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 reteporeh: 可以挑戰好球帶了 08/19 07:48
推 bravo: 比人準就可以用了 08/19 07:54
推 ChrisPaul03: CPBL應該搶在MLB之前使用 這種行銷機會千載難逢 08/19 07:54
推 EcstasyE: 1cm很多吧 08/19 08:01
推 Yjizz: 什麼時候能上線實裝才是重點 08/19 08:02
推 tomlo: 1cm誤差已經比中職一些裁判亂飄的好球帶好很多了 08/19 08:04
推 BraveCattle: 1公分還好吧,從完全壞球因誤差1公分變球皮削到好球 08/19 08:07
推 OneSong: 就算3公分我都覺得比大部分準 08/19 08:07
→ BraveCattle: 帶的好球比例就不高,當然能更精準絕對是更好 08/19 08:07
→ a910388: 固定誤差總比突然放大跟縮小的好 08/19 08:09
推 belucky: 1cm 很多? 亂判的裁判可以差到一顆球的距離內 08/19 08:11
推 erwin33121: 會撿123,然後針對打者身高好球帶上下移,就謝天謝地 08/19 08:13
→ bxxl: 1cm很夠用了而且才剛開始,技術會進步 08/19 08:14
推 MK47: 給完全沒概念亂推的人 棒球直徑是7.3~7.5公分 08/19 08:15
推 pogins: 根據Athletic文章介紹,目前MLB的鷹眼系統誤差中位數是0.4 08/19 08:15
→ pogins: 318公分左右,期待工研院系統能早日趕上。另外,Jacky主播 08/19 08:15
→ pogins: 有發文說目前味全主場用的還是Trackman 08/19 08:15
推 same60710: 主要看能不能配合打者身高伸縮好球帶會比較準 08/19 08:16
推 v7q4: 至少不會變形 08/19 08:17
推 carlchang092: 一公分是指每個球都跟實際位子差一公分內, 08/19 08:19
→ carlchang092: 還是這個判讀的好球帶範圍比實際大一公分, 08/19 08:19
→ carlchang092: 前者只能提高器材準度但如果是後者因為是AI訓練 08/19 08:19
→ carlchang092: 其實應該調整標準後再訓練幾次模型能解決? 08/19 08:19
推 Anakin: 2020年以前MLB用Trackman的時候,進壘垂直誤差可以到2公分 08/19 08:20
推 Alderint: 1公分根本超小 棒球直徑大約7公分 08/19 08:20
推 matsui725: AI可以用在判斷全壘打爭議球上嗎? 08/19 08:23
推 double5915: 差1公分真的蠻準的,有的裁判還會海一顆球的距離= = 08/19 08:24
推 openbook13: 有金達模式可以選? 08/19 08:24
→ shifa: 趕快安裝吧 瞎老鼠就不用再判好壞球還給你補哨了 08/19 08:24
推 kim: 一公分跟你的食指指甲一樣寬,甚至更窄 08/19 08:25
→ carlchang092: 全壘打那個太遠了可能很難, 08/19 08:25
→ carlchang092: 而且距離不固定參考點之類的很難設計, 08/19 08:26
→ carlchang092: 在標竿最上方裝鏡頭可能還更可行? 08/19 08:26
推 rahim: 1cm以棒球來說很小吧 08/19 08:26
推 lafeelbarth: 兩三顆的都有 08/19 08:27
推 CFM123: 一公分誤差夠用了如果是挑戰制在誤差一公分內就維持原判也 08/19 08:27
→ CFM123: 行 08/19 08:27
→ artjio: 電子好球帶是因為要配合球員身形所以設計上很複雜嗎 08/19 08:27
推 chasegirl: 1cm 這個實用以後還可能會進步 08/19 08:28
→ shifa: 電子好球帶的問題是按照規則設計 球員球迷不能接受 08/19 08:29
