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 v86861062: 對ㄚ 10/27 12:46
推 smithjr: 大家雖然都在恐慌泡沫 但實際上錢就只是數字而已 表面上 10/27 12:47
→ smithjr: 是泡泡 實際上只是政府大量舉債印鈔 讓大家的現金縮水而 10/27 12:47
→ smithjr: 已 10/27 12:47
→ Dirgo: GG當年只有跌到390吧 10/27 12:47
推 ymsc30102: 當年次貸ㄐㄐ不到100塊 10/27 12:48
→ OEC100: 對啊,泡沫波了便當會回到50塊嗎 10/27 12:48
→ arrenwu: 其實這種比較怕的是失業之後沒有現金流可以撐過去 10/27 12:49
推 sarevork: 現金流就是稱景氣好的時候就要開始留了 10/27 12:50
→ OEC100: 短債買多一點就能解決現金流問題 10/27 12:50
推 aaaaooo: 要規劃幾十年那只能買黃金 而且還要實體 10/27 12:50
→ sarevork: 如果是比較會恐慌的就賺得先部要全會去滾 一部份開始當 10/27 12:51
→ sarevork: 預備金存 10/27 12:51
→ cercloud: 疫情前才漲破300,從7、8百跌倒250也太誇張 10/27 12:51
感謝提醒,抱歉記成後面的價格去了,七八百是這兩年的價格,翻了一下紀錄才發現當年就算漲回來也還在五六百徘迴很久。
→ OEC100: 疫情到現在錢變薄一半了吧 10/27 12:52
推 Muilie: 空手仔真的想表達的應該是大空頭的時候會失業住公園這件 10/27 12:53
→ Muilie: 事 10/27 12:53
→ arrenwu: 啊怕就怕你現金流沒有準備得夠多然後還背貸款啊 10/27 12:53
推 ejonlj: 7成丟etf 3成操作 賺到的繼續丟etf 10/27 12:53
→ arrenwu: 有待繳款項逼近而手頭卻沒錢的時候那是挺有壓力的 10/27 12:53
→ OEC100: 我光債息每月就2萬了,要怕沒飯吃嗎 10/27 12:54
→ OEC100: 有股利現金流達到生活標準,剩下你不開槓都死不了 10/27 12:55
推 dsa3717: 我只知道上半年有看到有賣房子廣告說屋主快被川普玩死急 10/27 12:57
→ dsa3717: 著賣房的 10/27 12:57
→ arrenwu: 有些要繳房貸的會有壓力吧? 10/27 12:57
推 GeorgeBear: 台股,簡單 10/27 12:58
推 sarevork: 如果沒有開太多槓桿有正常工作是不容易被逼死 10/27 12:58
→ arrenwu: @sarevork 這就是金融海嘯大家會怕的部分:失業 10/27 12:59
還好肥宅正在測試提前失業30年看會怎麼樣社會學實驗,只要我先失業就不怕經濟不好失業了(X
→ OEC100: 有房貸的通常也沒錢玩股票了啦,除非你薪水跳很快 10/27 12:59
→ arrenwu: 有些比較激進的,為了最大化資產運用,會搞到手頭沒太多 10/27 13:00
→ arrenwu: 能支配的現金 10/27 13:00
→ arrenwu: 甚至是需要的時候多賣些股票來應付繳款 10/27 13:00
推 Muilie: 現在不是這樣玩的,有房貸才更好玩股票,買完拿房子去貸 10/27 13:00
→ Muilie: 款丟股市 10/27 13:00
多頭的時候槓桿隨便開,隨便賺,但就祝福空頭來的時候不要兩邊一起被嘎死。
這本質上跟借錢買股是一樣的東西。
→ arrenwu: 畢竟你不太會在一片大好的時候預期隨時都有爛事發生 10/27 13:01
推 sarevork: 三重值壓 20倍槓桿 跳樓時記得叫我 10/27 13:01
→ OEC100: 我玩5年房子都能全款買了,用增貸我應該績效剩一半 10/27 13:01
