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TT.BEST 熱門專區 💬 八卦 Gossiping 😊 希洽 C_Chat 💰 股票 Stock 🏠 房屋 home-sale 🏀 美國職籃 NBA ⚾ 棒球 Baseball 👛 省錢 Lifeismoney 🚗 汽車 car 😡 政黑 HatePolitics 💻 電蝦 PC_Shopping 🥰 韓星 KoreaStar ✨ 英雄聯盟 LoL 🍿 電影 movie 🪖 軍事 Military 📡 通訊 MobileComm 🏀 台籃 basketballTW 🍼 寶媽 BabyMother 🇯🇵 日旅 Japan_Travel 🏭 科技 Tech_Job 👧 女孩 WomenTalk 👻 媽佛 marvel 💳 卡版 creditcard 👉 NS NSwitch 👉 PS5 PlayStation 👉 大氣 TY_Research 👉 婚姻 marriage 👉 台南 Tainan 👉 台中 TaichungBun 👉 Steam Steam 👉 高雄 Kaohsiung 👉 羽球 Badminton 👉 超商 CVS 👉 米哈遊 miHoYo 👉 iOS 👉 兄弟 Elephants 👉 日劇 Japandrama 👉 玄幻 CFantasy 👉 ES e-shopping 👉 WOW 👉 遊戲交易 Gamesale 👉 4X BaseballXXXX 👉 Lakers 👉 韓劇 KoreaDrama 👉 汽車買賣 CarShop 👉 機車 biker 👉 新竹 Hsinchu 👉 美保 BeautySalon 👉 串流 OTT 👉 歐美影集 EAseries 👉 手機交易 mobilesales 👉 裏洽 AC_In 👉 健身 MuscleBeach 👉 MacShop 👉 Lions 👉 FGO FATE_GO 👉 中劇 China-Drama 👉 數位貨幣 DigiCurrency 👉 暗黑 DIABLO 👉 實習教師 studyteacher 👉 航空 Aviation 👉 藝文票券轉售 Drama-Ticket 👉 韓綜 KR_Entertain 👉 美妝 MakeUp 👉 速食 fastfood 👉 手錶 watch 👉 體適能 FITNESS 👉 攝影 DSLR 👉 Headphone 👉 嘻哈 Hip-Hop 👉 轉珠 PuzzleDragon 👉 美食 Food 👉 蔚藍 BlueArchive 👉 數位相機交易 DC_SALE 👉 筆電蝦 nb-shopping 👉 軟工 Soft_Job 👉 汪踢 Wanted 👉 台綜 TW_Entertain 👉 坂道閒聊 SakaTalk 👉 貓咪 cat 👉 日GO BabyProducts 👉 TypeMoon 👉 MLB 👉 職場 Salary 👉 臺劇 TaiwanDrama 👉 海賊王 ONE_PIECE 👉 PMGO PokemonGO 👉 國營 Gov_owned 👉 碧航 AzurLane 👉 家電 E-appliance 👉 布蘭德 Brand 👉 DMMG DMM_GAMES 👉 贈送 give 👉 神魔 ToS 👉 銀行服務板 Bank_Service 👉 原創 YuanChuang 👉 期權 Option 👉 重機 SuperBike
各位大中小燒好 小弟平常都聽二聲道,不過下半年女兒要出生了,可能聽二聲道時間要暫時減少,所以想 簡單組個耳機系統,預計是用電腦放flac檔案,兼用看youtube,還有打一點電動(不須f ps遊戲定位)。 我對耳機完全外行,耳擴的話家裡是有退休的拓品DX5 Lite可以用,因為主力還是二聲道 ,目前耳機預算不高大約10000左右吧。希望是耳罩式,開放封閉都可以,不要旁邊聲音 太明顯就好。另外舒適度是蠻重要的考量,希望可以不要悶熱。音樂主要是雜食,電影原 聲帶、遊戲原聲帶、日本流行音樂、女聲跟爵士都有一點。 目前試聽過的感覺: Austrian audio Hi-X65 整體算整齊,分離度還行但細節上有點草率,弦樂器還不錯可是其他音樂感覺有點粗。 Beyer DT700 ProX 三頻平衡音色還行不過給人一種太擠有一點點亂 的感覺 Sennheisser HD600 素質平均,平衡好且寬鬆但是沒特色有點空虛無趣太冷靜的感覺 Sony MDR-MV1 目前比較喜歡的選擇,寬鬆度不錯音色犀利質感比較好,低頻也有力,覺得空間沒那麼擠 Audio-technical ATH-R70x 感覺很難推?不過第一印象蠻好的,寬鬆度也不錯,而且好輕好戴。 想請問各位前輩還有什麼推薦的選項,還是乾脆就sony買一買就好,感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7.130.5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eadphone/M.1716414770.A.7CA.html
myg8style: 推阿米龍,二手也在預算內 05/23 06:32
papaya36455: 推r70x 素質好 直推聲音就不錯了 05/23 07:28
sharda: R70x推 05/23 07:38
aa768e: R70X,有小孩後選開放式家人叫比較有機會聽到 05/23 07:57
sleep30hours: 嫌HD600太冷靜的話,要不要試試看HD6XX? 05/23 08:05
好喔 雖然聽完HD600對森海整個失望XD
Kowdan: R70X不要看他阻抗長那樣,滿好推的,舒適度跟聲音都不錯 05/23 08:31
以上R70X四票
fxck20202021: 恭喜! 05/23 09:36
謝謝F大
deathy: R70X不錯,開放式不悶熱,聲音也很均衡,而且鐵家大多數耳 05/23 09:44
deathy: 機都很好處理,就算是直推也有一定水準 05/23 09:44
R70X支持者蠻多的耶
duo73028: 建議用藍芽耳機聽個響就好,等孩子大了再入坑,二寶爸 05/23 09:52
duo73028: 留! 05/23 09:52
也是一個方式,可以省錢
lynch749835: 如果不考慮升級dx5lite, 那sony比較可以發揮較多實力 05/23 10:13
lynch749835: ,hd6系列音量夠大很容易,但是推得好是另一回事,r7 05/23 10:13
lynch749835: 0x也高阻抗,怕熱基本就iem吧,無解xd 05/23 10:13
SONY 感覺比較好處理?
PTTfaggot: 買封閉比較好吧 05/23 10:27
Kaede5908: 推MV1 有樂感的監聽聲 05/23 10:36
MickeyPeanut: 原聲帶MV1,人聲、流行樂R70X 05/23 11:05
這是都買的意思嗎...
hydeless: 建議直接棄坑什麼都不要買 05/23 11:09
難得有建議棄坑而不是推坑的善心人士
MickeyPeanut: 但要隔音還是封閉式吧,開放式連電風扇都吵 05/23 11:19
我本來也是這樣想可是可是我很怕悶熱QQ
Daedolon: 兩聲道這麼燒好歹來隻 Focal clear 05/23 11:22
話說我兩聲道一直都不愛FOCAL耶,耳機聽起來風格一樣嗎
kodokawa0515: DT770 PROX 05/23 11:36
捏上去的意思嗎,我來研究一下
hydeless: 耳機還封閉式的女兒哭老婆叫都聽不到想死啊XD 05/23 11:51
這個是還好
vae53begadb: 注意R70X要檢驗頭型適不適合 05/23 12:12
hydeless: 我過來人經驗告訴你嫩嬰階段不用想好好聽音樂啦 05/23 12:15
ae323436: 推MV1 阿米隆 05/23 12:20
我再來看看阿米龍,不過可能要找二手(耳機方面有點在意二手)
monster0919: 推24樓,5年後再買. 05/23 12:36
Kevin17: DT880 Edition/HD599/X3/6XX 05/23 13:51
ccccaa: 真的 別上封閉耳機 老婆叫小孩哭沒理 你就有無止盡的抱怨 05/23 13:53
ccccaa: 了 所以我轉玩兩聲道和劇院了 05/23 13:53
diamondX: 帶小baby時期想好的聽音樂?被太座靠背到死。老娘在累 05/23 14:23
diamondX: 你在放鬆 05/23 14:23
我對老婆還是有點信心的啦,而且叫我來組一套耳機其實是老婆的意思
sherlockedxx: 女聲推AD2kx 05/23 16:13
※ 編輯: Sojourn (220.129.21.141 臺灣), 05/23/2024 16:16:14
bazara: 其實要注意的,反而是小孩開始會走之後,會不會抓你的耳機 05/23 16:34
bazara: 來玩……過來人經驗 05/23 16:34
Playonenight: 阿米龍買水貨就好 05/23 16:51
erichavez: HD650適用範圍會比HD600廣一些 但還是森海調音 05/23 16:59
erichavez: 10k的話其實買個大饅頭或xm5 無線的方便性好太多了 聲 05/23 17:02
erichavez: 音還過得去就好 05/23 17:02
PTTfaggot: r70x配戴差 調音跟hd600類似 你應該不用試了 05/23 17:06
PTTfaggot: share 1540 1840試試 05/23 17:08
PTTfaggot: shure 05/23 17:08
erichavez: 無線還有一個好處 半夜看電視不想吵到家人也可以用 不 05/23 17:14
erichavez: 用被電腦跟耳擴綁著 05/23 17:14
PTTfaggot: 藍芽耳罩一定很悶熱 加上隔音太好也是個問題 05/23 17:21
jior: 無線耳塞買一買就好了吧,耳罩要不悶要跟兩聲道一樣舒適是 05/23 17:26
jior: 不可能的 05/23 17:26
riripon: 抓耳機就算了 怕被線絆倒又怕把線抓斷 05/23 19:02
BigRollPeace: 其實R70x不算特別難推,但有條件的話還是值得投資前 05/23 19:40
BigRollPeace: 端 05/23 19:40
lynch749835: sony的真的比較好處理,mdr1am2各人覺得很滿意,但因 05/23 20:51
lynch749835: 為是封閉式蛋白質皮所以較熱,focal雖然低阻高靈敏 05/23 20:51
lynch749835: 但是某些款式蠻挑擴的 05/23 20:51
verypower: 推MV1 聽live 原聲帶也滿棒的 沒什麼擴直推也行 很友 05/23 22:30
verypower: 善 戴起來也滿舒服的又輕 05/23 22:30
pgg780waz: 推mv1 好聽好推好戴 空間感真的很好 也算雜食 打遊戲 05/23 23:12
pgg780waz: 也很讚 05/23 23:12
willsonlee: 會想繼續燒推阿米龍 直推流推mv1 05/24 01:35
kodokawa0515: 770PROX不用捏啊... 05/24 07:25
bazara: shure的1840可以試試 05/24 09:37
Yoraa: DT700 prox推開後是另一個世界,我給他上ADI-2覺得音場大不 05/24 20:40
Yoraa: 少,原先是真的有點壓迫感 05/24 20:40

👉 Headphone 版:熱門文章

31
