個制度是怎麼運作的。」
但他身邊最親近的人——他的父親、Mbah a Moute 和 Nyam——告訴他該走了。於是他打包行李,搬到經紀人在洛杉磯的豪宅裡。
那段時間,他在接受第一次舟狀骨手術後休養。有一次深夜回家時,他才發現自己不知道大門的保全密碼。所以他做了任何青少年可能會做的事:他翻牆進去,儘管他那隻剛開完刀的右腳還打著石膏,結果引發了入侵警報。
那時的他,距離 Montverde 的 JV(二軍)球隊才不到三年。他曾在那裡接到一記快攻傳球,明明底下沒人,卻一跳就飛過籃板,直接出界。他的人生加速得讓他難以理解,整個過程像是建立在一個他自己都不相信的故事之上,而這故事是由他不信任的人所編造的。
「我從來不知道自己有多厲害,」Embiid 說。「這些人到底在說什麼?那我該怎麼辦?我要相信他們說的嗎?」
當 Adam Silver 宣布 Embiid 成為 2014 年 NBA 選秀第 3 順位時,ESPN 的畫面切換到了 Embiid 面無表情地看著鏡頭。
「他看起來很困惑,」當時的 ESPN 專欄作家 Bill Simmons 在轉播中說,「給 Joel 來杯咖啡吧。」
Embiid 事後解釋說那段畫面其實是延遲的,後來節目才播放他真正的反應——他揮舞雙拳、露出笑容。但某種程度上,他好像從來沒有真正趕上那段延遲。
Embiid 和 76 人隊等了他兩年來讓腳傷痊癒。當時有報導稱,他對復健與飲食並不認真。他在聯盟的第三年(但實際上是首次出賽的那年)因左膝半月板撕裂提前報銷——也就是現在仍困擾他的那隻膝蓋。76 人宣布他當季不再出賽後幾週,他就在一場 Meek Mill 的演唱會上跳上舞台,脫掉上衣、隨著歡呼聲跳舞。當時的 76 人籃球營運總裁 Bryan Colangelo 公開責備 Embiid,說他「在形象上越界了。」
隔年 2017-18 賽季,他被拍到在場邊一邊吃漢堡、一邊讓訓練師幫他按摩腳。
Embiid 的輿論形象也逐漸形成初步樣貌:Joel 很懶,他不在乎。
「我現在還是常看到有人提那些我年輕時做的蠢事,就只是我進聯盟的第二、第三年,」他說。「我是 16 歲才開始打球。你不可能靠懶惰走到這個位置。
「比別人晚這麼多年開始打球,還要以極快速度學會整個遊戲,來到一個新國家、不會講語言、學一種新的文化、自己一個人適應,如果你不夠專注,這些根本不可能辦到。」
我問他,他自己在被誤解這件事上,有哪些地方該負責?
「把所有媒體的論調都翻一遍,」Embiid 說。「我其實沒在看啦,所以我也不知道他們說什麼。」
他當然是在開玩笑。我原本以為他接下來會笑。
但他沒有。他反而語氣更強烈地重複:「去看看那些說法。」
Joel 只是找藉口。
「這不是找藉口。如果你每年都受傷,而且大家都知道,那就是事實,」他說。「那你相信嗎?如果我是百分之百健康,我有沒有機會爭冠?我想很多人都相信,因為當我健康時,在例行賽我證明了自己。」
這次,換他往前傾身了。
「那如果我反過來,我整季都在『養生』,場均 25 或 20 分?到了季後賽再爆發到 30 分,這樣是不是看起來很猛?或許吧。如果我從例行賽場均 23 到季後賽場均 30——哇,季後賽殺手,天啊,Joel Jordan,隨便取吧。
「兩年前打籃網的系列賽就是完美例子。他們對我每球都包夾。半場只要我一拿球,教練就叫:『上去!』然後呢?我也沒事,因為我們把球傳出來、投進球、然後贏球。但你知道這代表什麼嗎?這會讓我的數據掉下來。
「所以,如果這就是外界的論調,我沒關係,因為我知道我自己經歷什麼,也知道實際狀況是什麼。沒有人住在我身體裡,不會懂我經歷的事。」
「還有什麼論調?」他問。
Joel 太在乎個人獎項。
「如果你有機會拿 MVP,我不管你是誰,你都會去爭取。因為我從沒想過自己會有這種機會。當初進聯盟時,我只想說,『也許我有機會當個厲害的防守球員。』我從沒想過自己會有現在這種進攻能力。」
他的思緒又飄回了季後賽,有些不耐:「你基本上是在說我例行賽打得比季後賽還努力,這根本不合理。因為你看看上場時間,季後賽反而增加。你打得更拼,攻防都要做更多。」
他又開始講起自己季後賽的正負值數據,那些數據跟歷史偉人差不多,然後自己吐槽說自己聽起來像他訓練師兼心腹 Drew Hanlen,一通電話才聊 13 分鐘就丟連結給記者看 Embiid 的季後賽數據。
「你還想聽一個嗎?」我問。
「當然,來吧,」他說。
Joel 有天分,但缺乏領袖氣質那種無形特質。
「沒人是在做到那一步前就是『贏家』的。我接受這種說法,因為我還沒做到。Charles Barkley,很偉大的球員對吧?但他沒拿過冠軍。Iverson 也是……但那不代表他們不偉大。他們超強的。」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帶領方式。我是在場上領導,」Embiid 接著說。「多年下來,你會成長,也會學很多。如果你現在去問我隊友,他們給你的回答會跟幾年前的隊友完全不一樣。因為以前,我根本沒在出現。」
「為什麼?」我問。
「我也不知道,」他說,短暫地從與批評者的交戰中轉向內省。「我想跟我成長背景有關。我不想說我孤單,但我來美國時是自己一個人。我從小就教自己不要相信任何人。」
到了 2014 年夏天,76 人隊已經進入當時總經理 Sam Hinkie 推動的「過程(The Process)」計畫的第二年。那時,Hinkie 所得到的戰果只有一位受傷的大個子(Nerlens Noel)以及一位有缺陷、即將被交易的最佳新秀(Michael Carter-Williams),他不會投籃。
Embiid 在那年秋天抵達費城,並且在接受右腳舟狀骨手術後就被宣布整個 2014-15 賽季報銷。他當時只有 20 歲,被視為拯救球隊的希望,但一層不確定性的陰霾籠罩著他與整支球隊。
為了轉移壓力,他選擇扮演一個搞笑角色。他熱衷於在社群媒體上開玩笑,假裝與 Rihanna 有段單方面的 Twitter 戀情,還在接受 Vice Sports 採訪時誇張地說自己一壺一壺地喝 Shirley Temple(無酒精雞尾酒)。
他在佛羅里達與堪薩斯的前教練幾乎認不出他了。Self 說:「我根本不知道他有這樣的能力,或想要擁有讓所有人關注自己的能力。在我腦中我只想說:『Jo,你在幹嘛?你可不可以閉嘴、離社群媒體遠一點?』」
但私底下,Embiid 正處於崩潰邊緣。他無法從弟弟過世的悲痛中走出來,獨自住在費城市中心的麗思卡爾頓酒店,彷彿他根本不打算久留。他打電動、飲食失調、幾乎沒睡。他的腳始終沒癒合,無法打球。有謠言說他的體重飆到接近 300 磅。他甚至想過要放棄。
「他是靠著一條線在撐著,」一位朋友說。
他與 76 人的關係也逐漸破裂。Embiid 認為自己的傷有問題,但據多位消息來源說,球隊卻把這當成他懶惰。感到挫折的他,開始不去復健、不訓練,甚至完全斷絕與球隊的聯繫。
「我開始變成混蛋,」Embiid 說。「他們叫我做什麼,我就說:『我才不幹。』」
球隊不知該如何處理,只好反覆對他開罰。Embiid 說他當年被罰了 30 萬美元後就不再記帳。「這值得,」Embiid 當時心想,「他們根本不聽我說話,我也不會再拿自己的身體冒險了。」
與此同時,Hinkie 為了 Embiid 加速現代化球隊的健康與體能部門。Embiid 初來費城時,他的復健居然是由一位實習生負責的。
Hinkie 找來了 David Martin,一位在澳洲運動研究所工作了 21 年的專家。接下來一年中,Martin 每月都會收到大量問題郵件——是他職業生涯中最嚴苛的考驗。其中一個問題特別難忘:如果你要為一位有舟狀骨傷的七呎長人打造訓練與治療計畫,你會怎麼做?
