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TT.BEST 熱門專區 💬 八卦 Gossiping 😊 希洽 C_Chat 💰 股票 Stock 🏠 房屋 home-sale 🏀 美國職籃 NBA ⚾ 棒球 Baseball 👛 省錢 Lifeismoney 🚗 汽車 car 😡 政黑 HatePolitics 💻 電蝦 PC_Shopping 🥰 韓星 KoreaStar ✨ 英雄聯盟 LoL 🍿 電影 movie 🪖 軍事 Military 📡 通訊 MobileComm 🏀 台籃 basketballTW 🍼 寶媽 BabyMother 🇯🇵 日旅 Japan_Travel 🏭 科技 Tech_Job 👧 女孩 WomenTalk 👻 媽佛 marvel 💳 卡版 creditcard 👉 NS NSwitch 👉 PS5 PlayStation 👉 大氣 TY_Research 👉 婚姻 marriage 👉 台南 Tainan 👉 台中 TaichungBun 👉 Steam Steam 👉 高雄 Kaohsiung 👉 羽球 Badminton 👉 超商 CVS 👉 米哈遊 miHoYo 👉 iOS 👉 兄弟 Elephants 👉 日劇 Japandrama 👉 玄幻 CFantasy 👉 ES e-shopping 👉 WOW 👉 遊戲交易 Gamesale 👉 4X BaseballXXXX 👉 Lakers 👉 韓劇 KoreaDrama 👉 汽車買賣 CarShop 👉 機車 biker 👉 新竹 Hsinchu 👉 美保 BeautySalon 👉 串流 OTT 👉 歐美影集 EAseries 👉 手機交易 mobilesales 👉 裏洽 AC_In 👉 健身 MuscleBeach 👉 MacShop 👉 Lions 👉 FGO FATE_GO 👉 中劇 China-Drama 👉 數位貨幣 DigiCurrency 👉 暗黑 DIABLO 👉 實習教師 studyteacher 👉 航空 Aviation 👉 藝文票券轉售 Drama-Ticket 👉 韓綜 KR_Entertain 👉 美妝 MakeUp 👉 速食 fastfood 👉 手錶 watch 👉 體適能 FITNESS 👉 攝影 DSLR 👉 Headphone 👉 嘻哈 Hip-Hop 👉 轉珠 PuzzleDragon 👉 美食 Food 👉 蔚藍 BlueArchive 👉 數位相機交易 DC_SALE 👉 筆電蝦 nb-shopping 👉 軟工 Soft_Job 👉 汪踢 Wanted 👉 台綜 TW_Entertain 👉 坂道閒聊 SakaTalk 👉 貓咪 cat 👉 日GO BabyProducts 👉 TypeMoon 👉 MLB 👉 職場 Salary 👉 臺劇 TaiwanDrama 👉 海賊王 ONE_PIECE 👉 PMGO PokemonGO 👉 國營 Gov_owned 👉 碧航 AzurLane 👉 家電 E-appliance 👉 布蘭德 Brand 👉 DMMG DMM_GAMES 👉 贈送 give 👉 神魔 ToS 👉 銀行服務板 Bank_Service 👉 原創 YuanChuang 👉 期權 Option 👉 重機 SuperBike
如題 之前買華碩TUF-AX6000換掉中華附的wifi 機 但總覺得5G的穿牆力真的很差 2.4G又不夠快 最近出的WIFI 7聽說6G速度快又穿牆猛 可是頻率越高不是穿牆越差嗎 如果為了穿牆 換WIFI 7有用嗎 TP-Link Archer BE550這款推薦嗎 謝謝 -- Φ どうする? Φ 桐乃の中に出す 黑貓の中に出す 親父のケツの中でションベンする 綾瀨の中に出す ▲ ∮ 真奈実の中に出す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136.19.21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C_Shopping/M.1713518524.A.51B.html
kimula01: 高頻一定差 靠多天線補 不然就用MESH 59.124.205.12 04/19 17:23
hbk20491: 走多台無線MESH 也比單台WIFI7強 59.127.202.171 04/19 17:27
hbk20491: 要穿牆就用MESH就對了 就算走無縣回程 59.127.202.171 04/19 17:27
Kain123: 速度不夠,天線來湊 220.135.172.92 04/19 17:32
xbearboy: 你先查一下wifi7的頻段吧 223.137.73.160 04/19 17:39
birdy590: 現在主流是 wifi mesh, 誰還關心穿牆? 115.43.53.170 04/19 17:40
birdy590: 佈線規劃的好 穿不過牆反而對mesh有益 115.43.53.170 04/19 17:41
senma: 謝謝,看來規劃要調整了 114.136.19.217 04/19 17:43
syura945: https://www.blacktubi.com/review/arch 42.72.149.188 04/19 17:48
syura945: er-be550/ 42.72.149.188 04/19 17:48
syura945: https://reurl.cc/aq5GVY 42.72.149.188 04/19 17:49
leolarrel: wifi 後面的數字不是頻率 123.51.165.127 04/19 17:49
hbk20491: 去Broad_Band把自家平面圖畫出來給版友 59.127.202.171 04/19 17:51
hbk20491: 推薦 59.127.202.171 04/19 17:51
syura945: 5g天線比其他wifi6產品的5g天線少 所以5 42.72.149.188 04/19 17:51
syura945: g速度比較差 42.72.149.188 04/19 17:51
syura945: 6g穿牆能力又比5g差 42.72.149.188 04/19 17:51
syura945: be550只有在不穿牆使用6g才有最佳效果 42.72.149.188 04/19 17:52
tomsawyer: 問就是澳洲人 180.217.33.219 04/19 17:53
tomsawyer: 澳洲人的信號比較好 180.217.33.219 04/19 17:53
menchian: 越高頻繞射能力一定越差,相信你學過的 1.168.30.248 04/19 17:56
menchian: 物理 1.168.30.248 04/19 17:56
a23268744: wifi再強還是比不過牆 111.82.253.232 04/19 17:59
xbearboy: 主要是台灣都是磚頭加水泥,透天那種數 223.137.73.160 04/19 18:00
xbearboy: 據都是由木頭的為主,在台灣並不適用 223.137.73.160 04/19 18:00
pmes9866: 6G穿牆比5G更鳥 要信號就是多台組mesh 42.72.133.195 04/19 18:01
pxhome: 5GHz&6GHz別想穿牆了,4T4R不掉速也才3公 36.230.164.136 04/19 18:03
pxhome: 尺,超過5公尺訊號只剩一格頻寬大約7xMbps 36.230.164.136 04/19 18:03
pxhome: 開網頁很卡。 36.230.164.136 04/19 18:03
pxhome: WiFi6組Mesh就夠用了,WiFi7 6GHz台灣限 36.230.164.136 04/19 18:03
pxhome: 制頻段,WiFi7只有一個頻道可用,將來很容 36.230.164.136 04/19 18:03
pxhome: 易跟鄰居撞頻,6Ghz這個大水管總頻寬5.8Gb 36.230.164.136 04/19 18:03
pxhome: ps撞頻後減半只剩2.9Gbps,還不如WiFi6 4. 36.230.164.136 04/19 18:03
pxhome: 8Gbps總共有6個頻道可用就算扣掉DFS頻段( 36.230.164.136 04/19 18:03
pxhome: 跟軍用雷達撞頻),還剩2個頻道可以切換。 36.230.164.136 04/19 18:03
jeta890119: 穿透力最好的還是跑2.4的N 49.216.165.86 04/19 18:04
jasonkey123: 穿牆還是要2.4g 1.162.148.135 04/19 18:08
pxhome: 2.4GHz收發範圍最廣,WiFi4規最快72Mbps,W 36.230.164.136 04/19 18:16
pxhome: iFi6最快144Mbps。 36.230.164.136 04/19 18:16
pxhome: WiFi7 淘汰20MHz&40MHz通道,也就是說2.4G 36.230.164.136 04/19 18:16
pxhome: Hz這個頻段沿用WiFi6,沒有新技術了。 36.230.164.136 04/19 18:16
pxhome: N世代WiFi4第二版導入5Ghz頻段,在那以後 36.230.164.136 04/19 18:26
pxhome: 的無線基地台設計2.4Ghz頻段的收發只有給1 36.230.164.136 04/19 18:26
pxhome: 根天線,1根天線只能20Mhz要2根天線才能40 36.230.164.136 04/19 18:26
pxhome: Mhz。 36.230.164.136 04/19 18:26
pxhome: 5Ghz&6Ghz頻段1根天線80Mhz,2根天線160Mh 36.230.164.136 04/19 18:26
pxhome: z,4根天線320Mhz。 36.230.164.136 04/19 18:26
pxhome: 所以你想用一個基地台涵蓋全部,速度是不 36.230.164.136 04/19 18:26
pxhome: 可能快的起來。 36.230.164.136 04/19 18:26
NX9999: Mesh好用的啦~~~~~~~~~~223.138.227.216 04/19 18:28
milk799923: 身體要顧啦,不要用那麼強的訊號 223.138.96.117 04/19 18:32
senma: 謝謝網家和其他大大回答 114.136.19.217 04/19 18:37
jior: 要不就mesh,要不就2.4G找個強一點的 36.231.127.52 04/19 18:45
matrox323: AX6000改澳洲 停車的地方都收的到 211.75.131.93 04/19 19:17
matrox323: 5G 我住八樓...停車再一樓 訊號三格 211.75.131.93 04/19 19:17
UrFather: mesh擺密一點,有插座的地方就丟一台 118.232.61.196 04/19 19:33
mtc5566: 欸欸我認真請教 改澳洲是真的還唬爛的阿 39.9.163.8 04/19 19:34
mtc5566: ? 39.9.163.8 04/19 19:34
wayne0215: 腦癌預約 42.72.252.131 04/19 19:46
siegfriedlin: 弱弱問wifi7不是已經用MLO涵蓋2.4 5 150.117.30.238 04/19 19:47
siegfriedlin: 6了,應該算集大成而且會自己切換 150.117.30.238 04/19 19:47
siegfriedlin: 不是? 150.117.30.238 04/19 19:47
menchian: 每個國家對無線電的功率管制有差異,澳 1.168.30.248 04/19 19:54
menchian: 洲是相對寬鬆,功率就會高一點,但通訊 1.168.30.248 04/19 19:54
menchian: 是雙向的,基地臺打出來的訊號你能收到 1.168.30.248 04/19 19:54
menchian: ,你的設備也得打得回去才行 1.168.30.248 04/19 19:54
changmary: 訊號收跟發 範圍都相同 49.217.123.209 04/19 20:27
E7lijah: 物理定律告訴你波長越短注定越難穿牆 27.242.3.110 04/19 20:34
zwetson: 穿牆最好的是 一條網路線 61.231.10.49 04/19 20:34
andy0121: 改澳洲那個太屌了吧==好奇每個品牌都可114.136.127.182 04/19 21:31
andy0121: 以這樣改嗎114.136.127.182 04/19 21:31
savagy: 穿牆最好的是網路線...太中肯了XDD223.136.107.171 04/19 21:45
canandmap: 不是頻率越高穿牆力越強,反而是頻率越 36.228.135.172 04/19 22:30
canandmap: 低越容易穿過去,另外很多人誤會wifi是 36.228.135.172 04/19 22:30
canandmap: 可以穿牆,實際上它是用繞射的方式盡可 36.228.135.172 04/19 22:30
canandmap: 能讓訊號可以打出去,上面的板友說得也 36.228.135.172 04/19 22:30
canandmap: 沒錯,穿牆最好的就是網路線,也就是乾 36.228.135.172 04/19 22:30
canandmap: 脆拉網路線是最好的穿牆,而mesh搭配網 36.228.135.172 04/19 22:30
canandmap: 路線就是所謂的「有線回程」,這是目前 36.228.135.172 04/19 22:30
canandmap: 無線環境中最好的方案,其次是三頻機的 36.228.135.172 04/19 22:30
canandmap: 無線回程,最差的是雙頻機的無線回程 36.228.135.172 04/19 22:30
canandmap: 另外,5GHz越過一道牆訊號就衰減將近一 36.228.135.172 04/19 22:32
canandmap: 半,更遑論更高的6GHz,2.4GHz可以越過 36.228.135.172 04/19 22:32
canandmap: 兩道牆,但第三道牆之後也會衰減得更快 36.228.135.172 04/19 22:32
canandmap: ,除非你空間沒有很大,不然一律建議拉 36.228.135.172 04/19 22:32
canandmap: 有線最好 36.228.135.172 04/19 22:32
kisia: 誰跟你說6GHz穿牆猛了220.134.113.253 04/19 22:40
oppoR20: 空間空曠沒遮蔽本來就可以打很遠 42.77.95.59 04/19 23:30
oppoR20: 我家ax3000t 4樓 在一樓都收得到了 朋友 42.77.95.59 04/19 23:31
oppoR20: 的天選我在馬路對面都收得到 但不一定跑 42.77.95.59 04/19 23:31
