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TT.BEST 熱門專區 💬 八卦 Gossiping 😊 希洽 C_Chat 💰 股票 Stock 🏠 房屋 home-sale 🏀 美國職籃 NBA ⚾ 棒球 Baseball 👛 省錢 Lifeismoney 🚗 汽車 car 😡 政黑 HatePolitics 💻 電蝦 PC_Shopping 🥰 韓星 KoreaStar ✨ 英雄聯盟 LoL 🍿 電影 movie 🪖 軍事 Military 📡 通訊 MobileComm 🏀 台籃 basketballTW 🍼 寶媽 BabyMother 🇯🇵 日旅 Japan_Travel 🏭 科技 Tech_Job 👧 女孩 WomenTalk 👻 媽佛 marvel 💳 卡版 creditcard 👉 NS NSwitch 👉 PS5 PlayStation 👉 大氣 TY_Research 👉 婚姻 marriage 👉 台南 Tainan 👉 台中 TaichungBun 👉 Steam Steam 👉 高雄 Kaohsiung 👉 羽球 Badminton 👉 超商 CVS 👉 米哈遊 miHoYo 👉 iOS 👉 兄弟 Elephants 👉 日劇 Japandrama 👉 玄幻 CFantasy 👉 ES e-shopping 👉 WOW 👉 遊戲交易 Gamesale 👉 4X BaseballXXXX 👉 Lakers 👉 韓劇 KoreaDrama 👉 汽車買賣 CarShop 👉 機車 biker 👉 新竹 Hsinchu 👉 美保 BeautySalon 👉 串流 OTT 👉 歐美影集 EAseries 👉 手機交易 mobilesales 👉 健身 MuscleBeach 👉 MacShop 👉 Lions 👉 FGO FATE_GO 👉 中劇 China-Drama 👉 數位貨幣 DigiCurrency 👉 暗黑 DIABLO 👉 實習教師 studyteacher 👉 航空 Aviation 👉 藝文票券轉售 Drama-Ticket 👉 韓綜 KR_Entertain 👉 美妝 MakeUp 👉 速食 fastfood 👉 手錶 watch 👉 體適能 FITNESS 👉 攝影 DSLR 👉 Headphone 👉 嘻哈 Hip-Hop 👉 轉珠 PuzzleDragon 👉 美食 Food 👉 蔚藍 BlueArchive 👉 數位相機交易 DC_SALE 👉 筆電蝦 nb-shopping 👉 軟工 Soft_Job 👉 汪踢 Wanted 👉 台綜 TW_Entertain 👉 坂道閒聊 SakaTalk 👉 貓咪 cat 👉 日GO BabyProducts 👉 TypeMoon 👉 MLB 👉 職場 Salary 👉 臺劇 TaiwanDrama 👉 海賊王 ONE_PIECE 👉 PMGO PokemonGO 👉 國營 Gov_owned 👉 碧航 AzurLane 👉 家電 E-appliance 👉 布蘭德 Brand 👉 DMMG DMM_GAMES 👉 贈送 give 👉 神魔 ToS 👉 銀行服務板 Bank_Service 👉 原創 YuanChuang 👉 期權 Option 👉 重機 SuperBike
這篇文章是接續2025成都車展上篇的心得,繼續跟大家分享這次車展的所見所聞,謝謝上篇 車版網友捧場,再次感恩。 上篇心得文在此: https://www.ptt.cc/bbs/car/M.1756633878.A.48A.html ————— 來到了這次展覽的重頭戲,比亞迪(BYD)展館,這次比亞迪集團把第九館全包了,這區不 是單純的品牌展覽,而是比亞迪(BYD)集團全體總動員的火力展示。 https://i.imgur.com/gR5k2NW.jpeg 一到這個展館,迎接大家的就是巨大的BYD LOGO https://i.imgur.com/UELkVCA.jpeg 門口廣告展示了自家掌握的專利數量(尤其電池技術),說明比亞迪擁有整個新能源汽車產 業鏈的獨佔優勢。 