在一次會議中,Hinkie 畫了一個正方形,再在其中畫了一個占九成大小的小方塊。外框代表 Martin 所有的時間,內框則代表他應花在讓 Embiid 痊癒的時間。
Hinkie 強調,Embiid 的身材、技巧與天賦組合極為罕見。Martin 曾與特種部隊和環法冠軍合作過,但當他聽著 Hinkie 說話時,他覺得這將是他職涯的巔峰挑戰。
2015 年 6 月,Hinkie 和 Martin 飛往洛杉磯,與 Embiid 和為他動手術的 Dr. Richard Ferkel 會面。消息是壞的:Embiid 的腳沒癒合。Embiid 安靜地坐著。Martin 是房間裡的陌生人,他感覺到 Embiid 正注視著他。
「他的眼神很銳利,」Martin 說。「你可以感覺到他在用一種方式看著你,好像在說:『不要拿廢話糊弄我。』」
Embiid 記得當下既失望又感到被證明是對的。他一直說自己的腳有問題,而那些球隊內的批評者是錯的。他並不是幻覺、也不是找藉口。他真的是痛。他學到了一個難以忘記的教訓:有時候,勝利會讓人成為自己觀點的囚犯。
在 Embiid 腦中,一個模糊又矛盾的「他們」形象逐漸成形:教練、管理層、醫療人員——就像一位朋友形容的,「他們把他趕出去了」。Embiid 認為他們只想保住自己的工作,他們要他帶傷上場——要證明當初選他是對的,也要證明不想選他的人是錯的、要賣票、要證明他不賣票。他們並不在乎他能打 18 個月還是 18 年。
忠誠變得對 Embiid 無比重要,而他也用「測試他人是否忠誠」的方式,在組織內走出自己的路。他活在一個防禦性極強的泡泡中,不斷吸引或排除身邊的人。
Martin 為了證明自己不會拋下這位年輕球星,經常選擇留在費城陪 Embiid,而不是隨隊出征。有天他發現 Embiid 公寓裡桌上散著一堆 20 美元紙鈔。Martin 建議他把錢收起來,因為進出公寓的人很多——營養師、訓練師、清潔人員。
Embiid 說不用,如果有人拿了東西,他會知道。
「你是在設圈套嗎?」Martin 問他,「你想看看會不會有人偷?」
Embiid 沒回答。
「還是你在試我?」Martin 又問,「你想知道我會不會拿你的錢?」
他們一起笑了。
「我不一定會故意去釣人,」Embiid 說。「我只是把東西放著,如果少了什麼,我會立刻知道是誰拿的。
「因為那真的發生過,我的錢或別的東西確實不見過,」他說。
「當那發生時,我不需要跟任何人對質。我只是想:『好,知道了。』現在,我知道不能再跟這些人講話,也永遠不該再相信他們。」
在 2015 年夏天接受第二次手術後,Martin 組建了一個小型、保護性的支持核心。
有經驗的物理治療師 Kim Caspare 很快成為這個團隊的關鍵成員。當其他人把 Embiid 的行為誤解為懶惰時,她看到的是恐懼——這是一個不相信自己身體、不信任專業建議、也懷疑建議背後動機的年輕人。Caspare 當時想著:「他需要一個家庭在他身邊。我必須照顧這個人,因為他真的很痛苦。」
Caspare 原本只是顧問,但後來穩定陪伴在 Embiid 身邊,76人於 2019 年正式聘請她為全職物理治療師。她原本只打算工作四週,結果一路陪伴 Embiid 九年。
當 Embiid 與 Caspare 見面時,他「爽約」的名聲已經傳遍球隊。但 Caspare 表示,他們之間從未有過問題。「我們說好見面,他從沒缺席過,」她說,「但我這九年也看過他放其他很多人鴿子。」
Embiid 不願服從 NBA 球隊的傳統階級結構。「這就是 NBA,人們經常大聲說錯話,還想用權威讓別人聽話,」Martin 說。「但 Joel 很難被操控。」
他在隊中的名聲非常糟糕。從訓練員、教練、按摩師、記者,甚至只是撿球的實習生,都在背後議論。
「大家都在走廊裡竊竊私語,」Martin 說。
Embiid 像個難以捉摸的巨人,經常戴著帽T,把臉藏起來,慢慢走路、不說話,忽然出現又忽然消失,全憑他的心情。「他基本上完全不跟任何隊友說話,」一位熟悉內情的人說。「真的就是完全沉默。」
情況糟到 Martin 決定針對球隊表現部門成員發送一份機密問卷。他們被要求對幾位球員(包括 Embiid)做選擇題評估:你認為這個人未來會是 MVP 嗎?全明星?總冠軍隊的先發?輪替球員?還是最後只能去歐洲打球?
結果令人沮喪。「沒有人相信 Joel,」Martin 說,「他們就是不喜歡他。」Martin 意識到,Embiid 無法在這樣敵意的環境中康復。他決定去找總經理 Hinkie 和球隊老闆 Josh Harris,請求讓 Embiid 出國接受治療——前往卡達杜哈的運動醫學名院 Aspetar。儘管一開始球隊有所猶豫,最終還是同意了。
為了不讓這趟出差白費,Martin 安排了一連串專家門診。但 Embiid 經常缺席。當 Martin 詢問原因時,Embiid 解釋他想維持 NBA 的作息節奏——晚上比賽,晚睡晚起。這讓 Martin 領悟到,既然這次行程的目的之一就是改善睡眠,那他乾脆把會診時間改到下午。結果一改時間後,Embiid 不再缺席或遲到。他喜歡 Aspetar,因此球隊在 2016 年 2 月與 3 月末又安排他去兩次。
一種模式開始出現:那些願意忠誠支持 Embiid 並相信他未來的人,在 76 人體系內形成另一個內部組織。他們把他視為受傷、孤單、又極具天賦的球員,需要被重新建構與鼓勵。
Martin 為了理解 Embiid 的行為,甚至開始閱讀關於「資優兒童心理特質」的書。他們為了讓 Embiid 發揮潛力(即使不是最佳狀態),選擇遷就他的特質(例如他不溝通、他遲到),並幫他圓場。
「我本來應該直接對他說:『給我下來開始練球,』」Caspare 說,「但我不這麼做,因為他可能真的就轉頭進更衣室、什麼都不幹。我冒不起這個風險。」
我問 Martin,他是否認為自己在 Embiid 職業生涯早期對他太過縱容?