oppoR20: 得動 42.77.95.59 04/19 23:31
bala045: Beacon用的調變速度慢 讓你收的到 不代 36.230.159.32 04/19 23:43
bala045: 表傳的動資料 36.230.159.32 04/19 23:43
arrenwu: "2.4G不夠快" <--- 真的還假的啊 98.45.195.96 04/19 23:57
siegfriedlin: 我ac86u在7樓 隔一條馬路對面的停車 150.117.30.238 04/20 00:15
siegfriedlin: 場還真的收的到2.4g 還可以更新= = 150.117.30.238 04/20 00:15
siegfriedlin: 不過這中間完全空曠的就是了 150.117.30.238 04/20 00:16
ALDNOAH5566: 國五 北宜高 蔣渭水高速公路 哪個開116.241.196.177 04/20 00:32
ALDNOAH5566: 起來最快116.241.196.177 04/20 00:32
StarHero: 穿牆要看什麼牆 磚牆?剪力牆?穿鐵衣牆? 59.127.163.145 04/20 03:05
quark: 我穿牆都是用電鑽搭配鑽水泥牆的鑽頭 219.68.4.174 04/20 03:25
aegis43210: 很差 106.104.74.73 04/20 04:14
lieasy7105: 穿牆是看頻率(跟WiFi 幾沒關係,越 118.166.87.216 04/20 08:11
lieasy7105: 高頻越好,但不等於覆蓋率 118.166.87.216 04/20 08:11
terry12369: 不如MESH插有線 42.79.197.124 04/20 08:35
eric00169: 2.4隔玻璃訊號就還是挺不錯的 之前公司 114.45.199.23 04/20 08:56
eric00169: 在五樓 放wifi這端的辦公室靠馬路 馬路 114.45.199.23 04/20 08:56
eric00169: 中間的公車站還收得到穩定三格訊號 114.45.199.23 04/20 08:56
widec: 為了穿牆你就佈線裝兩台吧 1.170.138.215 04/20 11:43
widec: 2.4G如果要用來播影片就真的不夠快 1.170.138.215 04/20 12:07
pr9558: 繞射 罰你回去看國中物理 220.141.5.154 04/20 13:16
larry8550: 唯一解mesh 223.141.47.61 04/20 13:39
eugeniajim: 頻率高 波長短能量強,但缺點是衰 111.71.212.24 04/20 15:28
eugeniajim: 減快繞射弱,所以中間要是隔好幾道 111.71.212.24 04/20 15:28
eugeniajim: 牆訊號會很弱,但wifi7還有一個賣 111.71.212.24 04/20 15:28
eugeniajim: 點是MLO,他會結合2.4ghz link,所以 111.71.212.24 04/20 15:28
eugeniajim: 會比你單獨2.4g的ap快,但你的接收 111.71.212.24 04/20 15:28
eugeniajim: 端也要支援wifi7才行 111.71.212.24 04/20 15:28
ultratimes: 多拿買幾台設AP就好了 42.77.43.191 04/20 16:24
saico8023: 多買幾台還比你買一台高階來的實用 219.86.8.170 04/20 17:05
siegfriedlin: 我也覺得wifi 7有MLO堪稱大絕招 150.117.30.238 04/20 23:00
horb: 一樣差。請組mesh 125.228.76.141 04/21 10:34
pxhome: WiFi7 MLO就是WiFi6時代的Smart Connect, 36.230.164.136 04/21 16:06
pxhome: 那個不是LTE的巨載波合,電信歸電信,通 36.230.164.136 04/21 16:06
pxhome: 訊歸通訊,別混在一起看。WiFi路由器是不 36.230.164.136 04/21 16:06
pxhome: 會自動踢人下線的,2.4G&5G&6G頻寬合併=容 36.230.164.136 04/21 16:06
pxhome: 易斷線,切換頻段就會產生100ms的延遲,Ap 36.230.164.136 04/21 16:06
pxhome: p就會認定失去網路,中斷連線。 36.230.164.136 04/21 16:06
pxhome: 別迷信WiFi7才能提升通訊品質,MLO只是讓 36.230.164.136 04/21 17:20
pxhome: 你有個勘用的網路。想要跑滿速就要關掉。 36.230.164.136 04/21 17:20
pxhome: 如果你要ㄧ昧的追新規格,目前WiFi7的備 36.230.164.136 04/21 17:20
pxhome: 載容量是46Gbps,2028年即將出WiFi8把備 36.230.164.136 04/21 17:20
pxhome: 載容量一口氣推升到100Gbps, 36.230.164.136 04/21 17:20
pxhome: 機王AXE1600 Pro才用4年設備又要翻新,這 36.230.164.136 04/21 17:20
pxhome: 些$$都是成本。 36.230.164.136 04/21 17:20
pxhome: 以實用性來看,就算到了2030年,家用的備 36.230.164.136 04/21 17:20
pxhome: 載容量9.6Gbps依然還夠用。 36.230.164.136 04/21 17:20
pxhome: VR 8Bit 8K60FPS無壓縮47.78Gbps,實際上 36.230.164.136 04/21 17:20
pxhome: 使用AV1編碼只需要大約100Mbps的頻寬,如 36.230.164.136 04/21 17:20
pxhome: 果提高到12Bit 16K120FPS才需要用到1Gbps 36.230.164.136 04/21 17:20
pxhome: 的網路頻寬,但目前2億畫素的相機了了可 36.230.164.136 04/21 17:20
pxhome: 數。 36.230.164.136 04/21 17:20
pxhome: 320Mhz需要8支天線才能得到滿速,成本/效 36.230.164.136 04/21 17:20
pxhome: 應益 不如 用160Mhz 4支天線2台組MESH , 36.230.164.136 04/21 17:21
pxhome: 目前5Ghz比6Ghz有多頻段可切換的優勢,2 36.230.164.136 04/21 17:21
pxhome: 個WiFi7基地台同頻道撞頻後速度只剩平均可 36.230.164.136 04/21 17:21
pxhome: 運行速度的一半不到,可以參考雙頻機無線 36.230.164.136 04/21 17:21
pxhome: 回程的囧境。 36.230.164.136 04/21 17:21
pxhome: 有線回程又要看環境,早期的暗管淨空不足 36.230.164.136 04/21 17:21
pxhome: 更新佈線有困難,Cat5e跑2.5Gbps賭運氣。 36.230.164.136 04/21 17:21
pxhome: 至少我的更新成Cat6之後才比較穩。 36.230.164.136 04/21 17:21
pxhome: 所以目前5Ghz三頻機組MESH關DFS無線回程, 36.230.164.136 04/21 17:21
pxhome: 單天線1200M 36.230.164.136 04/21 17:21
pxhome: 聯外300Mbps當下看4K120FPS是沒問題的。 36.230.164.136 04/21 17:22
aaaaable: smart connect跟MLO根本不是同個東西111.251.224.129 04/21 20:39
aaaaable: 前者是看負載跟頻寬使用去決定連線在哪111.251.224.129 04/21 20:39
aaaaable: 個頻段,傳輸還是只在一個頻段111.251.224.129 04/21 20:39
aaaaable: 後者在不同頻段同時backoff怎麼會一樣111.251.224.129 04/21 20:39
CPDOG: 手機收得到訊號卻打不回訊號也是白搭111.248.176.249 04/21 21:28
CPDOG: 組MESH才能一勞永逸111.248.176.249 04/21 21:28
pxhome: 如果照你說的5GHz+6GHz同時運作 36.230.164.136 04/21 21:49
pxhome: ,WiFi7開MLO速度應該要有8774Mbps(5.8Gbp 36.230.164.136 04/21 21:49
pxhome: s+2.9Gbps)實際只有2.9Gbps,這要如何解 36.230.164.136 04/21 21:49
pxhome: 釋? 36.230.164.136 04/21 21:49
pxhome: WiFi7 320MHz 滿速5.8Gbps, 36.230.164.136 04/21 21:49
pxhome: WiFi7 160MHz 滿速2.9Gbps。 36.230.164.136 04/21 21:49
pxhome: 就算是因為無線網卡只有雙天線,WiFi7 MLO 36.230.164.136 04/21 21:49
pxhome: 只能6GHz 160MHz+ 5GHz 80MHz根本沒進步 36.230.164.136 04/21 21:49
pxhome: 還是只有2.9Gbps。 36.230.164.136 04/21 21:49
pxhome: 雙天線用WiFi6可以跑到2.4Gbps。 36.230.164.136 04/21 21:49
pxhome: intel 網卡BE200+ TP Link BE550 這絕對 36.230.164.136 04/21 21:52
pxhome: 不是滿血的WiFi7 36.230.164.136 04/21 21:52
pxhome: 正常應該要有4.3Gbps(2.9+1.4) 36.230.164.136 04/21 22:02
pxhome: 4096-QAM有效距離為5公分,也可能是距離超 36.230.164.136 04/21 22:10
pxhome: 過造成掉頻段 36.230.164.136 04/21 22:10
aaaaable: 實際數據我是不曉得大大是從何得到111.251.224.129 04/22 00:56
aaaaable: 但影響實測速度因素很多,CPU能力、air111.251.224.129 04/22 00:56
aaaaable: 狀況、天線設計、傳收端能力是否對稱111.251.224.129 04/22 00:56
aaaaable: 一直以來都是達不到理論速度的111.251.224.129 04/22 00:56
aaaaable: 況且MLO不完全只是衝高吞吐量111.251.224.129 04/22 00:56
aaaaable: 改進延遲也是其中優勢111.251.224.129 04/22 00:56
aaaaable: 回到樓主問題,天線多/組mesh才是正解111.251.224.129 04/22 01:16
aaaaable: 6G穿牆只會更差111.251.224.129 04/22 01:16

💻 電蝦 PC_Shopping 版:熱門文章

41
[心得] 調查技嘉於 INTEL BASELINE 設定之 PL2 全文標題:跟進調查技嘉於 INTEL BASELINE 設定之 PL2 188W 與 AC_LL 1.7 的來由~ 技嘉沒有錯! 原文轉自 UNIKO's Hardware 網頁好讀版:https://reurl.cc/KeQjee https://i.imgur.com/yZLkZZZ.jpeg 在上一篇技嘉最新 INTEL BASELINE 設定的報導 (註一),UH 揭示技嘉針對 i9-13900KF Q S 設下 PL1 = 125W / PL2 = 188W / ICCMAX=249A / AC_LL=1.7,惹來一些爭議和指責。這 裡筆者先簡單回應一下,QS CPU 其實在業界被廣泛使用,從廠商到媒體,由測試到驗證, 都可看到 QS 的身影。無論是 QS 還是 ES1 / ES2 / ES3,按 INTEL 定義它們本質上都是 ES,也就是工程版 / 非正式零售版。 QS 相對於 ES,在 CPU IHS 上和 CPUZ / HWINFO 裡,都有明顯的分別。而從近代的 ES QS 來看,QS 基本上沒有 ES 會有的 BUG。UH 也有向板廠查詢 QS 的性質,獲回覆 QS 非常 接近正式版,基本上沒分別,有些 DDR5 QVL 也是用 QS CPU 去做的。另一方面筆者的 i9- 13900KF QS 也能跑到 R23 MULTI 40000 分,沒有任何異常。 註一: https://unikoshardware.com/2024/04/gigabyte-intel-baseline-bios.html 回到主題,現在已有其他媒體和技嘉 Z790 使用者指出,就算是 i9-13900K / i9-13900KF 的正式版 CPU,技嘉的 INTEL BASELINE 設定也是 PL1 = 125W / PL2 = 188W / ICCMAX = 249A / AC_LL = 1.7。華碩那邊據說是 PL1 = 253W / PL2 = 253W / ICCMAX = 280A / AC_ LL = 1.1,加上 INTEL 最新的官方文件 (743844-009) 也是指定 AC_LL 最大 1.1,那麼值 得探討的問題便是為何技嘉設定成這樣。 有外國媒體指出這或許是 BUG,筆者認為既然是刻意定下的值,說是 BUG 難道代表背後的 工程師有不同的想法?讓我們深入探討下去! INTEL BASELINE 苦海裡翻起的愛恨情仇 封面圖片來自 INTEL 12TH 其中一份 POWERPOINT,名稱是 BLUEPRINT SERIES - 12TH GEN INTEL CORE PROCESSORS。 GUY THERIEN,此君在這幾天成為全 INTEL 最有名的人,他也有在這份 PPT 裡出現,剛好 就是負責介紹 POWER 的部份。 所以 INTEL 從 12 代開始,就更新了 POWER DEFINITION (功率目標定義),引入 2 種設定 ,例如 i9-12900K 可以採用 PL1 = 125W / PL2 = 241W,也可以採用 PL1 = PL2 = 241W, 這都是 INTEL 指定的功率規範。從這一點可看到技嘉的 INTEL BASELINE 雖然不是 PL1 = PL2 = 253W,但也不一定是亂來的,因為 INTEL 就同一核心規格例如 8P + 16E,並不只有 一種建議功率設定。 