整個展區由旗下多個子品牌聯合展出:BYD王朝系列、BYD海洋系列、仰望、方程豹、騰勢 這些品牌涵蓋7萬到65萬人民幣的車款全包,從入門車到董事長級豪車都能供應。 首先看到的是BYD的「入門系列」 -海洋家族(海豚 / 海豹 / 海獅) https://i.imgur.com/FYVsHCq.jpeg https://i.imgur.com/YdJrmKh.jpeg 海豚售價只要 7-8萬人民幣(約台幣35萬),就有全車天神之眼自駕輔助、座椅加熱/通風 、智能語音操控,一樣配備,歐洲品牌要價2~3倍….. 目標是造給中國年輕人第一台車,台灣這個價錢可能連colt plus都買不到…. 再來是BYD的「中低階系列」 -王朝系列 (秦、漢、唐、宋、元) https://i.imgur.com/1iy35Ut.jpeg https://i.imgur.com/p8wOc6H.jpeg https://i.imgur.com/RpNKUe7.jpeg 王朝系列是BYD的中低階主力,這台宋是一台中型 SUV,售價僅11-13萬人民幣。 主打混合動力系統(PHEV),一桶油+電可以跑1500公里還蠻屌… 驚嘆的是11萬出頭人民幣給的配備居然有座椅加熱、通風、自駕輔助系統、全景天窗、環艙 螢幕、語音操控。 從海洋系列看到王朝系列,可以看到比亞迪現場直接把一些高端車才有的配置下放到這些中 低階車型上,比如激光雷達、自動駕駛等,想把過去豪車獨享的技術變成全民標配。 -方程豹系列 「戰鬥感肌肉車,內裝宛如變形金剛」 https://i.imgur.com/eFgwYgm.jpeg https://i.imgur.com/TuEQ5mp.jpeg https://i.imgur.com/A4AImJe.jpeg 這台豹5是方程豹新出的車款,價格:17~18萬人民幣,外型超有肌肉線條,戰鬥感座艙與 大螢幕儀表,特別喜歡這個機械感的按鍵,超像戰鬥機。 可選四驅、配備豐富,據說還可以選配無人機 這台是我比亞迪集團中最喜歡的車之一,設計語言和產品個性非常鮮明,科技與越野風合體 。 -騰勢系列 「主打高階旗艦」 https://i.imgur.com/9p1227Z.jpeg https://i.imgur.com/DUY3PbK.jpeg 騰勢是 BYD 與賓士合作技術之後延伸出來的高階品牌,這台展出的騰勢 N9是內裝最有「德 系豪華」的車之一,大面積皮革包覆、音響、環艙燈、懸浮座艙設計,馬力也很驚人,那麼 大台的SUV竟然零百加速只要3秒…… 售價:約 38 萬人民幣 https://i.imgur.com/9bQf4Cn.jpeg 可以想像他是中國版 Lexus RX or Audi Q7 最後是仰望系列 仰望是比亞迪的最高階旗艦,可以想像是比亞迪的邁巴赫。 https://i.imgur.com/IGi6fmX.jpeg 這台是仰望U7,實車真的有被震撼 https://i.imgur.com/k4pz2GV.jpeg 全車真皮,連 B 柱、手套箱、內門飾板都是高級皮革,配有冰箱、座椅全套按摩系統,真 的是科技感設計+豪車感並存,售價約 65萬人民幣(約台幣280萬),銷售說這是要對打 賓士 S-Class 的產品線 ,但價格只要 S-Class 的一半,配備反而還更多… 除了 U7,我還看了 https://i.imgur.com/Ua5cbaK.jpeg U8,大型豪華越野車,外型霸氣十足,內裝一樣大氣。 https://i.imgur.com/J9wy2Z7.jpeg U9:BYD的超跑火力展示,1300匹馬力,零百加速2秒,售價150萬人民幣,一台擁有「跳舞 功能」的超跑,現場直接演示主動懸吊升降舞步,超浮誇….(雖然我不知道這功能到底能 幹嘛…..) 這一館看完,我內心真的感受 特斯拉可能還有智能駕駛技術優勢,但整體產品線、價格帶、設計完成度,比亞迪已經全面 超車。 從海豚(7萬)到仰望 U9(超級跑車),BYD自己就是一整個電動車生態鏈。 電池自己做、車機系統自己建構,產品線橫跨入門到超豪華一應俱全更重要的是:他們還懂 「中國文化設計語言」,像仰望 LOGO 是甲骨文風格,某種層度,這種文化輸出正在成形。 還記得幾年前大家提到比亞迪,重點是CP值高、便宜版特斯拉。 