「Joel 是個很獨特的人,」Martin 說。「跟他相處一會兒後,你會覺得不需要照著所有規則來。NBA 有很多奇怪的規矩,而這些規矩很多只是為了讓老闆安心、讓總經理有權威感、讓教練感覺自己聰明、讓幕後人員覺得被尊重。」
「我不知道自己是很有洞察力,還是在為他編造一套複雜的自圓其說,」Martin 接著說。
多年之後,那些曾經支持 Embiid 的人回想起來,也難以分清他們到底是在縱容他、還是救了他一命。
「如果你能真的回到過去,站在那些時刻裡,你就會知道他能進 NBA,甚至成為 MVP,簡直是奇蹟,」Embiid 身邊的一位支持者說。「當時很多頂級教練與聯盟高層根本不相信他能再踏上球場。」
「我覺得大家都忘了他在對勇士那場真的受了重傷,」Nurse 說。「但在那之前,他正打出他人生中最棒的籃球。」
那確實是我們所看過最精彩的一段表現之一。
2024 年 1 月對上勇士前,Embiid 上場的比賽中,76 人戰績是 26 勝 7 敗。他場均拿下 35.3 分,出場 34 分鐘,比 Wilt Chamberlain 在 1961-62 賽季的得分效率還高,幾乎成為歷史上第二位達成「每分鐘得一分」的球員。他連續 22 場比賽得分超過 30 分,是 NBA 歷史第五長的紀錄。他連續 16 場比賽至少拿下 30 分 10 籃板,追平 Kareem Abdul-Jabbar,並列史上第二長。
2023 年 12 月,Embiid 在場的比賽,76 人 8 勝 1 敗。他場均 40.2 分、12.6 籃板,命中率高達 60.6%,幾近荒謬。
那段期間他也有標誌性的大場面。12 月底對灰狼,他砍下 51 分 12 籃板。1 月對馬刺,他轟下 70 分 18 籃板,而且方式非常「old school」——三分球只進了 1 球。
在對勇士受傷後,Embiid 接受左膝半月板手術,缺席了接下來兩個月的比賽。他於賽季末回歸,明顯還未痊癒,試圖幫球隊衝擊季後賽。76 人最後連贏 8 場,挺進附加賽,並擊敗熱火,晉級首輪對決紐約尼克。
Embiid 在第一戰開場打得極具統治力,開局 5 投 4 中。第二節,他假動作後切入,將球砸向籃板自助灌籃,飛越 Mitchell Robinson,將球重扣在 OG Anunoby 頭上。這是一個驚人的動作,本可以成為季後賽經典畫面,直到他落地時左膝一歪,整個人倒下。
他躺在地板上,頭頂鏡頭拍下他雙手抱頭、左臉僵住的畫面。他竟在下半場重返賽場,但 76 人仍輸掉第一戰。第二戰最後時刻再次以爭議方式落敗,Embiid 在更衣櫃前接受訪問時低頭、手掩額頭,似乎試圖遮掩臉部癱瘓。
當有記者用法語發問時,他語氣強硬地打斷:「我不說法文。」Embiid 保證 76 人會贏下系列賽。
但他倉促復出的壓力開始顯現。他其實在系列賽開打前幾天就被診斷出患有貝爾氏麻痺(Bell’s palsy),那是在他出現偏頭痛症狀後確診的。他因傷體能不足,走路明顯一瘸一拐,擔心自己腫脹嚴重的膝蓋隨時撐不住,每天幾乎全天候治療,卻還得在球季最關鍵時刻打滿重兵時間。他視線模糊,頭痛欲裂。因為左眼無法閉合,他幾乎無法入睡。
Caspare 開始為他安排一系列訓練,幫助他重新適應空間感,並改用轉動整個頭部來環視環境,因為他的眼睛已無法靈活移動。
「我就坐在他更衣櫃旁,」他的前隊友 Nicolas Batum 告訴我。「我看到他每場比賽前、比賽後的膝蓋。」
Batum 搖搖頭又說了一次:「我看到他的膝蓋。我根本不知道他是怎麼走路的。」
Embiid 自己也不知道他是怎麼撐下去的。訓練師 Hanlen 每場比賽後都會問他:「你還要繼續打嗎?」Embiid 回答:「不可能,我絕對不可能再上場。」
幾乎沒人知道他實際狀況有多糟。即使在平常時期,有關他的資訊都很有限;而在危機時期,他更是封閉自己。Caspare 說:「他是在孤獨中忍受痛苦。人們根本不知道實情。他們以為只是膝蓋。但不只是膝蓋,是他的眼睛、是他整個身體系統。」
在無數深夜的治療時光裡,Embiid 常常眼神疲憊地看著 Caspare,說:「我真的不行了。我一分鐘都撐不下去。」但接著他又會咬牙自我激勵:「好吧,我再撐一分鐘。」
他不斷在情緒輪迴中循環:沮喪、擔憂長期健康、被疼痛壓倒、渴望出賽、希望有人把他從自己手中救出來、害怕讓隊友與球迷失望、又不敢讓人知道他的真實狀況。
4 月 25 日早上,系列賽第三戰當天,Caspare 在深夜治療後離開 Embiid 家。她知道,他已經撐到極限。凌晨 2:29,她傳了一封長訊息給他。
訊息中寫道(部分節錄):「你有能力對自己仁慈一些嗎?我是來提醒你:你值得被善待。誰在乎別人怎麼看你的臉?你可以失敗、可以輸球,但你不該感到羞愧或絕望。這些情緒不該有位置。你已經奮戰過了,這是場勇敢的戰鬥。」
她試圖給他一個退場機會,擔心他已為此付出「過於沈重的代價」。她建議球隊對他設限,就算是季後賽也該嚴格控制上場時間:「也許我們該和球隊談談,Joel 想上場拼盡全力,但球隊得幫他設一個硬性的 25 分鐘限制。」
不論他決定怎樣,她最後寫道:「你可以做任何事。不管怎樣,我都支持你。」
那天早上與下午,她都沒收到回應。但他如常時間出現在球場的治療床前。她幫他做治療時,遞給他手機。
「你有看我傳的嗎?」Caspare 問。
「有,」Embiid 說。
他們交換了一個眼神——他決定上場了。
那晚,Embiid 拿下 50 分,創下季後賽生涯新高,幫助球隊在第三戰背水一戰中取勝。
76 人最終在六場內被淘汰。Embiid 系列賽場均 33 分、10.8 籃板、5.7 助攻。到了比賽末段,他已經完全撐不住。「我知道我撐得了兩節,」他說。「身體到了那裡就說:『不行了,結束了。』我什麼都做不了。第四節我的命中率大概只有 10%。」
Embiid 回顧這個系列賽,心情複雜。「在那種情況下,你會希望上面那些人能為你挺身而出,說句:『這樣不行』,」他說。「你不能再打了。」
「我有好幾次必須強迫 Joel 停下來,」已於 2019 年離隊的 Martin 說。「當他進入競爭模式時,要與他展開真正有意義的對話是非常困難的……而那還是在他成名之前。」
Embiid 擔心自己過去太常做出錯誤的決定,讓自己過早回到球場,只因為他想成為某種類型的球員與某種人,結果不斷消耗身體,導致傷勢一再復發。這正是他現在在心理治療中努力釐清的問題之一。
「不管你怎麼做都會被罵,」Embiid 在電話中說。「因為你如果不打,就會有那套說法……我從來不在意那些說我『軟弱』的評論。我在意的是我的球隊和我的隊友。我從來不想讓他們覺得我放棄了他們。而這又會牽扯到我在心理治療中談的那些東西——我不想讓人失望。」
「最後,這些決定是我做的。那我就得自己承擔後果。」
幾週前,在他家中,我問起對尼克那輪系列賽的事。他的語氣聽起來像是對自己做的選擇達成了另一種和平。
我問他:「如果別人不幫你設限,你會不會開始自己保護自己?」
他看著我的眼睛,說:「我們可以坐在這裡,我告訴你我會改變,但我了解我自己。我不認為那真的會發生……我就是永遠想要上場打球。」
美國男籃總監 Grant Hill 坐在場邊擔任轉播員,親眼目睹了 Embiid 在對尼克系列賽中的掙扎。他佩服 Embiid 帶傷上陣,儘管他也覺得「那並不是最明智的決定」。過去一年,他一直在招募 Embiid 為美國隊出戰即將於夏天展開的巴黎奧運。
這場招募始於 2022 年秋天拜訪 Embiid 住家。當時 Embiid 剛成為美國與法國的雙重國籍公民,他的奧運效忠對象仍未確定。Hill 清楚,美國隊需要一位能在國際賽中與歐洲高大強壯內線抗衡的長人。他回憶自己參加的 1996 年美國隊就擁有 Shaquille O’Neal、Hakeem Olajuwon 與 David Robinson。
「他為我們的球隊帶來了我們已經好一陣子沒有的特質,」Hill 說。「前幾屆奧運,我們雖然也有一些能換防的靈活長人,但坦白說,他們並不具備強勢的禁區存在感。」
那場原以為只會聊 15 分鐘的會面,最後持續了近兩小時,給 Embiid 留下深刻印象。「他只是來認識我,」Embiid 說,「我很感謝這一點。」