另外值得再強調的地方是 PL1 與 PL2,如圖所示 PL1 才是長期運行的功率目標,PL2 只是 短暫的最大功率目標,所以技嘉於 INTEL BASELINE 設定所定下的 PL1 = 125W / PL2 = 18 8W,本質上最影響 CPU 的還是 PL1 = 125W。 這也是為什麼 CINEBENCH R23 在 PL1= 125W 的情況下由原來無限功率的 40000 MULTI 降 至 PL1 = 125W 設定的 28000 MULTI,這近 30% 的降幅源於 R23 本來就能跑到 300W 以上 ,所以在 125W 的限制下自然大幅影響成績;遊戲方面則還好因為遊戲一般就只吃約 150W ,所以相對於鎖 PL1 = 125W,10% 以內的性能變化也是合理的。 也因為 INTEL 在 12TH 更新了 POWER DEFINITION,這代表 INTEL 是可以改動自家的 DEFI NITION 的。公道地說,拿 INTEL 在 2019 年說的"IN SPEC"來看 2024 年今天的"OUT O F SPEC",怎麼看都不合理。 架構、製程、核心數量、頻率上限都不一樣,怎麼會強行套用以前的 DEFINITION。INTEL 說了算是無可厚非的,只要底子夠厚。 https://i.imgur.com/Y7Ax6Ty.jpeg https://i.imgur.com/fdE93HY.jpeg https://i.imgur.com/ZqU1wSF.jpeg 接下來要看的,筆者也不賣關子了,就一句,技嘉的 INTEL BASELINE 設定裡,為 TDP 125 W 的 8P+16E 例如 i9-13900KF 定出 PL1 = 125W / PL2 = 188W / ICCMAX = 249A / AC_ LL = 1.7,並非技嘉自創,而是據說由 INTEL 指定的。只是,好像過期了。以下是筆者找 到的一些蛛絲馬跡: ‧ 關於 INTEL 743844 文件,INTEL 現更新至 REV 009,官網上可看到由 002 起的版本, 但只能下載最新 009 的版本。 ‧ 009 版本裡有清晰列出各 REV 的改動地方,但沒有詳細交待改了什麼,例如 XX 變為 Y Y。 ‧ 版本變動介紹裡,有提到 INTEL 在 003 版本,更新了 POWER SPECIFICATIONS,也就是 PL1、PL2 等建議值。 https://i.imgur.com/I470lmn.jpeg https://i.imgur.com/GU90Oot.jpeg ‧ 在 002 版本裡,13TH 8P + 16E 的 PL1 和 PL2,分別是 125W 和 188W,這是 INTEL 在 2022-10 公開的規範。 ‧ 文件裡所提到的 S-PROCESSOR LINE LGA,代表 RAPTOR LAKE-S (13TH): S REFRESH-PR OCESSOR LINE LGA 代表 RAPTOR LAKE-S REFRESH (14TH)。 https://i.imgur.com/521kPJm.jpeg https://i.imgur.com/fP8MzdV.jpeg ‧ 可是關於 AC_LL 和 ICCMAX,002 的版本所指定的最大值也分別是 1.1 和 307,這部份 與最新的 009 版本一致。 https://i.imgur.com/BdTbciK.jpeg 所以從 INTEL 已公開的 743844 文件,技嘉針對 13900KF 所設下 PL1 = 125W / PL2 = 18 8W / ICCMAX = 249A / AC_LL = 1.7,只有 PL1 = 125W / PL2 = 188W 的部份是曾被 INTE L 列入文件裡且還能被找到,ICCMAX = 249A / AC_LL = 1.7 的部份則從未出現在 002、00 3、004、005、006、007、008 和 009 裡。 由於技嘉的 ICCMAX = 249A,仍然在 INTEL 的 307A MAX 範圍內,所以至少是合格的。但 是 AC_LL 1.7 的設定則超出 INTEL 的 AC_LL 指定最大值 (1.1),在 002 版本裡 INTEL 只寫上 S PROCESSOR LINE (13TH) 的 AC_LL 最大是 1.1,在最新的 009 版本裡 INTEL 是 有寫過 AC_LL MAX = 1.7,但那是指 35W 的 13/14TH 桌上型 CPU,又或是筆電型 CPU 了 。 https://i.imgur.com/hwkyb5s.jpeg 那是否代表技嘉在 AC_LL 和 DC_LL 上完全出錯?好像也不是,因為筆者也曾看過以下一張 由 IGORSLAB 爆料的圖片,這被傳是 INTEL 在 2021 年定出的規範。 圖片中的 RPL S 125W 應該就是 RAPTOR LAKE-S 125W CPU 例如 13900K,關於 AC LL 的部 份 INTEL 的 BASELINE 的確是 1.7,PL1 = 125W / PL2 = 188W 也是 INTEL BASELINE,只 是 ICCMAX 的 BASELINE 不是技嘉現設定的 249A 而是 200A。筆者收到以下的圖片時有看 到備註,意思大概就是"仍未落實"。 RAPTOR LAKE-S REFRESH (14TH) 是在 2023 年 10 月推出,RAPTOR LAKE-S (13TH) 約在 2 023 年 9 月推出,而 743844 的首發版 (REV 001) INTEL 也沒有 (再) 公開了,發佈前的 資訊官方當然也不會公開也不會承認,所以在這一刻筆者也無法找到非常有力的證明替技嘉 的 BASELINE AC_LL 1.7 辯護。 https://i.imgur.com/PsUgJI6.jpeg https://i.imgur.com/hMnHvZ9.jpeg 簡單來說,如技嘉日本在 TWITTER 上所說,沒事不要開啟技嘉 INTEL BASELINE 模式。 筆者也曾示範,在手動開啟技嘉 INTEL BASELINE 模式後,CPU 核心電壓據 HWINFO SUPER I/O 回報是有可能達到 1.55V,據其他使用者回報,也看過 > 1.60V 。所以筆者只能建議 ,CPU 沒事不要用技嘉的 INTEL BASELINE 模式,如使用技嘉 INTEL BASELINE 模式,請不 要手動關閉 C-STATE 等功能,使 CPU 核心電壓不會長期停留在 1.50V 以上。 由 IGORSLAB 公開 INTEL 回應中,INTEL 提到在 2024-5 將正式公佈 INTEL BASELINE 設 定,筆者是認為,也不差這幾天 / 這一個月,沒必要使用現在各板廠的 INTEL BASELINE 模式,除非你也在用 ES / QS 的 CPU。 https://i.imgur.com/VrCEWKE.jpeg AC_LL 越高,SVID 給出的 CPU 核心電壓就會越高,所以板廠一般都會自行調整 AC_LL,在 預設情況下已為使用者降低 CPU 核心電壓。 I NTEL 指定 AC_LL 1.1 的結果,其中之一自然是 CPU 核心電壓有機會達到 1.50V 以上。 筆者在 14900K 發佈時,看了非常多家評測,發現 R23 MULTI 的分數各家由 35000 至 430 00 不等。 筆者是認為,ICCMAX 與 AC_LL 對於 CPU 的功率和電壓以及性能都有重大影響,PL1 跟 PL 2 倒是還好。所以對於現在已遇上系統不穩的 13/14TH CPU 使用者,筆者的建議是,先直 接降頻,例如 P-CORE 5G 好了,其他先別動。如果真的想使用 INTEL 的建議,那麼除了 P L1、PL2 ICCMAX 外,也可以手動設定 AC_LL 80 / 90 這些比較接近 INTEL 指定 AC_LL 11 0 的值,來降低 CPU 核心電壓和溫度壓力,除非你毫不擔心因為 INTEL 所指定的最大核心 電壓是 1.72V。 不過根據 CHIPHELL一位自稱開設工作室的網友回報 (註二),對於某些 CPU,INTEL BASEL INE 也救不了你,看來現在也不是哪家搶先跟進 INTEL BASELINE 模式就能完美逃脫這次風 波。 註二: https://www.chiphell.com/thread-2601877-1-1.html 你以為 1.72V 很瘋嗎,INTEL 好像是說,1.72V 是 VCC SENSE,所以換算 SOCEKT SENSE, 應該是 1.80V 了。 對於 AC_LL 110 的擁護者,筆者只能說你真的很勇。 The voltage specification requirements are measured across Vcc_ SENSE and Vss_ SENSE as near as possible to the processor. A superior board design with a shallower AC Load Line can improve on power, perf ormance and thermals compared to boards designed for POR impedance. INTEL, NOTES (Processor VCCCORE Active and Idle Mode DC Voltage and Current Spec ifications (S and S-Refresh Processor Line) 板廠與 INTEL 之間當然有很多設計文件是不會公開的,技嘉的 249A 1.7 也許只有 INTEL 自己知道。什麼 BASELINE / PERFORMANCE / EXTREME 的 POWER DELIVERY PROFILE,BASEL INE 一詞就沒有在 INTEL 743844 文件裡的 POWER 部份出現過,以 INTEL 743844 文件來 判定技嘉現在的 INTEL BASELINE 設定還是有失公允,什麼是 INTEL BASELINE 直至這一秒 INTEL 也沒公開說過。 只是,什麼 EVALUATING UNLOCKED DESKTOP PROCESSORS IN THEIR DEFAULT CONFIGURATION WILL ASSESS THE BEST MAXIMUM PERFORMANCE CAPABILITY,那倒是 INTEL 自己寫在 PPT 的第一頁。 https://i.imgur.com/na5S7V3.jpeg 資料來源 1 https://reurl.cc/8vpnpX 資料來源 2 https://reurl.cc/9vpX1V 資料來源 3 https://reurl.cc/1vm40V 資料來源 4 https://reurl.cc/1vm40V -- Sent from my Nothing A065 PiTT // PHJCI --
30
[開箱] GIGABYTE Z790 AORUS PRO X 原文轉自 PC Unboxing 網頁好讀版: https://pcunboxing.com/z790-aorus-pro-x/ https://i.imgur.com/iLF4LLu.jpeg 銀白色熱片以及 PCB 就已經有相當足夠的吸引力了!GIGABYTE Z790 AORUS PRO X 搭載 18 +1+2 相供電、8 層 PCB 建置、5 個 M.2 擴充插槽、PCIe 5.0 x16 顯示卡插槽、4DIMM 記 憶體插槽最多可擴充 192 GB 容量、QVL 列表標榜可超頻至 DDR5-8266 MT/s、5GbE LAN & Wi-Fi 7 等設計規格以及擴充性能,為外觀派消費者帶來好看且夠用的主機板選擇,內建的 Sensor Panel Link_USB Type-C 插槽還可以再多設置一個機殼內小螢幕來搭配裝機展示! GIGABYTE Z790 AORUS PRO X 主機板規格: 尺寸:ATX 30.5 x 24.4 cm 處理器支援:Intel 12th/13th/14th Core i9/ i7/ i5/ i3、Pentium Gold、Celeron 處理器腳位:LGA1700 CPU 供電相:18+1+2 相 晶片組:Intel Z790 記憶體:4x DDR5 DIMM 插槽、8266(O.C.) MT/s、最大容量 192 GB(單一插槽支援 48 GB 容量) 記憶體認證:Intel XMP (Extreme Memory Profile) 顯示輸出:HDMI 2.0(4096×2160@60 Hz)、USB Type-C(4096×2304@60 Hz)、USB Type-C(1 920×1080@30 Hz) 擴充插槽:1x PCIe 5.0 x16、1x PCIe 4.0 x16 (支援 x4 模式) 、1x PCIe 3.0 x16 (支 援 x4 模式) 儲存插槽:4x SATA 6Gb/s、M2C_CPU 25110/2580 PCIe 5.0 x4/x2、M2A_CPU 22110/2280 P CIe 4.0 x4/x2、M2Q_SB 22110/ 2280 PCIe 4.0 x4/x2、M2P_SB 2280 PCIe 4.0 x4/x2、M2 M_SB 2280 SATA 及 PCIe 4.0 x4/x2 網路:Realtek RTL8126 5GbE 無線:MediaTek Wi-Fi 7 MT7927、Bluetooth 5.3 音訊:Realtek ALC1220-VB USB埠 (前置擴充):1x USB 3.2 Gen 2×2 Type-C、2x USB 3.2 Gen 1(支援前置四個 USB 3.2 Gen 1 埠)、2x USB 2.0/1.1(支援前置四個 USB 2.0 埠) USB埠 (後方 I/O):1x USB 3.2 Gen 1 Type-C(10G/DP)、1x USB 3.2 Gen 2×2 Type-C(20 G)、2x USB 3.2 Gen 2 Type-A、4x USB 3.2 Gen 1 Type-A、2x USB 2.0/1.1 Type-A RGB:3x ARGB 5v 3-Pin、1x RGB 12v 4-Pin FAN:1x 4-Pin CPU Fan、1x 4-Pin CPU OPT、4x 4-Pin SYS FAN、2x 4-Pin SYS FAN/PUMP GIGABYTE Z790 AORUS PRO X 主機板開箱 GIGABYTE 這張全白色的 Z790 AORUS PRO X 主機板,筆者從 2023 年七月八月的時候聽到 消息就相當有興趣,從一開始就在跟技嘉交流說能不能借來開箱,想不到一等就等了八個月 才開箱到… 在這款型號之前 GIGABYTE 白色的 Z790 只有 AERO G 創作者系列,Z790 AERO G 只有散熱 片是白色的;PCB 還是黑的,在 PRO X 系列之後則是有價格更加親民的 ELITE AX ICE 系 列可以選擇,或許後面也可以開箱 ELITE AX ICE 系列給各位玩家們看看。 GIGABYTE Z790 AORUS PRO X 目前在台灣銷售路定價為新臺幣 13490 元,該系列另外還有 支援 AMD Ryzen 7000 使用的 X670E AORUS PRO X,價格比起 Z790 晶片組的還要更便宜一 些。 https://i.imgur.com/S5ynCSf.jpeg ^ GIGABYTE Z790 AORUS PRO X 支援 Intel LGA 1700 腳位處理器使用。 