[閒聊] 荒川大蛇 OROCHI地線 事情是這樣的 我前陣子買了オーディオみじんこ的地盒,也就是荒川地雷 https://i.imgur.com/4PqqOL3.jpeg 第一次接的時候它把當時HD800毒毒的女聲給吃了 於是就拔了下來 第二次接的時候放在了不同的地方,中高頻直接用死去 於是就又拔了下來 第三次接的時候會到了第一次的接法,結果MDR-Z1R中高頻多到太刺 不過這次沒有拔下來 因為荒川大蛇來得正是時候 https://i.imgur.com/0p2DEGD.jpeg 當初第二次翻車的時候 我就跑去跟荒川買了這條大蛇地線,想說死馬當活馬醫 如果還是不行,那就是荒川地雷跟我系統克屬,直接放棄當紙鎮 結果這個酷東西還沒來,第二次翻車的原因就解決了 就當我開始怕這條地線是多的的時候 就跟上面說的一樣,在MDR-Z1R的中高頻上翻了第三次車 根據荒川本人的描述 這條地線是走厚實大氣的路線 聽起來就是壓中高頻,拉中頻、中低頻 感覺就可以解決中高頻太刺的問題 所以今天一到貨就跑去拿了 https://i.imgur.com/Fb4cSxA.jpeg 其中一端是荒川的貼紙 https://i.imgur.com/VRwtRTm.jpeg 另外一端則是QBT的日期,6/7,熱騰騰出爐 https://i.imgur.com/8EqfOr5.jpeg 以地線來說挺粗的 https://i.imgur.com/iTFDJbJ.jpeg 但當然是沒有大蛇本家那麼粗 https://i.imgur.com/Rw2PJLi.jpeg 這條地線以荒川混合礦物跟金屬粉弄出來的「大蛇粉」作為中心 外面包了銅編織層、電暈放電層,還有最外頭的PET編織層 本身除了是地線以外其實也有一定程度的虛擬接地功能 為了拯救我Z1R的耐聽程度,當然是趕緊上機 https://i.imgur.com/kvoxx6O.jpeg https://i.imgur.com/ESX9tM0.jpeg 聽了幾首歌 結論就是 真讚 不用拔下來了 簡單來說,比起買荒川地雷時隨附的都電荒川線 https://i.imgur.com/0A0oU2V.jpeg 這條大蛇地線在保留地盒帶來的黑背景、高分離度的同時 適度地抑制了過於凸顯的中高頻 並保留足夠的高頻亮度 雖然削弱了中高頻特有的空間感 但是真的耐聽很多 而彰顯樂器存在感的細節也因為中頻、中低頻回來了而重新浮現 中低頻帶來的重量感在寧靜的空間裡散開,更是找回了我買Z1R的初衷 總之姑且算是調音成功了 跟荒川買了手榴彈、地雷,上機後都還是有一定程度的問題 但今天的大蛇地線上機後 可以感受到荒川組合正在系統上發揮自己的價值 說是最成功的一次都不為過 現在就只希望明天用HD800驗收到時候不要翻車了 順便曬一下幫Z1R買的、當年日索有放在官網上賣的耳機架 https://i.imgur.com/6gACIaO.jpeg 最後,因為又有許願說地線如果沒被海關卡住就要來發錢 所以前25位留言的板友,都會包個稅前40的紅包 好了,那就這樣,感謝在座的各位 話說… 幫Z1R換了真正的金寶線 然後再用各種手段調整前端 最後調出接近原廠線的調性才滿意 這怎麼感覺有點脫褲子放屁_(:зゝ∠)_ -- 水星の魔女絶賛放送中 https://i.imgur.com/BTWTupq.jpg --
50
[討論] 有人聽過ADX5000卻反而覺得瓜多很讚的嗎? 那個, 上半年才下定決心要養ADX5000, 把大三件全部換過了, 舊任:K9 AKM->P1u->AD1000 新任:ARES 12TH-1->Phonitor xe->ADX5000 http://i.imgur.com/Dr63Yaa.jpg 女聲細緻甜美, 原本我以為這就是我的終點, 終於可以安穩個幾年, 誰知道最近ACG女子樂團當道, MYGO https://youtu.be/uiWLU577gYY?si=W-g2yQABnFTzZcnd TOGENASHI TOGEARI https://youtu.be/dDwN4MgcIlU?si=CYWDc4RbFVeEqsaG 原本順順聽也沒事, 直到壞朋友隨便丟了一隻瓜多GRADO SR325給我, 他很煞氣地跟我說, 拿回去隨便捅隨便聽,忘記還也沒差, 我原本心想你媽當我垃圾桶, 我就故意不還你, 拿回去插入我的新二件, 握草,這都是個啥阿! SR325給我的我的感覺就是原始的、不加修飾的, 把樂團裡所有的東西一股腦兒的丟到你面前, 就好像站在樂團面前直接接受所有樂器的轟炸, 沒再管你什麼女毒、細膩、分離度, 就是現場演出一坨混在一起直接炸給你, 直白,但是,真好聽!!! 聽多了ADX5000的細膩, 突然覺得SR325真是有夠好聽, 難道這才是初衷,最粗的感動嗎? 我不知道, 我只覺得耳朵被壓的好痛, 有沒有人聽過ADX5000卻反而覺得瓜多很讚的, 該不會只有我是那個怪咖吧? 另外瓜多刑具壓得我耳朵痛有改善的可能嗎? SR325真的很難不喜歡耶,除了配戴感之外, 如過有機會改善那就完美了。 謝謝大家。 --
30
[請益] 請推薦耳罩式耳機 各位大中小燒好 小弟平常都聽二聲道,不過下半年女兒要出生了,可能聽二聲道時間要暫時減少,所以想 簡單組個耳機系統,預計是用電腦放flac檔案,兼用看youtube,還有打一點電動(不須f ps遊戲定位)。 我對耳機完全外行,耳擴的話家裡是有退休的拓品DX5 Lite可以用,因為主力還是二聲道 ,目前耳機預算不高大約10000左右吧。希望是耳罩式,開放封閉都可以,不要旁邊聲音 太明顯就好。另外舒適度是蠻重要的考量,希望可以不要悶熱。音樂主要是雜食,電影原 聲帶、遊戲原聲帶、日本流行音樂、女聲跟爵士都有一點。 目前試聽過的感覺: Austrian audio Hi-X65 整體算整齊,分離度還行但細節上有點草率,弦樂器還不錯可是其他音樂感覺有點粗。 Beyer DT700 ProX 三頻平衡音色還行不過給人一種太擠有一點點亂 的感覺 Sennheisser HD600 素質平均,平衡好且寬鬆但是沒特色有點空虛無趣太冷靜的感覺 Sony MDR-MV1 目前比較喜歡的選擇,寬鬆度不錯音色犀利質感比較好,低頻也有力,覺得空間沒那麼擠 Audio-technical ATH-R70x 感覺很難推?不過第一印象蠻好的,寬鬆度也不錯,而且好輕好戴。 想請問各位前輩還有什麼推薦的選項,還是乾脆就sony買一買就好,感謝。 -- 好喔 雖然聽完HD600對森海整個失望XD 以上R70X四票 謝謝F大 R70X支持者蠻多的耶 也是一個方式,可以省錢 SONY 感覺比較好處理? 這是都買的意思嗎... 難得有建議棄坑而不是推坑的善心人士 我本來也是這樣想可是可是我很怕悶熱QQ 話說我兩聲道一直都不愛FOCAL耶,耳機聽起來風格一樣嗎 捏上去的意思嗎,我來研究一下 這個是還好 我再來看看阿米龍,不過可能要找二手(耳機方面有點在意二手) 我對老婆還是有點信心的啦,而且叫我來組一套耳機其實是老婆的意思
40
[心得] JCAT XE USB + OCXO 及其它 USB卡心得 https://imgur.com/zHnWbpL.jpg https://imgur.com/WCuNxaN.jpg 初燒還在使用 ADI-2時,就拜讀了 911大的電訊分離教學文,使用了 Coolgear鐵殼和 P8線性電源,一直續用到 TT2仍覺得夠用。之後因 a951大介紹而入手了 USB卡,一開始只是想說可以省一條USB線, 但沒想到效果還不錯,之後系統上的訊號處理就以 USB卡為主,也 陸續入手了幾張 USB卡,分享心得如下 : 註:以下心得,皆建立在電腦已改裝海韻 TX-1000 PSU以及宇祥 CPU/主機板模組線上。直至今日,我個人仍認為若使用 PC當訊源, 升級 PSU+模組線的正面提升明顯,頗值得投資。 1. Matrix 矩聲 Element_H - 若使用 PC/PSU電源,聽感和 Coolgear鐵殼差不多,但高頻比較 圓潤些。 - 若使用外接線性電源 (當初是用 P8+進行曲),動態有感提升,只是 人聲不算細膩。 - 原本用鐵殼,可以用二條 USB線調音,改用 USB卡就只需一條線, USB線材的特色會比較突出 (相對於鐵殼)。 - 外接線電(9/12V)和DC電源線對整體聽感的影響頗大,個人偏好9V。 - a951l753vin大補充心得 萬元級USB卡+線電我推薦Element H & 9V法拉搭配頗全面, 這組合是3萬元內能兼顧動態、音場跟細膩度的組合,流行跟古典 都有一定水準。 2. SOtM tX-USBexp - 只試過外接線電 (6.5~9V,個人偏好 7V,當時是用 P6) - 需另外安裝驅動程式 (其它 Matrix/JCAT USB卡都不需另裝Drivers) - 初聽就覺得聲底乾淨程度有感提升,之後覺得女聲的形體感密度 較高但流暢感很不錯。 - 音場普通不算大,大編制的動態也普普但小編制弦樂的音色起伏 不錯,整體聽感比較凝聚。 - 之後鄭大又出借了 SOtM魔改版,當時較忙只有短暫試聽,印象中 是細節滿滿且人聲的尾韻有一種略刻意但頗悅耳的特色。 - a951l753vin大補充心得 USBexp 的升級款SOtM USBx10G本身已經有時鐘鎖點只需切換PIN腳 若加掛時鐘卡不需送回原廠改。無時鐘卡前提下,相較exp加強聲音 的尾韻跟水份對人聲幫助頗大。 3. JCAT Femto USB - 外接線電 5V,有二個 USB-A插孔但國外論壇有看到建議只接一孔, 我另一孔拿來插 USB-A地線。 - 原以為該卡應該音響性較 SOtM佳,音樂性則差不多。結果相反, Femto的音樂性比較鮮活自然不做作,人聲也比較有水份。 - Femto音響性相對SOtM比較寬鬆,聽大編制時的高低頻延伸也較優, 音場也比較大,只是電源處理需注意搭配,否則較易出現淤積感。 4. JCAT XE USB - 外接線電 5V,和 Femto一樣。 - 但整體素質和以上三款是不同級數的,初聽有點震撼,細節滿滿之外 也感覺得到細節本身的脈動,不管是人聲的喉音轉折,或是大編制 多樂器的協調性,都有一份精準感。 - 音場和 Femto 差不多大小但空間內的通透感很明顯,不同音色 在空間內的此起彼伏的流動感很有生命力,微動態佳。大編制強弱音 轉換時的細節清晰有美感。目前於辦公室系統使用中。 5. JCAT XE USB + Master OCXO - 我是直接從官網購入整組新品,而不是把原 XE USB寄回去升級的 方案 (舊 XE卡移到辦公室使用)。 - 收到實品時嚇一跳,外型比較小的 OCXO時鐘副卡卻比 USB本卡重, 時鐘晶片也好大一顆。二張卡都吃5V電源,但USB本卡是55/2.1接孔; 時鐘卡則是 55/2.5。需有二條 DC電源線。 - 為了這張卡,將線電從KECES P6換成了P14,雖然購入後出了些狀況, 但坦白說 P14的聲音還蠻不錯的 (溫度不高但本體頗重,阿七說竟和 P28差不多重..... 嚇.jpg)。 - 因 P14的預料之外狀況,這張卡先交給 a951大試用,當時他的心得 --- QUOTE --- 感謝n大出借XE+OCXO,目前只用了ipowerX 跟GAN誘電。 第一次用到機殼的水冷孔,拉OCXO的電源線進去。熱晶振只有15分鐘 遠遠不夠!至少需要1小時,理想上得要4~6小時吧。聲音我只能用浮誇 卻真實的字眼表達,什麼現場感滿分、形體感完整、尾韻控制力很好、 分離度優秀、層次自然。古典流行都好聽,無所求了我進入賢者狀態。 --- UNQUOTE --- - 我個人聽感 : 那個畫面感太生動;太有風采,大編制交響的強弱音處,不管是如 絮語般的輕奏,抑或是定音鼓;大小鼓的衝擊,不止在宏觀層面 (音場三維)有更櫛比鱗次的規模感;儀式感。在微觀世界上,彷彿 可自由穿梭到超弦理論中的高維度,每一維度中都有其獨立的活生 細節與紋理脈動,各維度交織後卻又那麼協調那麼美麗。各維度的 微動態是那麼清晰鮮活,卻又不影響主旋律反而是襯托主音律的美 感,那是種以前從未抵達過的境界... 直讓人流連忘返....。 - 感謝諾恩提供 Ultra2DC電源線,接上 USB本卡後,女聲於 飄逸柔美細緻之間達到了一種近乎完美的平衡美感。 - 官網 FAQ提到,該 20MHz時鐘卡有 two clock output terminals, 一個給 XE USB卡使用,但另一個目前無法給 XE NET網路卡使用, 因 clock frequency 不同。JCAT 計劃於今年 (2024) 推出新版的 XE NET網路卡,到時就可共用此時鐘卡,使網路卡的流入音訊,和 USB卡的輸出音訊,二者的時脈一致,推測這應該才是完整體。 - a951l753vin大補充心得 再來SOtM USBx10G & SCLK-EX搭配的性能我認為是JCAT XE USB & MASTER OCXO 的70%,主要是形體的明確度/紋理跟動態, 雖然音場方面SOtM的邊際消散比較自然,但JCAT也可透過線電處理 上述問題。 註:我家中系統 P14 + Ultra2DC 沒有音場問題。 以上是個人不專業的心得,敬請指正。 家中系統因某些因素,已購入 Niimbus US5 Pro取代P-750u,後者則拿到辦公室使用。 家裏和辦公室二邊的系統仍在調整中(工作太忙,沒時間一直燒.....), 調整告一段落後再分享其它心得。 以上 -- 謝推! 之前看到 eva前輩提及,建議先把系統中的前端/訊源處理好 否則若先處理後端設備,萬一前端變動,後面連接的設備都會受影響 有可能需再花費時間金錢精力調整。 目前自己經驗,也確實是如此! 謝推! 時鐘卡原廠有附雙面膠固定,但我是把不使用的墊材 AT-6099拿來使用 此外,因家中系統大多只聽古典或Epic,所以換成 US5Pro,目前覺得音響性真的不錯 但人聲還是 P-750u較清甜柔美。US5Pro聽感較立體但濃厚,750u雖淡雅但特殊的tone 別有韻味。到現在我仍認為 750u的控制力和調音,同價位中仍是首選。其它心得後補 時鐘線是蠻短的,放 PSU上擔心風扇震動會影響,所以現在用 AT-6099墊著 另時鐘晶片還蠻燙的,據原廠資料,晶片熱機時耗電4.5W;一般待機1.5W。 辦公室系統差不多了,家中系統還在調整中(畢竟擴都換了) 找機會約二位 AIC-10大燒一起聚聚吧! 這就有待其他大燒測試了! 問就是直上最省! ^___^ (可買寄回升級方案,順便寄回去修,當免運) 其實就只有改 PSU(TX-1000)和二條宇祥的CPU/主機板模組線(要run蠻久的) PC電源線目前用農夫挑戰者,現在又加上了USB卡(外接線電) 另補充,P14的12V輸出我買了便宜的華芸ASW205T Switch搭配SOtM/CC網路線使用 不管是辦公室或家中系統,都還蠻有感提升的,有興趣可以試試。 P8比較有數位感;P6/P14就比較類比化。P14背景靜且強弱音急遽變化時的質感較好 另外,P6溫度蠻高的,但 P14和 P8溫度都不算高(我設備都不算耗電,安培數不高) 若新版保持原價,看來是 C/P最高的選擇。 a951大說的應該是這張!? https://tinyurl.com/55bu5amp 討論中有人提到價格是 $3,250歐元,但看樣子,其 ultra OCXO只能這張卡使用 JCAT的時鐘卡有多一個 output terminal未來可接網路卡,擴充性較好。 沒玩過串流機不太清楚,但個人認為,條條大路通羅馬,串流機或CAT殊途同歸 當初選用電腦,只是因為家裏空間不足,且用電腦當訊源,不止聽音樂,連看影片檔 甚至是玩遊戲都可以有一定程度的爽度...。家中電腦的額外花費如下: TX-1000 $9.5k / 二條50cm模組線 $39k / XE+OCXO $72k 線電;DC電源線;USB線另計 (但使用 USB卡可少一條 USB線) 謝農夫王推! 當年第一條發燒電源線就是被您"開發"的.... 謝樓上眾大燒! 之前心得提過,USB卡上的時鐘作用,無關於音檔的 44.1/48.0 kHz或倍頻, 而是 USB bus clock 480 Mbps (24 MHz x 20 bits, USB3.0會更高)。 所以,時鐘對資料傳輸(不管是USB卡還是網卡)的正確性應該蠻重要的。 個人認為,USB訊號處理,選一樣合適的就夠了,再串下去提升可能有邊際效應 不如把預算放到其它設備。當初用 Element_H時其實我有串過 7055D (7055D有試過外接電源),但發現和自己的系統及音樂觀不太合就賣出了。 例外的是,日前阿七大出借了SRC-DX和高檔BNC線,之前國外論壇看過 Chord DAC 建議使用 BNC/AES輸入取代 USB,但一直不以為然。直到試過阿七大借的器材 才醒悟到使用 BNC輸入,背景不是黑卻是"晶瑩剔透"空間感 (我個人還蠻在乎音場 以及聲音於空間中的流動與能量起伏等變化...),目前配置是 : PC > USB卡外接線電 > Vertere HB > SRC-DX > Wave Storm BNC > Chord Dave 雖然我沒用顯卡,但目前 USB卡插在主機板上顯卡的 PCI-E插槽, 主機板還剩另一插槽準備以後插 XE NET網路卡 ^___^ 個人認為,視您的主機板和機殼型式,理論上,就算用顯卡, 應該還有一空出來的 PCI-E插槽可使用!? 報告 eva大。我家中和辦公室電腦都只用內顯,但有調低 RAM頻率 效果似有似無,您之前推文中的 Windows系統設定的提升還比較明顯。 感謝 Luke大! 您諸多論文才是真正精彩的葵花寶典啊! 感謝 a951大的說明! a951大的時鐘卡位置頗佳 (時鐘線要夠長才有辦法?) 不知 SOtM時鐘卡是否也像 JCAT一樣需另接電源? 還是可吃主卡的電? 期待您之後的SOtM USBx10G & SCLK-EX長期使用心得(DS markII心得拖很久了..) 建議連同線電和多一條 DC電源線的成本也考慮進去。 個人這一陣子家中和辦公室系統交叉聆聽,覺得升級Master OCXO還蠻值得的 特別是時鐘卡以後還能接新版網路卡(但網路卡還要再外接一條 5V) 同樣的外接電源品質下,JCAT XE應該優勢明顯,家中系統升級前就是單獨XE + P6 當時初聽已有驚豔感,但建議與之搭配的 USB線等級或特性也要斟酌一下。
noryb  ·  Headphone  ·  2024-05-21
30
[請益] 跟Shure SRH1840類似的耳機? 各位版友好,六月要去大阪玩,突然想到好幾年前聽到1840,覺得戴起來好舒服,聲音有活 力,聽起來很順,就想說這次去日本圓夢一下 但1840也是出好幾年的產品了,也很久沒關心出了什麼新產品,想請問各位版友有沒有什麼 價格差不多,但在配戴感跟聲音上有所提升,最好還是開放式的耳機XD 爬文看起來大家好像推去日本買護板神機T3-01?但T3-01是封閉式的,個人還是偏好開放式 一點。 (主要應該會用電腦聽流行樂,偶爾聽古典樂) 以上要求很多,再麻煩版友推薦,感恩感恩 -- 感謝尻蛋大推薦~那就去試試T3-01跟660S2,AD2000X看起來都沒貨了不然看起來配戴也是? 舒服的 冷靜XD再捏要爆啦 感謝l大回覆,去聽聽其他支版友推薦的比較看看,如果沒有比1840還喜歡的話可能就還是? 1840 好的列入清單,e earphone有二手的不用5萬日幣看起來也很讚 這個好像捏爆了XD其實只是最近愛上綠黃色社會,聽比較多流行樂 不然大部分時間還是都? 音響聽古典樂的 大概台幣一萬出頭?價格別跟1840差太多這樣 收到~不過要買SIVGA的話好像在中國買比較划算 了解 感謝推薦 好多人推660S2 不知道會不會很挑前端?應該只會想手機電腦隨便接來聽 是的 雖然手上有edition x v2 但還是忘不了1840 1840擁護者+1 二手的好像就要運氣了 可遇不可求 R70X看起來也蠻好戴的 不知道聲音怎樣 再去聽看看 好的 感謝推薦 T3-01不會太封閉兩票 感謝資訊 現在東西都超愛小改版加價賣 1840十多年都不改版是懶嗎XD 釣出很多骨灰級版友 謝謝n大 會去聽看看T3-01 買不起QwQ 好的 可能是中國製的關係 1840在淘寶天貓買算起來好像還比去日本買便宜 大家都瘋啦 剩我沒錢了 笑死冷靜 要找好戴的還自己投向刑具懷抱嗎
30
Re: [家訪] 七公氪二訪 動圈之王:大烏SG https://i.imgur.com/alLpxKI.jpg ------------------------------------------------- 【請聽我狡辯】 大家好,我是阿七 在感謝之前我想講個故事,說說局勢為何發展惡化到這步田地! ------------------------------------------------- https://i.imgur.com/IIFkaou.jpg 【前因】 大概在我高中學生時代那時就有再陸續使用隨身CD機 直到2005年左右剛出社會,開始在耳機OR音響系統上投入一些資金 這時因為工作環境跟搬家大概在2009年左右就第一次出清系統退燒 當時因為網路的資訊不多,也都自己玩很少認識燒友,家訪也不太清楚收穫 通常購買音響都是網友推薦或是盲狙之後 不適合在出售更新,其實也不太了解自己喜歡的不管是音樂類型或是 器材種類.(當時以為自己最常聽日系流行所以最後的器材是HA2002+W2002組合) PS1:這裡要特地提一下,某次AA論壇有個燒友聚會,雖然我跟舉辦的人毫不相識 但是也勇敢報名去參加看看,竟然幸運地通過了 那位大佬應該對我毫無印象,因為當時人蠻多的,我又很內向靦腆 這是我第一次聽到以當時那年代大概是2007~8年左右(? 真正的高端耳機系統可以表現出的聲音有多驚人 那位受訪者是"heartsnow",也就是俗稱的心雪大大,現在好像微退燒很少在活動了 那天的L3K與Q10的表現在我幼小的心靈上埋入了種子 ------------------------------------------------- https://i.imgur.com/a2wGHIW.jpg 時間刷一下來到了2021年初,工作了一段時間,也跟交往的女友相處 的差不多該邁入下個階段,所以就在看房子做準備 當時與設計師在討論裝潢的時候,在講房間插座與網路孔要怎麼安排之餘 忽然腦中靈光一閃!以前在玩音響時因為"租房"所以最有效也最困難施作的專線 這時不是可以搞起來了嗎!馬上更改設計新增一條專線 (PS:當時懵懵懂懂沒想太多,其實應該多拉2.3條,不會增加太多費用,日後也方便) ------------------------------------------------- https://i.imgur.com/I6g6DeG.jpg 【再次初燒】 脫離了這麼久,照以前的經驗開始爬AA才發現,哇這論壇幾乎死亡啦剩下交易區 最後找找M01,巴哈,PTT等新討論區,看看最近的耳機發展推薦走向 又想到以前學生時期對DAC64這便當盒的夢想,跑了幾家音悅.品嘉等店 決定就HUGO2 or TT2來當核心器材+個Beyerdynamic Amiron 因為是熱門器材所以開始看看二手區有沒有剛好拋售的 後來時機不太好,約了幾位面交被放鴿子,不然就是定價有點超過二手平均值 當時房子正在裝潢很忙碌,過程中追加的金額也很多.有點氣餒. 忽然MYAV出現了一台售價不錯的DAVE公司貨!私訊聊了一下是二聲道大佬 很大方地歡迎我去家訪聽一下他的喇叭組合,當時只記得那對書架 大哥說50W左右,聽起來氣勢很驚人,現在回想好像是TAD某個型號之類的 之後還給了一個很棒的折扣,只好牙一咬,硬捏上這台! ------------------------------------------------- https://i.imgur.com/UBpyJUY.jpg 【打臉】 買了這台旗艦DAC想說既然頭都洗下去來,那就在硬捏一點上個旗艦耳機 以後就能退燒聽因為沒煩惱了吧~又跑了音悅聽了幾隻耳機,在各種衡量下 選了D8kpro,這隻現在也還是很熱門. 因為新房還在裝潢,此時在板橋租屋處,PC直接USB到DAVE在直推D8Kpro 心裡忽然一驚,阿高頻怎這麼銳利跟亮阿...