如今的比亞迪展台處處體現的是其技術力,也有高端化產品,一些配置和性能指標甚至直接 對標乃至超越合資豪華車廠。 ——— 從第九展廳走出來之後,我往下逛了第五、第六展廳(這兩個是一起逛的),老實說這邊的 步調我開始加快,畢竟體力快不支(展場真的太大了…….)不過還是有兩個值得聊的亮點 品牌: ‧ 一汽大眾(Volkswagen) ‧ 奇瑞 Chery 先說Volkswagen,過去十年在中國賣最好的合資品牌,大眾(以下改稱台灣習慣的說法:福 斯)在這次展會上給人的感覺卻有點「迷失方向」。 展場中展出數款 ID系列電車(如 ID.4、ID.6),但內裝設計偏保守,和現在中國電車的滿 天星天幕、巨型螢幕、互動UI比起來,顯得有點單調。 售價也沒有優勢,ID4賣16-18萬,ID7賣22-24萬人民幣。 這價格老實說還真的不知道怎麼跟比亞迪競爭…. https://i.imgur.com/2J88Ayw.jpeg https://i.imgur.com/yykBKGm.jpeg 其實跟剛剛比亞迪的那個館相比,大眾福斯的展廳人數真的少的很多,剛剛比亞迪那個館基 本上是被群眾擠的水洩不通…… 跟福斯的銷售員聊了一下,福斯汽車目前在中國市場被比亞迪、特斯拉、小鵬等全面壓制, 2024 Q2財報:在中國純電市佔率不到3%,過去油車時代巔峰福斯在中國汽車市佔曾經到17% 。 然而現場還是有展示很多油車,很明顯發現福斯還是希望繼續維持油車的優勢地位。 https://i.imgur.com/6VFoOAa.jpeg 這台探歌就是台灣的T-ROC ,售價大約15萬人民幣 https://i.imgur.com/Y2ehNBa.jpeg 探岳,售價16萬人民幣,類似台灣的地瓜 現場還是展出了一台我自己很喜歡的經典車款Volkswagen Golf,必須說油車版 Golf 還是 有種穩穩的駕駛樂趣感,售價約 20萬人民幣,配備不差 https://i.imgur.com/3igcPeD.jpeg 如果你還是懷念「傳統油車的操駕感」,福斯這邊還是能找到歸屬。 —— 接者來到了奇瑞(Chery)的展廳,有台車我一定要特別提出來講,真的太可愛了 https://i.imgur.com/osUaxOv.jpeg 這台是奇瑞出的QQ冰淇淋麵包車 外型是雙門迷你麵包車、很可愛,主打粉嫩繽紛的塗裝風格,現場看到心情就好起來,內裝 設計也走甜美風,女生應該會很喜歡…. https://i.imgur.com/5ApzfmN.jpeg 重點是價格,這價格聽到真的會懷疑自己耳朵壞了:基本款只要 4~5萬人民幣 加一些官方套件、配件,最多也才 7~8萬人民幣(約台幣 35 萬內) 我當下真的問了三次,確定不是唬爛。 而且還是台能開冷氣、續航200公里,馬力80匹,一台能載人的車,這車的定位不是給你飆 或長途,而是生活化代步以及給你滿滿情緒價值….看完都想訂一台了。 下面這台瑞虎9也不錯看,大型燃油車SUV,售價15-18萬人民幣,也是各種配備都給你。 https://i.imgur.com/VoHuRQC.jpeg https://i.imgur.com/w91tovX.jpeg —— 接著來到第四展廳,這裡主打的是Mercedes-Benz(賓士)與Smart。這兩個牌子對台灣讀者 來說應該都不陌生,但現場看完我只能說——Smart才是真正讓我驚艷的,賓士反而有點讓 人摸不著頭緒。 Smart,在2019中資入主後重生,這台四米五的小豪華車驚艷登場 https://i.imgur.com/iD11yMP.jpeg https://i.imgur.com/Z8oErff.jpeg 我們台灣人印象中 Smart 是什麼?三米多、兩人座、城市代步、沒什麼行李廂空間、看起 來像玩具。 但這次現場看到的 Smart 完全不是這回事: 現場主打的是一款Smart 精靈#5 Pro 的電車,長度逼近4米7,售價24萬人民幣 https://i.imgur.com/foxHZVs.jpeg https://i.imgur.com/34UT7tG.jpeg 內裝氛圍像極了Mercedes,甚至有溫暖的環艙燈、氛圍感、儀表+副駕螢幕雙屏結構 保有Smart經典Logo,但整體車身比例與氣場完全是電動中型跨界 SUV 的味道,行李廂容量 也不小,不再只是「城市迷你車」 https://i.imgur.com/R4eLDGX.jpeg 實際感受會覺得這台Smart完全融合了德系美學+中國電車的科技氛圍感,可以說Smart品牌 在中國人手上重生了…. 