Hill 也同樣印象深刻:「他非常有思考能力、很聰明,也很有互動性,」Hill 說。「他真的很有深度……我不確定他有沒有被正確、充分地呈現出來。」
Embiid 當時沒有透露傾向支持哪一隊,兩人接下來的一整年都保持聯絡。2023 年 10 月 4 日,Hill 偷偷造訪了 76 人隊位於科羅拉多州 Boulder 的球隊飯店,避開了當地隨隊記者。當時有報導指出,法國方面希望 Embiid 在 10 月 10 日前給出答覆。Embiid 對這種最後通牒感到反感:「我心想,『不,你們不可以這樣逼我。』」
隔天一早,Hill 接到電話。Embiid 告訴他,他決定代表美國隊出賽。那天是 10 月 5 日,剛好是 Hill 的生日。「那是我那天收到最棒的生日禮物,」Hill 說。
Embiid 在 7 月初報到加入美國男籃時,「狀態並不理想,」Hill 說。「但我們很有耐心……我們知道我們需要他。」在報到前的幾週,他每天都在與訓練師 Hanlen 和物理治療師 Caspare 一起訓練。當美國隊抵達法國準備與塞爾維亞進行小組賽首戰時,Hill 說:「他是場上最好的球員。」
Embiid 對於做小事也感到興奮。他對於幫 Stephen Curry 擋人感到興奮不已。但他很快就生病了——「病得很重,」Caspare 說,「沒有人真的知道他有多嚴重。」他在開幕式淋雨後從巴黎前往里爾,與球隊分開行動。他在對塞爾維亞的小組賽首戰中表現疲弱,並在隊醫建議下缺席了第二場比賽。
但他在淘汰賽中的存在至關重要,尤其是與塞爾維亞的準決賽重賽中。那是整屆巴黎奧運中,美國隊唯一一次在第四節落後,但最終靠著 Embiid 和 Curry 的領軍逆轉。Embiid 一口氣連得 7 分。
「如果沒有他,我們贏不了塞爾維亞,」Hill 說。「我們的耐心,最終得到回報。」
但 Embiid 的故事從來都不會這麼單純。一位費城資深評論員在淘汰賽開打前就寫道:「他在一個自己沒什麼可獲得的環境中冒著傷病風險,只是搭其他全明星的便車。」
Embiid 決定代表美國隊出戰也受到抨擊。一方面有人認為他應該試著幫喀麥隆爭取資格,另一方面則有法國代表團成員表示,是 Embiid 先接觸他們,甚至為了代表法國出戰而被加速核發國籍。
隨著 76 人展開新賽季,而 Embiid 的膝蓋卻遲遲未能恢復,奧運之旅也被視為導致他受傷的元凶。對於 Embiid 的爭議又多了一條註腳:追逐巴黎榮耀毀了他的健康。
Embiid 和他的團隊對這種說法迅速反駁。「去跟我在對尼克那輪的移動表現比比看,」Embiid 說。「不,奧運並沒有讓我退步。」他在巴黎的任務有限,上場時間也不固定。他承認自己並非百分百健康,但他的膝蓋與身體狀態其實感覺良好。
「他有辦法拿到合約,也有辦法拿下金牌,」Caspare 說。「我們都覺得這沒問題。」
當 Embiid 因傷和聯盟禁賽錯過上賽季前 21 場比賽中的 17 場時,76 人開始崩盤。Paul George 與潛力新秀 Jared McCain 也相繼受傷,雪上加霜。球迷們渴望知道真相。Embiid 過去的懷疑和那種揮之不去的「厄運」感再次浮現。他的季後賽幾乎年年都伴隨傷病:臉部骨折、大拇指撕裂、內側副韌帶拉傷、膝蓋過度伸展、半月板撕裂、貝爾氏麻痺……
「每一年你都會開始問自己:『為什麼?』」他在對尼克系列賽中對記者這麼說。他在 12 月也再度提起,說自己很難不對自己產生負面情緒。
而在他所有的「壞運」之外,還有這一點:「他這麼大隻,卻又這麼靈活,」Caspare 說。「這兩個特質在跳躍、落地、發力時本來就是矛盾的。」Embiid 體型巨大、結實、臂展長,但卻又有小球員般的節奏感、協調性與驚人的流暢度。Martin 把他比喻為一台能像法拉利一樣轉彎的半掛卡車:「那是極大的慣性,」他說,「只要角度稍微偏一點,關節就得承受巨大的衝擊。」
他的天賦與風險總是並存。我們每次看他比賽,都是在見證這兩者同時發生。
更重要的是:Embiid 從未真正克服他內心的懷疑。那些從 Rock Prep 學校時期開始就縈繞在他心中的聲音——他曾讓隊友摸不著頭緒地說自己將來可能去找一份普通工作;又曾在成為選秀狀元熱門時,跑去找 Self 教練說想留下來紅衫一年——這些聲音直到最近才終於稍微安靜下來。
Embiid 在 2023 年獲得了他第一座 MVP,但直到下一季,Hanlen 才認為 Embiid 真的完全釋放了自己的潛能。「過去我常常說:『你比自己以為的還要厲害,』」Hanlen 說,「但直到 2023-24 年那一季,我才第一次看到他進入『管他的』模式。他知道:『老子就是這麼強,我想怎麼影響比賽都可以。』」
Embiid 說,在對勇士膝傷前,他已經接近自己理想中的終極狀態:場均 35 分、12 籃板、7 助攻,命中率達到 50-40-90。「那時我什麼都看過了,沒有任何防守方式能讓我出錯,」他說,「從 16 歲開始打球到現在 29 歲,這 13 年裡我大概缺席了將近五年的比賽……對我來說,這是個對於那麼晚才接觸籃球的人來說非常合理的進展過程。」
但去年的那次傷勢,幾乎把這一切努力摧毀。不只是身體上,還有心理上。「我跟你說,信心與信任是關鍵,」Caspare 說,「他直到最近才真的開始相信自己,然後就又受了這麼嚴重的傷。」
親友們開始察覺他正深陷掙扎。最後,是 76 人助理總經理、也是前 NBA 球員的好友 Jameer Nelson,在 9 月主動找上 Embiid,推薦他去看一位自己信任的心理師。
「我當時想,『不可能,我不信這種東西,』」Embiid 說。
但他相信 Nelson,所以他開始去了——而且他現在仍持續進行治療。
「到現在我都百分之百投入,」Embiid 說,「但我不會說我百分之百相信心理治療。」
這些療程為他建構了一種「屬於自己的說法」,一套他常用來解釋自己的敘事。「那種來自外界的壓力:你必須出賽、必須撐住、不能讓大家失望……」Embiid 說,「這可能正是我現在會落入這種狀況的原因之一。」
他的膝蓋傷勢不明朗,再次引發他與球隊管理層之間的緊張。
經歷幾個月的不確定、反覆復發與腫脹後,Embiid 終於撐不下去。2 月份,在對上公鹿的比賽前,他告訴 ESPN 的 Lisa Salters,他需要再動一次手術——這則消息據說讓球隊高層相當錯愕。Morey 也在我們的訪談中承認對此感到意外。
「如果你們不想聽我說的話,那我就得用別的方法,確保有人會聽,」Embiid 對我說。「我會告訴 Lisa,那其實是一種求救……我覺得所有人都拒絕去面對實際情況。」
NICK NURSE 離開會議室去帶練球了,而我和 Morey 繼續留在房裡。我們聊他的工作,聊自己正身處 Embiid 的故事中間——儘管外界多半已經在談論這故事的「結局」。我們聊著如何同時在腦中懷抱多種未來的可能。
「這正是我每天思考的方式,」Morey 說。「但其實很少人真的能理解這點。」
但故事總是渴望一個結局。所以我問了。
我問 Morey,有沒有可能會出現這樣的未來——Embiid 的膝蓋無法痊癒,無法再打出 MVP 水準的球。
Morey 停頓了。
就在前一個 9 月,他與 76 人老闆們對這個未來下了一筆賭注——一紙總值 1 億 9290 萬美元的三年延長合約,到了 34 歲那年 Embiid 將年薪近 7000 萬。還有另一張賭注:Paul George 的四年 2 億 1200 萬美元合約,一份只有當他能完美輔佐一位總冠軍等級的超級巨星時才合理的合約。Embiid 是那種你會願意再加碼、再加倍押注的人——你可能會因此丟了工作,甚至從籃球圈消失。Hinkie 就是如此。如今 Hinkie 的導師 Morey,也可能步上相同道路。
「我收回剛剛的話,」Morey 說,「我其實不覺得……」
他沒說完。想像那個未來讓他渾身一震,也讓整間房的氣氛都變了。他的話語在一陣大笑中散開。他笑了,76 人的公關主管也笑了,我也笑了——但我甚至不知道為什麼笑。