聽起來好躁來者.跟音悅的感覺差有點多 花了比學生時期多很多的金錢,怎麼沒有本質的提升感咧~ 這時候認真地找回ptt帳號,開始研究一下其他用戶分享看看是哪裡出了毛病 PS:此時犯了新手很明顯的錯誤,就是旗艦一體機+耳機可以不管周邊 ------------------------------------------------- https://i.imgur.com/UsZk3ol.jpg 【調整第一期】 當時一位燒友都不認識,所以就到處私訊常常在分享文章的板友問一些 現在自己回看都有些羞恥的入門問題.此時照片內的燒友正在黃金活耀期 也給了很多有用的建議,又透過這位地牽頭認識了蘇大等同樣DAC用戶的幫助 這時間是最好玩的,換啥都感覺有效.串流轉盤.線電.線材.Switch等 尤其又因為各位燒友非常友善的出借各種器材,包跨一些店家也是開始有出借的服務 不用像以前都是盲狙,不僅浪費精力又浪費金錢 也感謝蘇大在我籍籍無名之時,願意友善的拉我去家訪. 這是我在新世代首次聽到搭配好的旗艦耳機系統有多迷人. 現在回想就是照片內那句"您好"就是我墮魔的最開始因果! ------------------------------------------------- https://i.imgur.com/cAaJ9ja.jpg 【調整第二期】 此時差不多到了911家訪第一次的時候,也就是2023年底左右 透過超大量的器材.線材搭配tryal and error (至少輪換了包跨耳機至少有3~50樣不同的產 品) 我已經大概了解到自己的音樂類型喜好,初步該怎麼樣透過周邊來微調一些走向 也經由各種家訪,被訪的觀點驅散了心中的迷茫,堅定了信心 此時我感覺自己的系統音響性已經足夠了.但是聲音略微生硬.黯淡.水分跟光澤也不夠 簡單總結就是音樂性不夠好,所以開始了新一輪調整. 通常這期間器材我很少再看規格與心得,最重要就是要拿回家系統親自嘗試 因為這階段已經不是停留在基本的觀念,你不試根本無法得知結果 別再跟我說啥網路與線材0與1之類的無力吐槽..這時器材很多已經不太好動了 不管是換線材還是周邊,都開始不得不有所取捨,例如想加點厚度與尾韻包圍感, 換條卡大師吧~但是解析的下降能接受嗎?像這類的取捨發生在這段期間非常頻繁 也是最累的階段. ------------------------------------------------- https://i.imgur.com/a4XBe42.jpg 【調整第三期】 經過了密集的周邊調換搭配與再次商借的各種器材,PTT巴哈其他燒友等有寫過文章10w內 的器材與線材 不能說大部分,50%都有借回嘗試過,*反映不好不對味的通常我也不會寫心得之類的XD,太 得罪人* 這次除了金錢之外,花的時間多上非常多,例如我常常把5.6條電源線各種位置輪換 過不下10幾次,尤其如果換了周邊通常也會在輪調幾次,來找到一個能接受的平衡點 PS:因為音樂類型的關西,此時我已經改為大量參考 Head-Fi,whatsbestforum,audiophilestyle 等國外論壇,不是崇洋媚外,只是歐美燒友的音樂類型比較接近常聽的.參考價值挺高 另外跟外國友人私訊通常過程很有趣,也很友善.通常不排斥特定器材或是品牌,接受度很 廣泛. ------------------------------------------------- https://i.imgur.com/cV84kPq.jpg 【感謝】 雖然剛吐槽911是墮魔的起始點,其實我很"感謝"他的經驗與幫助 他能透過單一樂器的聲音變化來,甚至是整個樂曲的底端編排設計, 一針見血告訴我差別,最重要的是"不客套說真話",這點我自己做不到XD 通常來家訪的都會說好話,這很人情.但要仔細聽隱晦的內容才能想清楚想表達的缺陷在哪 感謝各位燒友願意讓我家訪,能透出別人的整體系統搭配音樂類型,來獲知他為何這樣取捨 更感謝願意來家訪我的各路大佬,透過不同視角的觀察讓我知道自己的盲點與困擾. 不管是911.蘇.h.dz.louis.dd.漢生.arto.大頭.飛刀.V.K.江.德.陳.luke.蕭等沒提及的 人,我都很感謝 Ps1:飛刀常常能透過花費少的方式,來達到我大方向網路想調整的靈感,這點挺厲害的! Ps2:前陣子去某咖啡大老家訪時,發現他的尾韻與低頻餘音做的很豐富飽滿,想回家重現 嘗試了幾種搭配,尤其是3w內的幾條線材加入測試後,發現也是有其他代價得交換. 後來想想自己也沒有MSB,不然算了XD Ps3:後記原本想說3W內的不行,不然只好往上考慮到Vertere hb , siltech ruby crown這 等級 來試試放訊原能不能補點尾韻不要收太快,也要保持住清晰與速度感,但是花費挺高的. 這樣很難繼續待在攻略組打混! 後來911二訪用他的經驗,再次突破了我的盲點,那條Transparent XLR轉6.3轉接頭, 其實我買了超過半年但是幾乎沒再使用,竟然可以透過這麼簡單的事情不完美的補回部分 氛圍感 這下省了不少賺大了!果然江湖一點訣.薑還是老的辣 以後可能就不會進行這麼頻繁大方向的調整,開始慢慢地退燒享受音樂 但還是會去各位燒友家蹭吃蹭喝吸收新經驗~ ------------------------------------------------- https://i.imgur.com/D04HlJB.jpg 【結語】 一百個人心中有一百個哈姆雷特,90分也有百種音樂類型,所以分數不是很重要 重要的是過程中 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了解自己的喜好,堅定自己的選擇,接納融合他人的意見 但是無法避免的是一算下去荷包破了大洞,荷包破了大洞,荷包破了大洞 -- 度日如年~因為龜毛所以花的時間其實也挺多的 我曾是...我就是....泰瑞爾!!!!!! 555懷念用HA2002時期懵懂的我 好 不知道也是一種沒意見~噓 私底下他的休閒才華挺多的XD 嗨 攻略組夥伴 希望大家都能少走彎路 接棒了 雙頭大燒組 感恩 笑死! 直接暴露英文程度 心雪大以前也是很熱情在分享 聽說你在集氣準備開把大的 乾 H有槍R~ 您 氪金組! 建立觀念與錨點確實很重要 感謝鳳大 amiron好聽 together 3q 知足中~ 只有DAVE在這件事情而已~ 差一隻大烏 3qq 真的~不試都假的 Other是我 你我都推了錢包一把 我們都是! 555 想要aic10 幸好有大家幫忙,多少省一點盲居費用 還有七種口味等你 感謝大佬的光纖模組 哈哈 那時eddie大就很活耀啦,懷念你在台灣的日子 同梯的 拍 就是他! 最後的遮羞布不可以 3QQ 其實要調整的地方不少,911還是有留點面子給我~
30
[心得] 勝色母女丼 鐵三角的現役電源線們 事情是這樣的 本來衝了SILTECH 680P之後想說要退燒了 https://i.imgur.com/Z2gkrYQ.jpeg 但是某天看著自己的電源配置時突然想到 我很愛的鐵三角電源線AT-AC500有個上位型號 AT-AC700 當初沒買AT-AC700而是買AT-AC500,除了因為價格的考量外 其實更多是因為那時候壁插還沒換,所以只能找沒地線的電源線 當時既好看又沒有地線的AT-AC500自然是最佳解 https://i.imgur.com/gRKvTUa.jpeg 但現在壁插換了,終於可以用三插的電源線了 好像也沒有理由不來條AT-AC700看看 所以很快地就 https://i.imgur.com/lZ2gczI.jpeg 貼精密儀器,然後用紙袋裝,嗯… 紙袋超級大一個 https://i.imgur.com/YTvt5gb.jpeg 打開看看 https://i.imgur.com/rJLdJrv.jpeg 把本體拿出來 https://i.imgur.com/9OMLDZE.jpeg 另外還有用信封裝的納品單 https://i.imgur.com/uCg3T5W.jpeg 一樣是讓高橋克德買回來的 https://i.imgur.com/I8zj7Ro.jpeg 然後這邊耍了個蠢 高橋克德都幫我訂了我才發現有另一間店便宜2700台票,GG 回家開箱,跟藍教相比非常自制的盒子 https://i.imgur.com/nCz5t9w.jpeg 標籤,安定的MIJ https://i.imgur.com/Xw1M1Uq.jpeg https://i.imgur.com/b2lypVo.jpeg 2022年9月製造,不算第一批了,看來賣得比AT-AC500好 正面貼紙是真的好看,再照一張 https://i.imgur.com/iyOoVRT.jpeg 打開後就能看到保卡,保固一年,海外鐵定是直接沒用 https://i.imgur.com/hEeLWqi.jpeg 東西裝在紙盒裡的另一個紙盒裡 https://i.imgur.com/whsbUEb.jpeg 整條拉出來 https://i.imgur.com/jwJMWo3.jpeg 因為有套一層塑膠網,所以顯然是AT-AC500比較好看 但其實靠近後可以透過間隙見到隱藏在下方的勝色線身 https://i.imgur.com/EiIDdhy.jpeg https://i.imgur.com/tKcJCR5.jpeg 至於什麼是勝色,可以參考AT-AC500的開箱文 比AT-AC500多了一層套子,就這是旗艦該有的待遇(X https://i.imgur.com/wNJzEjp.jpeg 公頭的部分,有鍍金,整個金光閃閃 https://i.imgur.com/NEridUK.jpeg 母頭,安定的HISAGO代工 https://i.imgur.com/b2Ty6kj.jpeg 整條線就這樣了 https://i.imgur.com/3nFwB3z.jpeg 把AT-AC500拔出來,給各位看看公頭殺手R1的痕跡 https://i.imgur.com/qHCkP05.jpeg 其實意外地還好,或是HISAGO的鍍層有料 母女合照一張,為什麼叫母女下面詳談 https://i.imgur.com/0BzDpUO.jpeg 上機 https://i.imgur.com/hWdK82J.jpeg https://i.imgur.com/dkZwtxR.jpeg 好了,就開到這裡 剛上機先用HD800做初期驗收 聽感差異中等,要稍微仔細一點才會發現不同的地方 主要差異在於更黑更寧靜的背景,以及更加浮凸的細節 整體較AT-AC500沈穩,中高頻的亮麗感不多 聽感上可以感受得出700是500的上位 但屬於同一系列的感覺卻不強,聲音走向明顯不同 接著用MDR-Z1R繼續收貨 發現700跟500的差別在Z1R上明顯很多 相較於500以明亮活潑的中高頻為主 700很明顯地以更加均衡穩重為主要走向 像500上面染很大很好聽的清亮女聲 在700上較為收斂,比起空靈感更強調女聲的主體 雖然沒了500那種清麗的感覺,但是多了本音的甜韻,別有風味 (但毫不意外地Z1R的3kHz又被吃掉了,慟) 而在收斂中高頻的同時,700在中低頻的造詣明顯高於500 500專注中高頻的同時,低頻雖然有彈性但量不多 尤其是中低頻那種比較會震動的部分,並不是很夠 700則有非常完整且層次豐富的低頻 在不掩蓋低頻下潛的同時有足夠的中低頻 使得聲音的形體、存在感、重量感都具體很多 這可能也是可以感受到細節浮凸的原因之一 簡單來說 AT-AC700整體調音均衡 兼具有層次的低頻、富韻味的中頻,以及內斂但精緻的高頻 就像是賢慧的人妻一樣 雖然過了像小女生那種天真爛漫的年紀 但取而代之的是令人安心的可靠感 不管什麼事都遊刃有餘 既沉著又散發著成熟的風韻 而AT-AC500 就如同線身外觀的差異 是個活潑好動的孩子 低頻量較少但是很有彈性,收放自如 同時聲音清麗,中高頻音染突出令人耳目一新 正如同小孩雖然偶爾會搞砸一些事 但是只要看到她純淨無瑕的笑容就覺得什麼都好一樣 當然我個人是很希望有融合兩700、500特色的母女丼可以吃 但就跟我認識的燒友說的一樣 頻率是相對的 可能到最後還是只能選一個 那我目前就先選擇人妻吧(X 好了,那就這樣 然後因為我又許願說如果昨天就到貨就要來發錢 所以本文前30位留言的板友 每位都會包稅前50的紅包 感謝在座的各位 是說,之前本來有說最多再一條AT-AC700就退燒 但事情看來可能沒這麼簡單 https://i.imgur.com/MfPms5I.png 下次見 -- 水星の魔女絶賛放送中 https://i.imgur.com/BTWTupq.jpg -- 鐵三角家的現役電源線意外地都滿不錯的 滿適合買來玩玩聽小鐵的韻味 但我是真心想退燒了XD _(:зゝ∠)_ 電磁爐上沒得接地 但我的排插上面有兩個地方能得接地 豆頁痛 但我管著我這手了,只買一個w 期待一下手雷跟地雷加起來能不能有爆炸效果(? 