→ arrenwu: 20倍槓桿 我看你是很勇喔 10/27 13:02
→ arrenwu: 我謹遵家訓:股票要拿閒錢買 :D 10/27 13:03
→ Muilie: 能夠全款的人當然不會用增貸當工具,但是真的拿房子開槓 10/27 13:03
→ Muilie: 桿隔壁一大堆 10/27 13:03
推 windowsill: 同意你的看法 我的投資跟人生規劃也都是十年起跳 看 10/27 13:03
→ windowsill: 產業前景的 10/27 13:03
推 sarevork: 其實我也是用閒錢拉 預備現金我是留到5年以上的 真的大 10/27 13:04
→ sarevork: 崩盤都要有三五以上年才會回來 10/27 13:04
我加緊急預備金大概夠7年左右全家生活開支,如果只有我一個起碼能撐個二十年(X)
→ windowsill: 很多玩槓桿或是房轉投股的我都覺得好勇 我不敢 10/27 13:05
沒事就沒事,有事就逝世。
推 hemisofia: 這邊也有蜈蚣教信徒嗎?XD 10/27 13:05
推 twic: 買房貸就是槓桿了啊 10/27 13:06
推 sarevork: 貸款買房 房子抵押買股 股在質押炒幣 10/27 13:06
一個風險投資不夠,你有沒有試過三個風險一起疊起來
推 Muilie: 拿阿爸房子借貸,然後買槓桿etf,界王拳+超賽,前幾天才 10/27 13:07
→ Muilie: 看到,精算高手 10/27 13:07
推 marx93521: 沒閒錢又不敢開槓桿的我就只能每天多賺杯飲料錢 10/27 13:07
推 Ikaruwill: 當年GG的672還是677被戲稱大學長套了那麼久,現在看來 10/27 13:07
→ Ikaruwill: 都是低到不行的買點 10/27 13:07
其實也就這兩年跟瘋了一樣的飆。
畢竟是全球股市連指數都能隨便十幾趴二十趴的見鬼年代。
→ shlee: 我覺得信貸就差不多了 而且不是借滿 要考慮到自己還款負擔 10/27 13:08
→ shlee: 大不大 房屋增貸或槓桿開超大那種沒弄好一個不小心就炸掉 10/27 13:08
→ shlee: 了 只能説敢這樣玩的要馬本業賺超多沒在怕 要馬膽子大很敢 10/27 13:08
→ shlee: 衝 10/27 13:08
→ Muilie: 679T大學長,跌到390,捏得住這段就獲得台股聖經了 10/27 13:08
推 qsx889: 我自己是拿萬一全部變壁紙也不會影響我的份量在做 注定賺 10/27 13:10
→ qsx889: 不到最多可是我睡的安穩 10/27 13:10
→ hemisofia: 本質上就是大通膨 工業元件在通膨 股價也在通膨 以前本 10/27 13:10
推 marx93521: 不要說這兩年,看看多少人在今年初說台GG千元就到頂的 10/27 13:11
→ hemisofia: 益比都抓20倍的 現在隨便抓都是25 30倍的在估 10/27 13:11
通膨的恐怖就是這樣,你沒跟上車讓資產跟著脹風,到時候反映到實體消費,你就是負責幫大家飆車買單的
推 Atkins13: 人性就是困難在跌到光屁股時變成不敢買 10/27 13:11
→ Atkins13: GG在次貸風暴跌到不到50塊 看誰敢撿而已 10/27 13:12
因為開後照鏡開車很簡單,但實際上真的到當下能到那個價格都有它的原因,你敢在那時候彎腰撿都是莫大的勇氣。
推 yomo2: 疫情有200初啦 我有撿 就是美股連續熔斷那時 10/27 13:13
我就是撿到那波,謝謝股版250大大幫忙提醒讓我記得買(合掌),我主要是記錯當年高點是多少。因為買了不買真的很少關心股價變化(鹹)
→ shlee: GG那時候還不是龍頭 所以敢撿的沒那麼多 現在大家都知道G 10/27 13:14
→ shlee: G的地位 有跌到一定價位就是一堆人在撿 10/27 13:14
推 Atkins13: 68樓沒錯 當年全民在瘋大立光 那個時空背景GG還在追趕 10/27 13:17