https://i.imgur.com/lmQbsKD.jpeg ^ 盒裝背面有產品特色跟基本規格。 定價以及產品定位屬於高階型號區段的 Z790 AORUS PRO X,考量到大致價格區間以及白色 外觀這兩個條件的話,大致上的比較競品型號有:MSI MPG Z790 EDGE TI MAX WIFI、NZXT N7 Z790、ROG STRIX Z790-A GAMING WIFI II 等等,但其他這幾張都是散熱片做白化設計 而已還是使用黑色 PCB,對於白色裝機軍團來說還是無法全面滿足需求,LGA 1700 主機板 在外觀跟價格上可以與之對比的,或許就只剩下二手價的 ROG MAXIMUS Z790 APEX,但我覺 得刀碩粉應該是不會太輕易放手那張 2DIMM 白色記憶體超頻特化板子就是了。 使用 ATX 版型的 Z790 AORUS PRO X 尺寸為 30.5 公分 x 24.4 公分,這同時也是大多數 常見機殼都能夠支援的尺寸,在相當夠用的擴充性與安裝相容性尺寸間最為平衡的一種規格 。 在 18+1+2 相 VRM 供電區塊設置了散熱裝甲(VRM Thermal Armor Advanced),透過內嵌 8 mm 鍍鎳熱管搭配 7 W/mk 導熱墊協助散熱,而 M.2 SSD 安裝區塊以及 Z790 PCH 區域也有 M.2 Thermal Guard XL 加厚散熱片,以及 M.2 Thermal Guard Ext 大面積散熱片輔助散 熱。 https://i.imgur.com/clnUxjb.jpeg ^ Z790 AORUS PRO X 是 ATX 版型,尺寸為 30.5 公分 x 24.4 公分。 https://i.imgur.com/3rICIBJ.jpeg ^ VRM Thermal Armor Advanced 散熱裝甲跟 M.2 Thermal Guard XL 加厚散熱片。 https://i.imgur.com/KjOS45z.jpeg ^ 主機板背面展示。 https://i.imgur.com/NFXaEIn.jpeg ^ 針對顯示卡承重設計去加強的特製背板。 Z790 主機板支援 LGA1700 腳位的 Intel 12/13/14th Core i9/ i7/ i5/ i3、Pentium、Ce leron 處理器使用,但 Z690 晶片組在更新 BIOS 版本後也能夠支援 Intel 12/13/14th 處 理器,若手上原本就已經有 Z690 主機板的話是可以直接延用啦,要不要花錢從 Z690 升級 到 Z790,就看這張 Z790 的外觀是否對你有足夠吸引力 。 https://i.imgur.com/plLwOFa.jpeg ^ Intel LGA 1700。 https://i.imgur.com/cn8nHdo.jpeg ^ 這次搭配 Intel Core i9-14900K 進行測試。 接下來帶大家一一來看看 GIGABYTE Z790 AORUS PRO X 主機板上的各項擴充與供電插槽吧 ,在主機板左上方處設置了雙 8-Pin 處理器 ATX_12V 供電插槽。 主機板右上角則有兩個 4-Pin 風扇供電插槽,分別為 CPU_OPT、CPU_FAN 風扇與水冷供電 插槽,安裝一體式水冷時可以將水冷頭 PUMP 供電及水冷排風扇線材安裝於此,右邊則有 A RGB 5v 3-Pin 插槽。 https://i.imgur.com/NyhjgJB.jpeg ^ 主機板左上角的 ATX_12V 雙 8-Pin 處理器供電插槽。 https://i.imgur.com/wPTiWe1.jpeg ^ CPU_OPT、CPU_FAN、ARGB 5v 3-Pin。 四槽的 DDR5 DIMM 雙卡扣記憶體插槽,支援 Un-buffered DIMM DDR5 記憶體使用,四條插 槽最大擴充容量總計為 192 GB,也就是單條容量上限為 48 GB,memory overclocking QVL 頻率標榜可達 8266 MT/s(oc),但選購搭配安裝的記憶體型號還是要以主板 memory QVL 相容性報告為主去挑選較好,Z790 AORUS PRO X 同時也支援 Intel XMP 3.0 (Extreme Mem ory Profile) 記憶體一鍵超頻技術認證。 現在配單時經常選購的 2 DIMMs 雙通道記憶體套組,建議優先安裝在 A2、B2 插槽(左邊 數過來第二、四槽位),將兩條記憶體安裝在這兩個位置,記憶體能夠更容易以較高的頻率 來運作。 https://i.imgur.com/VSFQIge.jpeg ^ 4x Un-buffered DIMM DDR5 記憶體插槽,最大支援 192 GB 容量擴充,QVL 最高支援 82 66 MT/s(O.C.) 。 主板右側設有主機板 24-Pin 供電插槽、一個內置 Type-C USB 2.0 (DisplayPort) 插槽( 代號標示:USBDP)、一個 USB 3.2 Gen1 插槽(支援兩個前置 USB 3.2 Gen1 安裝埠)、一 個前置 Type-C USB 3.2 Gen2 x2 (20Gb/s) 插槽、EZ DeBug 燈號、THB_C1/THB_USB4_C2 技嘉 Thunderbolt 擴充子卡插槽、NOISE_SENSOR(噪音偵測插座)、四個 SATA 6Gb/s、兩 個 SYS_FAN/PUMP 風扇與水冷供電插槽、RST_SW 快速重啟按鍵。 這張主機板比較特別的是有一個 CPU 內顯輸出 USBDP 接口,這個 USB Type-C 連接埠支援 USB 2.0 (DisplayPort) 規格以及 Sensor Panel Link 功能可以用來連接機殼內部的小螢 幕,使用者除了可以用來連接 USB 裝置之外也可以連接額外購買的螢幕,該插槽最高可支 援 1920×1080@30 Hz 的顯示規格,想使用這個顯示輸出功能的前提,是你的 CPU 必須具 備 Intel HD Graphics 內建顯示卡,所以如果處理器型號中帶有 F 的就不能使用顯示輸出 功能了。 EZ DeBug 狀態指示燈號,能夠快速檢視主機板自我檢測過程中,有哪些零件產生問題導致 無法開機,使用者可以參考後進行除錯動作。 在 SATA 插槽旁設置了 THB_C1/THB_USB4_C2 插槽,是要搭配技嘉 Thunderbolt 4 擴充卡 GC-MAPLE RIDGE (rev. 1.0) 來使用,若有這項使用需求使用者需要額外加購擴充卡。 https://i.imgur.com/NFipzLg.jpeg ^ 24-Pin 供電插槽、一個內置 Type-C USB 2.0 (DisplayPort) 插槽(代號標示:USBDP) 、一個 USB 3.2 Gen1 插槽(支援兩個前置 USB 3.2 Gen1 安裝埠)、一個前置 Type-C US B 3.2 Gen2 x2 (20Gb/s) 插槽、EZ DeBug 燈號。 https://i.imgur.com/U2obA78.jpeg ^ 內置 Type-C USB 2.0 (DisplayPort) 插槽,支援處理器內建顯示卡畫面輸出功能,可用 於機殼內小螢幕加裝或是連接 USB 裝置。 https://i.imgur.com/EpN4Ii5.jpeg ^ EZ DeBug 透過四顆 LED 燈珠快速辨識主機板自檢的錯誤來源。 https://i.imgur.com/bjZw8ej.jpeg ^ THB_C1/THB_USB4_C2 技嘉 Thunderbolt 擴充子卡插槽、NOISE_SENSOR(噪音偵測插座) 、四個 SATA、快速重啟按鍵。 主機板下排有有著系統前置面板插槽、CMOS 設定清除跳線插槽、四個 SYS_FAN 風扇供電插 槽、QFlash BIOS 更新按鍵、兩個 USB 2.0 (支援四個前置 USB 2.0 安裝埠)、SPI_TPM ( 安全加密模組連接插座)、12V 4-Pin RGB、兩個 5V 3-Pin ARGB、HD_AUDIO 音源插槽。 如果超頻失敗進不去 BIOS 的話,就必須要依靠 CMOS 設定清除跳線插槽來清除設定返回預 設狀態,但因為這張主機板沒有 Clear CMOS 快捷按鍵所以就必須搭配跳線與該插槽使用, 筆者覺得在裸測平台進行超頻會比較方便操作。 https://i.imgur.com/MvDho2q.jpeg ^ 系統前置面板插槽(下方有插槽功能標示)、CMOS 設定清除跳線插槽、四個 SYS_FAN 風 扇供電插槽、QFlash BIOS 更新按鍵、兩個 USB 2.0 (支援四個前置 USB 2.0 安裝埠)。 https://i.imgur.com/Li6HLP0.jpeg ^ SPI_TPM (安全加密模組連接插座)、12V 4-Pin RGB、兩個 5V 3-Pin ARGB、HD_AUDIO 音 源插槽。 https://i.imgur.com/4dAOAlJ.jpeg ^ 主機板電池為 CR2032,要移除主機板 M.2 Thermal Guard Ext 散熱片才會看到。 主機板 PCIe 插槽總共提供三個 x16 長度的插槽,依然保持了 GIGABYTE 的顯示卡安裝友 善設計,將第二個與第三個 PCIe 插槽向下位移,這在顯示卡直插安裝時能夠與其他 PCIe 設備保有更好的擴充相容性,例如額外擴充擷取卡或是音效卡等 PCIe 裝置時,可以避免與 顯示卡散熱模組過近導致顯示卡散熱性能下降的狀況,但對於顯示卡直立安裝的使用者來說 就沒差了。 但擴充也是有要注意的地方,那就是僅有第一個是完整 x16 插槽是 PCIe 5.0 x16 頻寬規 格,且該擴充槽與 M2C_CPU 擴充位置共用頻寬,因此當 M2C_CPU 插槽有安裝 M.2 SSD 時 PCIe 5.0 x16 會自動將頻寬降至 PCIe 5.0 x8 來運作了,但目前即便是旗艦的 NVIDIA RT X 4090 顯示卡使用 PCIe 4.0 x16 跟 PCIe 4.0 x8 去使用性能也不會下降太多,所以當 4 090 因為 M2C_CPU 而被平分頻寬必須以 PCIe 4.0 x8 (主板會配合 4090 自動從 PCIe 5. 0 x8 降低成 PCIe 4.0 x8)來運行也是 ok 的。 第二與第三個 PCI Express x16 插槽雖然有 x16 的安裝長度,但實際上僅有 PCIe 4.0 x4 與 PCIe 3.0 x4 頻寬,用來擴充擷取卡或是音效卡等額外設備已經相當足夠。 PCIe 5.0 x16 顯示卡插槽有專門搭配的 PCIe EZ-Latch 按鍵,這個按鍵有額外翹起,可以 幫助使用者在卸除原有顯示卡或 PCIe 設備時能夠更方便拆卸。 https://i.imgur.com/rWGVTcQ.jpeg ^ PCIe 5.0 x16、PCIe 4.0 x4、PCIe 3.0 x4 插槽。 https://i.imgur.com/O4GCtjr.jpeg ^ PCIe EZ-Latch 顯示卡便利拆卸按鍵。 https://i.imgur.com/qTdkCYJ.jpeg ^ 鏡面反射的 M.2 Thermal Guard Ext 散熱片。 https://i.imgur.com/nlywvsh.jpeg ^ M.2 EZ-Latch Click 設計,能夠免螺絲固定散熱片,對於常常拆裝主機板散熱片的筆者 來說相當方便! 在移除主機板散熱片後,就可以看到 GIGABYTE Z790 AORUS PRO X 的五個 M.2 SSD 擴充安 裝插槽,使用處理器直連通道的 M2C_CPU / M2A_CPU 分別為 PCIe Gen5 x4/ PCIe Gen4 x4 頻寬,第一槽 M2C_CPU(PCIe Gen5 x4) 支援尺寸較寬的 25110/2580 規格;第二槽 M2 A_CPU(PCIe Gen4 x4) 支援常規的 22110/2280 規格 M.2 SSD 安裝。 M2C_CPU 因為支援 PCIe Gen5 x4 M.2 SSD 使用,所以使用較厚的 M.2 Thermal Guard XL 散熱片,標榜有著 9 倍散熱面積帶來更好的被動式散熱性能,其高度較低對於風冷塔散來 說應該比起 GIGABYTE 旗艦等級主機板給的 Thermal Guard III SSD 散熱片更加友善。 而其餘三個使用 Z790 晶片組通道的 M2Q_SB(22110/2280) / M2P_SB(2280) / M2M_SB(2280 ) 插槽,則是支援 PCIe Gen4 x4 頻寬,M2M_SB 插槽同時能夠支援早期的 M.2 SATA SSD 使用,整張主板上的五個 M.2 SSD 安裝位置皆支援 M Key 規格,且 M.2 SSD 正面位置, 主機板散熱片上都有導熱墊搭配提供穩定散熱性能,但很可惜 M.2 SSD 底下就沒有導熱墊 了,僅有第一槽 M2C_CPU(PCIe Gen5 x4) 底下還可以自己加貼導熱墊加強雙面顆粒 M.2 SS D 的散熱,但消費者要自行去其他地方購買導熱墊就是了。 https://i.imgur.com/hGhxVI9.jpeg ^ 給第一槽 M2C_CPU(PCIe Gen5 x4) 所用的 M.2 Thermal Guard XL 散熱片。 https://i.imgur.com/Jo0zu9R.jpeg ^ 五個 M.2 SSD 安裝位置的正面(M.2 SSD 主控晶片接觸面)都配有導熱墊協助散熱。 https://i.imgur.com/FGftLIy.jpeg ^ M2C_CPU(PCIe Gen5 x4)、M2A_CPU(PCIe Gen4 x4)、M2Q_SB(PCIe Gen4 x4)、M2P_SB(PCI e Gen4 x4)、M2M_SB(PCIe Gen4 x4/SATA)。 https://i.imgur.com/5r00Tr8.jpeg ^ WiFi 網卡安裝在 M2P_SB(PCIe Gen4 x4) 下方,若時常使用 WiFi 與藍牙的話,不建議 在 M2P_SB 安裝溫度較燙的 M.2 SSD。 https://i.imgur.com/NpsgDfj.jpeg ^ M.2 EZ-Latch Plus 免工具固定安裝 SSD。 主機板後方 I/O 提供了兩個 USB 2.0 Type-A、WiFi 7 天線埠、四個 USB 3.2 Gen1 Type- A、DisplayPort IN 輸入連接埠、HDMI 2.0、兩個 USB 3.2 Gen2 Type-A (10 Gbps) 、一 個 USB 3.2 Gen2 Type-C (10 Gbps / GIGABYTEVisionLINK / DisplayPort) 、一個 USB 3 .2 Gen2 x2 Type-C (20 Gbps)、RJ-45 5 GB LAN 有線網路孔、光纖 S/PDIF 數位音訊輸出 、兩孔音訊連接埠。 其中一個標示著 BIOS 的 USB 3.2 Gen2 Type-A (10 Gb/s) 接口,在使用 Q-Flash Plus 的 BIOS 更新功能時,需將存有 BIOS 檔案的 UFD 隨身碟,插在這一槽再來進行 Q-Flash Plus 的更新作業。 