Morey 從椅子站起來,走向門口。「我決定今天只想著樂觀的事,」他說,然後就走了出去。
我在四月的手術後一週再次造訪 Embiid。從同一扇門進入、用同一間洗手間、套上同樣的鞋套、走過一樣蒼白的走廊,坐在鋼琴房裡等待。他又在手機上看棒球,蹣跚走進房間,左膝纏著紗布。他穿著 Team USA 的 T 恤、76 人的球褲、還有毛絨拖鞋。這是他 14 個月內對同一隻膝蓋進行的第二次手術,他已經開始復健。
他得了感冒,聲音沙啞,比上次更小聲。他看起來非常疲倦。
我告訴他我與 Morey 的對話,然後問了他同樣的問題。
他回我一個難以解讀的表情。「我也差點要站起來走人了,」他說。
然後,同樣的情況再次上演。他開始喘著笑起來,坐在一旁的團隊成員也笑了,我也笑了。
等笑完之後,Embiid 還在咳嗽,眼角泛著淚光。
「這一定會沒事的,」他平靜下來後說。「我相信自己,也相信上帝。一切都關乎做正確的事。這些努力會有回報。所以,我根本不會去想『如果沒成功怎麼辦』這種問題。」
我請他們兩個都往深淵裡看——那種無法兌現合約、不再能拯救生涯的未來。他們都笑著把這種假設推開,彷彿在說:「你在說什麼啊,才不會那樣。」
更早一點,我曾問過他這個問題的擴大版本——請他想像那一天自己已經退休,不管接下來幾年是成功還是失敗。
他談到想逃離一切,帶著家人去旅行,享受自己努力的成果。他臉上帶著一種期待的神情:「等到最後,可能大家再也聽不到我的消息,」他說。「我等不及那一天了。」
鋼琴房——擺著深色的巨大軟墊、厚重的窗簾、大理石壁爐——看起來就像從家具型錄裡搬出來的一樣。有時 Embiid 會和兒子 Arthur 坐在鋼琴前亂彈幾下,但這裡真正會彈鋼琴的,其實只有他的妹妹,或者偶爾造訪的 Nick Nurse。
然而,在 Embiid 坐的沙發後方,掛著一幅畫——那是一幅畫中人穿著貴族服飾的肖像畫,而那個人就是 Embiid。他懷中還抱著一隻貴賓犬 Goldendoodle。我第一次看到時笑了出來。
Embiid 告訴我,那是他在一次 Mountain Dew 廣告拍攝現場「順手帶走」的。原本只是個玩笑禮物,沒什麼好特別提的——但那幅畫是房間裡唯一看得出「出自他自己選擇」的東西。
畫中的 Goldendoodle 名叫 Klaus Hinkie De Paula Embiid。De Paula 是 Embiid 妻子的姓;Hinkie 是為了紀念 Sam Hinkie,那位在他還沒打過一場 NBA 比賽就被迫離職的總經理;而 Klaus,則是他最愛的影集《吸血鬼日記》中最喜歡的角色——他可能已經重看了這部影集十次以上。
這一切聽起來都很搞笑,直到 Embiid 告訴我,他晚上睡不著時會反覆重看自己最愛的劇。
而當我得知他的狗 Klaus 在 2020 年 10 月因為電梯關門意外造成內傷去世後,那份笑意就完全消失了。就像他許多的玩笑一樣,那幅畫其實藏著一片碎裂的痛苦。
「今天早上我失去了我最好的朋友!」Embiid 當時在 Instagram 上寫道。「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的成長背景中,家裡從來不可能有狗。但你讓我看見了這個世界不同的一面。」
「那是我人生中的第一隻狗,」Embiid 後來在電話中告訴我。「當你經歷過這樣的事——像我弟弟的悲劇——你就不會想忘記。你總是會想……」
這時,他的兒子 Arthur 回到了房間。他剛剛還在玩躲貓貓,一邊參與我們的對話,一邊不情願地去刷牙。現在,他終於抵不過「該睡覺」的命運走回來。
「我可以要 21 個抱抱嗎?」Arthur 問。
我聽著他們一起數完這 21 個擁抱。
「好啦,愛你,」Embiid 說。
等 Arthur 離開後,Embiid 繼續說下去:「我不知道人們是怎麼面對死亡的。但我總覺得,我需要一些東西來提醒我,為什麼我要這樣拼命。之所以能走到今天,是因為我一直逼自己——因為我弟弟的事……我兒子的出生也是同樣的道理。
「有時候你只是經過、看到那幅畫,它就會提醒你。但有時也會有反效果。像我去年回喀麥隆……家裡到處都是我弟弟的照片。
「每次看到,我就會開始哭。」
「我希望有一天,有人能拍個影集,或是寫本書講這段故事,」Embiid 談到自己與 76 人的時光時說。「我們經歷過總經理用小帳號發推文的風波。我們選進了很棒的球員,但後來又發生一些誰也搞不懂的事。有這麼多狗血劇情:Hinkie 被趕走,Colangelos 來接手。太多事情了。這就是我在講的『延續性』——這得從高層開始建立。」
而從某些真正重要的層面來說,他自己就是「高層」。經歷三任總管、三任主帥、一串失敗或來不及成形的搭檔——Ben Simmons、Jimmy Butler、James Harden、Tyrese Maxey——Embiid 成為了 76 人唯一的延續。而他如何學會背負或逃避那份責任,也在潛移默化中塑造了這支球隊的模樣。
Embiid 的籃球之路是孤獨的。他是個自學者,靠著反覆觀看 Hakeem Olajuwon 的影片來模仿動作。他球技進步之快,讓 Self 和堪薩斯的隊友們驚嘆。有一晚,堪薩斯對新墨西哥大學前夕,Embiid 拿著開著筆電走進隊友房間說:「你看這個動作,我明天要做這個。」
結果他真的做到了。他在一次快攻中接到失誤的傳球後,低位單打防守者,用一記夢幻舞步晃開對手,最後一個下上假動作繞過防守反手上籃得分。「噢!噢!」轉播評論員高呼,「Olajuwon!」
當 Hanlen 和 Embiid 練新招時,Hanlen 會先做一遍動作,而 Embiid 會繞著他轉圈,邊問問題邊描述自己看到什麼。「再做一次、再做一次、再做一次,」Embiid 會說。接著:「我懂了。」
但這種孤獨的自學方式,無法應用在團隊領導上。「我從來不想成為那種高聲喊話的領袖,」Embiid 對我說。「我想以行動來帶領球隊。只要我上了場,不管是拼命打球、扛起整隊,或是做任何能讓我們贏球的事——這就是我一直以來認為的領導方式。」
他的第一任 NBA 教練 Brett Brown 嘗試讓他學習另一位沉默寡言的大個子榜樣——Tim Duncan。但 Duncan 背後有的是馬刺那個井然有序的體系,而 Embiid 有的則是「The Process」與一連串混亂。而且,他還有 Twitter,經營著一個與隊友和教練私下認識的他完全不一樣的角色。
「你試著找到自己的定位,但你其實根本不確定自己是誰,」Embiid 說。他對於自己年輕時的荒唐行為至今仍感無奈,「我試著變得更認真一點,因為我覺得那才是真實的我……至於以前的那些嘴砲和酸人,雖然我偶爾還會發,但我真的撐不住,因為那不是我。」
他與 Harden 共事一年半的時間,是他領導風格轉變的重要轉捩點。這段關係讓他體會到:場外的親密,也會轉化為場上的默契。Maxey 就是這個改變的最大受益者——是 Embiid 把 Hanlen 與 Maxey 牽線搭起。去年夏天,當 Maxey 與 76 人續約時,他說 Embiid 是第一個公開力挺他的人。在 10 月的訓練營裡,Embiid 也是第一個指出新秀 Jared McCain 潛力的人。
Embiid 談起 Harden 時語氣中滿是深情。他認為 76 人太快放棄了那支陣容。在 2023 年東區準決賽第七戰敗給塞爾提克之後,球隊真正需要的只是「在邊角微調」,而不是又一次的全面重啟。
「我一直回到那個詞——延續性,」Embiid 說。「當你覺得好像抓到什麼的時候,應該要繼續往上堆建,但我們卻總是選擇從頭來過。而這種情況年年都在上演。」
**Embiid 對「缺乏延續性」的反感,不只是對球團運作的抱怨,而是一種貫穿他人生的核心體驗。**從青少年開始投入籃球以來,動盪和斷裂就是常態。在 76 人的這些年,很多人的離開其實也部分是他自己選擇「不參與」的結果。
他拒絕插手人事決策,但事後又常為此感到不滿。Jimmy Butler 的離隊就是最明顯的例子。他這麼做,其實和他的成長背景有關。
他總會想:如果當年 76 人陣中就有個話語權很大的老將,是不是早就把他給交易走了?