→ Atkins13: 三星跟intel 10/27 13:17
→ Atkins13: 我剛工作那時GG大概100出頭吧 10/27 13:18
我剛進股市的時候0050投資心法就是低於50買高於50賣,GG也是50上下。
→ OEC100: Ai爆發以前是蘋果供應鏈的天下,再往前是網路普及,再往 10/27 13:20
→ OEC100: 前是面版時代,每個時代都有版本答案 10/27 13:20
→ OEC100: 版本答案就應該是科技和生產,不是金融房地產,不然炸起 10/27 13:21
→ OEC100: 來就跟中國一樣 10/27 13:21
指數投資人就很怕要猜版本答案的,因為不管答案是什麼,放到足夠長的時間來看,都是風險,所以我們乾脆就不猜。直接買整個區塊。0050/6208/VT/VTI。只要台灣/美國/世界還在努力增長賺錢,其中就有我一份分紅,不用在意誰上誰下。
推 qsx889: 不過也有像四寶這樣套的( 10/27 13:22
→ hemisofia: 地產姑且不論 金融低風險低回報本來就是特質 你不能要 10/27 13:23
推 yurie53: 失業率沒有上升前股票都可以隨便買,只有沒工作才會讓經 10/27 13:23
→ yurie53: 濟變差 10/27 13:23
→ hemisofia: 求低風險卻想要高回報 科技股在市值型ETF崛起前你單壓 10/27 13:23
推 Muilie: 四寶、紅茶、中鋼、台泥,嗚嗚嗚嗚 10/27 13:23
→ OEC100: 塑化鋼鐵時代應該是爸爸那輩應該要追的 10/27 13:23
→ hemisofia: 個股就不能排除會雪中紅 10/27 13:23
→ OEC100: 講個偏激點的,清朝時代GDP還是美國5倍,它的版本答案是 10/27 13:26
→ OEC100: 鹽茶瓷器紡織品,最後他的下場是什麼 10/27 13:26
推 qsx889: 50放久一點張數還會增值 10/27 13:26
長期來看盡量減少風險就是指數了。本質就是看好一個國家的總體經濟,這都能炸掉,那你投什麼都沒用了。
→ OEC100: 在美元需要對沖的時代,貨幣貶值的速度在變快,也要配一 10/27 13:29
→ OEC100: 點比特幣或黃金相關的ETF 10/27 13:29

→ sarevork: 是我加傳家寶被捲爛的下場 10/27 13:30
太苦了,四寶
→ Muilie: 腰斬,可怕 10/27 13:32
→ hemisofia: 台泥股東在此 不過看了樓上數字突然感到欣慰XD 10/27 13:32
但在股利派應該還能硬著講話,我印象中之前跟人家討論,大半的股利派都會用一套說法,只要股利還在發,虧損就不是虧損,四五七八十年後就會回來之類云云。
→ hemisofia: 四寶如果真的是傳家等級的話就算腰斬估計還是大賺吧 10/27 13:33
推 yomo2: ETF之類是這兩年才流行的。疫情前那時都在找飆股 10/27 13:34
→ yomo2: 存股也是存金融 指數不是顯學 畢竟台股2008-2020都 10/27 13:34
→ yomo2: 在8000-12000間來回 10/27 13:34
指數一直都不是顯學啊,各方面的原因,導致這派一直都只能默默賺。實際上從綠角開始很久以前就有在推廣,但問題還是那個問題,對少年股神來說,我希望的是今天進場明年自由。你這種要靠工作累積資產同步複利累積的人家沒興趣。直到你在市場撞的滿頭包才會知道指數躺著賺的美好。
推 sarevork: 加他這幾十年配息的話 確實 我的基底就是靠他配出來的 10/27 13:34
→ sarevork: 所以跌就跌 10/27 13:34
→ OEC100: 傳家寶我爸還有台電股票咧 10/27 13:34
→ hemisofia: 實際上綠角15年前就在推ETF了 但成顯學真是疫情後 10/27 13:35
就長期年報酬很好計算很好推估,所以隨便簡單推估都能知道距離你的目標有多遠,然後Excel一拉,隨便都是十年起跳的結果,大半的人就沒興趣了。畢竟很多人來股市求的是早點下班。