當人隨著耳機系統的進步越來越刁(雞)鑽(掰) 真的就難退燒了_(:зゝ∠)_ 希望可以祝我繼續退燒(X 但我覺得我需要一個盡頭_(:зゝ∠)_ 我需要退燒秘笈_(:зゝ∠)_ 我也覺得人妻真讚(X Z1R樣子又變了 豆頁痛 想寫也寫不了R _(:зゝ∠)_ 這是雀食 我現在是宇宙乞丐 懂了,下次不發文就能退燒了(X 就跟我朋友說的一樣 10天內必有新東西_(:зゝ∠)_ 其實挖到石油應該比鑽石還賺w 笑死,整碗燒起來w 白虎 好色喔(゚∀。) 我每次都是認真想123退燒der 但是(ry 我希望事情單純點 像是荒川識相地幫我補個3k(X 必須是曹氏宗親會的 下次一定退燒T^T 沒,使出全力了 我現在是宇宙大窮人_(:зゝ∠)_ 拔出來時尾段那個刮擦的手感真的可怕 笑死,精闢 不行,我要退燒了_(:зゝ∠)_ 感謝鳳大支持(つ・ω・)つ 感謝支持(′・ω・)bbb 這麼暴力,愛了愛了 雀食orz 感謝Q大捧場(つ・ω・)つ 不,退燒,別分開寫R w 必須的 越糟糕越好聽(X
30
[家訪] 七公氪二訪 動圈之王:大烏SG 七公氪二訪:動圈之王 大烏SG ════════════════════ 是否同時存在複數且明顯的弱勢會在大部份的時間影響到音樂本身?(69.9) //飛刀A69-79 否 並沒有發現這個情況 = 下限>69.9 是否有較單一化的弱勢會持續影響到音樂本身?(70-79) //cccwei:A73~75 //宥大:S75-80 //Lious:S75~89 //DZ:S77-S88 //德瑞氪:A78-95 否 並沒有發現這個情況 = 下限>79.999 是否有一項必殺技能在大部份的時間被穩定輸出?(80-89) 必殺技:特別優秀並且能夠說服我這很膩害的項目 另一個著眼點是 能夠"穩定的被輸出" 比如說某個系統有人聲好聽這個特質 我就會給他80 而若人聲以外的項目也能很優秀 好讓人聲好聽這個特色能無時無刻被穩定輸出 我就會給到89 //蘇氪金一訪:S89.9~93 //江基隆:S83-87負87 很明顯有 = 下限>89.9 是否俱備以下條件?(90-95) 1.各類型音樂死角極低 2.多個單首音樂中 每個角落死角極低 3.有複數以上的必殺技 = 組合技 能同時被穩定輸出 4.部份硬素質的表現極端好 好到可以容許其他項的不足 //蘇氪金一訪:S89.9~93 //七公氪一訪:S90.5~S92 //德瑞氪:A78-95 我覺得阿七此次的系統同時具備了以上四項 = 下限95 而全部家訪人裡「二訪的蘇大」也俱備了這些條件 現在我要考慮的事情就剩下兩個 1.VS 蘇大二訪 S95-97 2.98.0 = 認定是否已征服大烏SG 文前先感謝所有家訪人 包括蘇大、阿七、台中阿德、台北阿德、江基隆、LIOUS、飛刀、宥大、挖到石油的CCC 以及一些雖沒被我家訪但也會跑我家訪行程的人 會想要感謝這些人主要的原因是: 因為我的行動的很低 很多時候我只能給被家訪的人一個方向 就沒有辦法辦法做後面具體的除錯 不過這些被我笑稱 「被家訪受害者連盟」的人 後續常常能夠互相家訪、互相支援、互相除錯、互相取暖(X 無形中真的幫了我很大的忙 這讓也整個家訪計畫有了更進一步的收穫 那麼繼續來談談這次家訪的過程 會突然變成阿七二訪是因為上一個人偷換器材 我並不喜歡去聽還沒有的安定系統 只好把他的順序往後挪 後挪後 首先我問了台中組:V大和CCC石油王 但他們兩人也還在換東西 並且有一些額外的狀況 所以就輪到這次的阿七二訪 這次阿七二訪 具體來說換了什麼?他很認真的傳了檔案給我: ==================================================== 1.耳擴 Ferrum oor 35k ===> 新增 Ferrum hypsos 獨立線性電源 (32k 新) 效果 ===> 解放原先的P28線電避免4路全功率輸出造成效率下降,聲音穩定度提升,緊繃感減少 2.新增 Ferrum hypsos 的 Cross Point XP-FS 鍍金保險絲 (10k 新) 效果 ===> 人聲增加一些厚度與包圍感,微暖度 … … … 11.新增Finisar FTLX1475D3BTL (光纖模組) (3k 二手) 效果 ===> 音樂更加流暢,絲滑,增加了音場 阿七對自己的總結: 提升了原先系統的亮度,中頻厚度與水分,增加了色彩,寬鬆感,網路部分在處理增加資訊量 (大致符合我想要的結果) ==================================================== 礙於篇幅的關係 我把全部事項放在這裡,有興趣自己參考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cuENt42M2Nn65G_viIWFHl2i7p-bd1EF/ 家訪: https://i.imgur.com/jskBXk8.jpg 阿七貼心了幫我泡了一杯咖啡,咖啡豆是諾恩老闆(給他?)的豆子 他在泡咖啡期間 我順便跟他請教了一些泡咖啡的相關事宜 詢問完後我仍然覺得過程有夠麻煩 還是沖濾掛比較實在 不過他說:其實有在泡咖啡的人都還蠻享受這段過程 因為它很療癒 我這才想到當時家訪石油王CCC大時 他泡咖啡時的英姿和他那個非常ENJOY的變態表情(誤 配角: 現場另有兩隻ZMF耳機 阿七是說:封閉式那支他覺得比Z1R更完整好聽 我:比我親女兒還讚? https://i.imgur.com/L8e1MtB.jpg 所以開始聽阿七的系統前我先聽了封閉式那隻ZMF 結論: 如果以我習慣的Z1R聲 VS 阿七家的ZMF(非主場系統) 要說這隻ZMF比Z1R好聽+完整 我覺得完全沒有辦法說服我 不過確實是可以被期待的聲音 就看後續ZMF玩家的努力程度了~~~ 開戰: 其實在聽第一首歌時就大概抓出一開始所講的那些: 大致上整個系統幾乎無懈可擊 但仍然在存在著一些我沒有很喜歡的項目 接著的時間 我聆聽的重點就剩下兩個地方 1.是不是真的接近無懈可擊的地步 還是剛好那首比較強 2.該怎麼具體的跟阿七指出我沒很喜歡的那個點 並 如何確認這只是追求上的不一 後來廣泛的掃射我帶去的音樂後 我確定這個系統的死角真的有夠低 並且擁有一堆必殺技 = 組合技 比如說: 上次阿七的系統被我嫌 "萬能感雖然好 但是單項中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東西能夠對我造成較大傷害" 不過這次不同了 提琴、吉他、鼓或是人聲韻味、尾韻;層次、空間、氛圍…等 處處充滿小驚豔 這個真的是很膩害。。。無話可說 這也證明了萬能型是可以被調整到很有趣 接著的是我不喜歡的那個點: 我覺的阿七的大烏SG 他的低音能量消逝的過程不夠線性和漂亮 =消逝速度偏快 以致於 打鼓、彈吉他、吹奏、彈鋼琴 的前音會相對強烈 後音的部份則少了一些美感 具體的影響只有一個點:我覺得音樂呈現出美感不夠完美 會細微的影響到該音樂想要表達的核心 例如 這首「八方旅人2」的曲子《ウィンターランド地方》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UAMYuLexfk 以下是創作者 西木康智 老師 述說他怎麼創作這首曲子: =================================== ウィンターランド地方是 主角之一「學者」旅程的起點,有著暴風雪的惡劣環境。 當透過音樂表達這個地區時 我意識到這些表達方式不僅要表達雪的寒冷和嚴酷 它同時也必須與學者的使命及其旅程的嚴酷互相重疊 *2代學者的故事是被陷害到妻離子散 幾乎是萬念俱灰 另一方面,我試圖表達與該地區對稱的嚴酷: 嚴寒不僅凍結了體溫,也凍結了人們的情緒 主題雖與同樣是「雪」的《八方旅人1》-霜國地區(フロストランド地方)類似 但霜國地區是在有壁爐的房間裡邊喝著熱湯邊感受到的雪景 我認為音樂有趣的地方是: 即使是同一個主題“雪” 它的表達方式也會根據你的感知方式而有所變化,並且它可以傳達多種信息。 我希望你們在聽的時候也能注意到這些部分 ====================== 雖然說不管你使用什麼耳機或是設備來聽這首曲子 你皆能感受到音樂本身傳達的訊息 但我在意的一點是:你能將用多少的"深度"去呈現出曲子的原意 而很顯然的 阿七二訪 這點並沒有足夠大的滿足我 他的大烏SG系統聽起來 因為低音消逝略快、前音略強 並沒有把「枯寂感的氛圍」掌握的很好 PS:我知道這聽起來挑剔得很龜毛 但我想說的是 阿七的系統硬素質就是到達了這個水準 好到必須動用到音樂性的理念作對決 才能說明出那些我覺得不足的地方 這時候因為我要求喝第二杯咖啡 於是阿七開始去泡第二杯咖啡 與帶著療癒心情泡咖啡的阿七不同 我的腦中這時簡直呈星爆狀態 「我該怎麼具體的跟他說這項不夠好?並且他也能接受我提出的點」 因為在同一耳機+同一系統中 阿七一定沒辦法具體體會我想說的東西 最多也只是似是而非的妥協我想表達的東西 環顧了周圍的環境只有兩隻ZMF 還有一個XLR轉6.3的轉接頭 ZMF的兩支耳機馬上被我否定 因為這個系統的KING就是大烏SG 沒有其他耳機可以同場打掉大烏SG 所以XLR轉6.3的轉接頭或許可以一試 大烏SG(預設XLR) in ORR 大烏SG(XLR轉6.3)in ORR 這一試不得了...... 直接造成重大分歧: 因為單端與XLR間的切換 確實能夠體現出我想說明的地方 我非常有把握能去說服阿七現在的系統存在著不夠完美之處 但問題是單端 竟然能完美解決我覺得不足之處 總結: 雖然分開看:平衡有平衡的強;單端有單端的好 嚴格來說大致上 約= 蘇大系統的水準 但問題是這個系統能用近乎零成本的方式讓兩組介面相互補 就地技巧性的駁回我提出的弱項 考量到整體 我覺得 98.0挑戰成功 S95-98.0 雖然不是全部都進 但技巧性的摸到最高上限98.0 剩下的2分(99-100)則是那些巔峰之人的領域 就留給他們去執著吧~~ https://i.imgur.com/8hctTe8.jpg 後記: 阿七你轉過去 我要讓你盲測A/B兩種風格 你自己說哪一種比較好聽 聽的時候順便看LINE 我有傳給你西木康智老師對於原曲的解釋 阿七: 如果不看西木老師的解說 我覺得B比較好聽 但看完老師的解說後,我覺得A更對味 我: 恩恩… 現在音響性都上來了 而且有很多餘裕可以扣 之後的方向可以試試加大力度琢磨在音樂性上 我你現在可以轉過來了 A是單端 B是平衡 附錄 https://i.imgur.com/2toebQ7.jpg https://i.imgur.com/7L7dr9x.jpg https://i.imgur.com/SErQBwB.jpg https://i.imgur.com/DDQX8zM.jpg 其他雜項備註: 初音曲適性普普 在評分區間的低標區 不過物主本身不聽 -- Close your eyes, keep silent Think about the reason you are born 閉上眼睛保持平靜 想想自己存在的信念 Look inward to learn the truth You're born to develop your soul 直視內心去了解埋藏在靈魂深處裡的真實初衷 -- 平板還沒有 我們大攻略組只要額外用極低的代價進80-89就很有成就了~~ 他們只是先花錢幫我們舖路(O 北部三幻神豈可讓台中組太唱秋 差遠了 整個玩法還是氪金思維 氪字輩的大概跳進黃河都洗不清了 @阿七
