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insong: 反應出4月中那波調漲? 08/07 17:13
推 loveyourself: plus沒增加多少,主要是遊戲賣很多。 08/07 17:50
推 edward0811: 一季賺1479億日圓,機器突破8千萬台 08/07 18:02
推 Xenogamer: 電綜板看久都覺得索又要倒了 08/07 18:03
→ j2796kimo: 數位版朝90%前進。 08/07 18:05
推 SouKazuho: 調漲然後訂閱人數增加?這樣對嗎? 08/07 18:28
推 andyher: 看版我以為索尼要倒閉了 08/07 18:31
推 swenj: 我也以為要倒了,都要等下一代主機準備跳了 08/07 18:32
推 edward0811: 訂閱費對很多人來說便宜,不差那小錢 08/07 18:37
→ godfight: 每次都會有人跳出來吵訂閱超貴 所以是口嫌體正直? 08/07 18:44
推 PapayaApple: 索又贏 08/07 18:45
推 edward0811: 放P謊言,暗黑4應該就不少人訂了 08/07 18:46
→ l6321899: 證明了沈默的大多數是能接受漲價的吧? 08/07 18:47
推 laipenguin: 也可以說有需求的話只能接受漲價( 08/07 18:51
→ Gouda: 這邊就一堆貼日本的榜在那自嗨 08/07 19:08
推 aaaaooo: 其他東西漲更大這看起來就還好 08/07 19:08
推 ideallife: 索黑:不管啦 都漲價賺的啦 08/07 19:08
推 neogetter: 數位版83%真的假的啊 7成就覺得差不多了 08/07 19:17
→ aaaaooo: 不是八成很久了 所以才說日榜沒戰銷量的參考價值 08/07 19:18
推 alvis000: 要島了 08/07 19:18
推 ideallife: 隔壁還在吵key卡 這應該是任沒想到的爭議 08/07 19:24
推 unorthodoxy: 隔壁棚還會再喊10年索尼因為星鳴虧損 所以做了____ 08/07 19:43
推 jack30338: 遊戲又不是只買新的 買舊遊戲還是數位最方便 08/07 20:34
推 Barefoot24: 4-6月出了什麼遊戲可以大賺,根本想不起來 08/07 21:02
→ f12524: 就跟Steam很像,數位版經常優惠且價格便宜,只要覺得值得 08/07 21:10
→ f12524: 買就順手買,但不一定會下載來玩 08/07 21:10
推 alvis000: 買遊戲的遊戲 08/07 21:11
推 swordsgod: 以前是高營收低利潤,現在利潤也拉上來,比任天堂還賺 08/07 21:22
→ swordsgod: 家用機市場已經吃下來了吧,即便沒什麼大作也是平穩增 08/07 21:27
→ swordsgod: 長 08/07 21:27
→ Barrel: 前幾年就開始比老任還賺了 只是索尼吃相相對難看而已 08/07 21:34
推 OROCHI97: 廠商找到財富密碼了,給男人逛遊戲特賣就跟給女人逛百 08/07 21:44
→ OROCHI97: 貨公司周年慶一樣,現在幾乎常常找各種名目特價 08/07 21:45
→ OROCHI97: 每次打開都是幾百款,琳琅滿目,跟逛街一樣爽 08/07 21:47
推 NexusPrime: 看ptt西洽還以為索尼要倒了… 08/07 22:15
→ Jiajun0724: 靠北 為啥還沒倒 08/07 23:09
→ Jiajun0724: 我還以為全世界只剩我跟朋友會開PS5玩遊戲了 08/07 23:10
→ Barefoot24: 相對微軟就算了,相對任天堂吃相難看應該平手或略輸 08/07 23:10
→ Barefoot24: 吧。NS2的Demo遊戲要錢,升級版要錢,移植版不含DLC 08/07 23:10
→ Barefoot24: 賣原價,遊戲80美,週邊才三個月漲價兩次,這些只是C 08/07 23:10
→ Barefoot24: 洽死忠太多沒吵起來而已 08/07 23:10
推 hitsukix: 哇 雖然我也全數位,但沒想到已經到83%了 08/07 23:24
推 swordsgod: c洽不是任粉和pc粉大本營?sony一有負面消息傳的比誰 08/07 23:34
→ swordsgod: 都快 08/07 23:34
→ swordsgod: 照三餐酸結果營收屢創新高,月活用戶也越來越多,根本 08/07 23:36
→ swordsgod: 反指標 08/07 23:36
推 SouKazuho: 比較好奇日本軟體工程師薪水相較歐美低不少,照理來說 08/07 23:42
→ SouKazuho: 隔壁開發成本應該是低很多的 08/07 23:42