推 qsx889: 以前流行存金融股 10/27 13:36
→ hemisofia: 國泰金買在2000元的話 回本要20年 不用45678啦(x 10/27 13:36

→ hemisofia: 笑死 你田僑仔喔怎麼什麼都有XDD 10/27 13:39
推 marx93521: 大型金融基本上除了遇到雷曼那種等級的事不然是真的滿 10/27 13:39
→ marx93521: 穩的,雖然成長也不快 10/27 13:39
→ qsx889: 大秘寶(X 10/27 13:39
→ marx93521: 樓上大佬缺小弟嗎 10/27 13:40
推 sarevork: 金融和內需這種其實都漲不快 就只是真的出大事政府會拉 10/27 13:45
→ sarevork: 一下的那種 有閒錢的話留一點也可以 但是要拚曾漲還是乖 10/27 13:45
→ sarevork: 乖買gg 10/27 13:45
→ sarevork: 我種花也是當成台灣國債再存 10/27 13:45
推 Muilie: 八大長老可以買一些當保險,反正台股有一部份也是靠他們 10/27 13:46
→ Muilie: 在carry 10/27 13:46
→ marx93521: 1480才開始要買GG感覺虧大了 10/27 13:47
不好說,曾經300的時候也覺得台積怎麼會高的這麼離股...loop
推 tsubasawolfy: 指數派AKA退休金派在美國也是2010後才被大家相信 10/27 13:48
其實在綠角推廣的時候就相信了,畢竟各種研究報告擺在哪,苦在台灣這方面資訊真的很難獲取。(攤手)
→ twic: 會怕就先買一半啊 10/27 13:49
→ hemisofia: 1480才買的感覺虧大(x 這波大通膨沒跟上的都虧大(o 10/27 13:49
→ hemisofia: 國家穩定發展經濟就是長期向上 不跟就是等著被稀釋 10/27 13:49
大家賺你沒賺,那你就是虧的(點頭)
→ twic: 不,其實真正的虧大,是本業爛 10/27 13:50
→ twic: 本業爛本金少的人 台積漲到1480也就賺個幾百萬而已 10/27 13:51
本業也不太好說,台灣薪水根據職種有些隱性門檻很明顯,當你採到門檻之後能明顯感覺到這輩子上限大概就到這了,然後當你資產到一個階層之後,你的被動收入很大機會會幹掉你的本業收入,就會自然地想要下班了。當然留在工作上繼續加大複利滾動速度也是一種選擇就是。
推 marx93521: 真的,空手看人賺才懂什麼叫作只有自己虧 10/27 13:53
推 sarevork: 台灣好獲取也難說 畢竟是中小活躍過的地方 要他們相信大 10/27 13:53
→ sarevork: 方向都會寧願相信自家的實力 然後就.... 10/27 13:53
一定要有操作,否則這個方法一定哪裡有問題,這種過度放大當事人努力對成功占比程度的邏輯誤差很難避免,特別是在股市這種背離常識的市場。
推 twic: 還有一種少賺的是被高股息騙進去的 10/27 13:53
這時就不得不談到儲蓄型保單了,堪稱最適合台灣人的商品。機會成本這概念真的很需要全民普及。
推 NovaWolf: 高股息如果是疫情前買 到今天也是爽爽賺 至於賺多賺少是 10/27 13:57
→ NovaWolf: 另一回事 10/27 13:57
→ NovaWolf: 我在想高股息開始流行會不會是跟疫情前所謂的FIRE族概念 10/27 13:58
→ NovaWolf: 開始流行有關 不然看指數&退休金 方法的怎麼想都不可能 10/27 13:59
→ NovaWolf: 早早就退休 10/27 13:59
推 tsubasawolfy: 高股息比較像台灣特有文化下產物 10/27 13:59
但你真別說,台灣靠這種奇怪文化的支撐下來,高股息沒辦法跟指數相比,但也是一種還算過得去的選擇,因為前仆後繼的人太多,在股市這種地方錯誤也就變成正確了。