30
[閒聊] 2024.04.27 春のヘッドフォン祭2024 好讀:https://www.ptt.cc/bbs/Headphone/M.1715355149.A.711.html 繼上次過了半年 因為聽到AKG要發表重量級耳機所以決定來看看 地點也跟上次一樣 上次是鳴神 這次換成耳道系列當封面 https://i.imgur.com/JbTULp8.jpeg 簡單幾張場內圖 https://i.imgur.com/g9Gkt3Y.jpeg 拜耳 這次就放DT770PRO 跟 DT770PROX 給你比較 https://i.imgur.com/O0eN6ST.jpeg 最後要走前還看到疑似原廠的歪國人 我差點想跑去跟他說你們T1是在衝(ry https://i.imgur.com/aWwm75k.jpeg https://i.imgur.com/bcsctXi.jpeg https://i.imgur.com/9gK87lC.jpeg https://i.imgur.com/N6EzQ9Z.jpeg 跟我說我們只有帶4.4mm接頭的線 剛好我們的撥放器有點問題 所以不給聽(ry STAX https://i.imgur.com/2H0H51B.jpeg 朋友想要聽這隻 X1000 搭配他的整組套裝的擴為12萬羊 https://i.imgur.com/HBrc09F.jpeg 本體很輕 整體來說是跟x9000有明顯降級 整體聲音算輕飄飄的質感 x9000不同的是 音場不是走寬大路線 是中等小型集中空間路線 裡面呈現寬鬆非細緻路線 保有靜電的細膩 只是質感相對是普通了點 透明感降太多 整體聲音比較擠 但因為沒有很硬質並沒有集中轟炸你的感覺 簡單的說 還是保有某種程度上的細膩高頻 中頻帶點小慵懶 低頻帶寬鬆大片 背景不是很黑 適合想當初淺靜電的人 鐵三角 https://i.imgur.com/0jMvh2r.jpeg 主要是原本60周年紀念藍芽耳機的改成有限版本的ATH-WB LTD https://i.imgur.com/COS5DQN.jpeg https://i.imgur.com/toRZ6Wi.jpeg 音場相對沒有要走寬大 標準隨身耳機路線 高頻的攻擊性比較強 整體對比度開的比較大的感覺 x1000相對比剛好完全相反 呈現倒三角形 聲音還是走稍微木殼染味路線 跟跟房子一樣貴的限定那種自然典雅不同 是活力衝刺中 整體點放感 非很能放鬆心情 走渲染跟著搖頭路線 不過高頻是真的蠻搶眼的 整體來說比較走聲音各自獨立線條感路線 各自對你說:看我看我 好處是低頻走偏點放方式 在這比較小的空間沒有淹上來 壞處是我會覺得X1000有夠划算 時間上剛好AKG發表會要開始了 =重磅發表 \@@/= https://i.imgur.com/fMZTvwd.jpeg 一開頭就表明我們是三爽(AKG是順便) https://i.imgur.com/oJSYUMW.jpeg 我們有車車 舞台 一般消費者的產品 https://i.imgur.com/DOwDTqu.jpeg 更有這些牌子(生死未知) https://i.imgur.com/aQBHmkx.jpeg 我們有超多員工 https://i.imgur.com/owUR34i.jpeg 為你隆重介紹→ A K G ! https://i.imgur.com/VtqUeq0.jpeg 我們活了77年了(應該吧) https://i.imgur.com/FHrAlRy.jpeg 奧地利出生 (主講人說莫札特因為不確定哪國人就不放了) https://i.imgur.com/m4IjQ4W.jpeg 我們重要的創始者(如果知道現在的AKG會怎麼想?) https://i.imgur.com/qHdoJKv.jpeg 歷史(2009年之後?) https://i.imgur.com/U1Rm7rn.jpeg 耳機歷史上功不可沒 https://i.imgur.com/oL3IRsP.jpeg 今天的主角! N9 & N5 (我們的K701新換色版呢?) https://i.imgur.com/uiAl3Zy.jpeg 我們非常成熟又受歡迎的系列 N系列!!(擅長跳水項目) https://i.imgur.com/1yyfni8.jpeg 我們的特長 (跳水) https://i.imgur.com/8esmWSR.jpeg 以及我們的技術(價錢砍半) https://i.imgur.com/U1viGPU.jpeg 麥克風很強 https://i.imgur.com/C4DB1RJ.jpeg https://i.imgur.com/rFwOHIS.jpeg 超便利 https://i.imgur.com/s9UuwVI.jpeg 這次N5有兩個顏色喔 https://i.imgur.com/tCqpIbP.jpeg https://i.imgur.com/37rkgTA.jpeg 還有我們的N9 https://i.imgur.com/o8YG0i9.jpeg 無線有線都可以喔 https://i.imgur.com/ktIoHQq.jpeg 當然還有麥克風 https://i.imgur.com/R5nyIQz.jpeg 一樣是兩個顏色 看哪個顏色庫存多就去練跳水技能 https://i.imgur.com/T57tm5u.jpeg https://i.imgur.com/psxCksH.jpeg 售價 N9 5萬多羊 N5 3萬多羊 (變成1萬羊再通知大家) https://i.imgur.com/4FIalv6.jpeg 你倒不如 HARMAN(好像還有AKG) 好了 =大概觀眾20~30人的發表會結束= Focal bathys https://i.imgur.com/TXZY6Hi.jpeg 我用typec線接手機 簡單好聽 我覺得畫面比例抓的還不錯 稍微小開闊感裡面帶有 整體聲音帶有f家的小甜味 聲音走飽滿節奏感好 整體空氣還是有f家味道 但保有些明亮鮮活感 不會到完全走感性路線 中頻富有感情 比較像是20到30那種 開始邁向成熟中還有年輕的氣息 整體極高極低相對不是重點 但大概以中頻為主上下範圍用的還不錯 換成藍牙聲音就整個縮起來 聲音那種甜味少了不少 極度建議type c https://i.imgur.com/WIyNCAC.jpeg dha v590-2 pro 搭配 ed11 白開水中帶點韻味感情(end VR轉動時可以體驗甚麼叫黑膠的炒豆聲 沒錢買黑膠的可以買這台 下面這個組合好聽多了 上面的組合背景整個白茫茫的 https://i.imgur.com/yoyuKrA.jpeg DAVE https://i.imgur.com/TuImhnU.jpeg 我總算聽到他了? 跟我想的一樣 C家同樣聲底的頂端 你特別喜好這一路的就直接存錢買他就對 基本上就像這位版友說的一樣 https://www.ptt.cc/bbs/Headphone/M.1668921126.A.585.html TEAC HA507 UD507 https://i.imgur.com/J3cMvwd.jpeg 我問了一下 跟501系列的設計者不同人 目前沒有更新7系列的打算 會先更新別的系列 由於接T5我實在不知如何形容這種聲音 等有緣人分享 kurada https://i.imgur.com/nSUHj96.jpeg https://i.imgur.com/oNeawgP.jpeg 木製的單體很有趣 這家之前都算是客製化 這次想要做一隻量產的 預估是1600鎂 但是日幣因為超貶值不知道日本售價怎麼訂 https://i.imgur.com/L1Zo5N2.jpeg 非常輕 3d列印製作 整體走寬鬆中性偏素 偏點中低頻 比較簡單的說就是開放版的d2000 形體感大 左右寬 高頻算很保守 但不至於到壓 只不過因為是試作機 旁邊的人還非常簡單把支架弄鬆脫 耐用度還有待考驗 聽起來我覺得你可能先賣1000鎂會比較好 通膨時代加價下去就對了 最後吃個鬆餅結束這回合 https://i.imgur.com/1UbpnuZ.jpeg =來去屋久島= --
30
[閒聊] 系統的藍色異端 SILTECH 680P SILTECH 自從入坑以來從小聽到大(? 但別說實際聽過,甚至沒有看過實物 有鑑於那個點開網站就會直接關掉視窗的訂價 我從來沒有考慮過他們家的產品 反正我當初電源那些也都沒處理,就算換了大概也聽不出甚麼名堂 不過今年初跟版友收了光城精工的濾波排差組合後 TA-ZH1ES給了我很好的回饋,讓我發現電源方面確實大有可為 後來就換上了OYAIDE GPX-R V2給TA-ZH1ES當電源線 並且購入了鐵三角的AT-AC500作為總線 每次都獲得有感的提升,也開始發現幫自己系統調音的樂趣 再後面買了板友推薦的荒川排手榴彈來玩調音 不過有點調過頭了,又自己換上OYAIDE的壁插全套校正了一番 雖然說這樣下來整個系統都差不多了 配上使用KimberKable AXIOS Cu的MDR-Z1R跟使用原廠線的HD800都已經沒什麼想改善的了 但要退燒的話總覺得還缺點甚麼厲害的東西 我在友站曾經因為MDR-SA5000認識一位板友 大概兩個月前跟他聊起金寶線的時候,他跟我說 「我的電磁爐上就插著一條藍教喔」 https://imgur.com/GZ8OYsk.png 姑且不論這句話本身有多糟糕 正是因為他這樣說,我才開始在想我是不是也可以考慮讓TA-ZH1ES吃這麼好 正好,一個月前到加煒聽YAMAHA的HA-L7A時 赫然發現他們的HA-L7A也接著藍教 https://imgur.com/DfJXqWC.jpg 而且聽一聽還發現Z1R的低頻在藍教的調教(?下還十分有韻味 所以上面說的「差點甚麼厲害的東西」 其實我早就知道會是一條藍教了,只是我不想承認而已 第一,這東西不是日系的 我必須很驕傲地說,在換上這條線前,我系統裡的電源部分全部都Made in Japan 沒有一個例外 第二,這東西用的頭是台灣古科的 我從來就沒喜歡過洗產地的牌子,覺得這種東西上了系統看了就衰聲,儘管大家都覺得好 我壁插本來也有在想GTX-D NCF,但果然還是不能接受,就買了OYAIDE R1 但是在我知道680P的二手價格大概在三萬多之後 其實我就沒管這麼多了,因為撇除產地跟台灣古科,藍教是真的好看,絕對不衰聲 所以就開始蹲二手的680P 有天,在友站聊天室亂講話的時候,突然有板友說隔壁棚有人在賣680P,還賣了一陣子 我就直接寫信過去問了 而就當我只差確認品項就要付款購買的時候 買家說他想要升級的電源線被買走了,680P就先不賣了,停止交易 因為買家工作比較忙,給照片的事已經遲了一天了 結果多等一天之後直接被放生,心情實在不是特別美麗 當晚就直接在板上開徵了 不過680P可能也不是這麼好徵的東西,所以沒消沒息地擺了幾天 但這之間也不是甚麼都沒做 透過友站的熱心板友,我取得了板上發燒列車長(?的協助 很快地就找到店家買了全新的680P (足見談二手被放鳥的不爽) 比較沒想到的是昨天付完款今天早上九點就收到了,我甚至是被快遞叫醒的 https://imgur.com/ERUhVBp.jpg 雖然不像日本買電源線宅配都還有外箱,但至少泡泡紙跟垃圾袋(?