推 Xray2002: 老黃顯卡割起韭菜來才兇,但酸民才不提 08/07 23:46
推 FantasyNova: 看來1億台結束PS5這個世代沒問題 還是好猛 08/08 02:54
→ FantasyNova: 畢竟PS5大家都覺得貴 08/08 02:54
→ FantasyNova: 且近年趨勢也很少真正的獨佔遊戲 08/08 02:55
→ badgreen: gta 金剛狼 星際異端都還沒上勒 08/08 02:58
→ badgreen: 這些作品應該會再帶動ps5銷量 08/08 02:59
→ q02210221: SIE真的是sony金雞母 08/08 03:52
推 ground03: 數位真的太方便了 我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開都手指頭點一點 08/08 08:42
→ ground03: 根本沒有去實體店的必要 08/08 08:42
推 baddaddy: 營收小增 利益爆增 賺爛你各位了哈哈 08/08 09:15
→ alexds: 好事啊三家都大賺對玩家也是好事 08/08 09:21
推 neilisme: 營收小增 利益爆增 證明割韭菜才是最好賺的阿 08/08 09:50
推 SouKazuho: 結算截止6.30前出的大作就是死擱2,它是6.26上市的 08/08 10:50
推 atpx: 蠻多人買了數位版本都先放著還沒空玩吧,遊戲機向下相容又 08/08 11:04
→ atpx: 沒差。相對於其他娛樂、遊戲算是極便宜 08/08 11:04
→ atpx: 日本市場不行很久了也很畸形,不到世界銷售的20%,索尼不再 08/08 11:06
→ atpx: 把重心放日本市場是對的,財報說話 08/08 11:06
推 jason748: 遊戲銷售6590萬套是什麼時候算到啥時候?平均一台還買 08/08 11:24
→ jason748: 不到一片遊戲? 08/08 11:24
→ NintendoGC: 一季裡賣出六千多萬套遊戲 08/08 11:25
推 jason748: 喔喔 08/08 11:31
推 MrDisgrace: 就索黑喊最大聲 一堆人D+ NF Hami 音樂串流都全包了 08/08 11:58
→ MrDisgrace: 每個月有差這一點嗎 08/08 11:58
推 dreamcube: 我是覺得廠商感受和玩家感受要分開看吧? 08/08 12:57
→ dreamcube: 廠商賺錢在那High~ 08/08 12:57
→ dreamcube: 但玩家確實沒有感受到PS5有很多大作遊戲。 08/08 12:57
→ dreamcube: 除非你買PS5,就只是為了讓SIE賺錢開心而已… 08/08 12:57
推 feartis: 我只感覺遊戲玩不完而已 08/08 14:05
→ q02210221: PS遊戲很多啊,又不只大作還有不少優秀的作品等著你玩 08/08 14:09
→ q02210221: ,都2025還有人說沒遊戲?反正PS就是便宜玩遊戲的方案 08/08 14:09
→ q02210221: 之一 08/08 14:09
推 onlydazo: 沒遊戲是指沒大遊戲 08/08 14:21
推 ronga: 沒大作(X) 電子陽痿沒想玩的遊戲(O) 08/08 14:28
推 MrDisgrace: XB PC PS遊戲都大同小異 但只喊PS沒有戲 08/08 15:01
→ MrDisgrace: 那你玩的是什麼??? XD 08/08 15:02
→ MrDisgrace: PS5某些還限時獨佔一年 沒想過自己在說什麼嗎? 08/08 15:03
推 swordsgod: 本世代我是玩的很開心就是了,買的比ps4時期還多 08/08 15:03
→ swordsgod: 買著逐漸就變成習慣,大部份遊戲都在ps上玩 08/08 15:05
推 SouKazuho: 有些地方就是 不到1%市場 拿著 不到10%市場 的 08/08 15:31
→ SouKazuho: 純實體榜單 週週研究 08/08 15:31
推 zorroptt: 主機都出快五年了還在扯啥玩家感受評價什麼的...w 真 08/08 19:13
→ zorroptt: 不好銷售早該掛了 08/08 19:13
推 kevindd: 用財報來吹捧 那就不能批吉姆和美索了 人家路線正確雖然 08/09 12:56
→ kevindd: 割韭菜但賺大錢 08/09 12:56
推 walkxd136: 第一方也只有10%,大家什麼都買啦,不用說沒遊戲 08/09 13:27
→ badgreen: 你被強迫付出才是被割韭菜,你自由意志做選擇為啥是,財 08/09 13:53
→ badgreen: 報不就是最客觀的數字 08/09 1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