標示著 USB-C DP/10G 的 USB 3.2 Gen2 Type-C 插槽,同時支援 GIGABYTEVisionLINK 技 術,具備 DisplayPort 顯示輸出、資料傳輸及 20V@3A(60W) 的快充供電功能,使用該插槽 的顯示輸出功能最高可有 4096×2304@60 Hz 顯示規格,但前提是必須將一條 DP 線材連接 獨立顯示卡的 DisplayPort 與主機板後方 DisplayPort IN 輸入連接埠,才能讓這個 USB 3.2 Gen2 Type-C 插槽有畫面輸出功能,與 Thunderbolt 想要畫面輸出功能是相同的意思 。 https://i.imgur.com/MpnLfeA.jpeg ^ 後方 I/O 一覽。 主機板額外小配件有2 x SATA 線材、WiFi 7 天線、測溫線、2x 偵測噪音線、機殼 I/O 整 合扣等。 https://i.imgur.com/B3EGoJj.jpeg ^ 配件一覽。 https://i.imgur.com/6rLVeX5.jpeg ^ WiFi 7 天線安裝展示,底部有磁吸式功能可以固定在機殼上。 GIGABYTE Z790 AORUS PRO X 主機板供電用料 / 18+1+2 相供電、8 層 PCB GIGABYTE Z790 AORUS PRO X 主機板採用 18+1+2 Twin Digital VRM Design 架構,其中 1 8 相 90A SPS 負責 CPU Vcore VCORE Phases(處理器工作電壓)、1 相 60A SPS 負責 VC CGT Phase(內顯)、最後 2 相負責 VCCAUX Phases(CPU 記憶體控制器 [IMC])。 https://i.imgur.com/iHgBDCd.jpeg ^ 主機板裸 PCB 展示。 https://i.imgur.com/RDE8kYd.jpeg ^ 主機板散熱片拆解,可以看到主機板 VRM 供電散熱片內嵌一根 8 mm 鍍鎳導熱管。 https://i.imgur.com/m5399Qw.jpeg ^ 18+1+2 Twin Digital VRM Design 架構,CPU Vcore VCORE Phases 使用 9+9 相並聯設 計。 https://i.imgur.com/WaKaUO0.jpeg ^ 18 個 Renesas / Intersil ISL99390-90A Smart Power Stage (SPS) 負責 CPU Vcore V CORE Phases(處理器工作電壓),最右邊那個是 Renesas ISL99360-60A Smart Power Sta ges (SPS) 負責 VCCGT Phase(內顯)。 https://i.imgur.com/tfigqBp.jpeg ^ Renesas / Intersil RAA229130 PMIC – Power Management IC 晶片。 https://i.imgur.com/Vlyih7h.jpeg ^ 左邊兩個是 onsemi NCP303160 負責 VCCAUX Phases(CPU 記憶體控制器 [IMC])。 https://i.imgur.com/g1SmzAp.jpeg ^ Z790 PCH 晶片組。 https://i.imgur.com/rYsp6nJ.jpeg ^ Realtek RTS5411S USB3.2 Gen1 4-port Hub controller。 https://i.imgur.com/KKodpAO.jpeg ^ DIODES P13HDX 畫面輸出晶片。 https://i.imgur.com/8Ea5x4p.jpeg ^ Realtek RTS5450 USB Type-C 供電控制器。 https://i.imgur.com/iM8G2py.jpeg ^ Realtek RTS5464 USB-C PD、CC 邏輯晶片。 https://i.imgur.com/QZULsHa.jpeg ^ Realtek RTL8126 5GbE 網路晶片。 https://i.imgur.com/ET0wuay.jpeg ^ LeRain JYS13008MF01 PCIe Gen5 訊號穩定晶片。 https://i.imgur.com/71mBeQA.jpeg ^ MXIC MX25L4006E 為 CMOS SERIAL FLASH MEMORY。 https://i.imgur.com/eiitMzw.jpeg ^ ㄢBIOS 晶片。 https://i.imgur.com/GtNxrw1.jpeg ^ ITE IT5701E-128 為 SUPER I/O 環控晶片。 https://i.imgur.com/feZs4NL.jpeg ^ ITE IT8689E 為 SUPER I/O 環控晶片。 https://i.imgur.com/PXR2tIu.jpeg ^ Realtek ALC1220 音源晶片。 BIOS 功能設定選單 主機板通過自我檢定程序後,按下 F2 或是 DEL 按鍵即可進入 BIOS 的 EASY MODE,玩家 們可以在 EASY MODE 內設定基本功能,像是 GIGABYTE PerfDrive 技嘉主機板自動超頻技 術、記憶體 XMP 一鍵超頻功能等等。 筆者搭配 Intel Core i9-14900K 進行測試,GIGABYTE Z790 AORUS PRO X 主機板預設的 G IGABYTE PerfDrive 模式為 Optimization 自動最佳模式,CPU Biscuits 分數為 93.112 C P,小提一下筆者後面在切換 GIGABYTE PerfDrive 模式進行測試時發現 CPU Biscuits 分 數有小幅度變化,我不確定是因為切換模式還是因為重新開機哪個原因導致分數有變動。 GIGABYTE PerfDrive 技嘉主機板自動超頻技術之前筆者有寫一篇介紹,當時是搭配 13900K 進行測試,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我的鷹雄學院 GIGABYTE PerfDrive 技嘉主機板 自動超頻技術介紹》。 https://i.imgur.com/UmzKxMN.jpeg ^ EASY MODE。 若有需要更多細節部分的設定,在 EASY MODE 簡易模式中按下進入 Advanced 高級模式,A dvanced 模式中可以進行電壓、頻率或是各項參數等設定的調整。 https://i.imgur.com/qHvxmK1.jpeg ^ 我的最愛列表,常見的設定操作集中在這。 https://i.imgur.com/MCldNnw.jpeg ^ Tweaker 超頻設定相關,上半部分基本上為 CPU 跟記憶體基本調整。 https://i.imgur.com/H53kTZV.jpeg ^ 進階處理器設定分頁面。 https://i.imgur.com/4xnGiUP.jpeg ^ 進階處理器設定分頁面底下有寫著各核心自動超頻的頻率,超頻過程能夠以這個為基準判 斷哪個核心體質較優。 https://i.imgur.com/HcybS1D.jpeg ^ 進階記憶體設定。 https://i.imgur.com/Ocpe5Sf.jpeg ^ Tweaker 超頻設定中下半部為處理器與 DDR5 電壓設定相關。 https://i.imgur.com/Vw0D4cg.jpeg ^ 進階電壓設定。 https://i.imgur.com/G3TjpJ6.jpeg ^ 處理器/VRM 設定。 https://i.imgur.com/OuxpVj2.jpeg ^ Settings。 https://i.imgur.com/CRXIQ5w.jpeg ^ 平台電源。 https://i.imgur.com/6s6tS7N.jpeg ^ IO Ports。 https://i.imgur.com/f6br8cb.jpeg ^ Miscellaneous 分頁面,主機板右下角的 RST_SW 重啟快捷按鍵可以在這裡設定功能。 https://i.imgur.com/xVVoHbq.jpeg ^ 電腦健康狀況分頁面。 https://i.imgur.com/zKhZ8uv.jpeg ^ System Info. https://i.imgur.com/mpmbORr.jpeg ^ Boot 系統開機相關設定。 https://i.imgur.com/72l7ko7.jpeg ^ 按下 F6 就可以進入 Smart Fan6 風扇轉速曲線設定。 GIGABYTE Control Center 整合軟體 在使用者第一次進入系統時,右下角會跳出 GIGABYTE Control Center (GCC)的下載通知, GCC 是 GIGABYTE 自家的系統整合軟體,在軟體內除了可以進行處理器跟記憶體超頻設置, 以及電壓等相關設定外,也能夠進行風扇模式與曲線、RGB Fusion 等設定。 在裝新電腦時系統會需要硬體的相關驅動,在 GCC 內會收集資訊並統一告知那些驅動軟體 可以下載與更新,玩家們可以自行決定要安裝哪一些驅動。 https://i.imgur.com/wywttsp.jpeg ^ GIGABYTE Control Center (GCC) 下載通知。 https://i.imgur.com/IZegpJa.jpeg ^ 軟體會自動辨識有哪些是 GIGABYTE 可以進行設定的硬體零件。 https://i.imgur.com/8LedgZy.jpeg ^ RGB Fusion。 https://i.imgur.com/W4f9m8J.jpeg ^ Performance 內可以設定處理器與記憶體超頻參數。 https://i.imgur.com/xATrEIq.jpeg ^ 處理器超頻設定。 https://i.imgur.com/CJuA8Nx.jpeg ^ 記憶體超頻設定,但選項挺少的。 https://i.imgur.com/3ViJr08.jpeg ^ 系統警示設定。 https://i.imgur.com/lJkwPH7.jpeg ^ 可更新驅動下載選單。 RGB Fusion 可以設定主機板上各個 RGB 插槽的燈效,GIGABYTE Z790 AORUS PRO X 主機板 本身有燈光效果的部分,集中在主機板後方 I/O 散熱片上的 AORUS 字樣中。 https://i.imgur.com/tV3c73H.jpeg ^ 燈光效果展示。 https://i.imgur.com/nzhIYaJ.jpeg ^ 燈效偏柔和。 https://i.imgur.com/4UCGGkh.jpeg ^ 有漸層感。 GIGABYTE Z790 AORUS PRO X 主機板性能測試 https://i.imgur.com/sLrhugY.jpeg 本次的主機板性能測試使用 GIGABYTE Z790 AORUS PRO X 主機板搭配有著 8 個 P-Core、1 6 個 E-Core 總計 24 核 32 執行緒的 Intel Core i9-14900K 處理器,並且將 BIOS 更新 至 F5f 版本,記憶體則是使用 G.SKILL 幻鋒戟 Trident Z5 RGB DDR5-7200 48GB (2x24GB ) 雙通道記憶體,搭建測試平台測試的過程中,開啟記憶體 XMP 3.0、GIGABYTE PerfDrive _Optimization、Re- Size BAR 等設定。 測試平台 處理器:Intel Core i9-14900K 散熱器:AORUS WATERFORCE II 360 ICE(全速) 主機板:GIGABYTE Z790 AORUS PRO X ( BIOS 版本:F5f ) 記憶體:G.SKILL Trident Z5 RGB DDR5-7200 48GB (2x24GB) 顯示卡:MSI GeForce GTX 1070 Quick Silver 8G OC 作業系統:Windows 11 專業版 22H2 系統碟:WD BLUE 3D NAND SATA M.2 2280 SSD 500GB 電源供應器:MONTECH TITAN GOLD 1200W 顯示卡驅動程式:GeForce Game Ready 552.22 機殼:STREACOM BC1 Benchtable V2 首先由 CPU-Z 檢視本次的測試平台硬體資訊,Intel Core i9-14900K 處理器有著 8P+16 E 核與 32 執行緒,系列代號為 Raptor Lake-S Refresh 使用 Intel 7(10 nm) 製程,主 機板使用 GIGABYTE Z790 AORUS PRO X 支援 PCI-E 5.0 通道,BIOS 為 F5f 版本,記憶體 使用 G.SKILL 幻鋒戟 Trident Z5 RGB DDR5-7200 48GB (2x24GB) 雙通道容量總計 48 GB ,同時跑了 CPU-Z 內建測試 Version 17.01.64,CPU 單執行緒獲得 931.8 分、多執行緒 則為 17073 分。 https://i.imgur.com/rxOzvaP.jpeg ^ CPU-Z 資訊一覽以及 Version 17.01.64 內建測試跑分結果。 處理器跑分測試軟體 CINEBENCH R23,經常用來評估處理器本身的 3D 渲染以及繪圖性能 ,該軟體由 MAXON 基於 Cinema 4D 所開發。 新版本的 CINEBENCH 2024 則是使用 Cinema 2024 程式碼和 Redshift 渲染引擎,能夠 測試 GPU 和 CPU 渲染性能,由於程式碼和編譯器以及使用的場景不同,所以兩個版本的成 績無法比較。 https://i.imgur.com/sHWAZgE.jpeg ^ CINEBENCH R23。 https://i.imgur.com/yPXjEWP.jpeg ^ CINEBENCH 2024。 AIDA64 記憶體與快取測試,這次使用 G.SKILL Trident Z5 RGB DDR5-7200 48GB (2x24GB ) 雙通道記憶體開啟 XMP 來測試,讀取速度為 103860 MB/s、寫入速度為 90194 MB/s、 複製速度則是 95335 MB/s,而延遲為 72.5 ns。 https://i.imgur.com/gpmKpCW.jpeg ^ AIDA64 快取與記憶體測試。 3DMark CPU Profile 本項測試會分別測試 MAX、16、8、4、2、1 執行緒的性能,而 16 執行緒以上的性能更多屬於 3D 渲染或是影音專業工作才會用到,目前主流的 DirectX 1 2 遊戲性能大多可以參考 8 執行緒的分數,而 4 和 2 執行緒的分數則是與使用 DirectX 9 開發的老遊戲相關。 Intel i9-14900K 最大執行緒成績為 16033 分,而主流遊戲玩家們需要注意的 8 執行緒以 及 4 執行緒,分別為 8437、4638 分。 https://i.imgur.com/LdWLxu8.jpeg ^ 3DMark CPU Profile。 另外筆者也使用了常用於遊戲性能模擬測試的 3DMark Fire Strike、3D Mark Time Spy, 搭配 NVIDIA GTX 1070 顯示卡來進行測試,在 1080p 畫質 DirectX11 GPU API 情境遊戲 模擬測試的 Fire Strike 中,獲得 54751 的物理分數;而 1440p 畫質 DirectX 12 GPU A PI 情境遊戲模擬測試的 Time Spy 中,獲得 22714 的 CPU 分數。 https://i.imgur.com/t7laCSg.jpeg ^ 3DMark Fire Strike。 