→ highwayshih: 真人裁判差到整顆球的離譜誤判一堆 1公分很多嗎? 08/19 08:30
→ shifa: 上下限可以用身高抓出大概 08/19 08:30
→ JackeyChen: 坐看什麼時候引進挑戰制 08/19 08:30
→ JackeyChen: 關鍵時刻的誤判實在無法再忍受了 08/19 08:31
→ sdiaa: 食指中指無名指寬度就2公分了 08/19 08:31
推 hanx5566: MLB ABS平均誤差是0.17英寸,95%的球會在0.39英寸內,99 08/19 08:32
→ hanx5566: %的球會在0.48英寸內 08/19 08:32
推 akiraje: 1cm連球的一半都沒有 叫很大?? 08/19 08:32
→ shifa: 真的上路就會問 為什麼 削到球皮就是好球 了 顆顆顆 08/19 08:33
→ sdiaa: 怎麼這麼多人對一公分沒概念... 08/19 08:33
→ akiraje: 有些主審連沒削到都會給了 08/19 08:33
推 Ec73Iwai: 有的人只是要挑毛病而已 反正出嘴又不用負責 08/19 08:33
→ hanx5566: 所以這個1cm是平均誤差還是99%信賴區間是差很多的 08/19 08:33
→ sagarain: 好 但是我們還是要用大聯盟的 08/19 08:33
→ shifa: 因為是電子好球帶 所以1公分很大 主審海好球那叫 #醍醐味 08/19 08:34
推 KoBuKoLa: 電子誤差單位是公分..亂判的誤差單位是幾顆球... 08/19 08:41
→ KoBuKoLa: 1公分很屌了 沒看的差好幾顆球都在撿的 紅中不舉的 08/19 08:42
推 edouard09: 這要建立球員身高的數據庫吧? 08/19 08:44
推 JerryLian: 真的實戰用再看看吧 這種新聞很多都是被行政部急著出新 08/19 08:50
→ JerryLian: 聞趕鴨子上轎 08/19 08:50
推 bdgnrd0103: 還要依據每個打者登錄的身高調整 08/19 08:50
→ MACOTOBANK: 聯盟要親量身高吧,不然每個人都給你少報個30cm 08/19 08:58
推 yuiscarlet: 這才是政府該補助的 08/19 08:59
推 ymca0135: 1公分比變形蟲好多了 08/19 09:01
推 RWA: 身高是不是能AI判斷嗎 還要登錄多不科學 08/19 09:04
推 jerrykid12: 希望趕快啟用,不想看到變形好球帶 08/19 09:05
→ gijizi: 至少雙方都統一一公分誤差,打者自己放大好球帶不就好了 08/19 09:06
→ d06: 實際投入使用再看看 不曉得要等多久 08/19 09:09
噓 QBRoboT: 有些鄉民可能覺得誤差要在±10條內才算準ㄅ 08/19 09:12
推 ysy2003: 1公分很多 好嘛 08/19 09:13
→ ysy2003: 機器標準 不只是要比人高而已 08/19 09:13
→ ysy2003: 如果調教後 能縮差距 或許能實戰 08/19 09:14
→ ysy2003: 啊 內文有講鷹眼是5mm 還在那邊沒差很多 08/19 09:15
推 nigatsuki: 1cm好了,有些人誤判…. 08/19 09:16
→ ysy2003: 抱歉 看錯 是目標5mm 08/19 09:16
→ david12763: ok 了啦,可悲的點是聯盟跟球團都沒有能力 08/19 09:18
推 torahiko: 啟用也好啊 不一定要跟MLB一樣堅持人工變形蟲好球帶 08/19 09:19
推 our5566: 期待 08/19 09:22
推 misson: 球員身高不是重點,好球帶的手肘下緣到膝蓋高度才是視覺 08/19 09:31
→ misson: 機器要抓取的重點 08/19 09:31
→ misson: 棒球的半徑3.7公分,直徑7.4公分 08/19 09:32
→ misson: 要機器視覺辨識的同時,球場的平均照度,亮度可能要再提 08/19 09:33