「我一直告訴自己,我絕對不要成為導致某人丟掉工作、被交易、被炒掉的那個人,」Embiid 說,「所以別來問我該不該簽誰、該不該交易誰。」
這是種原則,也是他想要保有一種「他實際上無法擁有的東西」:無辜。
Embiid 近來最沉迷的運動電玩是《MLB The Show》,他會在遊戲中瘋狂交易直到打造出無敵陣容,然後才開始比賽——在虛擬世界裡實現他在現實無法得到的保障:擺脫懷疑、沉默、壞運與脆弱,還有他自己的共犯性。
「沒人知道,甚至 James(Harden)現在都不跟我說話,」Embiid 說,「這就是當『那個人』最不好的地方,因為你總是被夾在中間。如果你問 James,他可能真的覺得我跟他離隊有關。而我心裡只想著:『我拿得分王,你拿助攻王,我們的擋拆根本擋不住啊!』」
「當你覺得自己沒有做錯什麼,卻還是被傷害,那真的很痛,」他說,「當你認為自己和某人之間建立了某種關係……你最後會失去很多。」
Embiid 去年秋天邀請 Marcy 和 Ric Hansen 來奧蘭多看 76 人的比賽。
比賽結束後,他們在球員通道等他換好衣服,還和 Nurse 及幾位球員合照。Marcy 傳了一張三人合影給我:Embiid 穿著米白色運動套裝,站在 Marcy 和 Ric 中間,手環著他們兩人。
「她是我最喜歡的人之一,」Embiid 說起 Marcy,「她對我真的很好。」
「我們聊到他的兒子,」Hansen 說起那次重逢。「我知道他正在經歷一些事情,但我覺得他現在平靜下來了,他過得還不錯。」
Marcy 開始輕聲地哭了。
「我希望可以更常見到他。他可能不會明白這一點,」她說,「我是個媽媽,我曾經像對兒子一樣,把整顆心都給了他。我不知道他是否有這樣接收到。」
Kim Caspare 有兩個小孩,一個 5 歲,一個 2 歲,但朋友們常笑她最大的「孩子」其實是 Embiid。
我們第一次講電話時,她正在趕回家接替保母。我提到一張她與 Embiid 擁抱慶祝 MVP 的照片時,她突然哭了起來。
「我只知道我們一起投入了無數沒人看見的時光……365 天裡我們大概有 355 天都在訓練,」她說,「終於,他被看見了。他扛起了整支球隊。那時候的 76 人並不強,是他讓球隊變得強。他就是那個人。他是那個唯一的存在。」
奧運結束後,她與 Embiid 結束了長達九年的合作。
她的家庭需求已無法再配合這種「全時段貼身訓練」的工作型態。她目前主要在紐約辦公室,為多位 NBA 球員提供服務。
2024 年春夏的種種壓力——對尼克系列賽、緊接著備戰巴黎奧運,以及在延長合約壓力下擔心 Embiid 的健康——讓他們的關係也開始出現裂痕。
「有時我真的覺得無能為力,」她說,「我失去了那個熟悉的他。他不在狀態裡。我不知道怎麼說……就是有點怪。」
他仍然出現,也還是很努力,但變得疏遠了。
Embiid 知道要與他一起工作是種「全然佔據」的壓力。他理解 Caspare 為什麼必須退出。但如果是由他來決定,如果她的家庭狀況允許,他還是希望他們能繼續合作。
我們通電話時,他的語氣出現一絲防備,那語調與剛剛數著孩子擁抱的爸爸判若兩人。
我說:「可以問你一個比較私人的問題嗎?」
(雖然其實我們講的每一個話題都很私人。)
稍作停頓:「可以,」他說。
「你們的關係還好嗎?」
「如果你要我誠實說,」他說,「那我就誠實說。」
他的語氣開始變得銳利:
「我們每個人都有工作要做,而我的工作,當然,就是上場打球、打出成績。」
然後他的語氣突然柔和了。他開始展露傷口:
「只是後來一切就不一樣了。我感覺,一旦事情變糟,一切也跟著變了。」
我聽得出來,在他心裡,這又像是一場背叛、一次被拋棄。他無法看見,也許這一次,他才是那個讓別人感到失落的人。
「你希望那些在你高光時刻在你身邊的人,在你低潮時也同樣在場。而我感覺這次不是那樣。」
他與 Caspare 現在每幾個月會簡短傳個訊。當一段關係開始出現裂縫時,他總會選擇沉默,躲回自己深鎖的世界。Caspare 覺得,這可能會是她第一次沒被邀請參加 Arthur 的生日派對。
「你永遠搞不懂 Joel 心裡在想什麼,」她說。
我問她,那樣對她來說會不會很難受。
「我為他付出整整九年的人生,」她說,「對,真的很難接受。」
當我在 6 月底最後一次與 Embiid 通話時,他告訴我這個休賽季他準備做出一些改變。
「我們不會再硬撐了,」他說,「我整個生涯都沒有採取過這樣的方式。」
一週前,Morey 還說希望他能在 9 月訓練營前回歸。
「我們沒有時間表,」Embiid 回應,「希望能早點回來,但也只能順其自然。」
我問球團是否支持他這種耐心的復健方式。
「我不知道他們怎麼想。我唯一想說的是──這是一門生意,」Embiid 說,「結果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我太早復出,但還不是原來的自己,那你猜會怎樣?球隊還是贏不了球。」
對 Embiid 來說,生涯唯一的「污點」,就是沒有拿過冠軍戒。
這個季後賽,他是一幅渴望卻受阻的畫面:他痛到無法看球,但又痛到無法不盯著 box score。
「我一點都不想參與季後賽,」他說。
因為復健,他至今尚未回到球場。只能靠傳訊息給好友、溜馬球星 Tyrese Haliburton,為他打氣。
是 Haliburton 把他重新拉回比賽世界。
「他一直試著說服我打開比賽看,」Embiid 說。於是他開電視看 Haliburton 在東決對尼克的收尾戰。
總冠軍賽他原本也是拒看,直到第七戰的誘惑讓他忍不住打開。
當 Haliburton 在第一節還剩 5 分鐘時倒地,右腳跟腱撕裂,Embiid 氣到立刻關掉電視。
「太扯了,」他說,「我真的掉了一滴眼淚。」
我們聊起了「遺憾」。
還是在那間拉著厚窗簾的鋼琴房。這時已是傍晚,光線漸暗。
「我多希望當年有人能提醒我,」Embiid 開始說,「你知道,當你還年輕的時候……」
他話講一半突然轉向,拋出一個令人驚訝又沒人問他的自白:
他在拿下 70 分那場比賽,竟然是遲到進場的。
籃球史上最狂得分秀之一,來自一位連熱身都沒做、匆忙穿球衣、急著綁鞋帶就上場的人。
他說這句話時,一半是不好意思,一半像是在炫耀。
我盯著他,試圖讀懂他的表情,一開始我根本不信。
「你該不會真的想說自己沒熱身就隨便砍了 70 分吧?」
他看著我說:「應該是吧。」
那一瞬間,我真的搞不清楚──跟他聊了幾小時、觀察了幾個月──他到底是認真的,還是在測試我會不會上當。但他的微笑逐漸展開,從狡黠變成大笑,我知道了──他是說真的。
他接著踏上一次感性的反思旅程,充滿熟悉的軌跡。
一開始他承認:
「這當然不是正確的方式。正確的方式應該是提前來、先去做重量訓練。」
然後他試著直視自己:
「年輕的時候,我還是會照顧身體,但不夠徹底。」
他深吸一口氣,靠近那個最深的核心──支撐一切敘事的隱形問題:
「會不會這一切都是我自己造成的?」
「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導致我這些傷勢的原因之一。」
但接著他又退回更安全、能安慰自己的角落:
「你怎麼可能防得住有人肘擊你的臉?」他反問。
「你怎麼阻止有人跌到你的膝蓋上?你根本無法預防這些事。而它們發生了,像那次半月板撕裂,就是有人撞上我的膝蓋。你做再多準備也沒用。」
Embiid 的脆弱與不幸,和他的勇氣、堅持、犧牲與驚人崛起一樣真實。
他所有的經歷,都形塑了他──而他,也是由這一切交織而成。
「不是說我沒準備好,我有,」他說。
Embiid 動了動身體,雙手緊塞在 T 恤前襟裡,彷彿要壓住那些翻湧未平的情緒。
他往內縮進去——那是他心中最安全的角落,一個最深刻、最合理化的敘事避風港——他用的是遠觀的角度來看這一切。
他走得多遠、付出多少代價、做過多少努力,這本身就是一場奇蹟。
「因為如果我沒有好好準備、沒有努力訓練,根本不可能──你從 16 歲才開始打球,卻能走到這個高度,這是不可能的,管別人怎麼說,然後……」
你知道後面的故事了。
-----
Sent from JPTT on my iPhon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10.111.13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NBA/M.1752734029.A.29F.html