推 sarevork: 台灣靠股息股靠很久了 去年的狂吹才是亂象 10/27 13:59
→ tsubasawolfy: 股息學美股先課一筆所得稅就沒人要玩了 10/27 13:59
→ sarevork: 因為台灣沒有流行公司債 所以股息變成現金流 10/27 14:00
→ qsx889: 高股息比較適合退休後你需要金流的 還年輕的你現在有一大 10/27 14:00
→ qsx889: 票時間滾指數複利 10/27 14:00
→ sarevork: 美國是股票是公司價值 公司債是現金流 10/27 14:00
→ hemisofia: 台灣長期利率太低了 公司債散戶門檻玩不起也不會想玩 10/27 14:01
→ tsubasawolfy: 對呀所以現在的小孩都從0歲開始當投資人XDD 10/27 14:01
推 NovaWolf: 台灣整體利率偏低或多或少也是受台灣人愛炒房地產影響 10/27 14:01
→ tsubasawolfy: 它們有的是時間讓複利去打贏第一關十萬美元婊子 10/27 14:02
→ hemisofia: 反正投資上最強的點就是時間複利 最大的成本也是時間 10/27 14:02
→ hemisofia: 只要掌握這點 投哪個方面是賺大賺小的差別而已 都能賺 10/27 14:02
→ DeeperOcean: 今年四月就是可以看到正二一天-20%的恐怖日子 10/27 14:03
→ NovaWolf: 高股息在台灣算是特有文化...嗎? 10/27 14:03
→ DeeperOcean: 但如果你真的貫徹長期投資的策略不恐慌,半年後的現 10/27 14:03
→ hemisofia: 我不確定你們說的高股息是指ETF還是公司高配息這文化 10/27 14:04
→ DeeperOcean: 在已經把當時的損失抹平還賺更多 10/27 14:04
→ NovaWolf: 今年四月我只恨手上現金太少 10/27 14:04
→ hemisofia: 但是我早年玩過A股才回台股的 覺得公司能現金白銀配出 10/27 14:04
→ hemisofia: 來其實是能體現公司價值的地方 雖然本質上左手換右手還 10/27 14:05
→ NovaWolf: 這邊討論高股息應該是指ETF 10/27 14:05
→ hemisofia: 得被政府拔層皮其實邏輯上還是很蠢就是了.. 10/27 14:05
推 marx93521: 正2今年有夠刺激,看的我都想買了 10/27 14:05
→ DeeperOcean: 所以0050這種跟著市場走的真的就是最無腦穩定的投資 10/27 14:05
→ NovaWolf: 我倒是覺得高股息(ETF、或公司配息),沒有對錯 至少我在 10/27 14:06
推 sarevork: 台灣的股息已經還算扣得少了 百萬以內的股息還有辦法弄 10/27 14:06
→ sarevork: 倒退稅 10/27 14:06
→ NovaWolf: 台灣 我如果想年紀輕輕早點退休享受生活 資產配置給點能 10/27 14:06
→ NovaWolf: 穩定產生現金流的也好 10/27 14:06
主要就上面說的,如果你要追求穩定跟更好的報酬,各方面甚至邏輯上來說你都應該選擇指數,因為高股息並不表示他高成長,很多時候只是股息很會發而已。從邏輯上跟歷史成果來說,高股息都不是一個最好的選擇。當然,人也不一定都要選最好的。這部分就看人。
→ hemisofia: 因為PTT討論上很喜歡二分 高股息在再投資上長期來說不 10/27 14:06
→ sarevork: 就比例問題 你年輕還有辦法賺錢就不需要抱股息 10/27 14:07
→ hemisofia: 是好事 但對某些族群來說就是有其必要性 雖然又會有人 10/27 14:07
→ hemisofia: 說有需要賣股就好XD 10/27 14:07
→ NovaWolf: 可是當你光靠領股息算下來已經比你做生意&上班賺的還多 10/27 14:08