https://i.imgur.com/xCxTUQV.jpeg ^ 3DMark Time Spy。 V-Ray 6 Benchmark 是由 Chaos Group 所開發的圖像渲染程式 V-Ray 引擎測試軟體,透 過免費 Benchmark 來檢視 CPU 與 GPU 在 V-Ray 引擎上的渲染速度,而 V-Ray 項目是針 對處理器渲染性能進行測試,14900K 測試平台在測試中獲得 37467 分。 https://i.imgur.com/1AeLcT5.jpeg ^ V-Ray 6 Benchmark。 CrossMark 有著總計 25 項,包含了生產力、創意內容工作、系統反應性等工作模擬負載 測試,下面的三項分數各有不同的評分標準及使用情境,生產力(Productivity)包含了文 件編輯、試算表、網頁瀏覽,第二項的創造力(Creativity)包含照片編輯、照片整理、影 片編輯,最後一項的反應(Responsiveness)則有開啟檔案、文件的反應速度、多工處理等 情境。 在 CrossMark 這項測試中獲得總分 2365 分、生產力 2112 分、創造力 2914 分、反應 17 77 分。 https://i.imgur.com/ZUmQSs5.jpeg ^ CrossMark 日常使用場景測試項目。 PCMark 10 同樣模擬測試情境藉此得出電腦的整體性能,常用基本功能項目內包含了應用 程式啟動、網頁瀏覽以及視訊會議測試,生產力項目模擬了文檔文件、電子表格的編寫,最 後一項的影像內容創作則包含了照片編輯、影片編輯、渲染等專業測試。 在這項測試中常用基本功能有著 11787 分、生產力 11547 分、影像內容創作 14114 分。 https://i.imgur.com/YevQg7F.jpeg ^ PCMark 10 測試。 Geekbench 6 內的 CPU Benchmark 可以用來測試 CPU 與記憶體性能,項目包括了資料壓 縮、影像處理、機器學習、光線追蹤等,多項日常使用以及專業生產力性能測試。 https://i.imgur.com/AeoOEHt.jpeg ^ Geekbench 6_ CPU Benchmark。 CrystalMark Retro 1.0.1 是一款全面的基準測試軟體,可測量 CPU、硬碟、2D 圖形 (GD I) 和 3D 圖形 (OpenGL) 性能,是由 CrystalDiskMark 與 CrystalDiskInfo 的作者 hiyo hiyo 與 koinec 共同開發的,測試結果都是個別分數並沒有任何常見單位可以參考。 https://i.imgur.com/oP6DQse.jpeg ^ CrystalMark Retro 1.0.1。 在經過以上三小時的各種跑分測試軟體過後,GIGABYTE Z790 AORUS PRO X 主機板於裸測平 台在沒有額外風扇直吹情境下,MOS 最高溫度為 52 °C 而 Z790 PCH 最高則是 47 °C, 因此可以看到主機板本身的散熱裝甲,在沒有額外超頻設定的情況下搭配 i9-14900K 進行 使用,散熱性能也是綽綽有餘的。 順帶一提以主機板預設的 GIGABYTE PerfDrive Optimization 自動最佳模式進行測試,搭 配 AORUS WATERFORCE II 360 ICE 一體式水冷,最高 CPU 封裝溫度 (CPU Package temper ature) 為 96 °C,最大 CPU 封裝功耗 (CPU Package Power) 為 339.9 W。 https://i.imgur.com/9SFQCBN.jpeg ^ 以上一系列測試軟體跑分過程中,同時使用 HWiNFO 64 紀錄 MOS 與 PCH 溫度,最高溫 度僅有 52 °C 跟 47 °C。 五種 GIGABYTE PerfDrive 性能差異 筆者這次搭配 Intel i9-14900K 處理器來測試 GIGABYTE Z790 AORUS PRO X 主機板時,主 機板預設的 GIGABYTE PerfDrive 模式是 Optimization 自動最佳模式,考量到 98% 的使 用者基本上不會進到 BIOS 去調整 GIGABYTE PerfDrive 模式,所以前面筆者就用主板預設 設定去進行性能實測。 但 Optimization 自動最佳模式的設定為 PL1:280 W / PL2:4095W,也就是長時間平均功耗 限制在 280 W;短時間極限功耗(應對 Turbo Boost 極限狀態下的功耗)則沒有上限,這 樣子設定下對於 14900K 來說有一定的性能折損,當然這是較為穩妥的設定方式,畢竟不是 所有使用者都想要選擇極致性能捨棄使用穩定性並帶來高溫。 https://i.imgur.com/sAdARGD.jpeg ^ Optimization 自動最佳模式時的 CINEBENCH 2024 成績。 所以筆者後來進入 BIOS 設定中,單純的去切換其他四種 GIGABYTE PerfDrive 模式:Unle ash、Instant 6GHz、Spec Enhance、E-Core Disable,其他設定都沒動,讓大家看一下五 種模式對於 i9-14900K 有多少性能影響。 https://i.imgur.com/ZQ8wR5V.jpeg ^ 右上角可以快速切換 GIGABYTE PerfDrive 模式。 Unleash 是之前筆者介紹時沒有的模式,但根據開啟後的提示:建議搭配 420/480 AIO 或 是分體式水冷再使用該模式,來推測這個模式應該是完全解放處理器功耗限制。 https://i.imgur.com/lp3TsTF.jpeg ^ Unleash 模式性能都有進步,尤其多核心性能增加了 307 pts,比預設模式增加了 14.9% 的性能。 開啟 Instant 6GHz 這個模式後就能夠讓處理器的兩個 P-Core,直接以 6 GHz 的頻率運 行,適合少數核心運算應用程式中。 https://i.imgur.com/MgiaWD0.jpeg ^ Instant 6GHz。 Spec Enhance 模式主打讓處理器以高性能低溫度來運行,稍微研究一下的話其實可以發現 是將 PL1 長功耗限制為 253 W,而 PL2 短時間功耗則是維持解放上限。 Spec Enhance 模式依然跟上次測試一樣是所有模式中性能最好的,原因依舊是因為 GIGAB YTE 為了讓 Spec Enhance 模式能夠同時滿足高性能與低功耗兩種需求,Spec Enhance 模 式除了有設定 PL1 功率限制外,在某些設定也有細調藉此獲得更好的性能。 https://i.imgur.com/p2zoQVx.jpeg ^ Spec Enhance 模式。 將 E-Core 直接關閉的 E-Core Disable 模式,透過將 E-Core 關閉獲得更低功耗,會有著 更好的溫度表現,但相對的多核心性能成績會有所下降;CINEBENCH 2024 單核心測試使 用的是 P-Core 所以不會影響單核心成績。 https://i.imgur.com/FN3zppe.jpeg ^ E-Core Disable 模式 總結 https://i.imgur.com/UQf9bMO.jpeg GIGABYTE Z790 AORUS PRO X 主機板的全白外觀毫無疑問,完全打中筆者這種全白愛好者的 喜好,在價格更加親民的 ELITE AX ICE 系列出來之前,PRO X 系列主機板是目前新款晶片 組主機板中,做到散熱片與 PCB 都是全白外觀設計且價格還算是能夠負荷的選擇,但是後 來更便宜的 ELITE AX ICE 系列出來之後,消費者就可以用更便宜的價格去購買白色主機板 來裝機,但相對的主板本身供電用料、擴充規格、I/O 規格等等細節就會差 PRO X 系列主 機板一點,這部分就看消費者如何去選擇(但我相信大家都會選擇便宜的啦)。 https://i.imgur.com/94uMF8D.jpeg 有著 18+1+2 相 SPS 供電的 GIGABYTE Z790 AORUS PRO X 主機板,使用大面積散熱裝甲搭 配 8 mm 熱導管,為 Intel 14th 消費級旗艦處理器 i9-14900K 帶來穩定超頻發揮空間, 使用 8 層 PCB 進一步降低 56% 的信號傳輸耗損,讓記憶體 QVL 最高標榜可達到 8266 MT /s。 整張主機板有著 5 個 M.2 SSD 安裝位、4 DIMM 記憶體插槽最大可擴充 192 GB 容量、5Gb E RJ-45 LAN 有線網路、Wi-Fi 7、藍牙 5.3、多個 USB Type-A 以及 Type-C 可用,對於 大多數電競玩家或是預算充足的消費者來說,這張主機板已經相當夠用了,若還想要進一步 獲得更多主機板擴充性能就要再多花幾千塊上到次旗艦的 AORUS MASTER 系列了。 -- Sent from my Nothing A065 PiTT // PHJCI -- 心得就是結論 開箱文轉載都是經過個人授權 這不是情報文 沒有心得限制 開箱文 你要的話 整篇文章沒三十字都可以
41
Re: [心得] 群暉NAS Synology DS223 技術支援心得 這家公司技術支援是不是一流的喔? 要看回答問題的那位是不是理解使用者要表達啥。 可是開發團隊非常有問題,我認為非常高傲。 群暉從2015年推出自有品牌的wifi路由器至今, 價錢高,訊號表現完全跟價格對不上,但軟體使用上還算可以。 可是,對應的韌體卻有一個問題,那就是IP顯示直接一國兩制。 當裝置目前無任何封包傳輸時, A介面直接不顯示裝置IP,可是B介面卻有顯示, 但那個IP還在該裝置身上。 不好意思,如果真發生IP衝突, 我要以哪個介面顯示的資訊為主? 還是我要去看每個人的手機上面的IP是寫多少嗎? 這個問題從2015年,群暉的第一台RT1900ac就已經存在了, 直到2022年,RX6600ax和WRX560上市,這個問題還是沒改好。 這問題,我在2020年使用RT2600ac和MR2200ac就有反應。 結果群暉的技術支援完全不曉得我在表達什麼。 去年2023年初,我使用RT6600ax又在反映一次, 信件來往多次,群暉都完全文不對題。 直到最後一次信件,內文寫得非常兇, 才願意將我的問題回報給開發團隊。 直到今年2024年,距離2023我回報快要將近一年了, 問題有改嗎? 答案是沒有。 所以我才會說,群暉的開發團隊很高傲, 連技術支援有時候也不知道在寫什麼。 如果要問我群暉的wifi路由器推薦買嗎? 如果你要享受高傲的開發團隊就可以買。 : 懶人包: : 給群暉個好評,有效快速解決使用者問題。 : 再來看看套件更新速度能不能跟得上了。 : 特地來寫篇文幫群暉加加分。 : 本篇均家用使用者自購實際體驗,沒收半毛錢葉配,敬請安心食用。 -- 你還要在加上一個, 他們自認為對使用者超好的重新定義,實際上都是垃圾。 要開罵很多次才有可能願意改 這家公司就高傲又大頭症阿 說句更精確的, 他們認為很好的東西,對使用者而言都是臭不可聞的大便 第一次在RT6600ax看到2.5G,忽然覺得,這家公司是怎麼了? 群暉的NAS也很高傲啦... 整家公司不知在高傲幾點的 群暉很厲害, 沒有那些大公司的命,行事作風卻向他們看齊 然後每次發表會搞得很像施捨,對,就是在施捨 但多通道還要看環境耶 USB3.0屌打smb多通道XDDD 對,就是在說這些地方, 他們把不合理當成合理,真的有夠... 你弄錯了, 群暉學蘋果的生態系模式,是在更早之前。 第一台wifi路由器推出後,就有這個傾向了 去年我工作的機關進了兩台ds923+, 上一台是用了將近5年的qnap。 雖然群暉跟威聯通都有漏洞, 以漏洞而言,群暉的問題比威聯通還要少。 光是威聯通被勒索病毒打下來的案例比群暉還要高,我就怕死了。 可不想半夜被call起床尿尿。 所以,去年就選了群暉,就把威聯通關機下線了。 群暉確實有打進商業市場的本錢, 光是買機器然後上面的備份套件就可以替單位省下軟體錢了, 根本是買機器附贈軟體。 所以,群暉很清楚自己的客群是那些人。 這也是他們高傲的理由。 其實abb最大的好處是,他可以備份機器的磁區。 如果,你是為了要讓兩台NAS的資料夾結構保持一致, 然後A-NAS掛掉離線, 為了讓使用者可以B-NAS在相同的資料夾路徑找到檔案的話,abb完全不適合。 因為abb會將A-NAS的資料夾寫進B-NAS的指定路徑。 所以,abb無法適合任何的環境。 所以,我測試後, 才用Synology Drive ShareSync來將A-NAS備份至B-NAS, 就是為了兩邊的資料夾結構保持一致。 對了, 其實群暉有篇技術文件有寫每個備份套件的差異性,還有適合的環境 那你可以回報,然後看群暉會用什麼啼笑皆非的內容來回你 其實就是軟體。 硬體不值那個價, 但軟體可以簡化比較專業的設定,我只能這麼講。
52
Re: [請益] 現階段先升級入門卡再觀望50系列? 現在這年頭 新卡出來導致舊卡降價這種事情 已經不太明顯了 或是進展緩慢 現在等5090的理由只有一個 [4090滿足不了我 我有$$ 給你趕快出 ] 環保一點的話 4080/4090 鎖定功耗60% 效能大約還能維持94% 就變得省電又安靜 我自己都這樣設定 省電也減少電源供應器的消耗 在目前4090以下可以滿足的情況下 買現在的卡就對了 如果還講CP值 4080S算是比較高的 你的需求 完全不用等 至於4070S還要猶豫... 同學 一張卡用個3-4年其實不是問題 這幾萬元 對於你的青春年華來說 根本不值得猶豫 等你以後結婚生子 可能再多錢也沒時間玩遊戲了 把握青春 不需要妥協 共勉之 : 前幾天看到有人開文問現在這個時間換顯卡好不好,我自己也遇到相同的問題 : --->目前使用的電腦顯卡是RTX2070 : 跑蠻多新遊戲已經有點力不從心 : 原本去年就想要直接升級RTX4070打算再撐個三四年 : 不過價格讓人打退堂鼓,今年看起來選擇比較多一些了 : 但又聽到傳言50系列要出來 : 擔心現在買了40系列的技術會不會落伍太多 : (畢竟DLSS 3可是真的黑科技,和 1、2差別頗大) : 所以也想過看是否先升級入門卡如RTX4060或RTX4060TI先擋一下 : 再觀望50系列的發展做決定? : 另外想問一下有哪幾張性價比高的? --
30