噓 bengowa : toooooooooooo loooooooooooong 07/17 14:35
推 bm1041644 : 76人又一個心理問題的是怎樣== 07/17 14:35
→ k385476916 : 看起來不好吃 07/17 14:36
推 vince4687 : 感謝翻譯 我懶得點原文就靠你這篇了 07/17 14:38
推 ginopun10477: 超長 07/17 14:38
→ Leaflock : 第一張照片看起來好好吃 07/17 14:40
推 bleachdie : 先推後看 07/17 14:41
→ zzahoward : 你真有耐心 主要是PTT排版真的不適合長文 07/17 14:41
推 Bigcookie2 : 關於第2點 為啥自己遲到還要恨別人? 07/17 14:42
→ Bigcookie2 : 我的理解有錯嗎? 07/17 14:42
→ zzahoward : 他認為隊內的事情就隊內解決 這是NBA的兄弟文化 07/17 14:42
→ zzahoward : 他是討厭leak的人 不是討厭指責他的人 07/17 14:43
→ axi : 嘴綠打普洱 勇士也是先找洩密的啊@@ 07/17 14:44
推 WWindown : 厲害 07/17 14:44
噓 uyrmb47 : 不是阿 你不說誰知道你有病 都需要別人牽就? 07/17 14:44
→ uyrmb47 : 啥都是自己有理由 但別人怎樣 07/17 14:45
推 kira925 : 因為那場會是大家關門會議 有人出來洩密誰敢攤開講 07/17 14:45
→ kira925 : 那就不用閉門拉 大家搞偽裝 07/17 14:46
噓 sameber520 : 你要用9lmb這個哽就別再把它縮寫了 我還在想哪個MB 07/17 14:46
推 Bigcookie2 : 只能說 76人想清楚吧 07/17 14:46
→ guanluvsquat: 打這麼多誰他媽看得完.jpg 07/17 14:47
→ Bigcookie2 : 簽筆就不是超巨 無法帶領球隊更上一層 07/17 14:47
→ sameber520 : 聯盟包含非球員一堆MB好嗎 07/17 14:47
噓 uyrmb47 : 拿那麼多錢 不好好處理自己的心理問題 都是they的錯 07/17 14:47
→ uyrmb47 : 原本覺得他只是受傷變爛 看完這篇覺得真巨嬰 07/17 14:49
推 some61321 : end給推 07/17 14:51
推 Wardyal : 看完了 有天賦的怪人 也不是很想挺這咖 07/17 14:53
推 Frozn : 錢錢測試是啥 07/17 14:56
推 Meteor077 : 洩密的是 Eric Gordon 美國鄉民找到了 07/17 14:58
推 Saphyyy : 縮寫改一下別用MB吧== 07/17 14:58
推 Sammy0820 : 精彩 07/17 15:00
推 overpolo : 這種好東西真的是免費可以看的嗎? 07/17 15:01
噓 gandalflee : 還在心理問題 好好笑 07/17 15:02
推 limitlesscit: 不是阿,我說真的,他拿了這麼大筆錢,說自己不如意 07/17 15:04
→ limitlesscit: 不開心。你叫其他一般人情何以堪? 07/17 15:04
→ limitlesscit: 他如果這麼不開心可以不要在打球,反正他已經賺到夠 07/17 15:04
→ limitlesscit: 多了。他現在又要人家記住他打球的樣子,就是也在意 07/17 15:05
→ limitlesscit: 他的名聲阿。那又要別人不對他要求? 哪有這麼好的事 07/17 15:05
推 liuman : 他的trust issue不治好的話,注定不會是團隊運動超 07/17 15:08
推 YellowTiger : 誰會喜歡做自己的工作 頂多就是把工作變得有趣點 07/17 15:09
→ YellowTiger : 真的以為平常嘴砲問就是辭職 不爽不要做是真的喔 07/17 15:09
→ YellowTiger : 你還是要咬緊牙根撐下去啊 只是過程總是會有一些受 07/17 15:09
→ YellowTiger : 傷 心裡不平衡 小抱怨一下不是什麼問題吧 07/17 15:09
推 Hugo92466312: 不在乎個人獎項又一直放話說自己該拿MVP?? 07/17 15:10
→ Hugo92466312: 以為大家都忘記你MVP那年說過的話喔 07/17 15:11
→ Hugo92466312: 感覺這篇就是洗地文... 07/17 15:11
推 limitlesscit: 他拿這麼多錢,本來就可以不爽不要做啊,一般人是 07/17 15:15
推 Hugo92466312: 靠腰看錯了原來是太在乎 07/17 15:15
推 YellowTiger : 推一下翻譯 很少人會去這麼翻關於JoJo的長文 07/17 15:16
→ limitlesscit: 能這樣嗎?如果我做幾年可以跟他一樣多錢,下一份合 07/17 15:16
→ Hugo92466312: 想說跟他過往說話內容不一樣 07/17 15:16
→ limitlesscit: 約不開心我也可以不要續約啊。 07/17 15:16
→ limitlesscit: 拿了錢,有想要名氣,達不到又要別人同情他? 07/17 15:16
→ limitlesscit: 你看看一般世界這種人誰鳥啊 07/17 15:17
推 stocktonty : 看完了 估計這個人應該生涯都拿不到冠軍 07/17 15:17
噓 asd07633 : 希望提到拿法國籍的事情 嘻嘻 07/17 15:18
→ hsiung9 : 拿幾千萬鎂整天洗地 笑死 07/17 15:18
→ stocktonty : 因為這種人本來就無法真誠跟隊友合作 07/17 15:18
噓 allyourshit : 結論:蠻廢的 不守時會放鳥絕對連人都當不好 07/17 15:18
推 csticker : 可以放鳥別人又不在意 這種咖裝啥可憐 07/17 15:19
推 Frozn : 大家多多少少都是這樣啦 都要面對自己心理上的問題 07/17 15:19
→ Frozn : 只是他是球星 所以被特別報出來 沒啥好酸的我覺得 07/17 15:19
→ stocktonty : 我放鳥別人 我不回別人 我有個性 都是they的錯 07/17 15:20
→ allyourshit : 用MB我第一個想到的是Mike Brown 07/17 15:20
噓 OsmanGo : MB縮寫真的閱讀困難 07/17 15:23
→ OsmanGo : 洩密的會不會是Yabu:本來不確定會不會回來 07/17 15:24
推 jonestem : 如果以一個身心有病的傢伙來說他的確蠻了不起的了 07/17 15:25
→ jonestem : 。這世界上果然沒有那麼多的順利人生啊。 07/17 15:25
→ OsmanGo : 又法國人,肯定多少不爽Embiid 07/17 15:25
推 sunnyyoung : NBA雖然是秀場 但也是個職場 可是在員工心理健康這 07/17 15:28
→ sunnyyoung : 個層面 做得一直都很少 07/17 15:28
→ zzahoward : 一堆人只在錢上面打轉有點奇怪 07/17 15:31
→ teruhyde12 : 錢錢測試超級靠北,這傢伙有夠難相處 07/17 15:31
推 Re12345 : 在這種人身上真的是浪費時間 07/17 15:31
→ zzahoward : 但文章也很中肯 他對信任的偏執已經嚴重影響了 07/17 15:32
→ zzahoward : 這篇文章要表達的是 他並不是一個大家說的擺爛人 07/17 15:32
推 kevinduh4 : 太敏感啦 07/17 15:33