回到隔壁賓士主場,其實現場展示了滿多車款(大部分台灣都有),但我最想看的是這次新 推出的 中國特規新版純電CLA。 https://i.imgur.com/SJDNG5Y.jpeg https://i.imgur.com/ExiJiF4.jpeg 老實說這台純電的CLA我看完的感想是有點失望的,首先外型前臉有點像「鯰魚」,比例不 太協調 https://i.imgur.com/A8rzMrM.jpeg 內裝三屏設計讓我一瞬間以為是在看小鵬或智己那種中國電車。 如果你把 LOGO 換掉,真的會以為是剛剛那些 10幾萬人民幣等級的電車內裝,缺少了過去 C-Class / GLC 那種流動燈光+金屬旋鈕+古典座艙的「賓士味」 這台 CLA 是中德合作的特規產品,為了迎合中國市場的喜好做了大量本地化,但總覺得本 地化過頭讓品牌辨識感消失,這點我覺得滿可惜的。 不過規格是不錯,續航可以到800公里,800V快充平台,10分鐘就能充350公里。 售價大概25-35人民幣,這價格應該還是有機會一戰的(中國人對賓士還是有一些品牌情節 )。 當然賓士還有展示了一些AMG性能怪獸 GT50 四門跑車 https://i.imgur.com/lFsyJ2R.jpeg GT63 …帥炸了這個配色 https://i.imgur.com/EvltQ9T.jpeg https://i.imgur.com/mw1stz8.jpeg 雖然是過去已發表過的車,但現場看依舊帥翻,這才是賓士該有的樣子。 賓士其實還是有底蘊的,只是新世代產品線正在轉型,方向還在探索。 —— 走到第三展廳,這邊主力品牌是 ‧ MG(名爵) ‧ 上汽Audi(奧迪)電動部門獨立展區 這一館對我來說是很有衝擊的——MG讓我震撼,Audi讓我困惑。 MG名爵:中國收購後的脫胎換骨 很多人還以為MG是那個「老英國小跑車」,但其實這個品牌早在2010年就被中國上汽收購, 如今已經變成完全由中國主導設計生產的「中國製英國車」。 我過去對MG沒什麼印象,但這次現場看完,真的完全改觀。 -MG Cyberster https://i.imgur.com/9LvYvTy.jpeg https://i.imgur.com/T3WSZsj.jpeg 純電敞篷跑車的車型。外型設計前衛,內裝質感有點像 Lexus LC500 ,車頭有點混搭 Cybe rpunk 感。 側門採上掀式Side Buster設計,真的帥爆… 號稱是平民的敞篷跑車,544匹,續航500公里,售價35萬人民幣 -MG4 MG4今年在歐洲市場賣得相當好,甚至拿下英國純電銷量冠軍。 https://i.imgur.com/YXggUX0.jpeg 預售價格7萬人民幣起…買到頂配有智駕跟通風加熱只要10萬人民幣 -MG 7 https://i.imgur.com/GooU6dt.jpeg https://i.imgur.com/jrfGSZc.jpeg 主打「年輕人第一台轎跑」,質感非常好,內裝皮質包覆有高級感,完全看不出來只是 10- 15萬元等級 配色、輪圈、車頂線條設計都很有水準。 不得不說中國真的會玩,他們不是復刻MG,而是用MG這個英國品牌的外殼,做出全新的內容 。 把英國品牌換皮、融合中國製造與審美,MG 完全重生,這次是真的讓我認真佩服。 從家用電動小車到跑車一應俱全。作為一個曾經的傳統品牌,名爵成功轉型,靠著新能源技 術和時尚設計重新在年輕人中走紅。 — Audi(獨立電車展區) 在 MG 展區大開眼界後,我順道走進上汽Audi電車的獨立展區(跟第十五館的一汽Audi主展 區不同)。 現場展示的是像 Q5 e-tron / E5 Sportback 類型的車款。 https://i.imgur.com/fI3RSyj.jpeg 上汽奧迪E5 Sportback,這款車是由上汽奧迪團隊主導研發,捨棄了原本四環的Logo,改為 英文字母AUDI,算是完全為中國量身定制的純電車 。 從現場看,E5 Sportback是四門轎跑造型,線條優雅動感,內飾有大屏與氛圍燈。