[開箱] 一卡傳三代 - Intel 900p 280G AIC 先前整理家中Host遊戲伺服器與打雜的主機時,發現裝在上面的Vector150已經邁入7歲了 外加手癢想買東西的作用下,每天下班就是固定花15分鐘晃淘寶上的一線城市店,物色著 有沒有全新或是低寫入的優質垃圾在這個SSD很貴的時期能讓我撿到 很剛好的在某一日蹲7450Max 2280補貨時意外被我蹲到了本日的主角 國行正品 Intel Optane 900p,618RMB(台票2800)帶回家 雖然商品文宣說是全新,但我完全沒有預期是新到連Reseller的公包都還在 https://i.imgur.com/UZDove4.jpeg 產地和其他2018年開箱文一樣在台灣,等於是周遊了一趟內陸又回到原產地 https://i.imgur.com/QnTw3AT.jpeg 沒有SC的序號 https://i.imgur.com/pCEP7k6.jpeg 摸起來有點粉嫩的外盒 https://i.imgur.com/jEjQXpo.jpeg 官方5年保 https://i.imgur.com/VIQR9L9.jpeg 查了一下Intel保固,900p有分兩種版本:普通版和SC促銷版,但都是共用SN與SA https://i.imgur.com/rcwk4QJ.png "這卡超生,生到保固還有整整兩年" 不過真的RMA的話應該只會退你錢不會退你貨,另外從保固推測生產年份應為2021 https://i.imgur.com/84I0q0C.png 本體,AIC版本,帶全高與半高檔版 https://i.imgur.com/oU6cn73.jpeg 正面,與鄉民(卡)尺寸對比,大概是兩個鄉民長 https://i.imgur.com/6EX21Ox.jpeg 背面,要更換檔板會需要用梅花螺絲起拆 https://i.imgur.com/pZcBejz.jpeg 側邊,裝飾罩底下是一體的鰭片 https://i.imgur.com/kjfBNC0.jpeg 上機測試,Windows下格式化後容量約261GiB https://i.imgur.com/MfyYsJU.png 測個短跑快樂表,真實力還是得要全盤連續寫入才看得出來 https://i.imgur.com/j3u8jLM.png https://i.imgur.com/3qsojbp.png https://i.imgur.com/vX5Hlkt.png https://i.imgur.com/h8z76q9.png 結論:適合拿來收藏(貢)或是對於寫入延遲很要求的使用者,一般情境很難領教到它的本事 近期也有批全新的P4800X 375G(HPE貨),有興趣且能接受U.2介面的也是不錯的選擇 -- #1MrbeYhT (PC_Shopping) -- 剛才回去看么吉才發現後面推文有提到那顆1.5T的來源 盒裝905P 1.5T 400美內確實划算,消費級的自帶M.2轉U.2線 轉卡幾種形式 1. 樓上板主圖中全高AIC的,PCIe直接轉U.2,關鍵字PCIe轉U.2 優點是便宜省事,即使是跑4.0的也便宜(賣的也幾乎都4.0),缺點就是會吃掉主板領空 這種適合主板大空間大的,放在MATX有點極限,ITX就更不用講了除非你想搞怪卡玩拆分 https://i.imgur.com/4e35PSD.png 2. M.2直通U.2,也就是900p/905p零售會附贈的線,關鍵字M.2轉U.2 價格比前者高而且有分3.0和4.0的版本,優點是可以把硬碟掛到其他地方去而且同樣省事 缺點是買之前要先和賣家確認好能跑上4.0不掉,如果你有4.0需求的話 3. PCIe/M.2轉SFF-8643(MiniSAS)轉SFF-8639(U.2/U.3) 優點是PCIe/M.2端選擇彈性大,線材長度彈性也大,搞x4x4x4x4最佳解 缺點只接一個硬碟的前提下價格和前者差不多、線材品項很花、還有要上4.0很多鬼 轉接卡線材其中一個不穩等著你的就是掉盤(硬碟IO到一半消失) 只跑3.0倒是沒啥大問題 結論:單盤/多盤有空間選1沒空間選2,玩拆分選3(佳翼那款x4x4x4x4有掉盤疑慮) 更想等便宜P5800X的E1.S洋垃圾(如果有的話),4.0最強帝王
[情報] i皇認為13/14代不穩源自於板廠超規格預設 原始英文來源:Wccftech https://wccftech.com/intel-blames-motherboard-system-manufacturers-14th-13th-gen-cpu-stability-issues/ 縮網址: https://bit.ly/44lZthD 中文報導來源:UNIKO's Hardware https://unikoshardware.com/2024/04/intel-14th-gen-cpu-stability-issues.html 縮網址: https://bit.ly/4bfnv01 -以下中文全文- 據 Wccftech 表示,Intel 現在已經將未正式發佈的聲明提供給媒體,內容稱這次事件, 可能跟 CPU 處於超出規格的操作條件有關,導致在高溫下持續出現高電壓和高頻率, 最終讓 CPU 產生不穩定現象。 Intel 發現 13 / 14 代 CPU 穩定性問題來自於非預設值運作 以下是 Wccftech 公佈的 Intel 聲明原文: Intel has observed that this issue may be related to out-of-specification operating conditions resulting in sustained high voltage and frequency during periods of elevated heat. Analysis of affected processors shows some parts experience shifts in minimum operating voltages which may be related to operation outside of Intel specified operating conditions. While the root cause has not yet been identified, Intel has observed the majority of reports of this issue are from users with unlocked/overclock capable motherboards. Intel has observed 600/700 Series chipset boards often set BIOS defaults to disable thermal and power delivery safeguards designed to limit processor exposure to sustained periods of high voltage and frequency, for example: – Disabling Current Excursion Protection (CEP) – Enabling the IccMax Unlimited bit – Disabling Thermal Velocity Boost (TVB) and/or Enhanced Thermal Velocity Boost (eTVB) – Additional settings which may increase the risk of system instability: – Disabling C-states – Using Windows Ultimate Performance mode – Increasing PL1 and PL2 beyond Intel recommended limits Intel requests system and motherboard manufacturers to provide end users with a default BIOS profile that matches Intel recommended settings. Intel strongly recommends customer’s default BIOS settings should ensure operation within Intel’s recommended settings. In addition, Intel strongly recommends motherboard manufacturers to implement warnings for end users alerting them to any unlocked or overclocking feature usage. Intel is continuing to actively investigate this issue to determine the root cause and will provide additional updates as relevant information becomes available. Intel will be publishing a public statement regarding issue status and Intel recommended BIOS setting recommendations targeted for May 2024. 來自先進 GPT-4 的 Copilot 翻譯版本: (轉至電蝦前再經E7lijah潤飾一些用詞) Intel觀察到,這個問題可能與規格外的運作狀態有關, 導致在高溫期間持續出現高電壓和高頻率。 受影響CPU的分析顯示,一部分CPU在最小工作電壓上出現變化, 這可能與超出Intel規定的運作狀態有關。 雖然根本原因尚未被確定,但Intel觀察到, 報告此問題的大多數使用者都是使用有解鎖/有超頻能力的主機板。 Intel觀察到,600/700系列晶片組主機板們 經常將BIOS預設值設定成停用熱保護與電源供應保護, 這些保護旨在限制處理器暴露於持續高電壓和高頻率,例如: 停用Current Excursion Protection (CEP)。 啟用IccMax Unlimited bit。 停用Thermal Velocity Boost (TVB)和/或Enhanced Thermal Velocity Boost (eTVB) 。 可能增加系統不穩定風險的其他設定: 停用C-states。 使用Windows 終極效能電源模式。 將PL1和PL2提高到超出Intel建議的限制。 Intel要求系統和主機板製造商為終端使用者, 提供一個符合Intel建議設定的預設BIOS設定檔。 Intel強烈建議,客戶的預設BIOS設定,應確保在Intel的建議設定內運作。 此外,Intel強烈建議主機板製造商為終端使用者實施警告, 提醒他們任何解鎖或超頻功能的使用。 Intel正在積極調查此問題以確定根本原因,並將在相關資訊可用時提供額外的更新。 Intel將在2024年5月針對問題狀態,和Intel建議的BIOS設定推薦,發布公開聲明。 Wccftech指出,這些設定通常在主機板上預設為啟用, 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法是手動調整設定,或簡單的對CPU進行降壓/降頻。 但無論哪種方式都會導致CPU性能下降。 不過進行調整是必要的,因為CPU長期以超出預定規格的參數運作, 最終會導致嚴重的矽退化,產生更多問題, 例如BSOD(藍底白字)、無法打開任何應用程式以及I/O、DRAM問題。 https://i.imgur.com/3kUkqsY.png https://i.imgur.com/K2WvHih.png https://i.imgur.com/yQdPKLZ.png 現在主機板製造商終於開始透過加入新的「Intel BaseLine」BIOS選項, 來解決這些問題。例如華碩和技嘉已經推出了新的BIOS,微星也提供BIOS設定指南, 以緩解Intel第13代和第14代未鎖頻CPU上的穩定性問題, 而其他主機板製造商也將陸續提供他們的解決方案。 目前Intel還在調查詳細的原因,預計5月會公佈結果跟建議的BIOS設定。 UH筆者建議Intel第13代和第14代未鎖頻CPU的使用者, 先到主機板官網看看有沒有新的BIOS可以用, 記得更新完要手動套用Intel BaseLine設定檔, 沒有的話也可以參考已公開的Intel BaseLine設定檔去調整。 雖然使用後效能可能會小幅降低,但總比出現不穩定的狀況好。 - i皇be like: https://i.imgur.com/UlGCcxx.png 都是板廠們不聽我的話 各家為了衝跑分都把BIOS預設調太高調太爽 以後全部校正回歸 不能再用4096W i.e.,無上限去跑了 買K版也請不要超頻 乖乖降壓降頻到Intel Baseline 當成基頻高一點的非K來用 畢竟買i就是要穩定對吧XD 蘇媽還在旁邊納涼 隔壁就快把自己電死了 超好笑 -- 上課draw eye 好瑟喔 https://i.imgur.com/WuVo8fC.jpeg -- 偶爾看到有趣的就丟上來分享一下 → tomsawyer: 所以cep要開還是要關 我怎麼記得之前 1.200.67.114 04/29 02:22
30
[情報] 7星所有AMD RX7000系顯卡皆已停產 挖屋? https://x.com/HardwareUnboxed/status/1783689694762668286 https://i.imgur.com/HJKwMyw.png 4折星這一兩年年跟AMD似乎沒很合的消息眾所皆知 整個AMD RX 7000系列就只出了7900XT/7900XTX跟7600 三張都是拿舊模組濫竽充數 https://i.imgur.com/fpbM3bm.png https://i.imgur.com/ZGLjEpA.png 接下來完全沒出卡了 就連7700XT/7800XT更是一張消息都沒有 連個丐版都不願意出 然而就在今日 Hardware Unboxed這個很老牌的大咖媒體爆料了 https://i.imgur.com/ZvjRISn.png 你現在要找到還有4折星的rx 7000系顯卡幾乎都沒貨了 Fun Fact: 算上各種OC版以及哩哩叩叩怪卡 4折星40系列型號是RX 7000的36倍 XDDDDDDDD https://www.amd.com/en/partner/specifications/graphics-cards.html AMD官方顯卡合作夥伴網站 https://i.imgur.com/0oPXXQZ.png 除了7600外 MSI的另外兩張直接消失了 https://i.imgur.com/04CzHSO.png 你看共碩的就很正常 https://i.imgur.com/snCdAgH.png 據稱那台破爛掌機也是跟AMD不太合的結果嗎XDDDD 雖然i皇半買半相送 但要鼓起那麼大的滯銷風險接受也很奇怪 從這些角度想想 或許跟AMD不合是真有其事了 不然我要是廠商 怎麼可能要去弄一個很不成熟的東西 (加上4折星這種大便軟實力 我是不相信他們不知道) (除非他們很有自信 就像coachella的LE SSERAFIM的小櫻花一樣) 總而言之 今年都這樣了 往後要看到AMD顯卡在4折星這邊大放異彩好像不太可能了 -- https://i.imgur.com/GXtPvGO.jpeg https://i.imgur.com/Rmxqhlb.jpeg https://i.imgur.com/YqpKkhK.jpeg https://i.imgur.com/lDIUVAW.jpeg https://i.imgur.com/oh27V42.jpeg https://i.imgur.com/hbQrDp7.jpeg https://i.imgur.com/jU6Sq5F.jpeg https://i.imgur.com/frtpmC4.jpeg https://i.imgur.com/yUVyVf7.jpeg https://i.imgur.com/jyHxYJB.jpeg https://i.imgur.com/AQjSv0K.jpeg https://i.imgur.com/GSIWfWt.jpeg --
50