→ zzahoward : 他對於上場的執著 隊友的支持 以及追求表現的心態是 07/17 15:33
→ zzahoward : 有的 但同時他也有自己的黑暗面 無論是心裡還是生理 07/17 15:33
→ zzahoward : 所以造就出來這個輿論以及這個人 07/17 15:34
→ uyrmb47 : 問題是他拿那麼多錢就該自己解決好這些問題啊 07/17 15:35
→ zzahoward : Again 我不是Embiid球迷 護航他也沒太多意義 07/17 15:35
→ uyrmb47 : 你能花錢盡量解決你的心理疾病吧? 07/17 15:35
→ uyrmb47 : 他沒有處理好自己的狀態 就是缺乏職業精神 07/17 15:36
→ uyrmb47 : 不能全都怪球團怪隊友 自我檢討勒? 07/17 15:37
→ zzahoward : 花錢就能解決心理疾病? 07/17 15:37
→ zzahoward : 他哪有怪隊友 文章裡面提到他明明帶傷上陣原因是因 07/17 15:37
推 limitlesscit: 寫出來叫球迷體諒就可以? 07/17 15:37
→ zzahoward : 為他想要為隊友奮戰 07/17 15:37
→ zzahoward : 不 這篇沒要追求什麼體諒 只是告訴世人真實的情況 07/17 15:38
→ limitlesscit: 拿著大把金錢的人跟大家說: 我有病喔我要有信任的 07/17 15:38
→ limitlesscit: 隊友,是球隊不給我信任的,喔順便說一下我也不信任 07/17 15:38
→ uyrmb47 : 沒人要你完全解決問題 但你有解決嗎? 有嘗試過嗎? 07/17 15:38
→ stocktonty : 現在這個社會誰心理沒病 球隊頭牌出來裝可憐是在? 07/17 15:39
→ limitlesscit: 球隊。 07/17 15:39
→ zzahoward : 他並不是領錢了故意不上場 也沒裝傷裝死 07/17 15:39
→ uyrmb47 : 喔我心理有病 所以別人都要怎樣 不就標準巨嬰 07/17 15:39
→ uyrmb47 : 那你要跟球團說 跟大家說阿 你不說誰知道 07/17 15:39
→ uyrmb47 : 你是球星 你拿很多錢 不只是要上場打球而已 07/17 15:40
→ uyrmb47 : 還有場下與球迷媒體互動都是你的工作 07/17 15:40
→ uyrmb47 : 你拿自己心理有病當作藉口跟大家捉迷藏 ? 07/17 15:41
→ stocktonty : 還有在那邊噴洩密者 所以你遲到改善了沒有?整個離題 07/17 15:41
→ stocktonty : 這種情勒仔就是喜歡這樣 自己的錯不講 牽拖別人害他 07/17 15:41
→ uyrmb47 : 從哪個角度來看都是巨嬰阿 還是拿很多錢的巨嬰 呵呵 07/17 15:42
→ uyrmb47 : 76人抱著這種巨嬰當建隊基石 活該失敗 07/17 15:42
推 allyourshit : 非洲巨嬰 很大一部分是文化問題 非洲人有守時問題 07/17 15:43
推 limitlesscit: 只能說七六人太看重他的天賦,心理問題無法及時割捨 07/17 15:44
→ allyourshit : 不能守時這在現今主流文化中是不可接受的錯誤 07/17 15:44
→ RevanHsu : 出來領錢作事的最後還是回歸事有沒有做好 毛很多 07/17 15:44
→ RevanHsu : 的只能說不適合在這種聯盟 07/17 15:45
推 limitlesscit: 他這些事情等退休或是奪冠之後再講,可以讓他的生涯 07/17 15:47
→ limitlesscit: 可以補足問題。他媽還在當打之前出來哭邀 07/17 15:48
推 Leaflock : 難怪會放鳥法國 笑死 07/17 15:48
推 KhePri : 只能說心理真的有問題 07/17 15:56
→ GoodGoodEat : 難怪她不在意ben simmons 07/17 16:05
推 limitlesscit: Larry Sanders都可以因為心理疾病放棄籃球,這咖要 07/17 16:06
→ limitlesscit: 錢又要名聲。而且還帶隊帶不出個名堂,比姆斯還噁心 07/17 16:07
推 hichunchs : 就是個大寶貝而已 07/17 16:14
推 egghard29 : 西門不就是他在媒體放話搞臭的嗎 07/17 16:17
→ egghard29 : 自己在記者會放話臭同隊球星時 怎麼沒覺得噁心 07/17 16:17
推 rabbitu04 : 怎麼覺得西門也可以出一篇 07/17 16:34
推 Hiara : 世界長,respect 07/17 16:37
推 ck326 : 七六抱著9LMB和PG這兩個活寶真的笑死 07/17 16:38
→ abbei : 看到10%就end了。沒興趣看領5000萬鎂輸家的藉口@@ 07/17 16:53
推 Bigcookie2 : 沒辦法保持健康體態避免受傷 07/17 17:02
→ Bigcookie2 : 然後還練習遲到 就是沒職業道德 07/17 17:02
→ Bigcookie2 : 他哪一年季後賽是健康的? 07/17 17:03
推 Scarugly : 不知不覺就看完了...辛苦翻譯的人 07/17 17:13
推 LYheha : 推推,翻譯那麼完整太讚了,辛苦 07/17 17:20
推 YellowTiger : 膝蓋被苦命壓到也要怪他喔 人家不是擺爛不復健欸 07/17 18:23
→ YellowTiger : 人家每年每天都想回歸賽場 拼命訓練 07/17 18:23
推 axi : 痛痛就算了 抓米羅的腳讓人家也痛痛就說不過了@@ 07/17 18:37
推 swingingbear: 簡單來說 意志薄弱 固執己見 07/17 18:42
→ swingingbear: 嘴還臭 一事無成MVP 連分區冠軍都打不到 07/17 18:43
推 isaka : 他沒辦法證明世界該為他改變,又不願意自己為了世界 07/17 19:17
→ isaka : 改變 07/17 19:17
→ isaka : 連Caspare 因為家庭不得不離開他的團隊,都會被他記 07/17 19:18
→ isaka : 恨,這種個性幾乎是沒有救了 07/17 19:18
推 isaka : “我16歲才開始打球,不努力怎麼可能…”,他幾乎是 07/17 19:24
→ isaka : 用這句話來逃避所有他無法正面回應的批評,代表他還 07/17 19:24
→ isaka : 沒有真正想要解決自己的心理問題,那就只能拿下至少 07/17 19:24
→ isaka : 一次那個該死的冠軍,證明球隊值得為了他運轉,問題 07/17 19:24
→ isaka : 是他還有多少時間證明呢 07/17 19:24
推 kenny30139 : 抱歉 堅持看了一半 但是真的太長了 07/17 19:25
推 paul5566 : 有夠長,還沒看完 07/17 19:45
推 gigiii1134 : 雖然心理問題很長但繞一圈回來最大的關卡還是身體傷 07/17 19:55
→ gigiii1134 : 勢 07/17 19:55
→ gigiii1134 : 大部分問題都是卡在周遭對他身體的質疑 07/17 19:56
→ gigiii1134 : 可愛也是類似的麻煩,如果健康根本不用這樣拉扯 07/17 19:56
→ gigiii1134 : 和Ayton那種純態度爭議還是不太一樣 07/17 19:57
→ sleepallway : 遲到跟放鳥別人也是心理問題? 07/17 21:12
推 Evankuo : 好文推! 07/17 21:27
推 paul5566 : 看完惹~我還是覺得鉛筆問題比較大,心態/態度都有點 07/17 2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