包得挺嚴密 https://imgur.com/hGsI90e.jpg 店家請代理商直接寄過來,連店章都沒蓋,難怪這麼快XD https://imgur.com/JrfdBaV.jpg 歐美好像都很喜歡用這種不能用濕巾擦的箱子,一擦就變色掉屑 https://imgur.com/Inmjs1Z.jpg 原廠的標籤就有標註這是出貨給鈦孚的貨,手寫序號的字跟我寫的一樣醜 https://imgur.com/wSRcG9B.jpg 我以為掀開之後會直接看到大藍教,結果是QC兼保卡先 https://imgur.com/W3begAX.jpg 保卡裡面有簽名,拿起來近看發現是親筆簽的 https://imgur.com/GpDU4Vy.jpg https://imgur.com/3hlB6pd.jpg 然後說註冊有終身保固,結果又在旁邊說所謂的終身是10年,我還以為是伊莉帳號 https://imgur.com/4IJoIw4.jpg 終於見到藍教,親眼看到的衝擊力果然不一樣 https://imgur.com/HhSFw3c.jpg 台灣古科,雖然我不喜歡,但必須說手感是好的,尤其公頭保護蓋,我覺得很不錯 https://imgur.com/rqXKEPU.jpg 不知道為什麼一開箱就已經滑掉的拔辣套 https://imgur.com/Mf6tLVr.jpg 另一邊倒是很安分 https://imgur.com/3fBRqdu.jpg NFC標籤,而透過隔離網之間的空隙可以看到裡面藍藍的線皮 https://imgur.com/QZSZpSB.jpg 然後掃了NFC發現現在買就送SILTECH老闆的老婆的簽名音樂CD https://imgur.com/GhuhzPo.jpg 但我品味沒那麼高,又不是吉卜力CD,只好繼續拍照 https://imgur.com/o52whS3.jpg 捧在手上的手感很沉,非常有存在感,就連拔辣套本身摸起來也溫順好摸,我應會留著 金屬環上有點手工製作的痕跡,看來比起荷蘭人,還是荒川細心一點 https://imgur.com/N48zZ5e.jpg 背面居然印CE,氣死 https://imgur.com/73Uh3DV.jpg 好了,差不多是這樣 作為唯一一個非日製的電源零件,整條又都藍藍的,叫它藍異端應該沒什麼毛病兒(X 然後因為來得有點太快了,我連壁插的改變都還沒聽就來了 所以目前暫時還沒放上系統,自然也就沒心得可以聊了 由於壁插換了R1,我基本上不敢讓680P去總線的位置 現在在想是要讓AT-AC500繼續當總線,還是把總線換成GPX-R V2 不過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要由MDR-Z1R來告訴我 看要怎麼樣配,她那美麗的3kHz才不會被吃掉 那就這樣吧,下一篇沒意外就是退燒文了 除非我左想右想還是中了AT-AC700的魅惑 對了,因為我又許願說如果680P今天就到了話就再發2000P 所以跟上一篇一樣,前25位留言的板友,不論推嘘箭頭,都會包稅前80P的紅包 希望大家都跟今天的我一樣愉快 文末再感謝一次發燒列車長,沒有他就沒有這篇 滿心歡喜,十分感謝 -- 水星の魔女絶賛放送中 https://i.imgur.com/BTWTupq.jpg -- 我當下大受震驚.webp 我希望不要,接下來的每一天都要窮醒了_(:зゝ∠)_ 要寫了要寫了(゚∀。) 感謝支持 我覺得急需減速_(:зゝ∠)_ 不不不,我要自己踩熄了 藍教這麼毒的嗎… 之後要長期休刊啦 請問藍教迎新茶會是往這邊走嗎(X 太有道理了 沒…三皇冠不是我的世界… 不過既然沒焊點,換公母頭好像確實也是個可能的支線 減速減速_(:зゝ∠)_ 呃啊啊啊啊啊啊啊 感謝齁佬支持 退燒了退燒了w 感謝支持 感謝支持 不過空心磚是啥(゚∀。) 電源處理真的是大坑_(:зゝ∠)_ 雖然這條電源線好像已經不是電源處理的範疇了w 居然 我想說碼掉註冊用的Owner Code就好了說 我再來想想要怎麼辦,畢竟都上傳了(゚∀。) 感謝支持 叭叭叭,KOJO電源再生我看官網明明比較貴(゚∀。) 接下來我要無情退燒 居然,那看來是本來就不能讓680當總線 雀食 我在換壁插前退燒了一年以上了 感謝Q大(つ・ω・)つ 但老婆線的外觀我沒有心動說(′・ω・)a 衝動不了w 要寫了要寫了 我要挑戰680P藍教畢業(′・ω・)σ 絕不破功 所以從今天起我再也不驕傲了 苦逼 哪尼,套套居然也有差嗎_(:зゝ∠)_ 可是我怕刮到金屬環RRR 那我一定拔
40
[閒聊] 拖了三年的工事 小柳出壁插全套 事情是這樣的 之前在板上開過板友推薦的荒川牌手榴彈 https://i.imgur.com/RlXgv40.jpeg 加上這顆手榴彈之後 我系統上的人聲變得前所未有地甜而有韻味 不過有個問題 它把我上次換USB線得到的超細緻細節弄得有點太溫潤 細節是還在,但侵略性對我來說太低了(? 但我的系統上好像也沒什麼東西可以換了 怎麼辦呢 於是乎就把腦筋動到當年一直沒能動手換的壁插上面 大家都說換個壁插換個世界 那我換個高頻刺激一點、整體聲音比較纖細緊實一點的壁插應該差不多吧 一邊這樣想著一邊就跑去讓高橋克德幫我從日本買了OYAIDE壁插全套 https://i.imgur.com/UQ9Sq4q.png 因為日幣便宜,整套買下來的價錢連總代理商的蓋板都買不起 然後今天就接到到貨通知了 https://i.imgur.com/PHa1Tvb.jpeg 第一次遇到這種包裝的包裹 可能是覺得壁插跟蓋板如果這麼容易壞乾脆就別用了(X 高橋克德的部分,住在神奈川座間市的GLP倉庫裡 https://i.imgur.com/6WGkEKr.jpeg 打開長這樣,樂天BIC是越來越隨便了 https://i.imgur.com/hLerpND.jpeg 先看看壁插的盒子,意外地整顆還算有份量 https://i.imgur.com/qvB5yrD.jpeg https://i.imgur.com/UKAcWBk.jpeg 再來是蓋板,這倒是意外地輕 https://i.imgur.com/fkzUseE.jpeg https://i.imgur.com/5RvL0t5.jpeg 回家開箱,壁插比想像中的有質感很多 https://i.imgur.com/dY8AmnD.jpeg 蓋板其實也不錯,就是比想像中的輕不少 https://i.imgur.com/R1ulpUI.jpeg 然後是換壁插的工具們 https://i.imgur.com/nzZWf3m.jpeg 接著就…沒有然後了,直接跳到換好 https://i.imgur.com/3EtGZDb.jpeg 第一次換壁插實在是沒什麼閒情逸致拍照 聽說壁插剛換要跑一下 所以目前用除濕機跟HomePod在跑,還沒用耳機系統聽 儘管這樣,從HomePod的聲音其實就能聽出來不大一樣了 光細節跟分離度就跟昨天差不少,人聲也好聽很多 還滿期待整個跑完之後上耳機系統聽會是什麼感覺 好了,那大概就是這樣了 因為有在友站聊天室放話說如果今天壁插到貨就來這邊發錢 再加上暗自許願如果換壁插的過程順利就多發1000 所以看到這裡的板友 前25位留言的,不論推噓箭頭,都包個稅前80P的紅包 感謝在座的各位 喔對,然後小柳出真的有夠緊的 我完全沒辦法想像AT-AC500的公頭下次拔出來會長怎麼樣= = -- 水星の魔女絶賛放送中 https://i.imgur.com/BTWTupq.jpg -- 還有一條線要來呢_(:зゝ∠)_ 那條線到了之後就能開始寫惹,之前的通通敲掉(゚∀。) 完蛋,我盲狙的 之後用耳機系統聽聽看,希望不要翻車_(:зゝ∠)_ 居然封死,是開關直接不能切的意思嗎 我在插進去的瞬間就明白了… 這就是公頭殺手的威力嗎… 真的是終於 如果a我ID就可以發現我三年前就在問壁插了 今年終於換了當年岡龍大站內信推薦的小柳出家壁插 其實就樂淘慣用的代購假名(゚∀。) 沒問題 先讓HomePod跑個100小時(゚∀。) 全日系系統再度獲得加持 雖然快要破功了 然而我比較擔心的是其他家的公頭w 下一條線到了之後可能看看GPX-R有沒有機會當總線 要停了要停了 差一站(゚∀。) 我倒是希望自己可以減速一下XD 看HomePod的高頻細節進步成這樣,我心裡大概有個底了… 希望到時候不會被刺到歪頭 以HomePod聲音的改善幅度,確實是早該換了w 燒完了燒完了,要退休了(? (゚∀。) 感謝資瓷(つ・ω・)つ 這倒是真的w 其實我就是因為怕自己聽不出來所以才整套換的(O 公司貨牌價直接用0.3算匯率,嗯… 弄了新的電源線之後已經…沒錢了… CrissPoint太貴啦 日幣0.1時再考慮(X 正在接洽中,敬請期待(? 用HomePod聽就挺有CP值高的感覺了w 我窮,買OYAIDE最頂壁插就好XD 換起來換起來 我原本也不會 在YT花了半小時學會的_(:зゝ∠)_ 退燒了退燒了 亂講,我萌新,瑟瑟發抖 要插的時候就已經很難捅進去了 真的是拔不拔得出來都不知道_(:зゝ∠)_ 野生的岡龍大出現了(′・ω・)σ 隔了這麼長的時間終於換了XD 聲音改變的幅度跟價錢真的不成比例w 我怕了_(:зゝ∠)_ 快燒不動了,趕緊退燒(゚∀。) 但之後可能會拔一次,怕爆 不過總線換成GPX-R的話應該就沒問題了 聽說OYAIDE的公頭是少數能倖免的(? 不過對我來說太貴啦_(:зゝ∠)_ GOGO,換起來 YT上其實看個兩三部影片就差不多了,擔心的話可能自己腦內預演個幾回w 不過第一次換開關還是要關,我昨天換的時候火線跟中性線碰在一起好幾次,還好有先關 有聽說WATTGATE也是公頭殺手,怕 心情不美麗就衰聲了R 對這名字有點印象 查查看(′・ω・) 想說挺好看的,就順便買了(゚∀。) 有想過GTX-D NCF,但果然還是不想要台灣古科(? 這麼推,太狠了,我才剛買欸w 感謝支持(つ・ω・)つ 窩不敢這樣搞(′・ω・) 不過拔掉應該有立即的影響 插上去可能要等一下(? 窩亂唬的(゚∀。)
[討論] 耳機系統普查5/1-5/3(一定要照格式寫) 大家好,我是退燒的駱駝, 五一放假快樂,什麼節不重要, 今晚想搞件大事, 是的,又來個普查, 這次想普查耳機系統,當然喇叭系統有符合條件也歡迎加入。 主要分成如下六項, 解碼 耳擴 一體機 DAP 小尾巴 大尾巴 種類說明 解碼就沒有耳機孔,只能解碼,數位轉類比,如果有帶前級也算此類 耳擴就耳機擴大機(耳機放大器),有耳機孔,沒有解碼功能 一體機就是同時有解碼和耳擴功能,有些還有串流或後級 DAP就是隨身播放器,大多拿來推耳道 小尾巴就是隨身一體機,沒有帶電池,直接由手機或訊源供電 大尾巴也是隨身一體機,自帶電池 廢話不多說,直接說回報格式和規則 品牌, 型號, 台式 or 隨身, 種類 例如 Chord, Dave, 台式, 一體機 Denafrips, Ares II, 台式, 解碼 Violectric, HPA V550, 台式, 耳擴 Chord, Mojo 2, 隨身, 大尾巴 Fender, AE2i, 隨身, 小尾巴 SONY, NW-WM1Z, 隨身, DAP 品牌和型號請列清楚,如果有版本差異,也寫在型號裡, 一定要照格式寫, 一定要照格式寫, 一定要照格式寫, 普查時間到,會請你一天內修正完畢 (普查時就會請你先修正), 如果到時間沒修正,會直接不列入普查。 如果有新手不清楚,可以先填未知,等我或其他人教你如何修改。 那就宣佈時間為 5/1 AM1200 - 5/3 PM1150 (台灣時間 +8) (週三到週五) 一切以ptt推文時間為準 器材普查大會開始 PS 抱歉,PTT有點晚才開始,我突然想弄 -- 抱歉,遊戲規則先訂好了, 以下朋友就不列入了。 謝謝大家熱情參與,這次就到這裡結束。
40