[閒聊] 個人Intel 12~14代CPU調整方案 從12代開始就改這種方式針對日常使用超頻,用LN2是另一回事 個人覺得傳統固定電壓方式不是那麼適用12代以後的CPU 沒有特意針對近期災情去調整,但調完電壓曲線會比較好看,一定程度上能避免災情的狀況 ,大概啦.. 到現在還沒定調災情原因,偉哉I皇 測試平台 (BIOS Ver.: 1.90) https://i.imgur.com/D06Lys9.jpeg 燒機軟體: 主要是y-cruncher、R23/Prime95輔助 基本上就是比較動態的方式去調整電壓 好處是壓榨每一分電壓空間(輕負載高頻高壓、重負載低頻低壓),壞處是很花時間(X BIOS設定: ACLL=1: 線路損耗補償,常常會補過多電壓索性關掉自己調整,Intel預設是110mV,當然這 部分板廠都有最佳化過,但個人還是不喜歡所以關掉(MSI BIOS中的110=110mV, 1=1mV) DCLL=1: 把ACLL補的電壓掉回來以計算較準確功耗 以下功能關閉/設為0 1. Intel C-state 2. Enhanced Boost 3. Intel TVB oltage optimizations 4. AVX2 Voltage Guardband 目前為止是為了拿到手上CPU的電壓曲線 https://i.imgur.com/egV42Gg.jpeg 一個一個點抓出來,這邊建議用XTU即時調整並量測 Note1: 三個電壓會取最高值所以量測時把其他兩個電壓降到最低再開始,量P-core跟Ring 可以直接把E-core關掉,不然低頻時E-core電壓太高會蓋過去量不到,圖中可以看出來 可量測最高頻率:P-core: 58x; E-core: 43x; Ring: 50x 量完後記得把C-state打開 想知道手上CPU體質就是看這張電壓曲線圖了,圖中這顆體質就偏差(個人覺得算大雷了) 接著最佳化預設頻率(P:55/E:43,我這顆體質比較差改用54/43去調整)的電壓曲線 PL1=PL2=253W: 實際功耗會低一點,因為前面DCLL關掉了,覺得沒差也可以不用設功耗牆 Loadline Calibration Control=mode5: 因為前面線路損耗補償關掉了,重負載時電壓會不 穩,這邊從最低補償開始測試抓到最穩的那個模式,我是mode5 再來用Core Voltage Offset調到穩定臨界點 最後用VF Point微調電壓,我只動了43x/51x/54x,43以下全部套用43的值 Note2: 過程中電壓調整請搭配量測出來的電壓曲線調整,否則還是有可能被覆蓋過去 如果你怕最近的縮缸、不穩定災情,調整到這邊為止「個人」認為就差不多是比較安全的狀 態了 以下OC部分 其實步驟大同小異,VF Point針對56~58x的部分微調電壓 Q: 如果58x以上呢? A:會沿用58x的電壓 調完後就用Active Core Tuning+Per-Core Tuning去調不同負載狀況下的頻率,壓榨最後的 一點空間 Note3: 可以觀察Die Shot,不要讓頻率最高的兩個P-core是相鄰的,物理隔絕熱點 ,印象中上排是1357、下排0246 https://i.imgur.com/RFbBju0.jpeg BIOS設定圖 這種方式非常不建議抄作業,需要根據個人CPU體質調整,像我這顆體質很差加上RAM超的比 較多,補的電壓偏多 https://i.imgur.com/iNeX5Lj.jpeg https://i.imgur.com/kGqHzRi.jpeg https://i.imgur.com/6vChqEs.jpeg https://i.imgur.com/s6GIEGF.jpeg https://i.imgur.com/npRaxGC.jpeg https://i.imgur.com/dyFbvuz.jpeg 以上 我是用動態電壓的方式去超,其實也能用TVB利用溫度去動態超頻 但我個人比較喜歡用電壓去調整,電壓曲線整體看起來會好看點 最後XTU最新版VF Point貌似不能設負值,要用舊版的 -- 我用Godlike蠻久了,從X99一路用到現在 沒有,懶人的話這方法可以略過了,這方法是想辦法壓榨每一分的散熱跟電壓空間 我只能說我比較無聊,每一代不管A,I我都會想辦法做類似的壓榨式調整 是的 C-state關掉是為了量測電壓曲線,量完還是要打開的 講到點上了 弄這些東西對我來說就是在玩跟用電腦了xD
[心得] 大型貓抓版T28 PLUS防貓抓電競椅半年開箱 先附上凶手照片 QAQ https://i.imgur.com/3JHcVBL.jpeg 以及苦守寒窯(x)半年屹立不倒的主角 https://i.imgur.com/qv9cFay.jpeg 養貓多年來,被毀滅的椅子真的是罄竹難書…… 有網購1000多的便宜辦公椅、IKEA Bomstad 也有一把一萬的IKEA Grann 還有真皮的餐桌椅數把 真皮沙發、貓抓皮沙發各一座…… 想來都是血汗,我的血汗錢(遠目) 去年因為肩頸痠痛有考慮要換人體工學椅 實際跑了一趟三創試坐後才發現還有這種防貓抓椅 雖然電競椅很不中女生的審美我誠實豆沙包 但是如果真的可以防抓的話完全可以說服自己 「椅子是拿來坐的不是拿來看的」 「中看不中用的椅子不到三個月就毀滅了」XD 我不是什麼電腦椅專業戶看我前面買的椅子就知道 就以多貓家庭資深養貓人家 以及久坐電腦椅到每週去按摩目前還在整骨中 這兩個角度來分享 先分享一下功能面 第一次坐到電競椅真的有驚艷那個包覆感 外加椅子真的有夠大 冬天想要在椅子上放毯毯蓋腳都可以! (或是可以人貓同坐,真的還有空間) 這把本身傾角很大,腰靠也是可以調整的 這兩點是我自己比較在意的 雖然多數坐在電腦椅都是在工作 不過週末也是會有想爛在椅子上看美劇的時候 XD https://i.imgur.com/Xd8VaQS.jpeg 躺平後想要小睡一下也是舒服的 https://i.imgur.com/YSS5bW3.jpeg 把手的部分上下、前後左右都能調 我身高有171、手腳長,我娘矮了我約15公分 平常要坐都能調到適合自己的角度和位置 https://i.imgur.com/9yKeVXt.jpeg 為了防貓抓所以捨棄了人體工學椅 不過這把腰靠的部分也是可以調整的 像我自己腰部比較凹所以習慣轉比較凸起 跟過往的椅子比起來久坐確實比較舒服 https://i.imgur.com/szUoP30.jpeg 底盤的部分除了調整高低以外 左手邊還有一個搖椅功能鈕 搖椅的鬆緊度也是可以調整的 我自己很少用,不過據我弟坐過的經驗 —— 直白的說法是:「很爽。」 https://i.imgur.com/4K74WmA.jpeg 我自己對這把椅子的心得是覺得像「沙發版電腦椅」 絨布材質很舒服(尤其是冬天) 但以我爆汗人來說夏天也不會明顯熱很多 真皮椅久坐其實悶又不吸汗 天氣要是真的熱坐什麼椅子都一樣 XD /// 再來是養貓人家心得的部分: 貓真的是很容易吐的生物 QAQ 吃太快也吐、毛太多也吐、跑一跑想吐就吐(?) 有一陣子我家貓在轉食真的是每天都在搜集嘔吐物 椅面有做防潑水基本上快點擦掉不會有滲進去的問題 我都是衛生紙先擦掉再用濕紙巾擦拭 清潔部分算是很容易 再來是貓毛的部分,我都說我養的是蒲公英不是貓… 有養貓的一定懂,貓毛真的超難清! 但是這把基本上只要用手,對,徒手!就可以集毛! https://i.imgur.com/XuC5nmG.jpeg 真的很在意每一根毛的話用IKEA滾輪滾一滾就好 不過真的不太卡毛,我的滾輪都還是滾床比較多 XD 至於貓會不會抓 我覺得是真的比較不愛抓! 之前買過貓抓皮沙發不開玩笑一個月內被抓爆 (後來做功課才知道貓抓布跟貓抓皮等級也有差) 我家四隻貓都有試圖抓過 不過可能因為布面的結構比較密爪子不容易插進去 久而久之也是不太會抓了 附上半年抗戰成果: https://i.imgur.com/rRbILZn.jpeg btw. 雖然我自己沒有在用, 但椅背是有一個收納袋的,感覺可以放書或雜誌(? https://i.imgur.com/SWgYYVa.jpeg 最後總結一下: 功能面上我自己是覺得物有所值 工作日我坐在電腦椅上的時間基本超過10小時 加上一忙起來也不會記得什麼要起身活動一下 所以長期都有肩頸酸痛的問題 換了椅子之後比較明顯的是我去按摩的頻率有減短 當然還是要從坐姿開始調整啦,我還在努力 XD 至於對於養貓人家來說我個人是極推 防潑水、好清潔、貓不愛抓以及耐抓都是理由 沒什麼好嫌棄的 養貓後能撐過3個月的椅子我都是respect 這把已經陪我超過半年了還有這樣的完整度 我應該我可以從椅子大戶畢業了 最後用我家撒嬌大魔王的照片結束這回合 希望我們沒有下次見 XD https://i.imgur.com/DIAaS6A.jpeg --
40
[情報] 抓緊啦 4060Ti供貨緊缺 要漲價了嗎↗↗↗ 傳主流品牌RTX 4060 Ti下半月供應緊縮,貨源出現較大問題 https://www.expreview.com/93483.html -- 進入2024年後,RTX 4060和RTX 4060 Ti系列顯示卡就持續出現貨源不足的問題。特別是 農曆春節以後,受到市場需求爆發、人工智慧(AI)熱潮、加密貨幣價格飆升、GPU晶片 供應延遲,以及代工廠產能跟不上等因素影響, https://i.imgur.com/e0oYN3R.png 據博板堂透露,各品牌現階段Geforce RTX 40系列的供貨依舊緊缺,不過主力型號的RTX 4060 Ti系列貨源出現了較大的問題,使得供應量大幅減少。雖然市場需求飆升,但是 NVIDIA近期採取以不變應萬變的策略,沒有追加訂單,使得RTX 4060 Ti系列的情況更為 突出。 據了解,幾家主要的顯示卡品牌廠商,包括七彩虹等,進入4月後的兩週內,工廠供貨端 RTX 4060 Ti系列的供應量減量明顯,每次每家的分攤量只有最多50片左右,多數代理商 的需求都無法達到滿足。 Geforce RTX 4060 Ti搭載了基於Ada Lovelace架構的AD106-350(8GB)/351(16GB)GPU ,台積電4N製程製造,採用PCIe 4.0 x8接口,擁有4352個CUDA核心、34個RT核心和136個 Tensor ,基礎頻率為2310 MHz,加速頻率為2535 MHz,搭配8/16GB的GDDR6顯存,位寬為 128-bit,速率為18 Gbps。顯示輸出方面,為標準的三個DP 1.4a介面和一個HDMI 2.1介 面組合。顯示卡僅配備一個8Pin外接供電接口,整卡功耗為160/165W。 -- 哎呀哎呀 我們的主流4060Ti供貨要不足啦 老黃看來也走一個減產策略 或是把產能都放在高階卡上 所以我們玩家主流卡現在貨不夠喇喇喇喇 ↖↖↖↖↖↖這484代表顯卡價格又要漲啦↗↗↗↗↗↗ 妳各位r 最近想買主流卡的 先上車喇 別說我沒提醒 等等漲上去就來~不~及~囉~~↗↗↗ -- https://i.imgur.com/yyqWXxY.jpeg https://i.imgur.com/tp7aGHE.png https://i.imgur.com/JmnqFRy.jpeg https://i.imgur.com/y3XtStL.png https://i.imgur.com/4vGy7uu.jpeg https://i.imgur.com/V6DIGZV.png https://i.imgur.com/nS1Zp2W.jpeg https://i.imgur.com/OfI6kpR.png https://i.imgur.com/0GDOvTb.jpeg https://i.imgur.com/mNSokJj.png https://i.imgur.com/lNINiTK.jpeg https://i.imgur.com/pqy0VOt.png --
40
[情報] 有夠扯Zen5 APU 16C32T 40CU核心超7600XT https://www.hkepc.com/22333 AMD 下代 Strix Halo APU 處理器 40 CU 的 RDNA 3.5 GPU 16 核心 Zen 5 -- 【勁到爆炸 】Twitter 上流出了一份 144 頁的 AMD 官方文件,証實了明年推出的 Zen 5 APU 處理器規格將會非常強勁, 根據流出的 AMD 文件顯示,AMD 下代 Zen 5 APU 將會有正常版的 Strix Point 及巨大 化的 Strix Halo,Strix Point 將會沿用單晶片設計,不過 CPU 核心將會由現時最高 的 8 核 Zen 4、16 線程增至 12 核 Zen 5、24 線程,同時 GPU 亦會由 12 個 RDNA 3.1 CU 單元 增至 16 個 RDNA 3.5 CU 單元,NPU 運算能力會增至 50 TOPS,TDP 規格 為 45W~65W。 巨大化的 Strix Halo APU 更加誇張,採用 Chiplet 設計共有 2 個 8 核心 Zen 5 CPU 晶片令核心數目增至 16 核、32 線程,再加上 1 個具備最高 40 個 RDNA 3.5 CU 單元 的 SoC 晶片,要知道 RX 7600 XT 也只有 32 個 CU 而已。 值得注意的是,Strix Halo APU 在 SoC 會新增 32MB MALL cache,它的作用類似現時 的 Infinity Cache ,能減低對記憶體頻寬的使用,令 GPU 性能得以提升,有台灣廠商 透露 Strix Halo 的 GPU 性能甚至媲美 RTX 4060 Laptop,NPU 運算能力最高可達 60 TOPS。 現時,Strix Halo APU 官方 TDP 規格為 70W,廠方可以因應裝置的散熱設計作出調整, 最高可以達 130W 以上。 https://i.imgur.com/3biuZFi.jpeg -- 三小 也太扯了吧 AMD APU是很強沒錯 但強到最高40CU 直接超越7600 XT的核心數也有夠誇張 https://i.imgur.com/aoWCjEP.png 雖然USerBenchMark不是很準 但看到網路上一狗票更野雞的網站也是可以參考下了 最高130W up的APU 我是想不到搭載在哪裡... 除非是入門款電競筆電啦 要不然就是跟電蝦有關的迷你小主機 130W應該還算在可以壓制範圍內 聽我說 蘇媽 不如你把它放在桌機平台上 如何r 你看 桌機解熱能力更屌 而且感覺更符合他的定位阿 SoC要130W的市場 我是想不太到啦 但是桌機130W根本輕輕鬆鬆 如果這東西真的出到桌機上了 入門市場就真的很精采要大洗牌了欸 以上是有夢最美 希望相隨環節 真希望哪天蘇媽不小心撞到出這東西 這樣真的很精彩 入門玩家花個10k左右就有CPU+GPU 體積更小供電也是更好解決欸 -- https://i.imgur.com/guT6BcJ.png https://i.imgur.com/7a0zcaX.png https://i.imgur.com/lZvIhAf.png https://i.imgur.com/UR6uEU9.png https://i.imgur.com/x9kI1sT.png https://i.imgur.com/AJe8tVJ.png https://i.imgur.com/9flqVq5.png https://i.imgur.com/mLKLePn.png https://i.imgur.com/JfKFQZi.png https://i.imgur.com/CislMbW.png https://i.imgur.com/8VSIjW5.png https://i.imgur.com/dYpQAo4.png --

💻 電蝦 PC_Shopping 版:更多文章