→ misson: 升一點 08/19 09:33
→ sagarain: 你遲早要大聯盟認證的啦 08/19 09:36
→ carlchang092: 身高是重點啊,這樣就可以套用姿勢算出絕對高度, 08/19 09:37
→ carlchang092: 就可以設定對於每個打者的好球帶的固定位置 08/19 09:37
→ carlchang092: 直接從球的位移判斷好壞球 08/19 09:37
→ carlchang092: 建立好球帶跟追蹤球是不同的東西, 08/19 09:39
→ carlchang092: 系統裡面有設定好好球帶位置就可以直接判讀了 08/19 09:39
推 ponsquare: 海螺陳均偉搞不好都超過一公分了 夠用了啦 08/19 09:41
→ hans7192: 誤差不能只看球的直徑 是要看好球帶的寬度那就更小 08/19 09:47
推 ken35248: 削到球皮啦 08/19 09:49
→ carlchang092: 他沒說那個誤差是每球跟實際位置誤差一公分, 08/19 09:50
→ carlchang092: 還是整個好球帶四周大小差一公分啊, 08/19 09:50
→ carlchang092: 前者需要升級提高感測儀器數據精度, 08/19 09:50
→ carlchang092: 但是後者可能重新調整模型再訓練就能解決 08/19 09:50
推 edouard09: 身高還真的是重點,大聯盟有重新測量球員身高不是? 08/19 09:53
→ hans7192: 好球帶寬度43.5誤差1公分大約2.3%縮到0.8就只剩儀器誤差 08/19 09:55
推 jerrykid12: 上次王俊宏的好球帶早就超過1cm了好嗎 08/19 09:56
推 carlchang092: 如果是整個好球帶邊緣差一公分 08/19 09:58
→ carlchang092: 那明年春訓可能可以試用看看 08/19 09:58
→ hans7192: 要是誤差是球的位置那要縮到0.14公分才會小於2% 08/19 10:00
推 king110054: 不要變形就好了 08/19 10:01
推 songbasara: 二軍先施行吧… 08/19 10:08
推 qazxc312: 兩邊標準一致都誤差一公分不是大家都可以接受的嗎?喜 08/19 10:38
→ qazxc312: 歡變形蟲的是不是大部分都是得利方 08/19 10:38
推 xmax010681: 全都給鷹眼判就好了 挑戰權留給裁判 他看不爽的球自己 08/19 10:45
→ xmax010681: 提出挑戰 08/19 10:45
推 Cathay: 其實可以用了吧,韓國也是他們國產的 08/19 10:54
推 Arodz: 等MLB開始用再跟進即可 08/19 11:00
推 cityman9999: 中職又有去花東,應該有移動版的吧? 08/19 11:02
推 CactusFlower: 新玩具趕快拿出來玩 多玩就多機會可以除錯改進 08/19 11:25
推 GANTOE: 臺灣之光~與有榮焉~全力支持~ 08/19 11:48
推 Hsu1025: 用了才知道能不能用 08/19 12:07
推 asa851007: 好奇那種走後門或走前門之類的球路怎麼判斷? 08/19 12:16
推 ted40905: 要看打者吧 每個打者的好球帶能一樣? 08/19 12:20
→ jack86326: 工研院看成工研醋(X 08/19 12:24
推 kodo5566: 誤差兩隊都一致我想雙方都不會有意見 08/19 12:26
→ rock2345: 乾脆直接引進MLB系統 08/19 12:34
→ nobeldd: 工研醋紅麵線隊 08/19 12:38
推 carlchang092: 引進全套MLB的要錢啊,很多錢,誰要出 08/19 12:42
推 kimuya1127: 不到一奈米再來吹電子好球帶.... 08/19 1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