[心得] 最基礎的入門電源插座參考 (feat. 8300、5362) https://i.imgur.com/UacFDze.jpeg ------------------- 懶人包: 其實很多我確實沒有覺得差異大到需要拿出來講, 但本篇目的是要減少選擇障礙, 1.  台灣大部分人家裡因為缺乏實質接地,  若價差在自己可接受的範圍,  就盡量選擇有 IG 以及有 三角形圖標 的,  如IG8300、5362-IG,  當然,因為實際上都沒接地,  有無IG聲音走向不會差太多,  若價差不太能接受,不買IG款也不會怎樣,  因為即使沒接地,  換插座本身對比沒換也會差很多的;  但是有接地,在同一款插座的前提下,  有無IG就會差很多了,  若未來有機會接地(如地盒或專線),  或有機會把這顆帶去有接地的地方,  則相當建議買IG款; 2.  Copper、Leviton、Hubbell這三家,  實際上也沒有到大部分產品文案說的差距那麼誇張多,  但避免選擇障礙,還是簡單提供個容易決斷的參考方向,  假如你沒換過插座,卻又很喜歡現在的系統呈現, 很介意音樂聽起來詮釋方向不一樣   -> 選Copper, 會在相對國際牌插座比較沒變化的前提下強化整體基本功  假如你比較喜歡有主角的音樂 (爵士、流行、the first take、不插電音樂)   -> 選Leviton, 細節面, 如唱功、喉音、樂器紋理、分離度那種會強化比較多  假如你比較喜歡合唱團、演唱會Live、OST、交響樂那種 多樂器協同演奏的類型   -> 選Hubbell, 聲音密度和形體感較佳,聲音會比較和諧不突兀 3.  8300和5362的挑法:   喜歡聲音透明度高一些、樂器重疊時能同時聽到兩者的:    -> 8300   喜歡聲音密度高、Punch感較強、樂器特性呈現較明確的:    -> 5362   電源周邊,包含電源線、訊號線、排插壁插USB處理等,   會打算花超過3000 "並且" 超過整套系統造價3%以上的:    -> 5362   現在或未來不打算做太多電源處理的:    -> 8300 4.  壁插、排插、電源處理類的插座要用什麼:   其實以第3點看就好了, 但依據不同器材可以做一點小加權,   下面有提到比較建議的你可以在重要度上乘個1.1這樣。    壁插 -> 都可以    無濾波排插 -> 比較建議5362    濾波排插 -> 比較建議8300    隔離變壓器 -> 比較建議5362    電源再生 -> 比較建議8300   呃,上面的前提是台幣3000以下,   雖然我也不知道哪來的3000以下電源再生,   3000以上通常就是廠商各顯神通了,   什麼跳線抑震鋁合金外殼樣樣來,只用插座不好判斷。 ------------------- 懶人包應該沒漏掉什麼吧,大概, 這些只是一個避免選擇障礙時的快速決斷參考而已, 如果有人體驗後有明顯差距,那很正常, 畢竟我大部分是蒐集網路上的資料與心得, 然後找人借到本體之後,在自己能嘗試的範圍內試個兩三天, 再把網路心得與自己聽感有明顯不同的地方稍微修正而已, 像濾波排插、隔變、電源再生的建議插座, 那類就比較偏向是網路心得的資料,畢竟我也不太可能隨便拔。 ------------------- 好了,以下是不重要的東西: 實際有在爬文的, 就會知道這東西真的就是資訊斷層, 太多東西就是懂的就懂,不懂的就花錢繳學費。 只要問人,就是回答說A比B好、B比A好,巴拉巴拉, 但要論實際上是用什麼基準判斷適不適合我呢? 通常就只會收到,我聽起來很明顯就是哪個比哪個好, 根本完全無法判斷。 再問更深一點, 就會說反正就幾百塊而已,直接盲狙看看,一定差很多, 我不會說這些人都亂講, 真的善意、想幫忙解決問題的人一定比較多, 但看在發問者眼裡, 其實真的跟保險推銷電話差不多, 講到完全搞不清楚狀況,最後連嘗試都不想的可能性很高, 你還要自己先學會所有更換步驟, 包含基本的關電源、打開牆壁插座、 分辨水火線、裝上去測試、最後再封回去, 或是找個水電, 換一顆工本費1000,還要再跟家人或房東解釋, 早就超過大部分人想惹的麻煩了, 如果只得到 就幾百塊、換換看不會怎樣 ,這種說法, 沒有更深的參考依據的話,至少以我來說會選擇放棄嘗試。 ------------------- 接下來就開始介紹插座吧, 首先,牆插、壁插、插芯、插座都是指同一個東西, 也就是像下面那張圖的東西, https://i.imgur.com/UHTnV3Y.png 只看這張圖也不一定能直接聯想到實體, 嵌在牆壁上的樣子大概是這樣 https://i.imgur.com/yWe1kcn.png 這張圖上的,就是很常被提到的國際牌, 所以你假如看到有人說國際牌, 就都是指這個一般人家裡最常看到的。 我知道耳機音響圈通常都叫壁插, 不過講插座,沒接觸過的人比較能直接知道是什麼, 所以以下都叫他插座了。 你會很少看到金屬片外露, 是因為能看到的金屬顏色通常都會被蓋板蓋起來, 但這篇不討論蓋板,只打算介紹插座。 ------------------- 本篇只會提到 Copper、Leviton、Hubbell這三個常見入門品牌, 以及8300、5362這兩個常見入門型號, OK,回到這張圖, WATTGATE是品牌、381是型號、 AUDIO GRADE跟星星有什麼用途我不知道, 反正也很少見,不管他; ------------------- 首先我們先看IG跟三角形 (顏色不一定,但只要有三角形,意義都相同) https://i.imgur.com/2Yh1tcf.png 這兩個東西的意義相同, 都是隔離接地(Isolated Ground)的意思 以三角形圖標為主, 如果他沒有三角形卻有IG,請直接當作沒有隔離接地, 就像十元串燒的十元是店名的感覺。 有沒有隔離接地的最大區別是, 內部設計是否能避免共用接地所造成的交叉干擾, 所以理論上,只要有接地, 有三角形的款式就會比沒三角形的, 更能明確發揮抗干擾的作用, 但台灣大部分家庭迴路是沒接地的, 所以應該大部分都沒太大影響, 如果能挑,挑有IG的當然比較好, 但若自己家裡沒接地,又看見有無IG的價差過大, 就不用鑽牛角尖,買沒IG的就好。 ------------------- 再來看綠色圓點,通常會叫他小綠點, https://i.imgur.com/vWjEewL.png 這個綠點是醫療級的意思, 通常就是過一個認證, 插頭插進插座時會夾比較緊、不容易鬆脫, 對音色其實影響不大, 但有的人會表示,只要搭配比較能吸震的蓋板, 那麼夾緊的話會更能發揮吸震效果,使訊號傳輸更穩定, 其實我覺得這說法不是沒有實測價值, 只是離我太遠了,我也沒那種吸震蓋板能證明是不是智商稅。 總之,夾的緊總比撞到就鬆掉好,但要小心咬牙的問題, 有的插座標榜醫療級結果夾太緊, 直接咬傷插頭,出現一堆傷痕,這種的我會建議避開, 但也不用太緊張,會咬插頭的插座也不分是不是醫療級, 不管挑哪一種都應該要在購買前確認。 ------------------- 再來就是一些奇怪的前綴或後綴代號: 參考就好,反正廠商也不一定會完整標出來, 還是以產品實體標什麼為主。 OIG:同時有醫療級跟隔離接地 SGR:醫療級 + 安全快門(可以當成拔開就會自動蓋上防塵蓋) SGI:醫療級+安全快門+潤滑(比較不會咬傷) PLR:醫療級,但是小綠點是LED燈 WHI:白色(WHITE) RN:橘色(ORANGE) GY:灰色 R:紅色 還有什麼核磁版、冷凍版、QBT版的, 我就不繼續列了.. 反正我覺得重要的就是三角形跟綠點而已,剩下都還好。 ------------------- 再來就是品牌跟型號了, Copper、Leviton、Hubbell這三個常見入門品牌, 以及8300、5362這兩個常見入門型號, 型號基本上就是對應規格了, 但不要問我8300跟5362這幾個數字分別對應什麼, 我只知道好像跟美國什麼的電氣協會規定有關, 會影響到使用材料、電壓電流、內部結構之類的東西, 剩下都不知道,應該有厲害的人知道,但那人不是我。 總之雖然這三個品牌,這兩個型號都有做, 但市面上比較常見的應該是 Cooper IG8300、 Leviton 5362、 Leviton 5362-IG、 Hubbell IG8300、 Hubbell 5362, 原先台灣這邊,評價最好是Cooper IG8300、Leviton 5362-IG, 最近則是逐漸轉為Hubbell IG8300、Leviton 5362, Cooper IG8300轉為Hubbell IG8300的原因, 好像是因為被收購,還是換產地之類的, 而Cooper在經過聲音改變、評價劣化後, Hubbell仍有維持原本的樣子, 原本夾力比較強但不太咬插頭的優勢也被凸顯。 (不過老實講,我是沒聽出明顯差異…, 我對Copper評價就一直都是味道跟國際牌類似,但素質更好一些) Leviton 5362-IG轉為Leviton 5362的原因, 其實就是境外交易越來越方便了, 5362有無IG,直接從美國亞馬遜買的話,還是有差不多30%的價差, 台灣沒有實質接地的話,真的是買沒IG的就好。 雖然說,自己家裡有接地就是另一回事,有IG就會比較好, 但通常為了聽音樂去拉接地線的,也很有可能買更高階的插座, 導致用的人就慢慢變少。 ------------------- IG8300與5362最大的差異, 我認為就在於對入門燒友的友善程度上, 入門燒友最難顧的往往是電源處理部分, 畢竟光是三大件都不一定搭的好的狀況, 想再要求顧電源處理是強人所難, 電源處理沒做好的情況下, 往往對「已經把電源處理做好的人」來說, 會覺得聲音很糊很濁、聲音較衝、細節容易被抹掉之類的, (剛入門肯定就是習慣正常的聲音, 是那些把電源處理好的才不正常,請放心) 這時候如果再去用5362,強化力道、細節跟分離度, 雖然確實會強化不少素質,但缺點也會跟著被放大, 這些所謂的缺點,在經過一定程度的電處後會少很多, 但如果電處做的不洽當(其實就算砸大錢也很容易發生), 也會出現雖然細節變多、定位變好,但力道下降的狀況, 5362反而能在這方面產生優勢。 相反來說, IG8300讓聲音變透明、寬鬆的特性, 則相對的比較適合電處較差的系統, 從調音方向來看,就剛好會像是做了小電處一樣, 讓細節變的比較容易注意到, 可能會反而有著8300細節較多的感覺。 但電處如果做起來, 整件事就是整個反過來了,不多加贅述。 ------------------- 另外體感上來說,IG8300與5362的聲音詮釋方式也不同, https://i.imgur.com/n3fEN0z.png 只是一個大概,因為會受到很多因素影響, 說不定放到你的系統上你會覺得完全不同, 但我可以肯定, 聽到的體驗一定不會像圖片這麼誇張,就是個示意而已, 這張圖並不單單指音場形狀而已, 還有樂器定位與聲音密度的差異, IG8300會產生樂器比較疏散的感覺, 由於發聲距離較遠,而且音場還是球狀的, 包圍感和人聲聽起來會比較強, 但也會產生結像偏大的狀況, 也有人會說這樣比較像數位調音,我不知道, 另外低頻會留存的久一點,OST的氣氛會比較好。 5362則會有比較像是聽演奏會的感覺, 聲音會隨著演奏一波一波的往前壓, 低頻就相對比較不會留存,會比較直接且具有衝擊力, 對各個樂器的表現力更純粹, 因為包圍感比較低,樂器又比較集中, 音場深度也會覺得較遠一些, 有人覺得這比較像類比調音或自然,我不知道, 但確實收放的拉絲感會比較明確。 ------------------- 另外提個蠻有趣的彩蛋, 現在比較知名的旗艦插座, 中國的CM Audio 9999AU、9999RH, 是用Hubbell 5362改的,並且改成有IG效果 日本的Cross Point XP-PS AU SE、XP-PS HYAKUSHIKI, 則是Leviton 5362-IG改的 從這種小細節, 其實可以窺探到看到中國跟日本市場,對調音口味的微妙差異w -- 修改懶人包第一點,寫的更明確些, 不然還是很多人回報, 看完不知道沒接地的前提下換插座有沒有差。

👉 Headphone 版: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