→ sarevork: 但是你年紀越大 思考能力下降 會凸然用錢的機會越來越多 10/27 14:08
→ sarevork: 股息能每年提供不用動腦的現金就會開始實用 10/27 14:08
這部分就看需求,沒有一定要怎麼作,像我是把股票跟現金當成整體資產看待,真的要現金賣掉一兩張也是一樣的意思。
→ NovaWolf: 的時候你就會開始懷疑 到底要不要直接退休算了 10/27 14:08
→ NovaWolf: 我其實現在領的已經比賺得多了... 10/27 14:08
我就是連續好幾年領的比賺得多,也感覺自己差不多採到職業的上限,又被老闆沒道理的尻臉,所以已經失業了。(嗚嗚嗚)
現在存活第三年,資產穩定持續成長中。
→ DeeperOcean: 如果是因為很刺激的話,還是不要買正二比較好 10/27 14:08
→ hemisofia: 有人認為退休會導致無聊人生沒目標啦 雖然我整天打電動 10/27 14:09
→ hemisofia: 覺得很充實XD 這反正見仁見智 然後薪水再投入也能加快 10/27 14:10
→ hemisofia: 雪球 反正是看個人規劃的 10/27 14:10
我自己是覺得人生目標如果要靠工作來給予,本身也是一種問題就是,但真的就看人。離開工作之後反而開始嘗試很多在工作時不能作的事情,過得比上班還充實。
※ 編輯: kctrl (36.229.100.69 臺灣), 10/27/2025 14:14:21
推 sarevork: 我是開始陪我家老媽在家耍猴戲後就算退休了 不過最後也 10/27 14:13
→ sarevork: 是算賺就是了 10/27 14:13
我現在還在耍,嘆。
推 marx93521: 我現在是買0050,因為個股實在抓不準,所以才想要不要 10/27 14:14
→ marx93521: 加入正2教 10/27 14:14
沒事不要買任何槓桿產品,真心不騙,真的要買最好也研究清楚他的機制再說,這東西就不是給你放長期用的。
※ 編輯: kctrl (36.229.100.69 臺灣), 10/27/2025 14:17:36
→ sarevork: 正2就要有心臟 因為是上下都兩倍速 10/27 14:15
→ hemisofia: m大大概是有在逛股版吧 有正2長期投資派的 10/27 14:16
推 tsubasawolfy: 我是覺得不管哪一種選妳抱得住的就好 10/27 14:17
推 marx93521: 正2在股版之前也是戰滿兇的 10/27 14:17
→ tsubasawolfy: 回測拉一拉 多少的風險換多少的報酬 自己有底就好 10/27 14:17
推 twic: 你覺得市場會長期通膨的話,正二是好東西 10/27 14:18
推 SuperFatShee: 在遊戲業ai幫助也很大, 包括初期草稿, unity相關問 10/27 14:21
→ SuperFatShee: 題查詢等等都超有用 10/27 14:21
→ SuperFatShee: 以前一堆問題還要跑去問程式, 現在基礎一點的直接 10/27 14:22
→ SuperFatShee: 問就有解法了(不過偶爾還是會瞎扯就是), 但整體縮 10/27 14:22
→ SuperFatShee: 短很多開發時間 10/27 14:22
→ twic: 正二缺點就 川普、中國、各種鬼神搞台灣的時候,會比較痛, 10/27 14:23
→ twic: 優點就啊他回測歷史數據就贏麻了 10/27 14:23
推 qsx889: 兩倍數 10/27 14:23
→ twic: 不過會怕就買台積本人就好 10/27 14:23
→ DeeperOcean: Unity的問題,ChatGPT會幫你解釋得很像樣,然後給出 10/27 14:32
→ DeeperOcean: 的解法不保證你專案不會掛掉 10/27 14:32
→ DeeperOcean: 還是拿來處理只需表像不須深入的問題比較好 10/27 1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