奧迪工作 人員非常強調這車「全車本土化」,看起來從設計靈感、空間配置到車機系統都是由中國年 輕客戶出發。 https://i.imgur.com/G1xvTNj.jpeg 但很可惜,內裝幾乎完全是「中國式大屏」風格 大螢幕一排排、沒了德系原有的層次與比例設計。 車廂感受起來更像是你前面剛看過的「極氪 / 小鵬」那種設計語言 你把 LOGO 換成「X PENG」也完全說得通。 Audi 在中國除了跟一汽合作外,還有與上汽集團合作的新電車平台,像 Q5 e-tron、E5 Sp ortback 等都是「中國特製」版本。這些車型針對中國審美進行了在地化調整,但缺點就是 :過度本地化=品牌辨識度喪失。 售價24-32萬人民幣。 —— 來到最終的【第一展廳】,這邊是TOYOTA(豐田)為主的展出區,說實話身為台灣人,看這 個品牌還是有感情的——畢竟台灣十台車有七台TOYOTA….. 我也特別想看看,豐田這個大家熟悉的穩定老朋友,在中國新能源車捲成這樣的環境裡,還 能端出什麼菜? 首先是各種油電車(混合動力車) https://i.imgur.com/imCvANW.jpeg 豐田 Avalon 亞洲龍,車長5米,售價17-23萬人民幣,從純油到油電車型都有 https://i.imgur.com/ohJfjRi.jpeg https://i.imgur.com/POAFo6f.jpeg 還有台灣一統江湖的這台CC https://i.imgur.com/rb2Ft3J.jpeg 售價13-16萬人民幣 豐田並沒有拋棄他們的油電混合動力優勢,展示了最新的第五代THS油電混合技術,尤其是 在中國西部等充電樁不算密集的地區,油電混動車依舊有市場空間。 BZ系列電車 – 開始求變,接軌中國電車審美 現場重點展出的是 TOYOTA BZ系列 純電車: https://i.imgur.com/SDMuXhV.jpeg -Bz5 這台被強調這是由中國本土團隊主導研發的重磅新車 https://i.imgur.com/WPGNx04.jpeg BZ5售價13-16萬人民幣,是中型純電轎車,內裝風格非常中國審美,中控大屏+全車環艙氛 圍燈 座椅舒適、有通風加熱功能,整體用料並不廉價,操作介面看起來也挺直覺,不是傳統豐田 那種「古板UI」 銷售說bZ5具備L2級輔助駕駛、車載語音、遠程OTA等一系列功能,完全不輸給自主品牌的新 能源車。這樣的產品放在過去簡直難以想像,要知道以前豐田的車機還被人詬病「年代久遠 」。 雖然有點跳脫我們對 TOYOTA「樸素耐用」的想像,但其實看起來還滿順眼的,質感比預期 好不少。 -BZ7 與華為合作的新車 https://i.imgur.com/fQdQmBu.jpeg 另一個亮點是這台與 華為合作推出的 BZ7: 搭載 華為鴻蒙 OS 座艙系統(HarmonyOS),類似「智慧手機+車機」一體設計 這台車算是 TOYOTA 在中國市場下的賭注之一,與中國科技巨頭華為合作,試圖彌補自家數 位化與純電轉型的不足。 整體逛下來,豐田展台給我的感覺是誠意和壓力並存。認真針對中國市場開發產品,包括讓 中國團隊領銜研發電動車款。 壓力則是顯而易見的:面對週圍各大中國品牌新能源車環伺,你可以看到他們的方向已經調 整,開始「向中國取經」,這點對日系品牌來說是非常不容易的調整。 ————— 結論: 這次我花了大約四個多小時,完整走完2025年成都國際車展的十二個展館。但由於時間有限 ,有點可惜有些車廠沒有仔細看到,例如蔚來汽車跟華為的問界汽車等等 雖然每一館待的時間不一樣,但我盡量用台灣消費者/觀察者的角度來看待這些車,並思考 全球汽車產業在這場「中國電動車內捲競爭」裡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最後想跟大家分享我的幾個總結與觀察: 一、中國車進步的速度真的太震撼 雖然這次看的全部幾乎是靜態展(無試駕),但我可以明確說: 幾乎每一台車的內裝設計與用料都對得起價格,甚至你根本不相信這樣的質感只賣這個價格 ,以台灣人的價格觀念思考,真的覺得CP值真的太高。 不論是設計語言、車機UI、座艙科技感、外觀比例等…都高度成熟。 我問了好幾個車價,很多都是你以為要20幾萬,實際只賣10萬,或甚至只有6萬~8萬人民幣 。說真的,歐美日韓車廠面對這種價格戰根本不可能競爭的過….. 這某種層度這也是車市過度競爭下的產物: 為了搶市佔、廠商被迫端出最好的料、更甜的價格 這裡的車市完全變成消費者為主的完全買方市場。 二、合資企業跟傳統豪華品牌漸漸遭到除魅化 就像BMW的 i3,原本在中國開價是 40 萬人民幣,結果現在被捲到只能賣 17、18 萬仍然銷 量不見起色。 你去看比亞迪王朝/海洋系列、小米、理想、MG、仰望、騰勢……每個都是瘋狂在堆配備, 而且設計感完全不輸歐洲車。 傳統 BBA豪車、或是Toyota、Volkswagen 過去靠維持品牌價值能溢價銷售,但在大陸現在 經濟下行的環境,這套品牌溢價這套幾乎沒有用了,他們民眾想要的是CP值,想要的是性價 比。 三、戰略正確,用電動車實現「繞道超車」 在燃油車(油車)時代,歐日車廠靠變速箱、內燃機技術穩居世界車王寶座。 但現在中國車廠壟斷了電動車技術,像是BYD跟寧德時代的專利量,讓他們直接能電池+電 控+座艙介面這一套一條龍供應鏈: -電池自己做(寧德時代、比亞迪) -車用軟體電控系統自己做(華為、鴻蒙OS) -車身底盤用碳纖維壓製都開始自己設計 -電車不像油車需要引擎變速箱,只要掌握電池和電控技術,幾乎零學習門檻,可以快速複 製擴產 更重要的是,中國的電力建設又密度高、電價便宜、擴展快,充電很方便,直接打造一個電 動車產業生態圈。 這個戰略你不得不佩服。 四、新能源車型多元:從房車, SUV, 硬派越野電車到旅行電卡車都可以電車化 除了主流 SUV、轎車電車外,也看到大量模仿 G-Class 的硬派越野、美式肌肉車造型作品 、商務/休旅混搭車型、各式大卡車與露營改裝車。 這些自主品牌展示的創新與多樣性令人驚艷,讓人感受到中國車市是一個多方面的戰場。 然而還是有缺點的 首先,那就是所有電車都變得「長得太像」了 這我必須老實說:幾乎所有新電動車都有大螢幕、全景天幕、語音助手、同樣的懸浮介面, 很多車你把 LOGO 拿掉,你真的看不出這是誰家的 因為底盤模組共通化、車內個性被螢幕佔滿,駕駛樂趣與個性化設計都被「效能最大化」犧 牲掉 只能說:這是電動化帶來的代價。未來車廠怎麼在這種高度模組化的環境下找出品牌個性, 會是很大的挑戰。 我這次短短出差空檔,花了四個多小時走完成都國際車展十二個展館。坦白說,一開始只是 想開開眼界,但走完我真的覺得: 中國汽車產業的變化與內捲程度遠超我想像,整個世界的車廠,想要中國跟這種進步節奏競 爭,難度非常高。 但也從這裡看到:誰能做出獨特、真正有價值的車,還是有出路的。 不過看完這麼多「配備灌爆」、「價格誇張便宜」的新能源車之後,我心裡其實也冒出一個 問號:這樣的價格戰能持續多久? 另外,這幾年中國大陸的新能源車市看起來很繁榮,但實際上,很多車廠都還是靠政府補貼 、地方支援、低價衝量來撐銷量,並不是真的每台車都賺錢。這種現象其實不只汽車產業, 幾乎整個中國經濟都在發生——大家都在拚低價、拚「性價比」,但沒有人真正賺到利潤。 雖然這對我們消費者來說是短期利多,能用更低的價格買到更好的車,但長期來看其實整體 經濟是會受傷的。當產業靠補貼硬撐、企業內捲到極致,整個社會其實會出現通縮壓力,人 才被低薪鎖死、企業無力創新、價格戰變成零和博弈。最後的結果可能不是大家都有車開, 而是產業撐不下去、創新能力下降、經濟整體失速。 這樣的模式能不能持續?短期看來還有紅利,但中長期要怎麼走,就看這些車廠自己有沒有 辦法靠產品力走出中國,靠出口把規模經濟真正建立起來。比亞迪已經在歐洲中高價車市場 打開口碑,接下來他們的戰略目標也很明確,就是席捲中南美洲、非洲,甚至東南亞;而像 仰望、騰勢這些品牌如果能打進高端市場,才有可能脫離靠補貼撐高市佔的老路。 ———— 記得我第一次來中國大陸出差是2019,那時候也是來成都,當時新能源汽車還沒普及,在燃 油車還是為主的街頭,路上空氣品質其實不是很好。 然而隨著新能源車的發展,疫情後我再來這邊出差,陸陸續續覺得空氣品質好很多,現在你 在大陸叫車出行,可以說很難叫到燃油車,幾乎都是電動車,尤其是BYD。 台灣的市場不大,肉眼可見,我們的汽車產業在政府保護下缺乏競爭,世界各國確實都有保 護本國產業的措施,在這也不評價對錯,但必須得說,中國大陸車市的開放與多元跟競爭, 確實讓消費者能有更多選擇空間,可以找到真正一台屬於自己需求跟喜好的車子。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50.117.222.10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ar/M.1756807551.A.6C9.html ※ 編輯: steven961302 (150.117.222.104 臺灣), 09/02/2025 18:06:35
alaokj: 虎哥說高級車企幾乎都沒去、這樣感覺像在逛消費電子展了 09/02 18:08
Decad: 推,感謝分享 09/02 18:20
junnn: 少數熱心民眾 不知怎麼了? 一昧護航政商,不願意站在自己 09/02 18:22
junnn: 百姓立場,讓台灣消費者有開放 多元選擇,開放泰國廠組裝 09/02 18:22
junnn: 汽車進口 無關麗髮院 09/02 18:22
BlacKlonely: 對岸汽車設計真的帥 反觀我們都是買菜車 09/02 18:23
dslite: 所以國際品牌只有一汽奧迪和東風本田?? 09/02 18:24
dslite: 還有一汽大眾 09/02 18:25
andy80067: 感謝分享 長知識 09/02 18:44
EPIRB406: 原PO轉行當車評也是可以,有專業到 09/02 18:44
senac: 反觀垃圾菌 09/02 18:46
a901922001: 感謝分享 09/02 18:48
kevin8847: 先推 09/02 18:55
jameshoo: 嚴凱泰臨終仍不忘......中國一定強 09/02 18:58
crossevangel: 優質好文,推 09/02 19:10
tigotigo5566: 呆丸真的可悲 09/02 19:12
intela: U 09/02 19:12
WiLLSTW: 中間剩大螢幕的垃圾設計留在中國就好了 09/02 19:14
yanzistart: 電動車就分三大類 中國/特/其他 09/02 19:15
vans24: 要不是有國安考量 否則我完全支持開放中國品牌捲死台灣盤 09/02 19:18
vans24: 子車商 09/02 19:18
banbanzon: QQ冰淇淋車長得真像五菱宏光mini ev 大飆車之前拆車也 09/02 19:21
banbanzon: 說車體設計及零部件和mini ev大幅雷同 09/02 19:21
Erechtheus: 充滿想像力,感謝分享 09/02 19:23
bunjie: 好文 把觀察到的各個狀況細細的和大家分享 還有深入的分 09/02 19:23
bunjie: 析 09/02 19:23
SimACC: 我坐過大陸同事的Smart 精靈3,真的不錯。 09/02 19:24
joybarbarian: 推 09/02 19:26
amethystboy: 謝謝分享 09/02 19:26
bo1025: 真希望有一天在台灣能看到比亞迪 09/02 19:31
kingsmanball: 推…台灣車真的貴好多 09/02 19:31
a27588679: smart超好看 09/02 19:33
budda: 我真的好奇,這些10萬人民幣以下的車子,耐用度和安全性如 09/02 19:46
budda: 何?市區車速慢還適合,但大陸地大,別說跨省,光跨市開高 09/02 19:46
budda: 速公路就要走一小時以上,仍有疑慮 09/02 19:46
a27588679: 安全性應該比colt plus好吧 09/02 19:49
a27588679: 主被動安全上好上滿 09/02 19:50
a092203141: 感謝分享 09/02 19:50
M9665566: 感謝分享~ 09/02 19:52
maximper79: 反官 09/02 19:55
flexin: 只要夠便宜,耐用度的比重就降低了吧,反觀 09/02 19:57
wiiam1005: 感謝分享,反觀 09/02 20:01
TarokoSam: 推一下感想分析 09/02 20:09
au4au4j3fu4: 不要放棄台灣啊 比亞迪 09/02 20:19
toshiba5566: 台灣到底是在搞什麼鬼?50年關稅到底扶持了什麼? 09/02 20:21
angeltear15: 09/02 20:30
notsmall: BYD比我原本想得強好多 09/02 20:33
rtoday: 反觀台灣 09/02 20:40
sleepinggod: 高不好是造成成本比你想像中的還低很多,以前的價格 09/02 20:43
sleepinggod: 可能是毛利50%以上 09/02 20:43
vt1009: 35萬就有通風椅 淦 09/02 20:45
david3033: 遲早會進來的啦 還沒打通好關係而已 09/02 20:47
david3033: 沒看媒體報車禍時報車名只會報特斯拉這家廠牌嗎 09/02 20:47
zebra101: 要論安全性的話,以此比亞迪最便宜的海豚為例,歐洲NCAP 09/02 20:52
zebra101: 五星。 09/02 20:52
zebra101: https://i.imgur.com/g0OHSwi.jpeg 09/02 20:53
zebra101: 沒記錯的話,所有出口到歐洲的中國車近幾年全部拿了五星 09/02 20:53
qa999888: 推優質文 09/02 20:57
eryaniso: 台灣人真的花太多餘的成本在車子上了 09/02 21:00
DYE: 比亚迪真的太醜 09/02 21:03
DYE: 這幾天中國空氣環境肉眼以及體感的改善,是因為政府嚴抓工廠 09/02 21:12
DYE: 的空氣排放與污染問題。 09/02 21:12
DYE: 這幾年 09/02 21:20
lee1023: 還是滿滿土炮感 09/02 21:23
babyMclaren: 看起來都好廉價 09/02 21:24
babyMclaren: 尤其U7那什麼鬼 09/02 21:26
kick7377: 不買最大.. 09/02 21:31
DYE: 比亞迪的混亂,從外觀(一套設計風格,可以從仰望 到騰勢 再 09/02 21:38
DYE: 到比亞迪唐都用,但是同一品牌又有不同設計語言),到經銷商 09/02 21:38
DYE: 體系(有兩套經銷商,同樣賣比亚迪車款卻不同車型),再到車款 09/02 21:38
DYE: 命名(一會pro plus L一會06 07,根本分不清哪款高低階) 09/02 21:38
DYE: 同級幾款車自己互打,經銷商互打,配備差異小,定位混亂。 09/02 21:44
slluu2: 屌打臘籍國慘 09/02 21:46
sbflight: 推 09/02 21:53
a20350567: 推分享 09/02 22:34
chrischiu: 設計需要美學,感覺MG比較好 09/02 22:44
ftwing: 我為什麼還要花一百萬買純油馬自達... 09/02 22:48
pink75310: 屌虐垃圾菌 09/02 23:07
bobokoko: 推分享 09/02 23:07
hunchisin: 台灣車才土炮吧 09/02 23:24
sallyna123: 中吹大勝利 09/02 23:54
Erechtheus: 以台灣的神奇玩法BYD打通關係進來也是貴桑桑 09/03 00:02
DUSTWAVE: 推好文,謝謝你 09/03 00:10
d1122334455: 推 09/03 00:13
Snowman: 大螢幕說留給中國車 偏偏歐洲新車也是大螢幕 時代就是這 09/03 00:20
Snowman: 樣 09/03 00:20
umyiwen: 真的是優文讓大家打開視野 09/03 00:26
rockso: 寫的比車媒好 09/03 00:41
tingiy: byd的車門很薄 搭過對面心得 09/03 00:50
tingiy: 可能是低價款的吧 09/03 00:58
cabom: 台灣真的很可憐一直在井裡 09/03 01:00

🚗 汽車 car 版:熱門文章

🚗 汽車 car 版: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